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合集下载

怎样讲解物理概念

怎样讲解物理概念

怎样讲解物理概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认识能力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其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又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基础。

因此,物理概念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本讲主要阐述物理概念教学中的特点和过程。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

一方面,物理概念反映着人类对物理世界漫长而艰难的智力活动历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它又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中,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成为物理思维的基本单位和有力工具。

借助于这种简约、概括的思维形式,人们找到了支配复杂的物理世界的简单规律,建立了假说、模型和测量方法体系,从而筑起了规模宏大的物理学理论大厦。

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物理学基本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根基和精髓,是物理学大厦的砖石。

没有精确、严密的物理概念,也就没有定量的物理学。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进行物理规律、物理理论教学的基础。

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一系列清晰、准确的物理概念,不能理解特定的词所代表的物理概念的含义,就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可见,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物理概念教学的复杂性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①使学生建立牢固、清晰的物理概念。

即要求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熟练、准确地运用概念。

②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但是,由于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等组成的复杂的系统过程,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系统中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物理概念教学过程十分复杂,给物理概念教学任务的完成造成了许多困难。

下面分别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学习心理和教学过程的实际等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一)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说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说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说教案教学内容:物理学的定义、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如何掌握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或引用相关实例,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二、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5分钟)1. 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能量、运动、物质等。

三、讲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5分钟)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质和能量。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推理方法等。

四、案例分析和讨论(10分钟)通过讲解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今天学习内容相关的阅读任务或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教师应深入浅出地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3.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注:以上为示范教案,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其教学策略

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其教学策略
学 策 略
徐 雷
f 无锡 高 等 师 范学 校 , 江苏 无锡 摘 要 : 文 举 例 说 明 了物 理 概 念 教 学 中理 清概 念 的 内 本 涵 和 外延 的 重要 性 . 以及 在 教 学 中存 在 的 一般 问题 . 讨 了相 探 关 的教 学 策 略 。 关 键 词 : 理 概 念 内涵 外 延 教 学策 略 物 物 理 概 念 的 内 涵和 外 延 例谈 通 常认 可 的形 式 逻 辑 学 著 作 中 对 概 念 的 内涵 和外 延 的 描 述 是 : 念 的 内 涵 , 是 指 反 映 在 概 念 中 的对 象 的本 质 属 性 或 概 就 特 有 属性 , 们 常 常称 之 为 概 念 的含 义 。 概 念 的外 延 , 是 指 人 就 具 有 概念 所 反 映 的 本 质 属 性 或 特有 属 性 的对 象 .人 们 常 常 称 之 为 概念 的适 用 范 围 。 概 念 的外 延 可 以是 在 客 观 世 界 中 不存 在 的事 物 。 内涵 是 概 念 质 的 方 面 ,它 说 明概 念 反 映 的 对 象是 什 么样 的 ; 延 是概 念 量 的方 面 , 外 它说 明概 念 反 映 的对 象 有 哪 些 。概 念 的 内涵 和 外 延 相互 依 存 、 互 制 约 。 相 概 念 的 内涵 、 延 的确 定 性 , 指 在一 定 条件 下 , 念 的涵 外 是 概 义和 适 用 范 围是 确定 的 , 能 任 意改 变 或混 淆 不 清 。 不 概念 内涵 、 外 延 的灵 活 性 , 指 在 不 同 条件 下 , 着 客 观 事物 的变 化 和 人 是 随 们认 识 的不 断 深 化 , 概念 的涵 义 、 适用 范 围 是可 以变 化 的 。 何 任 概 念 都 是确 定 性 和灵 活 性 的统 一 。 否认 确 定性 , 犯 相 对 主义 会 和 诡辩 论 的错 误 , 定灵 活性 , 犯 形 而上 学 的错 误 。 否 会 下 面举 例 来 说 明 什 么是 概 念 的 内 涵 和外 延 。 课 堂 上 。 在 假 如 教 师 向学 生 提 问 “ ” 概 念 , 部 分 学 生 可 能 会 回答 : 力 力 的 大 “ 是 物 体 对物 体 的作 用 。 但 是 也 很 可 能有 一 部 分 学 生 回答 :像 ” “ 重 力 、 力 、 擦 力 这 样 的 就 是 力 。 ” 里 面 , 常 我 们 所 认 为 弹 摩 这 通 的力 的 概念 “ 体 对 物 体 的作 用实 质上 只是 力 这 个 概 念 的 内 物 涵, 而重 力 、 弹力 、 擦 力 等 是 力 这 个 概 念 的 外 延 ” 摩 。为 了便 于 读 者 理 解 , 举 一 例 :机 械 运 动 ” 个 概 念 的 内涵 是 “ 体 的 再 “ 这 物

物理概念类教案高中版本

物理概念类教案高中版本

物理概念类教案高中版本
教学内容: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1. 引入物理概念的重要性,介绍物理学的基本分类和内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理?为什么要学物理?
二、力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加速度等。

2. 示范力的作用,让学生做实验体会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热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热学的基本概念:热量、温度、热容、传热等。

2. 利用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温度与热量的关系,以及热的传导方式。

四、光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光学的基本概念:光线、反射、折射、色散等。

2. 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五、电磁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电荷、电流、电压、电磁感应等。

2. 示范电路的搭建,让学生感受电流的大小与方向对电器的影响。

六、总结与延伸 (5分钟)
1.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2. 提出探究问题或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学习。

教学反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与实验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三、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能力,开发 智力的重要途径


这里所说的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 学生形成、理解、掌握概念的过程是 怎样一个过程呢?如下: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材料。 通过思维,运用物理学方法将新知与 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同化,顺应、适应来理解 新知识,用数学知识将其表示 出来。这才形成概念。 (完成第一次飞跃——内化。) 再将概念运用到有关定律中去, 才达到理解概念。 再用概念去解释现象、回答问 题,才能掌握概念 (完成第二次飞跃——外化)


五、学会运用概念。
六、注意物理概念的初、高中的不立概念的事实依 据和研究方法


1、明确建立概念的依据来自三方面
(1)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


(2)教师列举众所周知的事实
(3)教师组织进行的演示实验

形成感性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
2、研究方法
依据概念的不同,建立与引入的方法 也不同,基本上可分二种



(1)基本物理量:不用其它物理量来定 义的量。 如:长度、时间、质量、电流、 热力学温标等。 (2)导出物理量:以基本物理量为基础 的物理量。 如:速度、加速度、角动量等。
总之,物理概念中大多数是有定量性质。

因此,物理量与公式对应,计算结果与 测量结果一致。
§6.3 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基本概念:是指物理学中最基础的、最 核心的概念。 由于教学的层次不同,在物理教学 中,总要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应的一些基 本概念作为教学的重点——重点物理概 念。 对重点物理概念要求: 学生要“掌握”
重点 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二、理解物理概念内涵 三、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四、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物理最基础的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最基础的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最基础的讲解教案
教学内容: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力、运动、能量、电磁学等基本概念的讲解
教学难点:物理学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和实验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科书和课堂参与积极性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引入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注意。

2. 讲解:依次介绍力、运动和能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力,不同运动状态和能量转化过程。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教学: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学的奥妙。

5.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讨论物理学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教学反馈: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物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物理学更深层次的知识,拓展视野。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查缺补漏,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延伸: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兴趣,设计相关物理学活动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结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材料:教师PPT、学生笔记本、教科书、实验设备等。

教学效果评价:评估学生对物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主题:力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引入:展示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场景,引出力的概念。

二、讲解:
1.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之间作用的一种。

力的作用效果有推、拉、压等。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英制中力的单位是磅(lb)。

3.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例演练: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练习力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拓展:让学生思考力的应用场景,如何利用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他们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他们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力的
基本概念。

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结构的重构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结构的重构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结构的重构研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入大学门槛的重要阶段,物理学作为高中必修科目之一,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教学有时只注重知识点的简单传授、机械重复计算,而忽略了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的重要性。

因此,本文拟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结构的重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概念结构是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础。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概念往往被孤立地讲授,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完整的概念结构,更难以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因此,重构概念结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

二、重构的必要性重构概念结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形成完整的概念结构,为今后深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完整的概念结构,应包含基础概念、推论概念、模型概念等,只有这些概念相互联系和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学知识。

三、重构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点的传授,但要形成完整的概念结构,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究和交流,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物理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应用,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结构。

有几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重构概念结构。

1、问题导向学习在问题驱动的学习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究,从而快速掌握物理学知识。

问题导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去了解物理学知识,并且能够将各个概念互相联系起来。

2、参与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让学生自主发现、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参与性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应用,在合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更完整的概念结构。

3、多元化教学多元化教学不仅包括课堂讲述、讨论研究和工程实训这些传统教学方式,还包括直观呈现和实验操作。

通过多元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理解物理学概念结构,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摘要:物理概念在物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的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规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10-01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有多种方法,概念的引入主要为了迅速提起学生概念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又不占用很长时间,比如,设置悬念。

在上课初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自发通过阅读教材或讨论等途径寻找答案,从而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二、概念的定义
物理概念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定义的,但教科书往往只是从正面以唯一的方式叙述,教师倘若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会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片面性,缺乏立体感。

如果教师在讲概念时,能够从正面、反面、侧面多角度地去剖析,阐述,定可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加速度”这一概念时,除教科书上叙述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
量;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等于合外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标志。

在从事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常发现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特别是物理中的概念特别多,容易忘。

事实上,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教师应该重视概念的教学,对学好物理是很重要的。

三、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要正确地理解概念,就必须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正确地掌握概念,切不可只进行文字说明,让学生死记硬背。

例如:“电容”这一概念的教学,通常用公式c=q/u来定义,倘若不讲清其本质意义,学生会受数学公式的影响,认为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从而形成错误观念。

教师只有抓住“电容概念的本质特征,讲清其只与自身的性质有关,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电容”这一概念。

四、概念对物理教学矛盾导入
原有的物理概念对物理教学干扰很大,阻碍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立,严重影响了物理的教学质量。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负迁移性。

学生由于从小就接受数学教育,在思考物理问题时常有“数学习惯”,以数学来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学生通过e=f/q,认为e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根据这一特点,在“电场强度”的教学中,应以电场的物质性来导入。

2.原有概念的局限性。

任何一个物理概念都是其内涵与外延的统一。

因此,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一方面指的是要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同时也要明确其外延。

所谓外延,即该概念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实践告诉我们,使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外延是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正确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例如,对初中学习过的欧姆定律i=u/r,学生印象深刻,但初中阶段没有强调它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的条件,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可通过一些非纯电阻电路的实验来导入,延伸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3.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带来的负效应。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获得了不少物理方面的感性知识,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但这些凭直观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

例如,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
感觉,认为金属块温度高,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才能消除错误的概念,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

又如重的物体先落地,车不拉不走等,从这些现象中大家总结的规律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因此,在力的概念教学中提出一些与学生固有的认识相反的例子,使学生在矛盾与冲突当中自然而然导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角度寻找导入点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即学习兴趣。

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来导入物理概念教学。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导入。

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的生活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各类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并提出该类物理现象的共性,从而提出新概念。

例如,在讲力的相互性时,可从生活中的马拉车,手提重物等导入,这样学生感到很亲切,觉得物理就在身边。

2、以物理学史、小故事导入。

每个物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一部漫长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发生了无数动人的小故事。

以小故事来导入,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相对运动”问题时,可利用小鸟撞毁飞机……小鸟变炸弹的故事,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由此作为台阶引出新的内容,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且从中感受科学家们为研究工作所付出的艰辛,汲取他们求实、执著、奉献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3.探索物理概念教学的导入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额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物理的时代感,可插入一些现代前沿的物理热门话题为导入点。

如讲“万有引力”时,可播放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行成功的录像,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学生的整个物理知识的网络和框架是立体的,而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物理知识结构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物理概念教学的导入方法,为学生充分感知各种物理事物,不断形成科学的物理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概念的引入除了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外,教师还应深入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心理研究,
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选择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引入概念的形式与引入的深浅程度,弄清哪些是学习概念新课的关键,以决定引入概念的方法。

六、概念的完善和巩固
根据学生理解概念的阶段性,较难的概念和不断扩充者概念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巩固和加深。

其主要手段有:总结概念系统,学习与该概念有关的定律,研究较复杂的问题等。

这些都让学生从所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中去掌握该概念。

参考文献:
[1]郭庆.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导入[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8):71.
[2]李全安.职高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2,(05):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