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分批次地耕地占补平衡分析表

合集下载

11.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城市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补充耕地方案申报汇总表

11.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城市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补充耕地方案申报汇总表
(23)
(24)
(25)
(26)
合计
——
——
审核人:
填表人:
填表时间:
耕地开垦费概算
交通运
输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商服
用地
工矿仓
储用地
住宅用地
其他用地
农用地
国有
集体
农用地
社保
费用
保障性安居
工程用地
特殊
用地
耕地
耕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附件11
省(区、市)年度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城市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补充耕地方案申报汇总表
填表单位:(盖章)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委)单位:公顷﹑万元、万元/公顷
城市
土地利用计划
申请用地面积
征地补偿安置
补充耕地
规划用途
新增建设用地
合计
新增建设用地
征收
面积
补偿
标准
征地补偿费用
政府补贴社保费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积
耕地开垦费标准

全国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具体做法及价格[1]

全国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具体做法及价格[1]

全国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具体做法及价格重点介绍贵州省贵阳市、四川省成都市、陕西省宝鸡市、高陵县、江西上饶等地耕地占补平衡具体做法:一、贵州省贵阳市耕地占补平衡的具体做法贵阳市耕地占补平衡主要途径是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新增耕地,对已完成验收并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确认的各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指标,实行三级管理:省厅直接投资项目获取的新增耕地指标进入省级新增耕地指标库,用于国家及省上重大建设项目占补平衡;使用市财政资金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按市50%、县(区)50%的比例分别划入市、县(区)两级新增耕地指标库;建设单位自行补充和使用县级以下财政资金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经省、市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备案后划入县级新增耕地指标库。

贵阳市新增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为解决辖区内耕地占补平衡问题,主要采用异地购买新增耕地指标的方法。

1、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财政局于每年年初根据年度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情况和资金情况拟定新增耕地指标资金收支计划,报市政府审批。

2、为便于资金运作,市政府设立直属的土地储备中心,该中心建立全市新增耕地指标库,统管全市新增耕地指标置换工作,设立市级新增耕地指标置换资金专户,凭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购置新增耕地申请和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批准书统收统支。

具体操作程序为:市辖区内的县(区)之间置换新增耕地指标时,由需要用地的业主提出申请,经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并经来源地县(区)国土部门同意,双方签订指标置换协议后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并报省级新增耕地指标库备案;跨市(州)的新增耕地指标置换,由业主提出申请,经所属县(区)国土部门审核,并经指标来源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及上级国土部门同意,双方签订新增耕地指标置换协议,由市国土局向省厅提出申请,批准后从省级新增耕地指标中划转。

3、新增耕地指标置换价在2.5—3万元/亩之间。

市土地储备中心在收取申请方款项时加收一定比例的开垦费,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项目按协议价105%收取,其他项目按协议价120%收取,市国土资源部门从盈余部分中提取3—5%用于指标库运行、维护等费用,再提取3—5%奖励在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耕地占补平衡入库数据检查项分析

耕地占补平衡入库数据检查项分析

数据预检结果分为两种:
1.警告项:数据可能有问题,提示用户检查相关数据是否存在填写错误,无误
可继续填报。

(1)上图与备案耕地质量等别差值。

项目区与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叠加,耕地质量等别差值大于1。

(2)与允许建设区叠加。

项目区与土地规划中的允许建设区图层叠加,有重叠则提示用户。

(3)25°坡耕地面积。

项目区与土地利用现在数据的地类图斑叠加,计算出坡度级大于等于25°坡的耕地面积。

大于0则为警告。

(4)与采矿权叠加。

项目区与采矿权数据叠加,列出重叠项目清单和重叠面积。

(5)与土地整治叠加。

项目区与土地整治数据叠加,列出重叠项目清单和重叠面积。

(6)与新增耕地叠加,提质改造图斑与所有库中新增耕地数据叠加,列出重叠项目清单和重叠面积。

2.禁止项:禁止项目报入,需退回修改坐标。

(1)与自然保护区叠加。

项目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叠加的重叠面积。

(2)与生态红线叠加。

项目区与生态红线叠加的重叠面积。

(3)与退耕还林叠加。

项目区与林草局的退耕还林数据叠加的重叠面积。

(目前数据未拿到)
(4)与新增耕地叠加,新增耕地图斑与所有库中新增耕地数据叠加,列出重叠项目清单和重叠面积。

(5)与建设用地审批数据叠加,项目区与建设用地审批数据叠加,列出重叠项目清单和重叠面积。

此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坐标上图后的面积与净增耕地面积的容差为0.01。

2耕地占补平衡分析表

2耕地占补平衡分析表

耕地占补平衡分析表6.面积保留四位小数。

7.比例为“耕地类型”、“耕地质量等别”中各类土地面积占合计面积的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8.每个挂钩的补充耕地项目均须提交整个项目的新增耕地范围坐标。

已按照《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核实完善土地整治项目信息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电〔2014〕55号)要求上报的可不重复提交。

9.“结论”中,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在对应的□中打“√”。

10.对于本通知下发前补充耕地项目已有部分挂钩用于占补平衡的,统计该项目可挂钩使用面积时按从低到高顺序将已挂钩使用面积扣除。

例:某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100公顷,以往非农建设已挂钩使用60公顷。

经核查,该项目100公顷新增耕地中按“耕地类型”统计,有水田30公顷、水浇地60公顷、旱地10公顷;按“耕地质量等别”统计,有5等地30公顷、6等地30公顷、8等地40公顷。

在核减以往挂钩使用60公顷新增耕地时,按从低到高顺序,核减旱地10公顷、水浇地50公顷,并同时核减8等地40公顷、6等地20公顷。

即该项目还可挂钩使用补充耕地面积40公顷,其中按“耕地类型”统计,有水田30公顷、水浇地10公顷;按“耕地质量等别”统计,有5等地30公顷、6等地10公顷。

1.本表应依据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变更数据进行填报。

2.1个补充耕地项目对应1个项目备案编号。

补充耕地项目面积“合计”为本次挂钩使用面积,应当小于等于该项目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面积减去历次已挂钩用于占补平衡面积。

3.“耕地类型”、“耕地质量等别”栏的面积之和均应等于面积“合计”。

4.面积“合计”栏的平衡分析,采用直接对比的方法。

计算公式是:H=B-Z。

H≥0时,表明该建设项目已实现了数量足额补充。

5.“耕地类型”、“耕地质量等别”栏的平衡分析,分别采用递进累加对比的方法(Z、B中对应项无占用、补充数据时,按0计算),当Hi为负值时(即Hi未满足占补要求),则Hi+1重新开始采用递进累加对比法计算。

全国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具体做法及价格[1]分析

全国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具体做法及价格[1]分析

全国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具体做法及价格重点介绍贵州省贵阳市、四川省成都市、陕西省宝鸡市、高陵县、江西上饶等地耕地占补平衡具体做法:一、贵州省贵阳市耕地占补平衡的具体做法贵阳市耕地占补平衡主要途径是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新增耕地,对已完成验收并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确认的各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指标,实行三级管理:省厅直接投资项目获取的新增耕地指标进入省级新增耕地指标库,用于国家及省上重大建设项目占补平衡;使用市财政资金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按市50%、县(区)50%的比例分别划入市、县(区)两级新增耕地指标库;建设单位自行补充和使用县级以下财政资金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经省、市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备案后划入县级新增耕地指标库。

贵阳市新增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为解决辖区内耕地占补平衡问题,主要采用异地购买新增耕地指标的方法。

1、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财政局于每年年初根据年度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情况和资金情况拟定新增耕地指标资金收支计划,报市政府审批。

2、为便于资金运作,市政府设立直属的土地储备中心,该中心建立全市新增耕地指标库,统管全市新增耕地指标置换工作,设立市级新增耕地指标置换资金专户,凭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购置新增耕地申请和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批准书统收统支。

具体操作程序为:市辖区内的县(区)之间置换新增耕地指标时,由需要用地的业主提出申请,经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并经来源地县(区)国土部门同意,双方签订指标置换协议后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并报省级新增耕地指标库备案;跨市(州)的新增耕地指标置换,由业主提出申请,经所属县(区)国土部门审核,并经指标来源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及上级国土部门同意,双方签订新增耕地指标置换协议,由市国土局向省厅提出申请,批准后从省级新增耕地指标中划转。

3、新增耕地指标置换价在2.5—3万元/亩之间。

市土地储备中心在收取申请方款项时加收一定比例的开垦费,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项目按协议价105%收取,其他项目按协议价120%收取,市国土资源部门从盈余部分中提取3—5%用于指标库运行、维护等费用,再提取3—5%奖励在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全国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具体做法及价格

全国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具体做法及价格

全国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具体做法及价格重点介绍贵州省贵阳市、四川省成都市、陕西省宝鸡市、高陵县、江西上饶等地耕地占补平衡具体做法:一、贵州省贵阳市耕地占补平衡的具体做法贵阳市耕地占补平衡主要途径是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新增耕地,对已完成验收并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确认的各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指标,实行三级管理:省厅直接投资项目获取的新增耕地指标进入省级新增耕地指标库,用于国家及省上重大建设项目占补平衡;使用市财政资金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按市50%、县(区)50%的比例分别划入市、县(区)两级新增耕地指标库;建设单位自行补充和使用县级以下财政资金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经省、市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备案后划入县级新增耕地指标库。

贵阳市新增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为解决辖区内耕地占补平衡问题,主要采用异地购买新增耕地指标的方法。

1、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财政局于每年年初根据年度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情况和资金情况拟定新增耕地指标资金收支计划,报市政府审批。

2、为便于资金运作,市政府设立直属的土地储备中心,该中心建立全市新增耕地指标库,统管全市新增耕地指标置换工作,设立市级新增耕地指标置换资金专户,凭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购置新增耕地申请和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批准书统收统支。

具体操作程序为:市辖区内的县(区)之间置换新增耕地指标时,由需要用地的业主提出申请,经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并经来源地县(区)国土部门同意,双方签订指标置换协议后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并报省级新增耕地指标库备案;跨市(州)的新增耕地指标置换,由业主提出申请,经所属县(区)国土部门审核,并经指标来源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及上级国土部门同意,双方签订新增耕地指标置换协议,由市国土局向省厅提出申请,批准后从省级新增耕地指标中划转。

3、新增耕地指标置换价在2.5—3万元/亩之间。

市土地储备中心在收取申请方款项时加收一定比例的开垦费,其中市级以上重点项目按协议价105%收取,其他项目按协议价120%收取,市国土资源部门从盈余部分中提取3—5%用于指标库运行、维护等费用,再提取3—5%奖励在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通常是根据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对不同地块的耕地进行评估,并将评定结果整理成表格。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的模板,具体内容可能根据当地的评定标准和数据要求进行调整:
表格说明:
1.地块编号:每个耕地地块的唯一标识号。

2.地块位置(经纬度):记录每个耕地地块的具体位置信息。

3.耕地质量等别:根据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将地块评定为一
等、二等、三等等级。

4.评定日期:进行评定的具体日期。

5.评定机构:负责进行耕地质量评定的机构或公司。

6.质量评定备注:针对每个地块的质量评定结果进行简要的备注,
如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等信息。

此表格仅为一个示例,实际的耕地质量评定结果表可能需要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和评定标准进行调整。

确保采用合适的评定标准,并
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

耕地进出平衡转入地块恢复情况统计表。

耕地进出平衡转入地块恢复情况统计表。

耕地进出平衡转入地块恢复情况统计表。

(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耕地“进出平衡”与“占补平衡”的区别二、耕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深化和细化三、对耕地现状和性状的保护意义四、耕地进出平衡转入地块恢复情况统计表正文一、耕地“进出平衡”与“占补平衡”的区别耕地“进出平衡”和“占补平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耕地“进出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耕地的增加和减少要保持平衡,即建设占用的耕地要通过开发新的耕地来补充,确保耕地总量不变。

而“占补平衡”则是指建设占用的耕地要通过开发新的耕地来补充,同时要保证被占用耕地的质量和产能不降低。

二、耕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深化和细化为了加强耕地保护,我国在 1998 年全面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确提出了耕地用途管制制度。

2021 年岁末,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下发《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耕地用途管制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深化。

这一制度旨在对近年来一些地方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名混淆农地耕地概念、擅自改变耕地用途甚至破坏耕地现状和性状行为进行制度约束。

三、对耕地现状和性状的保护意义耕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深化和细化,对保护耕地现状和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耕地用途,确保耕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避免因过度开发或乱占耕地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此外,这一制度还有助于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耕地进出平衡转入地块恢复情况统计表耕地进出平衡转入地块恢复情况统计表是反映耕地资源恢复和保护情况的重要数据。

通过对耕地进出平衡转入地块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全面了解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统计表还可以揭示耕地保护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耕地用途管制制度提供参考。

总之,耕地用途管制制度是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耕地进出平衡转入地块恢复情况统计表则是衡量这一制度实施效果的重要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分批次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分析表
单位:公顷、公斤
填表说明:
1.本表应依据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变更数据进行填报。

2.“耕地质量等别”栏的面积之和均应等于面积“合计”。

3.占用耕地产能指标Zc=[(Zm1*(16-1)+Zm2*(16-2)+……+Zm15*(16-15)]*1500,,即占用耕地产能指标等于项目
占用各等别耕地产能指标的总和。

4.耕地占补平衡分析:采用直接对比的方法,计算公式是H=B-Z,当H均≥0时,表明落实了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5.面积保留四位小数,单位为公顷。

6.“结论”中,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在对应的□中打“√”。

7.示例:某城市分批次用地,占用耕地10公顷,其中水田3公顷,占用耕地质量等别情况为:1等地1公顷,2等地2公顷,3等地2.5公顷,4等地4.5公顷。

拟补充耕地数量指标10公顷,补充水田规模3公顷,补充标准粮食产能194250公斤。

则通过计算可知占用耕地的标准粮食产能=[1*(16-1)+2*(16-2)2.5*(16-3)+4.5*(16-4)]*1500=194250公斤;通过分析对比可知,H1=3+7-10=0,H2=3-3=0,
H3=194250-194250=0,表明实现了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单独选址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分析表
单位:公顷、公斤
填表说明:
1.本表应依据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变更数据进行填报。

2.“耕地质量等别”栏的面积之和均应等于面积“合计”。

3.占用耕地产能指标Zc=[(Zm1*(16-1)+Zm2*(16-2)+……+Zm15*(16-15)]*1500,,即占用耕地产能指标等于项目占用各等别耕地产能指标的总和。

4.耕地占补平衡分析:采用直接对比的方法,计算公式是H=B-Z,当H均≥0时,表明落实了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5.面积保留四位小数,单位为公顷。

6.“结论”中,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在对应的□中打“√”。

7.示例:某建设项目属于单独选址项目,占用耕地100公顷,其中水田30公顷,占用耕地质量等别情况为:1等地10公顷,2等地20公顷,3等地25公顷,4等地45公顷;
(1)补充方案一:拟补充耕地数量100公顷,补充水田规模30公顷,补充标准粮食产能1942500公斤。

则通过计算可知占用耕地的标准粮食产能=[10*(16-1)+20*(16-2)+25*(16-3)+45*(16-4)]*1500=1942500公斤。

通过分析对比可知,H1=100-100=0,H2=30-30=0,H3=1942500-1942500=0,表明实现了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2)补充方案二:拟补充耕地数量100公顷,补充水田规模20公顷,补充标准粮食产能1942500公斤,并挂钩正在实施的提质改造项目水田规模10公顷。

则通过计算可知占用耕地的标准粮食产能=[10*(16-1)+20*(16-2)+25*(16-3)+45*(16-4)]*1500=1942500公斤。

通过分析对比可知,H1=30+70-100=0,H2=20-30=-10,H3=1942500-1942500=0,表明实现了未能一次性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通过挂钩正在实施的提质改造项目方式,以承诺方式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