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育种3

合集下载

第二章-番茄育种

第二章-番茄育种

目前栽培的番茄都属于普通番茄,包括5个变种: 1. 普通番茄 蔓性,茎干和分枝很多,不能直立,为
栽培中最主要的种类,果大,从扁圆或圆球形,色 泽有大红、粉红、深红、淡黄等。
2. 大叶番茄 又称薯叶番茄,每小时的叶形大、叶数少, 无裂缺,形似马铃薯叶。果实形状与普通番茄相似, 植株分枝性较普通番茄弱。
(2)有限生长型:在主干3~5层时花序封顶,生长点变成 花序,不再向上生长,依靠叶腋或花序下部抽生侧枝生长, 侧枝生长1~2个花序后顶端又变成花序而封顶,如此反复, 再从叶腋形成侧芽生长。该类型品种的番茄植株较矮,大 多也较早熟,一般株高1米左右,可行2~3秆整枝,立较 矮的或简易的支架,或不立支架。该类型品种宜作小棚栽 培或大棚双层覆盖栽培、露地简易支架密植栽培或无支架 栽培。
第三节 番茄主要性状的遗传
可溶性固形物遗传 番茄红素的遗传 维生素C的遗传 含酸量与pH值的遗传 番茄果实抗裂性遗传 果实硬度遗传
与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
果重遗传:优势不显著,F1往往中间偏小,小果实不完 全显性。平均单果重以特殊配合力为主。
单株结果遗传:当单株结果数差异较大时,F1往往中间 偏小。
二、我国番茄育种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进一步收集和鉴定各种番茄种质资源, 特别是抗病、抗逆 的资源材料。到目前为止,我国番茄种质资源的鉴定、开 发研究仍然十分薄弱, 如果不改变这种状态, 我国番茄育 种研究就很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 重点培育具有多抗性品种和耐不同逆境条件的品种。 露地品种应抗2~3 种以上主要病害, 保护地品种应抗 3~4 种以上主要病害。要培育适合于冬春保护地栽培 耐低温弱光的品种、适合于越夏栽培耐热的品种、适 合于低洼盐碱地栽培耐盐的品种。要着手开展培育抗 虫的品种。

番茄的良种繁育技术

番茄的良种繁育技术
详细描述
本案例介绍了如何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育种方式,成功选育出多个具有优良性状的番茄新品种,如抗病、 抗逆、产量高、品质好等。同时,对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扩大良种繁育面积,提高番茄生产效益。
案例二:杂交制种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总结词
利用杂交制种技术,实现番茄良种的快速繁殖,提高良种繁育效率。
无性繁殖材料的来源
01
通过选择优良特性且稳定的单株或品系进行无性繁殖材料的选
育。
无性繁殖材料的繁殖方法
02
采用扦插、嫁接等方法进行繁殖,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
无性繁殖材料的种植环境
03
需要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温度、光照和水分等条
件。
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新品种的推广
通过示范种植、宣传推广 等方式,让农民了解新品 种的优点和特点,提高种 植意愿。
促进农业现代化
良种繁育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为现代农业提供高效、安全、环保的 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良种繁育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良种繁育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通过选择 优良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积累
了丰富的品种资源和经验。
现代良种繁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良种繁育 技术不断进步,利用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等手段进行品种改良和
种植环境与气候变化
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对番茄生长产生影响,良种繁育需考虑适应 不同环境的品种。
市场竞争与消费者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对品质、口感等需求的变化,良种繁育 需注重选育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品种。
良种繁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分子育种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层面进行育种,提 高育种效率和品质。
详细描述

番茄育种

番茄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
生长期较长,植株高大,果形也较大,多为中、晚熟品 种,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红果品种:如卡德大红、天津大红、冀番2号、大红袍、台湾 大红、美国4号、特罗皮克、佛洛雷德(佛罗里达)、托马 雷斯、红辉、凯莱、阿沙克利等。
粉红品种:如粉红甜肉、佳粉10号、强丰、鲜丰(中蔬4号)、 中蔬5号、中杂4号、中杂7号、中杂9号、丽春、双抗2号、 沈粉1号、沈粉3号、L-401、L-402、辽粉杂3号、毛粉 802、鲁番3号等。
1.2 单株结果数:当单株结果数差异较大时, F1往往中间偏小。
1.3 前期产量与总产量:产量性状显性和上位性效应较其他性状 明显,产量杂种优势相当强。
番茄育种
2. 品质相关性状
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
2.1 可溶固形物含量:多数组合表现为超亲优势,GCA和SCA均 达到显著水平。
2.2 番茄红素含量:至少有17对基因控制或影响番茄红素含量。 遗传模型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不显著,F1平均数 接近中亲值。
番茄属 ( Lycopersicon )
智利番茄 (L. chilense Dun.)
根系发达,抗旱,抗病毒, 抗凋萎。
多毛番茄
(L. hirsutum Humb. et Bonpl.)
抗虫、抗病、抗低温
多腺番茄
(L. glandulosum Mill.)
抗线虫,耐低温
番茄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
野生型亚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
番茄育种
番茄育种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原产南美洲的热带密林。番茄在我国栽 培历史较短,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 起来,但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的蔬菜之一。

番茄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番茄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河南农业2023年第22期
茄抗病性。

3. 抗除草剂。

实践表明,番茄转基因法、杂交法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都能够培育出对除草剂具有良好抗性的品种。

4. 抗青枯病。

早在20世纪中旬,我国就已经开始着手培育对青枯病具有良好抗性的番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已成功培育出包括抗青1号和丰顺在内的多种番茄。

5. 抗TYLCVD。

TYLCVD 具有波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传统育种、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可抵抗该病的品种进行培育。

在已培育出的品种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大樱粉1号,研究人员以抗病樱桃番茄作父本、具有良好口感及形状的番茄作母本,成功培育出了兼具良好口感及抗病性的新品种。

育鲜食及加工品种进行选择,充分利用我国在育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对拥有良好性状的番茄进行培育,增强番茄所具有的竞争力。

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单一抗性所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应重点培育拥有复合抗性的番茄,其中,种植在保护地的番茄,应拥有3~4种抗性;露地种植的番茄,则应拥有2~3种抗性。

二是做到因地制宜,优先培育耐热及耐低温的品种。

(四)创新育种方法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材料,种子质量决定了农作物生长的质量及产量。

要以番茄的特点为依据,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充分结合。

在保证育种质量的前提下,精简育种步骤,加快育种速度,实现稳产、高产,为番茄行业稳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 程丽红)
LIANGZHONG LIANGFA
良种良法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番茄育种的方法有

番茄育种的方法有

番茄育种的方法有
1. 播种:在春季或秋季选择气温适宜的时候,将番茄种子均匀地播在肥沃、透水性好的土壤中。

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松土、施肥、翻耕等。

种子与土壤的接触面要充分,一般种子大小的2倍即可。

2. 浇水:种子发芽后,要适量地浇水。

不要让土壤过于湿润,以免引起根系病害。

3. 管理:为了让番茄植株生长得更健壮,要及时除草、修剪枝叶、套垫、浇水等。

同时,要防止害虫和病害的侵扰。

4. 施肥:番茄株生长期内需施肥。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方式。

在生长初期,可以施用含氮、磷、钾的肥料,后期逐渐转向以磷、钾为主的肥料。

但是过量施用肥料也会对植株造成伤害,应注意适量施肥。

5. 采收:番茄成熟期一般为花朵掉落后1个月至45天左右。

果实均匀成熟后,可以采收。

采摘时要轻握果实,避免损伤果实的表皮。

果实要在室温下储存,并定期翻动,以使果实成熟均匀。

6. 病虫防治:番茄常见病害有疮痂病、早期疫病、叶霉病等,常见虫害有白粉虱、斑潜蝇、粉虱等。

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

内番3号(番茄)

内番3号(番茄)

内番3号(番茄)
品种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大黄1号为母本,大同156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种。

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1年审定。

特征特性:
无限生长类型。

株高约1.5米,茎粗1.5-2.0厘米,叶深绿,叶缘波状,最大叶长期20厘米左右;叶宽10-15厘米米,叶面光滑,叶柄、叶脉均绿色。

总状花序.第一花序着生于7-8节,花序间隔叶数为3片,每花序5-6朵花,花冠黄色。

果实圆球形,果纵径6.08厘米,横径6.98厘米,果黄色.果面光滑,果脐稍大,果心空效4-5个,果肉较厚,黄色,平均单果重200克左右,单果种子数约400粒。

种子千粒重大克左右。

中晚熟种,始收56日左右。

亩产量一般在家5000千克左右。

迫结g日左右,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6%,甜酸适中,品质佳。

较抗病毒病和早疫病,耐寒性、耐热性和耐旱性均一般。

栽培要点:
该品种为露地裁培品种。

呼和浩特市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5月下旬定位于露地。

株距35-40厘米,行距50×50厘米,每亩裁植3200-3500株。

进行单干整枝。

在采收盛期不能过于过湿,也不宜大水漫灌。

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 1 -。

第二章 番茄育种

第二章 番茄育种

第二章番茄育种番茄是一种常见而受欢迎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美味的口感。

番茄的育种工作旨在改善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番茄育种中,主要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产量:育种者希望培育出高产量的番茄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选择具有较长果穗、较多果实和较高产量的个体进行杂交和选择,可以逐步提高番茄的产量。

2. 提高品质:番茄的品质包括果实的口感、香味、色泽和口感等方面。

育种者通过选择具有较好品质的个体进行杂交和选择,以提高番茄的品质。

3. 增强抗病性:番茄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育种者希望培育出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减少病害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在番茄育种中,主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杂交育种:通过选择具有不同有利特征的个体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具有这些特征的新品种。

例如,选择具有高产量和抗病性的个体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的番茄品种。

2. 选择育种:通过选择具有理想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步提高种群的性状。

例如,选择具有较大果实和良好口感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步提高番茄的品质。

3. 基因编辑: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对番茄基因进行编辑,以增强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

这种方法可以更精准地改变目标基因,加快育种进程。

4. 组织培养: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利用番茄的组织或细胞来进行繁殖和育种。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加快繁殖速度和品种改良的效果。

番茄育种需要耐心和长期的努力,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育种者可以不断改良番茄品种,提高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从而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番茄的育种技术

番茄的育种技术

番茄的育种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需求也在不断改变,番茄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对于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番茄的育种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番茄的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和育种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番茄的育种目标番茄的育种目标主要包括品质、产量和抗病性三个方面。

首先,品质是消费者购买番茄的首要指标之一。

现代育种中,对番茄的色泽、口感、香味等品质特征进行研究,旨在培育出满足消费者口味需求的番茄品种。

其次,产量是农民种植番茄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育种者希望培育出高产量的番茄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最后,抗病性是番茄育种中的重要目标。

番茄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害,如晚疫病、炭疽病等。

通过选育对抗病害的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番茄的质量,并保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二、番茄的育种方法番茄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两种。

传统育种是指通过交配和选择等传统手段,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番茄品种。

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包括了亲本选育、杂交和后代选择等步骤。

这种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良番茄的性状,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分子育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育种方法,它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手段,对番茄的基因进行分析和调控。

分子育种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针对番茄基因进行精确改良,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

三、番茄育种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番茄育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一些新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番茄育种中。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成为番茄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实现对番茄基因的精确改良,从而培育出更加具有抗病性和高产性的番茄品种。

其次,遗传图谱和基因组学的应用也在加强番茄育种的研究。

遗传图谱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番茄品种的遗传背景,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基础资料。

基因组学的研究则可以揭示番茄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联,为育种提供更多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工程在番茄育种上的应用
• 基因工程:指用人工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 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 然后按照人们的意愿重新组合成重组体, 再把重组体放回到宿主细胞内进行大量复 制,并使遗传信息在新宿主细胞或个体中 高效表达,最终获得基因产物。这种人工 创造新生物并给与生物新功能的过程称为 基因工程,或称为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工程。
现在,番茄的基因转化研究已由单一性状向多性状转 化,并且向生产医药保健品的方向发展。我国国家基因工 程中心已获得高抗TMV、CMV、马铃薯X病毒和抗早疫病、 晚疫病两种真菌病害的番茄。随着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 植物体可望用于生产异源蛋白,如疫苗、酶、激素等,用 这种方法可省去昂贵复杂的细胞培养和发酵等常规生产步 骤,且由植物生产的抗原作为食物时引起的人体免疫应答 比注射疫苗产生的反应要强。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 多种生物物种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工作,为有目的地寻找和 发掘番茄内外源基因工作奠定了基础。随着转基因技术的 深入发展和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进一步得到保障,番茄基 因转化必将更好的弥补传统育种方法的不足,促进蔬菜新 品种改良的进步和发展。
番茄有性杂交育种程序
三、远缘杂交
用栽培番茄与野生番茄进行远缘杂交, 是解决以提高品质及改进抗病性与抗逆性 为主要内容的番茄育种的主要途径。几十 年来,各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不少成绩。 番茄属内的种间杂交一般结实性较好, 但不同的野生种与栽培种杂交仍存在不同 程度的亲和性,其亲和性从强多弱的顺序 是:醋栗番茄>多毛>多腺>番茄秘鲁番茄
二、有性杂交育种
1、杂交亲本植株花序和花朵的选择 杂交亲本植株花序以第二或第三花序为最好。在每花序 中应选择近基部的发育正常的3-4朵花做杂用,每花序以获 得2-3个杂交果实为宜,小果品种留果可适当多些。 2、去雄 掌握好去雄时期,适宜期为花粉尚未成熟前,花冠露出 萼片,但未开裂。 去雄后立即套袋隔离,挂牌记录。 3、花粉采集及贮藏 经2-3天后,采摘当天开的花朵,室内取花药,晾干, 花粉散出。 花粉寿命长,在干燥、冷冻、黑暗条件下贮藏。
1.2 淀粉酶抑制剂基因 淀粉酶抑制剂基因BAAI。将BAAI导入豌豆中,抗豆象 的能力增强了。Williamson等将野生番茄品种的抗线虫基 因Mi转入普通番茄中,转化的植株能抗根结线虫。 1.3 凝集素 近年来比较关注的一种凝集素是(GNA);它能抵抗 蚜虫的侵害。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番茄中已经成功的表 达。 吴昌银等通过根癌农杆菌,采用叶盘法将GNA基因导 入番茄,获得了含GNA基因的43株转化植株。抗蚜虫试验 证明,转基因番茄具有一定的抗蚜虫能力,同时证明了所 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后代中稳定遗传。
2.选种
番茄虽为自花授粉植物,但仍有2%-4%的天然杂
交率。
原种田应与其它品种隔离100~300米,生产用
种田应隔离50米。
选种时,应将株选和果选结合进行。
• 苗期时,根据叶形、叶色、始花节位进行 选苗。 • 生长期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花 序间隔叶片数符合标准的植株。 • 采收前(果实成熟):检查果实大小、果 形、果色、植株生长类型等是否符合原品 种的特征特性,选择座果率高、果实大小 整齐一致的健壮植株作种株,并拨除病杂 、劣株。
番 茄 育 种
姜东燕
第五节 主要育种途径与选择技术
1、引种及选择育种 2、有性杂交育种 3、优势育种
一、引种及选种
引种应在气候相似的地区进行,注意
生态条件的相似性。 选种时一般只进行1-2次选择就可取得 较好的效果。通常采用单株选择法,在对 品种的纯化时,为了获得大量的生产用种 才采用混合选择法。
四、番茄杂种优势利用
1、杂种优势的一般表现 优良杂交组合产量一般比对照增产20%,比亲本增加20-40%,早熟产量 增加尤为显著。有些国家一代杂种的栽培面积已达90%以上,我国近年发 展较快,已先后选配了一批强优势优良组合。 2、番茄杂种种子生产效率与成本问题 人工去雄杂交每日可杂交100-150朵花,可得60-100g种子。 3、番茄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 1)番茄雄性不育株(系)的获得 自然界:自然突变0.02% 人工诱变 : 转基因:
• 基因工程又称作DNA体外重组技术。这种 DNA分子的新组合克服了固有的生物种间的 限制,扩大和带来了定向创造新生物的可 能。这是基因工程的最大的特点。此外, 基因工程还已经深入到细胞水平、亚细胞 水平,特别是基因水平来改造生物的本性, 同时大大的扩大了育种的范围,打破了物 种之间杂交的障碍,加快了育种的进程。
2番茄抗病基因工程 2.1番茄抗病毒基因工程 在抗病基因工程中,抗病毒基因工程进展最快, 取得的成果最多,尤其是通过导入病毒外壳蛋白 基因(cp)获得的抗病毒蛋白基因植株方面,获得 了很多转基因蔬菜作物 。 将病毒基因反义RNA,卫星RNA病毒复制酶基因 和来源于植物的抗病毒基因导入植物都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
4 番茄抗逆境基因工程 世界性的寒冷、高温、干旱、水涝、盐渍、土 壤、水质和空气污染以及农药、除草剂的残留等, 构成了植物的生存逆境,它们对农业生产破坏性 极大。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除了改善生产条件 和控制环境污染以外,改变植物使之适应环境即 进行抗逆育种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4.1 抗干旱和盐碱 干旱和盐碱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共同特点是渗透胁迫。 植物抗渗透胁迫的基因工程在于调节渗透压分子及其基因 相关的研究上。Singh首次从耐盐烟草细胞中分离出酸性 蛋白质,后来,在番茄、马铃薯、小麦、大豆、胡萝卜、 棉花和水稻中都发现了与烟草蛋白有交叉反应的蛋白。 4.2 抗寒 Hightower等利用农杆菌将比目鱼体内的抗冻蛋白基因 转入番茄,发现转基因番茄不但稳定转录AFP的mRNA,还 产生一种新的蛋白质。这种转基因番茄的组织提取液在冰 冻条件下能有效阻止冰晶的增长。转基因植株经温室鉴定, 抗冻能力明显提高。
7 终结种子基因工程 终结者技术(Terminator technology)是在有限 的时期内终止种子的生育能力或者可育性的技术, 其中相关的基因被称为终结基因。这项技术是专 门针对一些已知的并可用来终结控制植物在第1代 或者以后几代中特定性状表达的基因。 终结者技术原理在于应用合适的致死基因导致 第2代种子不育。 这一技术依然处在试验性阶段,最可能出现在 棉花、番茄、马铃薯和大豆等植物的转基因种子 或者杂交种子中。
8、番茄转基因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基因工程在蔬菜遗传育种、品种改良上的应用 前景十分诱人,但从总体上看,转化成功的作物 种类尚少,而且由于存在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现象,转基因的表达水平不高,尤其 在F1和F2植株上表达不高甚至差异很大。 基因沉默主要是转化基因的多拷贝、甲基化和 重组。另一个问题是一些转化基因的组成型表达 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目前转基因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寻找阻止 基因沉默的有效途径和发展可诱导的启动子,开 发更多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目的基因,建立高效的 再生和转化系,完善多种转化技术等,以达到蔬 菜生理抗病虫的目的。
株选和果选法
• A、株选标准:植物类型,开展度,叶形和叶色等 具本品种固有的性状。抗病性强、生长势强,而 且结果较多。 • B、果选标准:果实形状,大小、色泽等具本品种 的典型性状,不裂果或裂果很轻,不空心,果肉 厚、果脐小,果实大小整齐一致、果形和果色符 合其品种特征特性的健壮植株作种株,并拔除病、 杂、劣株。
5 番茄雄性不育基因工程 雄性不育系的获得最初主要是利用自然变 异和人工选育。随着花粉发育分子生物学 研究的深入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 开始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来创制植物的雄 性不育系。其基本策略是通过导入外源基 因,在特殊启动子的调控下,干扰、抑制 花粉的正常发育或表达毒性基因破坏花现代农业中,除草剂在控制杂草的生长繁殖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经用于农业生产的除草 剂至少有180种,通过使用除草剂,大大提高了劳 动效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除草剂植物主 要有两种策略: ①修饰除草剂作用的靶蛋白促使其过量表达或 者对除草剂不敏感,以便植物吸收除草剂后能正 常生长发育,这类基因有抗草甘膦、磺酰尿类、 均三氮苯类的阿特拉津除草剂基因。 ②导入解毒蛋白基因,降解除草剂分子,这 类基因有乙酰CoA 转移酶基因 (bar)、2,4-D单 氧化酶基因(TfdA)和腈水解酶基因 (bxn)等。 3.1 修饰除草剂的靶蛋白 3.2 解毒蛋白
第六节 种子生产
一、常规品种采种技术 1.采种地的栽培管理 由于番茄采种多为春季露地栽培,采种番茄的栽培 与商品番茄的栽培大致相同。 为了提高种子产量,1)要适当推迟播种期、定植期, 一般比商品番茄栽种的时间推延5~7天;2)在果实生长
期,用1. 5%过磷酸钙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
追肥,促进果实和种子发育。
6 改变番茄成分来提高番茄品质的基因工程 对于不同蔬菜作物品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归 纳起来主要是蛋白质成分、淀粉和糖类含量、脂 肪酸组分、维生素水平和果实成熟期等。目前, 番茄品质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究者等 将ACC合成酶反向插入表达载体并转化番茄,转基 因番茄果实内乙烯合成降低99.5%。果实在自然条 件下不能成熟、无香味、不变红、不变软、在外 源乙烯的处理下,番茄果实能成熟。
不同育种目标可行的育种方法
丰产性 抗病性 抗性 早熟 改进品质 耐贮运 机械化、保护地 杂种优势利用 杂种优势利用、常规杂交结合回交 杂种优势利用、常规杂交结合回交 常规或杂种一代 常规杂交常规品种 杂种一代 杂种一代
番茄基因工程育种
抗病毒育种 抗细菌病害育种 保鲜 提高营养品质 转基因工程疫苗 抗逆基因工程 生物反应器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番茄,单果重100-150g在25 摄氏度条件下可贮存40-50天,比普通番茄多贮藏20-30天, 单季亩产达7000kg以上。 1997年,华番1号,已在21省市大面积推广。
2.2 番茄抗真菌和细菌基因工程 番茄的真菌病害种类较多,且影响面积大、农 药防效差、产量损失重,因此培育抗真菌病害的 品种显得尤为重要。抗真菌的植物基因工程目前 正处于基因分离与鉴定阶段,已鉴定出几丁质酶 基因、β -萄聚糖酶基因等。Logemann等从烟草中 分离出I级几丁质酶(1.5%-4.0%可溶性蛋白)和Ⅱ 级β -l,3萄聚糖酶(0.l%-2.0%可溶性蛋白),将 其在转基因番茄中同时表达,显著提高了植物对 尖镰孢菌的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