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育种1
高中生物无子番茄育种原理

高中生物无子番茄育种原理
无籽番茄的培育原理是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发育。
番茄植株可以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如果对雌蕊正常授粉其胚珠就会发育成种子,子房也会发育成果实,从而形成有籽番茄,但是若用浓度适宜的吲哚乙酸和24-D水溶液喷洒番茄的花蕾,当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受到刺激后即可获得无籽的果实。
无籽番茄育种原理
1、无籽番茄的培育原理是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发育的生理作用(利用药物来刺激植株,从而培育出果实)。
番茄是二倍体,其植株可以产生出正常的生殖细胞,如果雌蕊是授以正常花粉,子房能发育成果实,胚珠能发育成种子,从而形成有籽番茄。
无籽番茄就是果实中没有种子的番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是有籽番茄。
2、无籽番茄的无子是因为人为的操作使其无法进行受精作用造成的,其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无子果实不一定都是由单性结实形成,也可在植物受精后,胚珠发育受阻,因而形成无子果实。
若用浓度适宜的吲哚乙酸和24-D水溶液喷洒番茄的花蕾,当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受到刺激后即可获得无籽的果实。
番茄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
生长期较长,植株高大,果形也较大,多为中、晚熟品 种,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红果品种:如卡德大红、天津大红、冀番2号、大红袍、台湾 大红、美国4号、特罗皮克、佛洛雷德(佛罗里达)、托马 雷斯、红辉、凯莱、阿沙克利等。
粉红品种:如粉红甜肉、佳粉10号、强丰、鲜丰(中蔬4号)、 中蔬5号、中杂4号、中杂7号、中杂9号、丽春、双抗2号、 沈粉1号、沈粉3号、L-401、L-402、辽粉杂3号、毛粉 802、鲁番3号等。
1.2 单株结果数:当单株结果数差异较大时, F1往往中间偏小。
1.3 前期产量与总产量:产量性状显性和上位性效应较其他性状 明显,产量杂种优势相当强。
番茄育种
2. 品质相关性状
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
2.1 可溶固形物含量:多数组合表现为超亲优势,GCA和SCA均 达到显著水平。
2.2 番茄红素含量:至少有17对基因控制或影响番茄红素含量。 遗传模型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不显著,F1平均数 接近中亲值。
番茄属 ( Lycopersicon )
智利番茄 (L. chilense Dun.)
根系发达,抗旱,抗病毒, 抗凋萎。
多毛番茄
(L. hirsutum Humb. et Bonpl.)
抗虫、抗病、抗低温
多腺番茄
(L. glandulosum Mill.)
抗线虫,耐低温
番茄育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
野生型亚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各论
番茄育种
番茄育种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原产南美洲的热带密林。番茄在我国栽 培历史较短,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 起来,但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的蔬菜之一。
番茄的育种

汇报人:唐彬童
拉丁学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植物学分类:茄科番茄属 简介:番茄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0.6-2米,全体 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茎易倒伏,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 裂,花序总梗长2-5厘米,常3-7朵花,花萼辐状,花冠辐状, 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种子黄色,花果期夏 秋季。
据报道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一种具有柠檬和玫瑰香味的新品 种番茄,这种转基因番茄中含有番茄罗勒基因,能够制造香叶醇合酶,从而产生 香味。选育出优良品质的樱桃番茄新品种还有‘串串红’ 、‘圣果’ 、‘台湾 圣女’、’红宝石’ 等系列。
番茄的育种的方向
番茄的主要育种方向是: 果实的高产、高品质, 对栽培条件的 适应性、抗病性以及适于机械栽培和收获以及雄性不育和单 倍体育种。 番茄的育种方向, 很大程度取决于气候条件和裁培类型。需 要鲜食品种, 需要各种加工用的品种, 也需要制带皮和不带皮 的番茄罐头用的品种, 因而育种方向也不同。生食用的品种, 要求果肉厚, 色泽鲜明、风味良好。加工用的, 要求干物质含 量高, 废物(皮、种子和坚硬组织) 少, 果实无绿肩。为南部地区 育种时, 要有较多的叶量, 以防番茄果实被太阳烧伤, 要求耐高 温和土壤水淹。为中部地区和较北部地区育种应注意早熟性 和抗寒性, 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发育。各地区的总目标是抗病倒 伏,果实能较牢地固定在果柄上, 耐贮藏和运输。
3. 种子保存
番茄种子在一般条件下可保存3~4 年,如果种子的含水量低于8%,保 存在温度为5℃~10℃ 条件下,番茄种子寿命可达10 年以上,保存种子的 场所以通风好、干燥、温度低、阳光不直射、无鼠害的室内为最好。
人工去雄交配法
番茄一氏杂种优势明显,一般可比亲本增产20%~40%,抗 逆性强,杂交制种技术较为简单,种子繁殖系数高。因此, 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利用。生产番茄杂交种的方法主要有人工 去雄人工交配法和利用雄性不育制种法两种。番茄一代杂种 种子生产,父母本配组时,正反交其代遗传性状相同。但是, 用种时,以有利种子生产的品种作母本,即抗病性强、结果 率高、果实大小适中而早熟的品种作母本。
番茄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河南农业2023年第22期
茄抗病性。
3. 抗除草剂。
实践表明,番茄转基因法、杂交法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都能够培育出对除草剂具有良好抗性的品种。
4. 抗青枯病。
早在20世纪中旬,我国就已经开始着手培育对青枯病具有良好抗性的番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已成功培育出包括抗青1号和丰顺在内的多种番茄。
5. 抗TYLCVD。
TYLCVD 具有波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传统育种、分子标记等方法,对可抵抗该病的品种进行培育。
在已培育出的品种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大樱粉1号,研究人员以抗病樱桃番茄作父本、具有良好口感及形状的番茄作母本,成功培育出了兼具良好口感及抗病性的新品种。
育鲜食及加工品种进行选择,充分利用我国在育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对拥有良好性状的番茄进行培育,增强番茄所具有的竞争力。
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单一抗性所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应重点培育拥有复合抗性的番茄,其中,种植在保护地的番茄,应拥有3~4种抗性;露地种植的番茄,则应拥有2~3种抗性。
二是做到因地制宜,优先培育耐热及耐低温的品种。
(四)创新育种方法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材料,种子质量决定了农作物生长的质量及产量。
要以番茄的特点为依据,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充分结合。
在保证育种质量的前提下,精简育种步骤,加快育种速度,实现稳产、高产,为番茄行业稳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 程丽红)
LIANGZHONG LIANGFA
良种良法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番茄育种的方法有

番茄育种的方法有
1. 播种:在春季或秋季选择气温适宜的时候,将番茄种子均匀地播在肥沃、透水性好的土壤中。
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松土、施肥、翻耕等。
种子与土壤的接触面要充分,一般种子大小的2倍即可。
2. 浇水:种子发芽后,要适量地浇水。
不要让土壤过于湿润,以免引起根系病害。
3. 管理:为了让番茄植株生长得更健壮,要及时除草、修剪枝叶、套垫、浇水等。
同时,要防止害虫和病害的侵扰。
4. 施肥:番茄株生长期内需施肥。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方式。
在生长初期,可以施用含氮、磷、钾的肥料,后期逐渐转向以磷、钾为主的肥料。
但是过量施用肥料也会对植株造成伤害,应注意适量施肥。
5. 采收:番茄成熟期一般为花朵掉落后1个月至45天左右。
果实均匀成熟后,可以采收。
采摘时要轻握果实,避免损伤果实的表皮。
果实要在室温下储存,并定期翻动,以使果实成熟均匀。
6. 病虫防治:番茄常见病害有疮痂病、早期疫病、叶霉病等,常见虫害有白粉虱、斑潜蝇、粉虱等。
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
番茄育种1

抗TMV基因
TMV-2:比TMV-1抗性强,但与黄化基因nv连锁。
TMV-22:与TMV-2属等位基因,但对TMV病毒 株系的反应有明显的差别。
TMV-2/TMV-22的杂合系具有更广泛的抗病性
(2)青枯病:比较复杂,有人认为是隐性遗传,也有人认为 抗对感为不完全显性。
(3)叶霉病:抗病为显性,大多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发
5、其他分类方法
按照果实大小分类: 可分为大番茄、串番茄和樱桃形番茄。 Ø 大番茄是指目前生产中一般性的果实在130~250 克或以上的品种。 Ø 串番茄是指类似于葡萄的一串番茄,一般为5~7 只,其中4~6只基本上一起成熟。串番茄的果形 较小,一般为100~130克,目前该类型的番茄品 种还须依靠进口。 Ø 樱桃形番茄的果实较小,一般单果重10~20克, 也有50~60克的。
耐贮性: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2、产量性状 (1)果重:优势不显著,F1中间偏小。 (2)结果数: F1中间偏多果。 3、早熟性 早熟对晚熟为显性或部分显性。至少涉及4对基因。
第三节 主要育种成就与研究进展
1、我国番茄育种的育种进程 2、番茄育种取得的主要成就及进展 3、我国番茄育种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途径
1.1起源
1.2种质资源
2、开花授粉与性状遗传 2.1开花、授粉与受精 2.2 性状遗传
简介:番茄(tomato)
• 番茄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用作物。 • 别名西红柿、洋柿子,古名六月柿、喜报 三元。 • 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 • 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 • 主产国:美国、苏联、意大利和中国。 • 种植方式:温室、塑料大棚及其他保护地 设施栽培。
一、我国番茄育种的育种进程
第二章 番茄育种

第二章番茄育种番茄是一种常见而受欢迎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美味的口感。
番茄的育种工作旨在改善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番茄育种中,主要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产量:育种者希望培育出高产量的番茄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选择具有较长果穗、较多果实和较高产量的个体进行杂交和选择,可以逐步提高番茄的产量。
2. 提高品质:番茄的品质包括果实的口感、香味、色泽和口感等方面。
育种者通过选择具有较好品质的个体进行杂交和选择,以提高番茄的品质。
3. 增强抗病性:番茄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育种者希望培育出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减少病害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在番茄育种中,主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杂交育种:通过选择具有不同有利特征的个体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具有这些特征的新品种。
例如,选择具有高产量和抗病性的个体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的番茄品种。
2. 选择育种:通过选择具有理想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步提高种群的性状。
例如,选择具有较大果实和良好口感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步提高番茄的品质。
3. 基因编辑: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对番茄基因进行编辑,以增强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
这种方法可以更精准地改变目标基因,加快育种进程。
4. 组织培养: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利用番茄的组织或细胞来进行繁殖和育种。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加快繁殖速度和品种改良的效果。
番茄育种需要耐心和长期的努力,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育种者可以不断改良番茄品种,提高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从而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遗传育种番茄栽培实验报告

遗传育种番茄栽培实验报告
很高兴为您回答有关遗传育种番茄栽培实验的问题。
遗传育种是指利用遗传学原理,通过选择、交配和筛选等手段改良作物的遗传性状,以获得更理想的品种。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经济价值。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遗传育种番茄栽培实验报告结构:
1. 实验目的:明确研究的目的,例如改良番茄的抗病性、提高产量或改善口感等。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说明所选的父本植株(包括品种、特征等)以及交配方案。
- 描述种子处理、播种和栽培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
- 记录观察的重要指标或性状(如株高、果实大小、产量等)。
3. 实验结果:
- 详细记录每个实验组的观测结果。
- 使用图表或表格展示数据,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差异。
4. 结果分析和讨论:
- 解释观察到的差异或相似性。
- 分析遗传原因,可能涉及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达。
- 讨论实验结果对目标性状改良的意义。
5. 结论:
- 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 强调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应用。
6. 参考文献:
- 引用您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任何参考资料、书籍或论文。
请注意,这仅是一个报告的基本结构示例,具体内容应根据您的实验设计和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自80年代以来,也先后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种 质资源收集工作,两次共收集到各种番茄材料1912份。 这些材料的收集与保存工作对于番茄遗传育种研究作 出了突出贡献。
(二)番茄的分类系统
番茄属于茄科(Solanaceae)番茄属(Solaneae )。该属 包括许多种、亚种和变种。
番茄属
秘鲁番茄 多毛番茄 普通番茄
抗旱性育种
(1) 特早熟栽培 9月中旬前后育苗,11月中旬前后定植, 翌年2月中旬至5月下旬采收。 (2) 大棚栽培 11月中旬育苗,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定 植,4月上旬至7月上旬采收。 (3) 春季早熟栽培 12月中旬育苗,3月中旬定植,5月下 旬至7月下旬采收。 (4) 春季栽培 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育苗,3月上旬至 4月上旬定植,6月上旬至9月上旬采收。 (5) 秋季栽培 7月中、下旬育苗,8月中旬至9月上旬定 植,9月下旬至11月中旬采收。 (6) 秋延后栽培 7月中旬至8月上旬育苗,8月下旬至9月 中旬定植,10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采收。
重点培育具有多抗性品种和耐不同逆境条件的品种
露地品种应抗2—3种以上主要病害,保护地品种应抗 3—4种以上主要病害。要培育适合于冬春保护地栽培耐 低温弱光的品种、适合于越夏栽培耐热的品种、适合于 低洼盐碱地栽培耐盐的品种:要着手开展培育抗虫的品 种。
把品质育种放在突出的位置
我国目前番茄生产从数量上看,已经满足或接近于 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下一步育种的主要目标应是千方 百计地提高番茄产品的质量, 这包括提高果实的外观质 量,无畸形果、裂果,着色好,花痕细小;提高风味品 质,高糖度.高糖酸比,高维生素C含量;提高贮运性forme Alef.):
果实小呈圆球形,果径约2cm,果色红、橙或黄, 形如樱桃(故名),2室,植株强壮,茎细长,叶小,色 淡绿。
梨形番茄(var.pyriforme Alef.): 果小,形如洋梨,2室,果呈红、黄等 色,生长健壮,叶较小,呈浓绿。
树番茄
(四)早熟性育种
抗寒性强,成熟早、早期产量高。 早熟性由花序节位低、现蕾早、开花早、果实发育快、 转色快等性状决定。 番茄果实发育速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幼果苗期的生长 速度上。 通常节间短、矮生、自封顶者较早熟。
(五)改进品质育种 1. 外观和果色
鲜食用品种要求着色均匀、颜色较深、果形指数接近1、 果面光滑无棱褶、果顶蒂痕小、梗洼木质化部圆小、无纵裂 和环裂、果肩和近果梗部分同时成熟并呈同一果色;多数消 费者喜欢大红或粉红的果色,少数喜欢桔黄或橙黄果色。
“八五”期间,我国提出选育适于保护地栽培的专用品种的目标 是:耐低温(夜温在12—14℃能正常生长及开花结果)、耐寡日 照,抗TMV,兼抗叶霉病或晚疫病,亩产比“早丰”、“双抗2号”等 同类品种增产10%以上,畸形果率及裂果率分别低于15%,可溶性 固 形 物 含 量 高 于4.5% , 糖 肤 比4-5, 果 肉 硬 度高于o.36kg/cm2 八 庄,,风味优于同类主栽品种。
番茄育种
Tomato Breeding
Fresh market
Cherry
Processing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原产南美洲的 热带密林。番茄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 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 发展起来,但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的蔬菜之一。 番茄除可鲜食和烹饪多种菜肴外,还可制成酱、汁、 沙司等强化维生素C的罐头及脯、干等加工品,用途广泛。 由于番茄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和用途广泛,因此需 要量逐年上升,无论国内、国外栽培面积都在不断扩大, 栽培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目前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和中 国为主要生产国,在欧美、中国和日本有大面积的温室、 塑料棚及其他保护设施栽培。 本章主要讨论番茄的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主要育种 途径、抗病育种及良种繁育等问题。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Symptoms of common viral diseases
(三)抗性育种 抗寒育种 抗热育种
夏季高温限制阻碍了我国南方各省的番茄生产,育成在高温胁 迫下仍能结果的基因型是番茄育种的目标之一。在番茄=茄小孢子发 生的减数分裂期遇40℃高温会减少花粉粒的产生,妨碍花药正常开 裂,降低花粉的活力;高温会降低番茄的光合率,减缓同化物从叶 片运向花芽,使花减少,或使花发育不正常,柱头远高出花药筒, 致使不能正常自花受精而引起落花,最终导致坐果很少。
根据生长习性:
有限生长类型 又称"自封顶"。这类品种植株较矮,结
果比较集中,具有较强的结实力及速熟性,生殖器官 发育较快,叶片光合强度较高,生长期较短,适于早 熟栽培。主要栽培品种有: 红果品种:如北京早红、青岛早红、早魁、早丰(秦菜1 号)、兰优早红、鲁番1号、河南5号、郑番2号、意大利 18号、罗城1号等。 粉红品种:如北京早粉、早粉2号、早霞、津粉65、西粉3 号、东农704、苏粉1号、苏粉2号、苏抗9号、齐研矮 粉、锦州矮秧、日本3号等。 黄果品种:如兰黄1号等。
(七)耐贮运品种的选育
皮厚、韧性强、肉质致密、不裂果、子室少和种 子腔小、干物质和含糖量(大于3.2%)及矿物质含量 高,呼吸强度低及组织保水力强。
(八)适于机械化栽培的品种选育
普通栽培须支架、整枝、绑蔓,多次采收。 直立不设支架。 熟期集中,果实大小整齐一致。 果柄无关节
(九)适于保护地栽培的品种选育
二、番茄育种目标
(一)丰产性育种
亩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重 提高光能利用为中心的“生理育种” 高光效、低呼吸、低补偿点等生理指标。
(二)抗病育种
番茄是一种“多病蔬菜” 真菌和细菌病害(19)、病毒(6)、昆虫及根线 虫(3)、非寄主性病害(7),还有其它病原不明病 害。 我国目前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 青枯病、斑枯病、枯萎病、叶霉病、立枯病等以及病 毒病约20余种。
总状番茄 野生型亚种 醋栗番茄 普通番茄 半栽培型亚种
长形番茄 梨形番茄 樱桃番茄 多室番茄 李形番茄
普通番茄 栽培型亚种 直立番茄 大叶(薯叶)番茄
目前栽培的番茄都属于普通番茄,包括5个变种: 普通番茄 (栽培番茄 mune Bailey):
植株茁壮,分枝多,匍匐性,果大,叶多,果形扁 圆,果色可分红、粉红、橙、黄等,该变种包括绝大多 数的栽培品种。
番茄枯萎病
番茄叶霉病 番茄早疫病
番茄晚疫病
番茄脐腐病
番茄灰霉病
炭疽病 番茄斑枯病
溃疡病
细菌性斑疹病 煤霉病 青枯病
番茄软腐病
病毒病
Gray leaf spot
Early blight Late blight Symptoms of common fungal diseases
Tomato Mosaic Virus
培育能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种
根据国外对品种的要求特点,积极选育适合国外 栽培的鲜食和加工品种,利用我国杂交制种成本低的 优势,将番茄种子打入国际市场.
2. 质地和坚实度
果实的坚实度以及果肉与心室内含物的比例,在消费者 对新鲜番茄品质的感觉起重要作用。 表皮坚韧度、果肉硬度及果实内部结构(果肉/心室)
3. 风味 糖、酸浓度及糖酸比
果实要有良好的风味,必须有较高的含糖量,更要求有 较高的糖/酸比。一定的含酸量也是良好的风味所必须的, 否则即使有良好的糖/酸比和含糖量,也会感到缺乏甜酸适 度的口味。番茄果肉部分比心室部分含有较多的还原糖和较 少的有机酸,因此凡心室占比例大的品种其风味也就优于那 些心室比例较少的品种。
直立番茄(var.validum Bailey):
茎短而粗壮,分枝节短,植株直立,叶小色浓,叶面多 卷皱,果柄短,果实与普通栽培番茄相似。因为产量较低, 生产中栽培很少。但能直立生长,栽培时无须立支架,便于 田间机械化操作是其突出特点。
大叶番茄(var.grandifolium Bailey): 叶大,有浅 裂或无缺刻,似马铃薯叶, 故又称薯 叶番茄。蔓中等匍匐,果实与普通 番茄相同。
(六)加工品种的选育
番茄酱、番茄汁和去皮整形番茄,其次是番茄浆、 番茄沙司、番茄汁饮料、罐装番茄等。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罐装番茄 抗裂果、耐贮运 茄茄红素含量 pH值小于4.3 番茄酱:茄茄红素50毫克/100克
生产1 t 28%番茄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4%提高到5%, 原料消耗降低25%
高固形物,高番茄红素
4. 营养价值
番茄果实的营养价值除糖酸外,主要在于含有维生素C 和维生素 A原。番茄果实中的β-胡萝卜素能转变为维生素 A 原。 但是,红果品种的主要色素—番茄红素并没有维生素A 原的活性,而某些橙色品种维生素A的活性要比红果品种高得 多,导致橙色果品种维生素A原的水平高出红果品种8--10倍。 消费者中广泛存在的“愈红愈好”的观念对番茄营养价值的育 种造成困难。
无限生长类型 生长期较长,植株高大,果形也较大,
多为中、晚熟品种,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主要栽培品 种有: 红果品种:如卡德大红、天津大红、冀番2号、大红袍、 台湾大红、美国4号、特罗皮克、佛洛雷德(佛罗里达)、 托马雷斯、红辉、凯莱、阿沙克利等。 粉红品种:如粉红甜肉、佳粉10号、强丰、鲜丰(中蔬4号)、 中蔬5号、中杂4号、中杂7号、中杂9号、丽春、双抗2 号、沈粉1号、沈粉3号、L-401、L-402、辽粉杂3号、 毛粉802、鲁番3号等。 黄果品种:如桔黄嘉辰、大黄1号、大黄156、丰收黄、新 丰黄、黄珍珠等。 白果品种:如雪球等。 樱桃番茄 近几年栽培较多,常用品种有圣女、小玲、珠、 迷你公主、樱桃红、美国5号、东方红莺等。
我国番茄育种的未来方向
国内的番茄育种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定的差距, 我国番茄平均单产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未来的5-10 年间我国番茄育种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
进一步收集和鉴定各种番茄种质资源,特别是抗 病、抗逆的资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