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读后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在翻开《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深入思考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个概念。
以往,总觉得做错了再改也无妨,反正有弥补的机会。
但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中,才发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和危险。
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做对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
”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往往会给自己设定一个过高或者模糊的标准,觉得差不多就行,或者力求做到完美。
但实际上,只要符合要求,就是做对了。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那是一次家庭聚会,我自告奋勇地承担了做蛋糕的任务。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展示自己厨艺的好机会,我一定要做出一个让大家都赞不绝口的美味蛋糕。
于是,我在网上找了一个看起来超级复杂但无比诱人的蛋糕配方,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我的烘焙之旅。
我按照配方小心翼翼地称好各种材料,面粉、白糖、鸡蛋、牛奶……每一步都不敢马虎。
搅拌面糊的时候,我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确保面糊没有一点颗粒。
接下来是烘烤,我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烤箱,生怕蛋糕烤糊了。
当蛋糕终于出炉的时候,我满怀期待地看着它,却发现它的样子和我想象中的相差甚远。
表面有些开裂,颜色也不均匀。
那一刻,我的心凉了半截。
但我还是不甘心,想着用奶油和水果装饰一下也许能挽救。
于是,我又开始费力地打发奶油,试图把蛋糕打扮得漂漂亮亮。
可是,由于我心急,奶油打发过度,变得粗糙不堪。
最后,这个蛋糕虽然勉强被我装饰好了,但看起来却惨不忍睹,味道也不尽如人意。
大家看到这个蛋糕的时候,都露出了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失落和羞愧。
我原本是想给大家一个惊喜,结果却成了一场“惊吓”。
事后,我认真反思了这次失败的经历。
我发现,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明确“做对”的标准是什么。
我只是一味地追求完美,却忽略了最基本的要求——做出一个外形完整、味道可口的蛋糕。
如果我能在一开始就按照一个简单可行的配方,严格按照步骤和要求去做,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读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我感触颇深。
书里的观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说起“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就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经历。
那是我第一次尝试自己做蛋糕。
当时,我满心欢喜地准备大显身手。
想象着自己能做出一个美味可口、外形漂亮的蛋糕,心里那叫一个美。
我兴致勃勃地准备好了所有的材料,面粉、鸡蛋、白糖、牛奶等等,把厨房的台面摆得满满当当。
我按照网上找来的食谱,一步一步地操作。
先是把蛋清和蛋黄分离,这一步就把我难住了。
那蛋清黏糊糊的,总是和蛋黄混在一起,我小心翼翼地,可还是弄得满手都是。
好不容易分离好了,接着又要把面粉过筛,这可真是个细致活儿。
我拿着筛子,慢慢地筛着面粉,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有大颗粒的面粉混进去。
然后开始搅拌面糊,我使劲地搅啊搅,胳膊都酸了,可面糊还是不均匀。
这时候我已经有点不耐烦了,心里想着:“做个蛋糕怎么这么麻烦!”但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做下去。
到了把面糊放进烤箱的时候,我紧张得不行,不停地盯着烤箱里的面糊,生怕它烤糊了。
结果,因为我太紧张,忘记在面糊上盖一层锡纸,等我想起来的时候,蛋糕的表面已经有点焦了。
好不容易等到蛋糕烤好,拿出来一看,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
蛋糕不仅表面焦了,里面还没熟透,中间还是湿乎乎的。
那一刻,我真的是沮丧极了。
我开始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对。
我发现,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认真地去了解每一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只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和感觉在做。
分离蛋清蛋黄的时候不够细心,搅拌面糊的时候没有掌握好力度和时间,放进烤箱的时候又粗心大意忘记盖锡纸。
这一次失败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多么重要。
如果我在一开始就能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而不是匆忙行事,或许就能做出一个完美的蛋糕。
就像书中说的,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错误。
但这些错误其实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在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大大提高把事情做对的概率。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范文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范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思想上的洗礼和反思,更是对工作和生活的重新审视和修正。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范文一】每天我早晨醒来,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规划今天和未来的事情,总感觉自己已经把事情、把工作做到了最好,但自从看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后发现把事情做到最好并不是最对的。
我们周而复始的重复着每天的生活,总感觉我们走过的路就是对的,殊不知我们经常会被我们自己固定的思维所迷惑。
比如我们每天都感觉自己有做不完的工作,事情多的无法处理,我们总是感觉只有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就是对的,而我们很少去思考为什么我们每天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仔细想想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对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修补或者返工。
我们是该停下来思考我们的做事的方法或者态度了,我们应该发现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并不是最对的,而是思考着怎么去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对。
做事情每个人都会,但是每个人的效率都不一样,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可能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做到很完美,比如书中提到的那条狗慧慧;有的人可能需要三天,并且认为自己已经做到最好了,比如书中的那条狗明明;而有的人可能要做一周才可以做完,并且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比如书中的聪聪。
其实现实中也存在许多类似的事情,好多职员为了赶工作进度、为了完成工作而去工作,在没有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法的前提下盲目的去实施工作,往往因为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而造成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可是面对失误很少有人去思考怎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避免更多的失误,而是义无反顾的继续前行,另外很少有人去计算因为失误我们可能消耗的时间。
在现代社会,并不是把事情做到最好就可以万事大吉,现代人讲究的时间观念。
现代人做事理念并不是指的是一个人把事情是否能做到最好,而是一个人怎么样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去完成一项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工作前,目标确定后,首先要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样就可以将错误提前预防,既可以节约时间又不影响工作结果;另外还需过程控制,有效的过程控制可以保证工作质量,总的来说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最近读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感受颇多呀!书里讲的那些道理,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那是一次我帮妈妈准备晚餐的事儿。
那天妈妈下班回来特别累,我想着要给她个惊喜,主动提出帮忙做晚饭。
妈妈半信半疑地看着我,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不过她再三叮嘱我要小心。
我自信满满地走进厨房,准备大显身手。
我决定做一道简单的番茄炒蛋。
我从冰箱里拿出两个红彤彤的番茄和几个鸡蛋,把番茄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干净。
哎呀,这水可真凉,冲在手上冻得我一哆嗦。
接着,我开始切番茄。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菜刀,心里有点紧张,就怕切到手。
我把番茄放在菜板上,一刀下去,哎呀,这番茄怎么滚到一边去了!费了好大劲儿,我才把两个番茄切成小块,不过那形状真是千奇百怪,有大有小,有厚有薄。
然后就是打鸡蛋了。
我轻轻把鸡蛋在碗边一敲,蛋壳裂了个缝,我双手一掰,蛋清蛋黄就流进了碗里。
第一个鸡蛋还算顺利,可到第二个鸡蛋的时候,不知咋的,可能是我用力过猛,蛋壳碎了,一些蛋壳渣掉进了碗里。
我只好用筷子一点点把蛋壳渣挑出来,这可真是个细致活儿。
终于可以下锅炒了。
我打开煤气灶,等锅热了倒了点油。
不一会儿,油就开始冒烟了,我心里有点慌,赶紧把鸡蛋液倒进锅里。
只听见“刺啦”一声,鸡蛋液迅速膨胀起来,我吓得往后退了几步。
等鸡蛋成型了,我赶紧用铲子翻炒几下,然后盛出来备用。
接下来炒番茄。
我把番茄块倒进锅里,不停地翻炒,番茄汁被炒出来了,红红的,看起来很诱人。
我又把炒好的鸡蛋倒进去,加了点盐和糖调味,继续翻炒。
在翻炒的过程中,有好几次锅里的菜都要跑出来了,我手忙脚乱地又把它们铲回去。
还有那锅里冒出来的油烟,呛得我直咳嗽,眼泪都快出来了。
终于,番茄炒蛋出锅了!我把菜盛到盘子里,端上了餐桌。
妈妈看到我做的菜,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她尝了一口,说:“嗯,味道还不错,虽然卖相不太好,但这是你第一次做,已经很棒啦!”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最近读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感触颇深呐!书里讲的那些道理,让我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学校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
我这人吧,平时就爱表达,觉得这是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就兴冲冲地报名了。
报名之后,我就开始准备演讲稿。
一开始,我完全没头绪,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一会儿翻翻作文书,一会儿上网查查资料,折腾了好几天,也没写出个像样的东西来。
我心里那个着急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后来,我冷静下来想了想,决定先确定演讲的主题。
我想来想去,决定讲“梦想”这个主题,因为我觉得梦想是个能让人充满激情和动力的东西。
主题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写内容了。
我把自己的梦想,还有为了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都写了进去。
写的时候,我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还加了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想着这样能让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演讲稿写好了,可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我得练习演讲。
我每天早上早早起来,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忘词,或者说得磕磕巴巴的。
我气得直跺脚,差点就想放弃了。
但是转念一想,这是我自己主动报名参加的比赛,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练习。
为了让演讲更有感染力,我还注意了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我对着镜子,努力让自己的表情自然、亲切,动作也不那么僵硬。
练了好几天,我觉得差不多了,就找了几个好朋友,让他们当我的听众,给我提提意见。
他们听了之后,给我提了好多建议。
有的说我声音不够响亮,有的说我语速太快了,还有的说我表情不够丰富。
我把他们的建议都一一记下来,然后继续改进。
终于,比赛的日子到了。
我心里特别紧张,手心里全是汗。
轮到我上台的时候,我深吸一口气,走上了讲台。
刚开始,我的声音还有点颤抖,但是慢慢地,我就进入状态了。
我看着台下同学们期待的眼神,越讲越自信,把自己准备的内容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演讲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心得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
在公司推出读《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活动后,我读了这本书,他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读了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我们能在第一次达成目标。
而非先做一部分,把没有做到位的部分和犯的错误留着以后去慢慢补救。
也许我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并开始慢慢地接受这些失误的发生。
但是,如果我们来算一算要为这些错误付出的代价,恐怕就不会对这些可有可无的失误坦然接受了吧。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企业对员工的期待,它时刻提醒员工要尽最大的努力,在接手每一份工作时,都要抱着“一次就做对”的坚定信心。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也是对质量品质的要求,只有第一次就做对,才能尽可能减少废品,保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需要员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扎实的工作技能,对每一个“第一次”从事的工作,都要有十足的准备。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看起来,这似乎很难,实际上,这也确实不简单。
但是,如果我们做到了,错误发生后的补救和修改所耗去的财力,人力和时间成本都将省去,之前所有的努力将会变得如此有价值。
努力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但不会增加我们的烦恼,反而让我们更加在工作中更加高效、轻松、愉悦。
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1页。
【最新文档】《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读完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感触颇深,现在把我或许还有些肤浅的看法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一】在今年的质量月期间,阅读了质保部推荐的书刊《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起初是怀着一种被迫的,很不情愿的心情打开这部书刊的,但是渐渐的,被里面一个个生动而富有深刻哲理的小故事给吸引了,进而便津津有味的一直读了下去。
文章序言用《孔子家语》里救赎在外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的小故事引出了一条简单的道理,即:做对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
接着,通过一个拧螺丝的简单例子,引出了本文的主题“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以三只分别叫聪聪、明明、慧慧的狗狗,为了狗狗家族的生存寻找足够的骨头和水源而进行探险历程的寓言开头,引出一代宗师克劳士比先生和他三个弟子的激烈讨论,层层揭开、步步深入的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第一把事情做对”的全部内涵。
文章中名叫慧慧的小狗,遵循“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法则而第一个完成了长老交代的拯救狗狗家族的任务,并且花了最短的时间和遭受了最少的困难。
克劳士比先生针对慧慧的成功写下了如下的点评: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找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
通过上面的点评和文章中一个个生动的小例子,让我清楚的了解到什么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放眼现今的核电建设,缺少的正是这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强大信念与决心。
我们都知道,“安全”是核电建设的“生命”,“质量”是核电建设的“灵魂”,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只有在质量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核电建设的安全,才能保证核电周围数以万计生命的安全。
现在我们来用慧慧的成功法则分析一下闻名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
关于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关于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本关于管理的书。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关于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一】今年9月是全国第15个质量月,在质量月其中,由于中心领导的推荐,使我有幸拜读了由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克劳士比中院总裁杨钢先生所著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
读后感触颇深,获益良多。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内心很是激动,感觉字字珠玑,启发着我对以往习以为常的工作进行从新的认识,而我也觉得我们也该将本书中的理念引入到工作中去,使每一个参加工作的人都能自觉培养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习惯,摈弃传统的那些不良认识,这将给我们的公司带来无尽的财富。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开篇由一个古老的寓言展开,通过三个人的聊天,将零缺陷管理的理念层层引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与故事,将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告诉了每一位读者,其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克劳士比教授再讲完“三条狗探险”的寓言后,写在黑板上的: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求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
而这段精辟的点评,无异于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一次把事情做对。
结合我个人的工作而言,从事质量监督的我,如何一次把事情做对,怎样有效的保证被监督产品的质量,从克劳士比教授的点评中我也看到了答案。
首先,想要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监督目标。
我们应该知道,质量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我们公司为了打造精品,提出了“产品出厂合格率”的管理目标,同时这也便是我们进行质量100%,一次生产合格率93%以上。
监督的最终目标。
在明确了我们的目标之后,如何通过工作完成这个目标,对工作过程的把握便成了重点。
在车间做质量监督工作,我们每天要面对,车间大大小小10余道生产工序,以及在线品、成品、外协品的监督检查,为了能很好的控制这个复杂的工程,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的工作重心,中心领导和一线监督员,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出了各生产车间的重点岗位和质量薄弱环节,例如,能克公司的螺纹加工岗位与外协检查;专用管公司的冷矫直与无损检测;油井管公司的螺纹加工与水压等等,而各个生产车间这些重点的岗位与环节,便是我们平时的工作重点,中心更是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工作时间,将有效的时间合理的分配,使得质量监督员将绝大部分工作时间用在对重点工序监督检查,保障了被监督车间的质量薄弱环节不出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常富泳
说实话,我是一个不怎么爱看书的人,但来到慧基这个大家庭后,让我感觉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经常于闲暇时间,网购一些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知识技能的书本。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开篇由一个古老的寓言展开,通过三个人的聊天,将零缺陷管理的理念层层引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与故事,将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告诉读者。
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克劳士比教授在讲完“三条狗探险”的寓言后写在黑板上的评语: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求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
这段精辟的点评告诉了我如何才能一次把事情做对。
书中还有众多观点,如:“协作,增加成功的机率”、“让零缺陷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态度决定一切”、“既要过程也要有结果”等。
“态度决定一切”是来恒信接触最多的一句话,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品质之神”戴明和IBN公司就是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态度不一样,所以注定结果也不一样。
态度决定一切,更重要的体现在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每个人每个企业都会有面对逆境与困难的时候,如何面对,怎么摆脱,关键在于自身态度,其带来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当我们决心要第一次就将事情作对的话,往往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结合到我的个人工作而言,从事场站运行工的我,虽然工作内容看似比较平淡简单,但如何一次把事情做对,怎么样有效的保证工作质量,从克劳士比教授的点评中我也找到了答案。
如今我已明确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工作及生活中的困难,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将工作的成果做到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