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2024年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历史教案

2024年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理解这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原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认识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交锋与融合,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影响后世。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则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吗?过渡到新课内容,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背景。
诸子百家思想介绍分别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主要思想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这些思想流派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异同,思考它们为何能并存并相互影响。
百家争鸣的背景与意义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变革对思想活跃的影响。
分析士阶层的崛起和思想家的涌现对百家争鸣的推动作用。
阐述百家争鸣对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课堂互动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某一思想流派的社会价值进行辩论。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某一思想流派的看法和感悟,增强课堂互动。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各思想流派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某一思想流派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或影响的短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材料、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历史七年级上北师版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1.ppt

2.将天下划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
的
禹
人是:______。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__夏__朝_,它的建立禹者是_____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____秦__朝_,它的建立者嬴是政________。
4.禹死后,继承王位的是___启___,从此王,位_世__袭_制_______ 代替了_____禅_让__制__,开始了“家天__下_________”的局面。
5.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是在公元前1300年__盘__庚__迁__殷____ 之后,所以后代又将商朝称为____殷___。
6.商朝发明炮烙之刑,并将自己的叔叔比干挖心处死的 有名暴君是_____纣__王__。
7.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_牧__野____
击
牧野之战
8败.公商元朝前军77队1,年史,称攻_破__镐__京___,__杀_。死周幽王,灭亡西周的
屈。
——孟子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子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武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如何治理国家?
以礼治国 • 儒家:
无为而治 • 道家:
以法治国 • 法家:
百家争鸣的影响: 各家相互辩驳,又相 互影响,有力地促进 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论语》 仁、礼、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庄子
春秋 《道德经》 顺应自然,无为而 治
战国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下列的名言名句是谁说的?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

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1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的亮点和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堂课是“古为今用”的充分体现。
以往在讲授百家争鸣时,往往是老师列表,将诸子百家的思想往表里一填,学生课下死记完事。
但我们认为这样没有任何的益处,而应该使其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百家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其积极的一面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利用古代的传统思想来解决现代的问题。
3.此课的讨论又为后面的课程做了铺垫。
比如:秦朝运用了法家思想;汉初采取黄老思想;汉武帝之后则使用了儒家思想等等。
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连贯,更加系统。
4、不足之处:由于初一年学生思考问题较为肤浅,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在讨论问题时不够深入。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2本课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
《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教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从导课到知识的传授一直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穿梭,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大手笔、大跨度的在历史与现实中搭建桥梁,师生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徜徉,感受先贤哲人的思想光辉,增强文化的归属感和历史的责任感,本节课取得良好效果。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3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
可以这样说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政治动荡、经济发展,而且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活跃局面。
诸子百家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注意尊重、吸收别人的意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希望今后我们的课堂也能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10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原作名:变革的时代活跃的思想)〖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教学内容孔子----伟大的思想家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伟大的教育家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思想影响的深远性。
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与学的积极影响。
百家争鸣了解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
并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引导学生归纳出儒、法、道三家的思想特征。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首先归纳出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通过讨论分析儒、法、道三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在此基础上,分为三组,分别以儒、法、道的思想主张进行辩论,再现百家争鸣情境。
课堂小结由教师指导(以探讨方式提出参考意见,不做最后结论)、学生参与(允许提出不同意见),从两方面进行小结:1.诸子百家中儒、法、道三家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2.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集诸子百家所长形成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泉。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谢谢!再见
主要思想: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福祸相依
影响:老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想一想: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
最根本原因
1、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引起社会变革, 传统社会秩序遭到破坏。
2、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 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 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 地探索。
2.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教育作出 的重要贡献之一是( C ) A.主张“为政以德” B.按出身贵贱招收门徒 C.主张“因材施教” D.以《论语》作为教材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不同政治派别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在 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是( D ) A.以“礼”治国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改革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 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 的是( C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言行被他的学生整理为:《论语》, 是该学派的重要著作。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 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我国两千 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老子小档案
年代:春秋时期
国籍:楚国
创立的学派: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
法家:以法治国。
初一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试题

初一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试题1.《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其讽刺的是( )A.因循守旧的思想B.宽厚仁慈的思想C.消极避战的思想D.贪图享乐的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第二子目百家争鸣中的内容:“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
”可知,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实行‘法治’的思想,因此《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就是要讽刺因循守旧的思想,故选A。
【考点】百家争鸣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百家争鸣的概况、思想主张和影响。
2.“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一观点符合今天( )A.发展的观点B.保护环境的观点C.休渔政策D.“仁政”的观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第二子目百家争鸣中的内容:“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可知,孟子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一观点符合今天保护环境政策,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的发展观,故选B。
【考点】百家争鸣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百家争鸣的概况、思想主张和影响。
3.材料一材料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材料一人物是谁?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教育上有何贡献?(2) 材料二这段话是谁的?他的主张是什么?【答案】(1)孔子儒家学派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七年级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含着丰富的思想传承。
05 结论
CHAPTER
历史意义
思想启蒙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启蒙的标志,各种学派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为后世思想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借鉴。
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趋势,各种学派的主张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推动了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对世界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对东亚和世界文 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儒家的仁爱 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等理念被广泛 传播和应用。
03 百家争鸣
CHAPTER
儒家思想
01
创始人
孔子
02
03
04
核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
主张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尊重 和谦逊,提倡道德伦理和自我
修养。
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 要地位,对东亚文化有深远影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人们开始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和 反思,新的思想和文化开始萌芽和发展。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 激烈,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各国 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基础
01
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促进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手 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有重要的作用。
学术研究
百家争鸣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学术 事件,对于历史学、哲学、文学 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 值,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
步。
谢谢
THANKS
02
城市开始兴起,商业贸易逐渐活 跃,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第10课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

孔子有弟子3000,贤人72,孔子死后,弟子 将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 贡献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 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当 让他们先做” 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 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 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 样呢? 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 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 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长期从 事私人讲学, 曾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 思想主张
思想主张:
“仁”和 厩(马圈)棼。 “礼”
子退朝,曰,伤 人乎,不问马。 ——《论语》
1、这则材料大概意思是什么? 2、这则材料反映了孔子什么思想?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育成就
当然,只懂得利用法纪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学秦始皇的 残暴,更应重在人心。所以给学生们灌输良好的思想教育 也是必要的。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讲讲这方面的座谈会, 教育大家。用这种仁慈的方法,也挺见效的啊! 儒家思想
哎呀,如果碰上了只犯一点儿小错的同学,既犯不上处 分,但也不能置之不理,那就找他谈一次心,让他多学习 学习周围的同学们。自我发觉错误、自我改正。这样,既 不伤害同学自尊心,也有利校风建设。 道家思想
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乃至一个 学校的问题上,儒、法、道三家的思 想主张有什么不同?下列是某校历史 兴趣小组根据上述三种思想的看法, 就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如何解决问 题给学校政教处写的三份建议书。 请你根据本课所学,指出其中各属 于哪家学派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2.孔子的言论收集在哪一部著作里?()
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韩非子》
3.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休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4.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最深远的思想派别是()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墨家学派D.法家学派
5.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
6.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7.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兼爱”、“非攻”B.“民贵”、“君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治”
二、填空题
8.春秋时期的孔子既是伟大的家,又是伟大的家。
9.战国时期,社会上不同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的局面。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10.春秋时期兵家创始人是,他写的一部军事著作是《》,在世界古代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三、对对碰
11.将下列名人、学派及名言连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孙武道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儒家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孟子兵家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老子法家
四、动脑筋:
1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级、国际性“中国旅游节庆精选”之一。
由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济宁市人民政府、曲阜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于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即公历9月26日至10月10日,在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地、孔子故乡、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曲阜市举行。
上图中的“祭孔”就是该文化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请问,该文化节是纪念哪位历史人物?后人为何如此隆重地纪念他?
13.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是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历史人物之一。
除了在政治思想上之外,孔子在教育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请介绍一下他的教育成就。
其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在学习中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