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武陵山片区行政区域范围

合集下载

5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5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附件5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国家林业局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区域概况 (1)一、规划范围 (1)二、自然条件 (1)三、社会经济 (3)四、扶贫开发 (4)第二节生态功能定位 (5)第三节主要生态问题 (6)一、生物多样性退化 (6)二、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 (7)三、经济社会落后导致自身承担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能力弱 (8)四、自然灾害威胁大 (8)五、生态脆弱与资源开发的矛盾突出 (9)第四节生态保护与建设现状 (9)一、生态工程建设 (9)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11)三、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态势 (12)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原则目标 (13)第一节指导思想 (13)第二节基本原则 (14)一、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14)二、保护优先,科学治理 (14)三、合理布局,分区施策 (15)四、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15)第三节规划期与规划目标 (16)一、规划期 (16)二、规划目标 (16)第三章总体布局 (18)第一节功能区划 (18)一、区划原则 (18)二、功能区划 (18)第二节建设布局 (19)一、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19)二、武陵山水土流失控制区域 (23)第四章主要建设内容 (27)第一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27)一、资源调查 (27)二、禁止开发区域划建 (27)三、加强禁止开发区域能力建设 (30)第二节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32)一、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32)二、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32)三、全面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 (33)四、加强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 (33)第三节生态扶贫建设 (35)一、生态产业 (35)二、农林实用技术培训 (37)三、人口易地安置 (37)第四节配套建设 (38)一、防灾减灾 (38)二、基础设施设备 (40)第五节生态监管 (41)一、生态监测管理系统 (41)二、空间管制与引导 (42)三、生态监测评估方法 (43)第五章政策保障 (44)第一节政策需求 (44)一、生态补偿政策 (44)二、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的配套扶持政策 (44)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 (45)第二节保障措施 (45)一、法律保障 (45)二、资金保障 (46)三、技术保障 (46)四、考核体系 (48)附表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名录附图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位置图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一、规划范围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以下简称“武陵山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包括湖北省、湖南省和重庆市的25个县(市、区),总面积65571平方公里,人口1137.3万人。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第一篇: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第六章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县城和周边中心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以小城镇为依托,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

第一节小城镇与村庄建设小城镇建设。

支持一批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商贸流通、加工制造等小城镇加快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制镇功能,提高人口集聚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适度集中,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的人居环境,形成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小城镇。

中心村规划建设。

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农村村落。

鼓励农民向中心村集聚,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住房。

整合各类资金,统筹规划建设中心村公用基础设施。

移民搬迁。

按照自愿原则,整合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移民、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国土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资源,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地区的贫困人口和村落实施移民搬迁。

对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重点旅游景区核心区内的人口实行整体搬迁移民,适当提高中央补助标准。

通过对口培训、定向定点招工等形式引导向中小城镇、工业园区移民。

把发展特色产业与移民搬迁相结合,切实解决好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问题。

贫困村整村推进。

以规划为平台,由县统筹整合资源,实施**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力争对每个贫困村的平均投入达到300万元以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特色增收产业。

第二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乡村道路建设。

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所有乡镇到县城公路基本达到三级标准,100%行政村通达,95%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生产用电。

加强水库渠系配套建设,扶持修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施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水渠、小泵站“五小水利”工程。

加强农村生产用电保障。

土地整治与农田改造。

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少数民族事务综合【发布部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发布日期】2012.04.06【实施日期】2012.04.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省(市)民(宗)委,委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民族团结模范区的战略目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精神,现就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大意义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8,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

多年来,鄂湘渝黔四省市党委、政府立足于武陵山片区实际,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武陵山片区呈现出各民族团结和睦、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规划》提出的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示范区、协作发展创新区、旅游经济示范区、民族团结模范区”(以下简称“五区”)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进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是进一步实现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规划》战略目标的具体举措。

多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民族工作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把在武陵山片区大力开展跨行政区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活动,作为创新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推动民族工作的好经验、新方法,不仅能更有力地推动武陵山片区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也对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和创新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陵山区资料

武陵山区资料

武陵山区经济发展面临突出问题武陵山区包括渝东南民族地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铜仁地区,总面积8.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4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800余万人,占总人口的56.2%,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

改革开发以来,武陵山民族地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该地区自然条件差,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人口多,仍然存在着在发展中落后、在落后中发展的现象,依然是全国改革发展相对落后地区。

目前,面临几个特别突出问题。

一是区域经济协作难。

武陵山区域内的地、州、区县(自治县)分属于渝、鄂、湘、黔四省(市),行政管理上体制和模式不同;武陵山区是我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面积大、山区多,处处是大山陡岩、深沟峡谷,尚未构建起乡(镇)道路与公路主干线高速路、铁路、机场等连接配套交通运输网络,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区域之间的交往;因武陵山区的地、州、区县经济发展普遍比较落后,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水平不高。

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极大地制约着武陵山区域经济协作,一些地方甚至在项目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出现你争我抢的情况。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任务重。

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一些经济指标的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

比如,渝东南民族地区人均GDP与全市相比,2005年的相差绝对额为5742元,2009年则为10770元。

特别突出的是,民族地区二元结构十分明显,农村各族群众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文化生活贫困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农村产业薄弱,农民增收渠道窄,脱贫致富缺乏后劲。

民族地区如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缩小农民与城镇居民的差距,是统筹城乡发展中重要而紧迫的难题。

三是民族职业教育发展不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

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规划

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规划

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规划《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近日获得国务院批复。

规划确定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范围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11个地(市、州)的71个县(市、区),其中湖北11个、贵州16个、重庆7个,湖南省除了湘西自治州8县市之外,还包括怀化市的全部县市区、张家界市的全部县区、邵阳市的8个县区、娄底市的3个县市、常德市的石门县、益阳市的安化县。

片区国土总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农村人口2792万人。

该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

规划的总体要求包含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四个方面的内容。

指导思想提出: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着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形成全社会扶贫和全方位协作新格局,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目标。

规划明确了6条基本原则:坚持加快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坚持加快发展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相结合;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支持相结合。

规划明确了5个方面的战略定位: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民族团结模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规划确定了10年间的主要发展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在“十二五”期间高于10%,“十三五”期间高于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在“十二五”期间高于7%,“十三五”期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在“十二五”期间高于8%,“十三五”期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在“十二五”期末达到38%以上,“十三五”期末达到45%以上;人均教育、卫生、社保和就业四项支出在“十二五”期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60%以上,“十三五”期末达到8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在“十二五”期末达到80%以上,“十三五”期末达到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十二五”期末下降到6.4%。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共16页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共16页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概述根据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要求,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发展,成立国家战略层面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是加快推进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聚居主体的武陵山老、少、边、贫地区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的迫切需要,是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低碳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

编辑本段范围及区域国务院3号文件所指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系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的湖南省三市州(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湖北恩施自治州、重庆一区(黔江区)五县(武隆、石柱、彭水、秀山、酉阳)和贵州铜仁地区,基本涵盖了其地理区位内自然功能与经济社会基础水平的同质性区域。

从自然地理、行政沿革、民族文化、经济条件以及资源统筹上考究,还宜将武陵山绵延区域内湖北省宜昌市二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湖南省常德市一县(石门县)、邵阳市二县(绥宁县、城步县)、贵州省黔东南州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纳入其规划范围之内,基于其空间属性的归类特征,统称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

编辑本段协作区定位1、国际旅游胜地。

旅游发展方式得到显著转变,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客进出便利化、生态环境优质化的国际旅游胜地。

2、中国生态绿心。

武陵山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心脏位置,也是中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根据其良好的绿色植被资源,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物种保育、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自然功能,培育中国生态“绿心”。

3、城际中央公园。

充分依托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的独特资源,激发优势潜能,深度融入成渝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创建连接并服务大都市圈的巨型原生境中央公园。

4、碳汇储备基地。

探索大空间、多层面、跨行业的生态补偿与碳汇交易,建立域外横向支付的生态资源互换机制,成为以低碳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为主要标志的国家示范性先导区。

588-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征求意见稿)

588-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征求意见稿)

588-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征求意见稿)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征求意见稿),2011—2020年,第一章转变方式,开启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新篇章全面推进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领跑武陵山片区~必须立足我区面临的现实背景和发展机遇~跳出武陵山片区~放眼全国~面向世界~提出更高的要求~确立更高的目标~迈出更大的步伐~先行先试~抢占先机~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加快富民强区步伐。

第一节发展背景,一,规划范围依据国务院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本规划区域范围为永定区全境~国土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辖9个镇、1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村,居,378个~自然村3003个。

2010年末~总人口45.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万人~乡村人口37.5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07%。

,二,自然条件——地理状况。

永定区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为武陵山片区全覆盖区县~是张家界市市府所在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1澧水中上游~武陵山脉腹地。

东邻慈利县和常德市桃源县~南接怀化市沅陵县~西抵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北连武陵源区和桑植县。

——地质状况。

永定区处于中国东部新华夏系一级构造单元第三隆起带南端~包括武陵山次级隆起带和大庸盆地次级沉降带。

武陵山脉南支、中支横贯全境~地貌大致分为山岳地貌、流水地貌、堆积地貌三类。

地势表现为两级升降~北部山高往澧水河谷倾斜~澧水上游形成“百里画廊”茅岩河大峡谷,南部山脉以“武陵之魂”天门山为标志~并向沅水呈梯级递降,中部低洼~为半环状山丘盆地。

——气候状况。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农、林、牧、副、渔业发展。

受地形、海拔、年份、季节的影响~区域内中亚热带地区夹杂着多种气候带~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

——资源状况。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仙境张家界~魅力永定区”之称~拥有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天泉山国家森林公园~已建成景区景点9处~其中5A 级1处~4A级4处~3A级2处~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武陵山地区

武陵山地区

武陵山区主要包括:重庆市渝东南地区的“一区五县”: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丰都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八个县市;湖北省宜昌市所辖: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湖南省的湘西州所辖县市为: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湖南省张家界市辖区县为: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湖南省常德市部分区县为:石门县;湖南省怀化市所辖县市区为: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鹤城区、中方县、洪江市、洪江区、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邵阳市所辖县(市):隆回县、新邵县、洞口县、邵阳县、武冈市、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湖南省娄底市所辖县(市):冷水江市,新化县,涟源市;湖南省益阳市所辖县:安化县;贵州的铜仁区县为:碧江区、万山区、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贵州省遵义市所辖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

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

本规划区域范围依据连片特困地区划分标准及经济协作历史沿革划定,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包括,其中,湖北11个县市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宜昌市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南37个县市区(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及邵阳市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常德市石门县,益阳市安化县,娄底市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重庆市7个县区(包括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贵州16个县市(包括铜仁地区及遵义市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德市(1)
石门县
张家界市(4)
慈利县、桑植县、武陵源区、永定区
益阳市(1)
安化县
怀化市(14)
中方县、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鹤城区、洪江市
娄底市(3)
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
泸溪县、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花垣县、吉首市
重庆市(7)
丰都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区、武隆县
贵州省(16)
遵义市(6)
正安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
铜仁市(10)
碧江区、江口县、玉屏侗族自治县、石阡县、思南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万山区
武陵山片区行政区域范围
省(市)
地 (市、州)
县(市、区)
湖北省(11)
宜昌市(3)
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
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湖南省(37) Nhomakorabea邵阳市(8)
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