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床的设计与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十二组数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插床十二组数据摘要:一、插床设计概述1.插床的定义和作用2.插床的设计流程二、插床设计数据1.插床的分类和组成2.设计数据的要求和来源3.十二组数据的具体内容三、插床设计方法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2.插床设计的具体步骤3.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四、插床设计案例1.案例介绍2.设计过程3.结果分析五、插床设计展望1.插床设计的发展趋势2.插床设计的新技术和方法3.插床设计在未来的应用正文:一、插床设计概述插床是一种用于加工孔的机械设备,通过将工件固定在插床上,利用插刀等工具进行孔加工。
插床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插床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涉及插床的分类、组成、设计数据、设计方法等方面。
二、插床设计数据插床的分类和组成决定了设计数据的要求和来源。
插床通常分为立式插床、卧式插床、万能插床等,不同类型的插床其设计和加工能力有所不同。
插床的组成主要包括床身、主轴、插刀、送料机构等,这些部件的设计数据直接影响到插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
十二组数据是插床设计的基础,包括插床的尺寸、加工零件的尺寸、插刀的直径和长度、送料机构的行程等。
这些数据需要根据实际加工需求和设备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和计算,以确保插床的稳定运行和加工效果。
三、插床设计方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机械设计、机构设计、零件设计等。
在插床设计中,需要根据插床的类型和组成,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具体设计。
插床设计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设计数据、绘制插床简图、计算各部件的尺寸和运动参数、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编写设计说明书等。
这些步骤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流程进行,以确保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插床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加工零件的精度要求、插床的结构尺寸、插刀的选型和安装方式、送料机构的运动方式和行程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插床的加工效果和设备性能,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四、插床设计案例以下是一个插床设计案例:设计一台立式插床,加工零件为直径为100mm、长度为200mm的轴类零件,插刀直径为20mm,送料机构行程为100mm。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插床导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十)姓名 专业 液压传动与控制 班级 液压 学号一、设计题目:插床导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二、系统简图:三、工作条件3O B位置,曲柄每分钟转数1n 。
四、原始数据五、要求:1)设计导杆机构; 2)显示机构两个位置;3)作滑块的运动线图(编程设计); 4)编写说明书。
指导教师:开始日期: 2011 年 6 月 26 日 完成日期: 2011 年 6 月 30 日目录1.设计任务及要求2.数学模型的建立3.程序框图4.程序清单及运算结果5.总结和目的6. 参考文献1数学模型急位夹角60°,θA 2=75mm,a=b=100mm1.()55θt ωt =2.5655tx sin θθarctan x cos θ= ()0556xωωcos θθy=-3.θ1=θ6-180.()()()2655655656561εx εcos θθx ωsin θθωωsin θθy⎡⎤=---+-⎣⎦4.连杆的角位移方案15a sin θc θarcsin b -⎛⎫= ⎪⎝⎭5.滑块5的位移方程(ε5=0) 11asin θc d acos θbcos arcsin b -⎡⎤⎛⎫=- ⎪⎢⎥⎝⎭⎣⎦6.BC 杆角速度6122a ωcos θωb cos θ=7.滑块速度方程()12c 62sin θθv a ωcos θ-=8.2251612222a εcos θa ωcos θb ωsin θεbcos θ-+=9.2kc 22226161a b εsin θb ωcos θa εsin θa ωcos θ=+--2.程序框图3.程序清单及运算结果(1)程序清单#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include<stdlib.h>#include<conio.h>#include<graphics.h>#define pi 3.1415926#define N 600void init_graph(void);void initview();void draw();void cur();double weit1[N],weit2[N],weit3[N];double sita1[N],sita2[N],sita3[N];double omigar1[N],omigar2[N],omigar3[N];double a=75.0,d=150.0,e=93.0,f=50.0,g=50.0.0,w1=6.3031852;main(){int i;double alf=0, detat=0,theta1=0;double weit=0,w3=0,ekq3=0,b=0,va=0; double theta2=0,w4=0,ekq4=0;double s=0,vc=0,ac=0;double q=0,j=0,u=0;detat=2*pi/(N*w1);for(i=0;i<N;i++){alf=w1*detat*i;weit=atan((a*sin(alf)-d)/(a*cos(alf))); if(weit<0)weit=weit+2*pi;elseif(0<weit<pi)weit=weit+pi;/*****计算杆件3的角速度、角加速度*****/ theta1=weit-pi;b=sqrt(a*a+d*d-2*a*d*sin(alf));w3=a*w1*cos(alf-weit)/b;va=-a*w1*sin(alf-weit);ekq3=(-a*w1*w1*sin(alf-weit)-2*va*w3)/b;/*****计算滑块5的位移、速度、加速度*****/theta2=asin((f*sin(theta1)-e)/g);q=-2*f*cos(theta1);j=f*f+e*e-g*g-2*f*e*sin(theta1);u=q*q-4*j;s=(-q+sqrt(u))/2;w4=f*w3*cos(theta1)/(g*cos(theta2));vc=f*w3*sin(theta1-theta2)/cos(theta2);ekq4=f*(ekq3*cos(theta1)-w3*w3*sin(theta1)+w4*w4*sin (theta2))/(g*cos(theta2));ac=g*ekq4*sin(theta2)+g*w4*w4*cos(theta2)-f*ekq3*sin (theta1)-f*w3*w3*cos(theta1);/******计算结果存入数组*****/weit1[i]=weit;weit2[i]=w3;weit3[i]=ekq3;sita1[i]=s;sita2[i]=vc;sita3[i]=ac;omigar1[i]=theta2;omigar2[i]=w4;omigar3[i]=ekq4;}/*****输出计算结果*****/for(i=0;i<N;i++){printf("i=%d \n weit1[i]=%lf \t weit2[i]=%lf \t weit3[i]=%lf \t",i,weit1[i],weit2[i],weit3[i]);printf("\n stia1[i]=%lf \t stia2[i]=%lf \t stia3[i]=%lf \t",sita1[i],sita2[i],sita3[i]);printf("\n omigar1[i]=%lf \t omigar2[i]=%lf \t omigar3[i]=%lf\n\n",omigar1[i],omigar2[i],omigar3[i]);}cur();}/*****速度、加速度、位移曲线图函数******/void cur(){int i;double alf=0, detat=0,theta1=0;double weit=0,w3=0,ekq3=0,b=0,va=0;double theta2=0,w4=0,ekq4=0;double s=0,vc=0,ac=0;double q=0,j=0,u=0;doublea=75,d=150,e=93,f=100,g=100,w1=6.2831852;int gd=DETECT, gmode,n;initgraph(&gd,&gmode,"c:\\turboc2");clrscr();for(i=0;i<N;i++){detat=2*pi/(N*w1);alf=w1*detat*i;weit=atan((a*sin(alf)-d)/(a*cos(alf)));if(weit<0)weit=weit+2*pi;elseif(0<weit<pi)weit=weit+pi;theta1=weit-pi;b=sqrt(a*a+d*d-2*a*d*sin(alf));w3=a*w1*cos(alf-weit)/b;va=-a*w1*sin(alf-weit);ekq3=(-a*w1*w1*sin(alf-weit)-2*va*w3)/b;theta2=asin((f*sin(theta1)-e)/g);q=-2*f*cos(theta1);j=f*f+e*e-g*g-2*f*e*sin(theta1);u=q*q-4*j;s=(-q+sqrt(u))/2;w4=f*w3*cos(theta1)/(g*cos(theta2));vc=f*w3*sin(theta1-theta2)/cos(theta2);ekq4=f*(ekq3*cos(theta1)-w3*w3*sin(theta1)+w4*w4*sin (theta2))/(g*cos(theta2));ac=g*ekq4*sin(theta2)+g*w4*w4*cos(theta2)-f*ekq3*sin (theta1)-f*w3*w3*cos(theta1);line(100,200,500,200);setcolor(5);line(492,201,500,200);line(492,199,500,200);line(100,10,100,350);setcolor(5);line(99,18,100,10);line(101,18,100,10);putpixel(100+alf*180/pi,200-s/5,1);/*绘制位移曲线*/putpixel(100+alf*180/pi,200-vc/100,2);/*绘制速度曲线*/putpixel(100+alf*180/pi,200-ac/100,4)/*绘制加速度曲线*/}setcolor(10);settextjustify(CENTER_TEXT,0);outtextxy(300,300,"RED___JIASUDU");outtextxy(300,330,"GREEN___SUDU");outtextxy(300,360,"BLUE___WEIYI");/* outtextxy(300,50,"SUDU JIASUDU WEIYI GUAN XI QU XIAN TU");*/outtextxy(300,50,"SUDU JIASUDU WEIYI GUAN XI QU XIAN TU");getch();closegraph();}(2)该程序运算结果4.总结和目的随着假期的到来,课程设计也接近了尾声。
插床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构综合
蔡逆水 邹慧君 王石刚 亢金月 ( 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 本文探索了把人工神经网络与优化方法相 结 合起来综合一个合适的连杆机构, 来实现用户要求的曲 线 运动轨迹。作为实例, 着重讨论了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 设
计方法。
关键词: 人工神 经网络, 优化技 术, 连杆机 构, 连 杆 曲线。
全平衡转化为球面开链摆动力的完全平 衡。文 中导出了二
副构件进行质量矩替代的前提条件与公 式, 球面开链摆 动 力的完全平衡条件。最后以一种单自由度两环 球面机构为
例, 导出了其摆动力完全平衡条件。 关键词: 球面机构, 摆动力平衡。
图 3 表 0 参 3
《机械设计》62 20
97- 8- 8 基于人工 神经网络和 优化技术 的连杆 机
式中: yc —— 滑块 5 在固定导路 y- y 上的位置;
4 ——连杆 B C 的转角。
求解后, 可得下式:
4=
arccos〔2( cos
3-
1+ sin 2
)〕
( 8)
4=
s in 3 2 3 s in 4
( 9)
式中: 3 ——连杆 B C 的角速度。
滑块 5 的位移方程为:
《机械 设计 》199 7№8 文摘 页 45
97- 8- 1 含凸轮机 构的机械系 统的振动 控制研 究 综述
姚燕安 张 策( 天津大学) 摘要: 对含凸轮机构的机械系统的振动及其控制 技
2
x =
l3 2
( 1+
sin
) = 93. 3m m
参考文献
1 孟宪源 . 现代机构手册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2 华大年 . 机械原理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3 黄锡恺, 郑文纬 . 机械原理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六杆插床机构分析设计

本课程设计要求对某一实际机构进行结构综合、运动分析、动力分析和飞轮设计。
所选的实际机构包括平面连杆机构、齿轮机构, 可附加有凸轮机构和其他常用机构。
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1、整机运动简图方案的拟订和研讨, 进行方案比较对比, 选择最佳方案。
2、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 计算内容编入说明书, 用1张2 # 图或3 # 图纸画出一对齿轮啮合图。
3、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与动力分析, 要求用1张1 # 图纸作出平面连杆的1~2个位置及极限位置的机构简图, 并对这几个位置进行速度、加速度及力分析。
用图解法作出矢量多边形图, 绘制运动线图; 另外要求运用机械原理CAD软件完成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所有点位的计算, 并绘制运动线图。
4、其他机构(如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等) 设计。
此项根据题型选做, 简图与计算结果可编入说明书。
5、调速飞轮设计。
根据题量、时间选做, 设计计算编入说明书。
工件量:1、画一张(A1)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机构运动简图。
2、设计平面连杆机构的尺寸,且画一张(A1)平面连杆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对其进行指定位置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3、设计凸轮机构的尺寸,且画一张(A2)凸轮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校核其压力角。
4、进行传动比的分配,设计齿轮机构的尺寸,且画一张(A2)齿轮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
5、设计说明书一份。
设计时间2周,在18周周日前交齐设计题目:六杆插床机构分析一、图1-1 插床机构及其运动简图二、图1-1 插床机构及其运动简图三、图1-1 插床机构及其运动简图表 1-2 机构位置分配表四、图1-1 插床机构及其运动简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六杆插床机构分析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于机械动力学与运动学的分析与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
插床结构分析报告

为了缩短空程时间,提高生产率,要求刀具具有急回运动。如图所示。
如图,是刀具上下两个极限位置,原动件 1 以匀速围绕������1 转动,极位夹 角为θ ,所以有急回运动特性。 (二) 送料机构:由凸轮及其他有关机构构成。凸轮固定在 o2 上,凸轮
转动带动从动件 O4D (如图) 和其他有关构件运动使工作台进行前 后、左右和圆周方向的间歇进给运动。
键槽插床结构分析
一、插床实体
二、插床部分组成
三、键槽插床
插床是指利用插刀的竖直往复运动插削键槽和型孔的机床。插床一般用于 插削单件、小批生产的工件,有普通插床、键槽插床、龙门插床和移动式 插床等几种。普通插床 (见图)的滑枕带着刀架作上下往复的主运动,装有工 件的圆工作台可利用上、下滑座作纵向、横向和回转进给运动(见机床) 。
键槽插床的工作台与床身联成一体,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从床身穿过工 件孔向上伸出的刀杆,带着插刀一边作上下往复的主运动,一边作断续进 给运动。它的特点是工件安装不象普通插床那样受到立柱的限制,故适于 加工大型零件(如螺旋桨)孔中的键槽。 插床是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用于齿轮、花键和槽形零件等的加工。图示 为某插床机构运动方案示意图。该插床主要由带转动、齿轮传动、连杆机 构和凸轮机构等组成。电动机经过带传动、齿轮传动减速后带动曲柄 1 回 转,再通过导杆机构 1-2-3-4-5-6,使装有刀具的滑块沿道路 y-y 作 往复运动, 以实现刀具切削运动, 刀具向下运动时切削, 在切削行程 H 中, 前后各有一段 0.05H 的空刀距离, 工作阻力 F 为常数; 刀具向上运动时为空 回行程,无阻力。为了缩短空程时间,提高生产率,要求刀具具有急回运 动。刀具与工作台之间的进给运动,是由固结于轴 O2 上的凸轮驱动摆动从 动件 O4D 和其他有关机构(图中未画出)来实现的。
插床运动系统设计方案设计和运动分析设计方案

插床运动系统方案设计及其运动分析设计方案第一章绪论一,设计的题目:插床运动系统方案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二,此设计是工科专业在学习《机械原理》后进行的一次较全面的综合设计训练,其目的:1.巩固理论知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建立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机构设计与分析概念;3.进行计算、绘图、正确应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使用经验数据的能力训练。
三,主要内容:1.确定插床主要尺寸,然后按1:1的比例画出图形。
对插刀进行运动分析,选取适当比例尺画出不同点速度,加速度矢量图得到不同点的速度,加速度,并对两处位移,作出位移,速度,加速度同转角的图像2.在内容1运动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运动循环图,在运动循环图的指导下,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工作台进给运动机构传动方案设计(包括上下滑板1和2进给运动的机构传动方案设计;回转台3分度运动的机构传动方案设计;刀具与工作台在运动中的协调性分析;)3.整理和编写说明书一份,对图纸进行详细说明时间安排(1) .第一天明确任务,准备作图工具,并打扫教室。
(2). 第二、三天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构建尺寸,作出机构简图,并进行运动分析,并作出一个周期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随转角变化的图像(3). 第四、五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台的机构传动方案设计,并画出传动示意图。
(4). 第六、七、八天自己总结,整理并编写说明书一份一、设计题目插床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及其运动分析二、主要内容1)对指定的机械进行传动系统方案设计;2)对执行机构进行运动简图设计(含必要的机构创意实验);3)飞轮设计;4)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具体要求插床是用于加工各种内外平面、成形表面,特别是键槽和带有棱角的内孔等的机床(如另:l BC/l BO2=1,工作台每次进给量0.5mm,刀具受力情况参考图2。
机床外形尺寸及各部份联系尺寸如图1所示(其中:l1 =1600,l2 =1200, l3 =740, l4 =640, l5 =580, l6 =560, l7 =200, l=320, l9 =150, l10 =360, l11 =1200,单位均为mm,其余尺寸自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插床机构

一 插床机构的设计与运动分析1.插床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插床主要由齿轮机构、导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等组成,如图2-1,a 所示。
电动机经过减速装置(图中只画出齿轮1z 、2z )使曲柄1转动,再通过导杆机构1-2-3-4-5-6,使装有刀具的滑块沿导路y-y 作往复运动,以实现刀具切削运动。
为了缩短空程时间,提高生产率,要求刀具有急回运动。
刀具与工作台之间的进给运动,是由固结于轴2O 上的凸轮驱动摆动从动杆D O 4和其他有关机构来完成的。
设计数据表 设计内容 导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符号 1n K HB O BCl l 3 32O O la b c单位 min r mm mm数据 652120116055551251.设计内容和步骤已知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行程速比系数)K ,滑块5的冲程H ,中心距32O O l ,比值BO BCl l 3,各构件重心S 的位置,曲柄每分钟转数 1n 。
要求 设计导杆机构,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多边行和加速度多边形,做滑块的运动线图。
步骤1)设计导杆机构。
按已知条件确定导杆机构的各未知参数。
其中滑块5的导路y y -的位置可根据连杆4传力给滑块5的最有利条件来确定,即y y -应位于B 点所画圆弧高的平分线上。
2)作机构运动简图。
选取长度比例尺)(mm m l μ,按表22-所分配的两个曲柄位置作出机构运动简图,其中一个位置用粗线画出。
曲柄位置的作法如图22-;取滑块5在上极限时所对应的曲柄位置为起始位置1 ,按转向将曲柄圆周十二等分,得12个曲柄位置,显然位置9对应于滑块5处于下极限时的位置。
再作出开始切削和终止切削所对应的'1和'8两个位置。
3)作速度、加速度多边形。
选取速度比例尺⎪⎭⎫⎝⎛mm s m v μ和加速度比例尺⎪⎪⎭⎫ ⎝⎛mm s m a 2μ,用相应运动图解法作该两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并将其结果列入下表:项目位置1ω2A v23A A v 3A v CB v C v 3S vω大小 方向 106.28 0.471 0. 14 0.450 0.04 0.2 0.26 2.1逆时针单位 s 1 s m s 1项目 位置 2A a K A A a23 n A a 3t A a 3n CB a C a 3S a ε2.96 0.6 0.96 0.04 0.016 0.04 0.54单位2s m 21s4)作滑块的运动线图。
六杆插床机构设计个人总结

六杆插床机构设计个人总结
我们需要了解六杆插床机构的基本原理。
它由六根杆组成,每根杆都可以绕着一个固定点旋转。
当杆的长度不同时,它们可以实现不同的运动。
例如,当所有杆都在同一平面内时,它们可以形成一个平面机构;当杆与杆之间有角度时,它们可以形成一个曲面机构。
六杆插床机构还可以用于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
我们需要掌握六杆插床机构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机构的功能和要求。
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设计方案。
选择合适的杆长和角度。
杆长和角度的选择对机构的运动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仔细考虑。
确定杆件的数量和位置。
杆件的数量和位置也会影响机构的运动性能,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设计合适的连接方式。
连接方式对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我想分享一下我在设计六杆插床机构时的体会和经验: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细节。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可能会影响整
个机构的运动性能,因此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要善于利用数学知识。
六杆插床机构涉及到很多数学知识,如三角函数、向量等,因此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
要勇于尝试新的设计方案。
有时候传统的设计方案可能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这时候就需要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
六杆插床机构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机械原理和机构设计知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原理和应用,并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插床的设计与分析
12机械专业10 班
设计者:孙占成
指导教师:田静宜老师
2015 年6 月26 日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目录
机械原理插床机构设计部分
一、插床机构设计要求- - - - - - - - - - - - - - - - - 2
1.插床机构简介- - - - - - - - - - - - - - - - - - 2
2.设计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2
二、插床机构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3
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 - - - - - - - - - - - 3
三、飞轮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5
四、凸轮机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5
机械设计二级减速器设计部分
一、目的及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7
二、减速器结构分析- - - - - - - - - - - - - - - - - - 8
三、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 - - - - - - - - - - - - - - 9
(一)选择电动机- - - - - - - - - - - - - - - - - 9
(二)传动比分配- - - - - - - - - - - - - - - - - 10
(三)运动和动力参数分析计算- - - - - - - - - - - 10
1.计算各轴转速- - - - - - - - - - - - - - - - 10
2.计算各轴输入功率- - - - - - - - - - - - - - 10
3.计算各轴输入转矩- - - - - - - - - - - - - - 11
四、传动件的设计计算- - - - - - - - - - - - - - - - 11
(一)带传动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11 (二)高速轴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 - - - - - - - - - 13 (三)低速轴齿轮的设计与校核- - - - - - - - - - - 17 (四)联轴器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21 (五)轴的设计与校核- - - - - - - - - - - - - - - 21
1.齿轮轴的设计- - - - - - - - - - - - - - - 21
2.中间轴的设计- - - - - - - - - - - - - - - 22
3.低速轴的设计与校核- - - - - - - - - - - - 22
(六)键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 25
(七)轴承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27
五、润滑密封设计- - - - - - - - - - - - - - - - - - 28
六、减速器箱体结构尺寸表- - - - - - - - - - - - - - 29
七、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30
四、凸轮机构设计 1.基本参数
mm r 320= a=162mm 4.6=r r mm l D o 1282=
ο60=ϕ
2.位移的计算
取5o 为一个分段,分别计算推程和回程的位移 (1)推程等加速段
由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得
δ
0o 5o 10o 15o 20o 25o
0o
0.278o 1.11o 2. 5o 4.45o 6.94 o δ
30o
10 o
推程等减速段
由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得
δ
35o
40o
45o 50o
55o
60o 13.05o
15.56o
17.5o
18.89o
19.72o
20 o
mm r 320=
a=162mm
4.6=r r mm
ο60=ϕ
2)回程等加速段
由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得
δ0o5o10o15o20o25o 20o19.72o18.89o17.5o15.56o13.05 o δ30o
10 o
回程等减速段
由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得
δ35o40o45o50o55o60o
6.94o 4.45o 2.5o 1.11o0.278o0 o 凸轮轮廓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