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标准
煤矿机电设备防爆标准.

煤矿机电设备防爆标准一、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及相关标准(一)防爆电气设备标准防爆电气设备是指按国家标准设计、制造、使用的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现行的防爆电气设备国家标准是GB3836系列。
它的主要内容是把防爆电气设备分为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无火花型(n)、浇封型(m)、气密型(h)、特殊型(s)并对其防爆技术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电气设备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
表面可能堆积粉尘时为150℃,采取防尘堆积措施时为450℃,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环境为-20℃—40℃。
2、电气设备与电缆的连接应采用防爆电缆接线盒,电缆的引入引出必须用密封的电缆引入装置,并应具有防松动、防拔脱措施。
3、对不同的额定电压和绝缘材料,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都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详见附一)。
4、具有电气或机械闭锁装置,有可靠的接地及防止螺钉松动的装置。
5、防爆电气如果采用塑料外壳,须采用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制成,并保证塑料表面的绝缘电阻大于1*109Ω,以防积聚静电,还必须承受冲击试验和热稳定试验。
6、防爆电气设备限制使用铝合金外壳,防止其与铁锈摩擦产生大量热能,避免形成危险温度。
7、防爆电气设备必须经国家认定的防爆试验单位鉴定。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1、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原理是将正常工作或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火花的部分放在一个或几个外壳中,这种外壳除了将其内部的火花、电弧与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隔开外,还有当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被壳内的火花、电弧引爆时外壳不被炸坏,也不致使爆炸物通过连接缝隙引爆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2、增安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温度的矿用电气设备。
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是通过限制电路的电气参数(主要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限制放电能量实现电气防爆。
煤矿机电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标准

煤矿机电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标准为加强矿井电气设备防爆管理,杜绝井下电气设备出现失爆现象,确保矿井供电安全,现编制煤矿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检查标准。
一、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及相关标准(一)防爆电气设备标准防爆电气设备是指按国家标准设计、制造、使用的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现行的防爆电气设备国家标准是GB3836系列。
它的主要内容是把防爆电气设备分为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无火花型(n)、浇封型(m)、气密型(h)、特殊型(s)并对其防爆技术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电气设备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
表面可能堆积粉尘时为150℃,采取防尘堆积措施时为450℃,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环境为-20℃—40℃。
2、电气设备与电缆的连接应采用防爆电缆接线盒,电缆的引入引出必须用密封的电缆引入装置,并应具有防松动、防拔脱措施。
3、对不同的额定电压和绝缘材料,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都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详见附一)。
4、具有电气或机械闭锁装置,有可靠的接地及防止螺钉松动的装置。
5、防爆电气如果采用塑料外壳,须采用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制成,并保证塑料表面的绝缘电阻大于1*109。
,以防积聚静电,还必须承受冲击试验和热稳定试验。
6、防爆电气设备限制使用铝合金外壳,防止其与铁锈摩擦产生大量热能,避免形成危险温度。
7、防爆电气设备必须经国家认定的防爆试验单位鉴定。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1、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原理是将正常工作或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火花的部分放在一个或几个外壳中,这种外壳除了将其内部的火花、电弧与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隔开外,还有当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被壳内的火花、电弧引爆时外壳不被炸坏,也不致使爆炸物通过连接缝隙引爆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2、增安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温度的矿用电气设备。
煤矿防爆电气检查标准

煤矿防爆电气检查标准1. 引言煤矿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工作环境,由于煤矿中存在可燃气体和粉尘,使用电气设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为了确保煤矿的安全运营,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电气标准并定期接受检查。
本文档旨在提供煤矿防爆电气检查的标准和要求。
2. 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类根据防爆要求,电气设备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防爆型设备(Ex d):这类设备是完全密封的,能够防止可燃气体进入设备内部并引发火花。
2.隔爆型设备(Ex e):这类设备使用隔爆壳体,在设备内部产生的火花不会传递到外部环境。
3. 检查标准3.1 设备选择在购买新设备时,必须选择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防爆电气设备。
设备的选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设备必须符合煤矿的防爆等级要求。
•设备必须具备适当的防护等级和防爆标志。
•设备必须经过认证,并具备相应的防爆证书。
3.2 设备安装安装防爆电气设备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设备安装位置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并远离可燃气体和粉尘聚集区。
•设备安装必须牢固可靠,接线端子必须紧固可靠。
•设备的接地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接地电阻必须在规定范围内。
3.3 设备维护和保养为确保电气设备的长期安全运行,必须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具体要求如下:•设备的外观必须无损坏,电缆和接线必须完好无损。
•设备通风口不能被堵塞,需保持通风良好。
•设备的防爆标志必须清晰可见,如果模糊或磨损必须重新标示。
3.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定期检查的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设备外观、接地、可燃气体检测等。
•定期检查必须记录并保存相应的检查报告和证明文件。
•对于关键设备,如隔爆型设备,建议定期进行热扫描检查。
4. 总结煤矿的防爆电气检查是确保煤矿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提供了煤矿防爆电气检查的标准和要求,包括设备选择、安装、维护和保养,以及定期检查。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和要求进行检查,才能有效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判别标准

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判别标准煤矿井下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瓦斯、煤尘等具有爆炸性的物质,为了安全生产,防止瓦斯、煤尘发生爆炸事故,一方面要控制瓦斯、煤尘在井下空气中的含量;另一方面要杜绝一切能够点燃矿井瓦斯、煤尘的点火源和高温热源。
井下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和故障状态下都有可能出现电火花、电弧、热表面和灼热颗粒等,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可以成为点燃矿井瓦斯、煤尘的点火源和热源。
因此煤矿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杜绝失爆,防止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一、电气设备防爆知识(一)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1、矿用防爆电气设备共分为以下9类:①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 d”;②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 e”;③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 ia 、ib ”;④ GB 3836.5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正压型电气设备“ p”;⑤ GB 3836.6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充油型电气设备“ o”;⑥ GB 3836.7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充砂型电气设备“ q”;⑦ GB 3836.8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无火花型电气设备“ n”;1⑧GB 3836.9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浇封型电气设备“ m”;⑨GB 3836.1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气密型电气设备“ h”;⑩由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暂行规定,经国家认可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作为特殊型电气设备“s” ,并报国家技术监督局备案。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别及其标志:1、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两类:Ⅰ类: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Ⅱ类:工厂用防爆电气设备。
2、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①防爆电气设备的总标志为“Ex”②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防爆电气设备外壳的明显处,须设置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标志。
Ⅰ类电气设备须标出标志Ex和防爆型式、类别标志。
2019煤矿机电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标准

2019XX煤矿机电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标准一、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及相关标准(一)防爆电气设备标准防爆电气设备是指按国家标准设计、制造、使用的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现行的防爆电气设备国家标准是GB3836系列。
它的主要内容是把防爆电气设备分为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无火花型(n)、浇封型(m)、气密型(h)、特殊型(s)并对其防爆技术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电气设备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
表面可能堆积粉尘时为150℃,采取防尘堆积措施时为450℃,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环境为-20℃—40℃。
2、电气设备与电缆的连接应采用防爆电缆接线盒,电缆的引入引出必须用密封的电缆引入装置,并应具有防松动、防拔脱措施。
3、对不同的额定电压和绝缘材料,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都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详见附一)。
4、具有电气或机械闭锁装置,有可靠的接地及防止螺钉松动的装置。
5、防爆电气如果采用塑料外壳,须采用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制成,并保证塑料表面的绝缘电阻大于1*109Ω,以防积聚静电,还必须承受冲击试验和热稳定试验。
6、防爆电气设备限制使用铝合金外壳,防止其与铁锈摩擦产生大量热能,避免形成危险温度。
7、防爆电气设备必须经国家认定的防爆试验单位鉴定。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1、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原理是将正常工作或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火花的部分放在一个或几个外壳中,这种外壳除了将其内部的火花、电弧与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隔开外,还有当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被壳内的火花、电弧引爆时外壳不被炸坏,也不致使爆炸物通过连接缝隙引爆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2、增安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温度的矿用电气设备。
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是通过限制电路的电气参数(主要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限制放电能量实现电气防爆。
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

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
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标准之一,其制定和执行对于预防煤矿事故、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煤矿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以防止因电气设备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首先,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要求煤矿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具有防爆性能。
在煤矿中,由于瓦斯等易燃气体的存在,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尤为重要。
因此,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要求煤矿电气设备必须具有防爆性能,能够在瓦斯环境下安全运行,不产生火花或高温,从而避免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其次,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要求煤矿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不仅要求电气设备本身具有防爆性能,还要求其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等环节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只有通过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才能确保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另外,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还要求对煤矿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煤矿电气设备作为煤矿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其安全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要求对煤矿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总之,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的防爆要求、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以及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可以有效预防煤矿电气设备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希望各个煤矿单位能够严格执行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标准,切实加强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煤矿防爆标准

煤矿防爆标准
一、防爆设备
1.1 防爆设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具备有效的防爆合格证书。
1.2 防爆设备的结构和材料应满足在易爆、易燃、潮湿、高温等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1.3 防爆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应按照制造商的推荐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设备的结构和部件。
二、防爆电气设计
2.1 防爆电气设计应遵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安全运行。
2.2 防爆电气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的防爆等级、温度组别、气体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及电缆。
2.3 防爆电气设计应具备完善的接地系统,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防爆检查与维护
3.1 防爆设备应定期进行防爆检查,确保其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3.2 防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制造商的推荐进行,并做好记录。
3.3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作业时,应对电气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四、爆炸性气体环境
4.1 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估和划分。
4.2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通风、降低气体浓度等。
4.3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作业时,应对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指导,确保其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五、爆炸危险区域
5.1 爆炸危险区域应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估和划分。
5.2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限制人员进入等。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

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电气设备)(部分1 通用部分1·1 紧固件1·1·1 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垫圈等齐全、紧固、无锈蚀。
1·1·2 同一部位的螺母、螺栓规格一致。
平垫、弹簧垫圈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符合。
紧固用的螺栓、螺母有防松装置。
1·1·3 用螺栓紧固不透眼螺孔的部件,紧固后螺孔须留有大于2倍防松垫圈的厚度的螺纹余量。
螺栓拧入螺孔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但铸铁、铜、铝件不就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
1·1·4 螺母紧固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 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垫圈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1·1·5 紧固在护圈内的螺栓或螺母,其上端面不得得超出护圈高度,并需用专用工具才能松、紧。
1·2 隔爆性能1·2·1隔爆结合面(I类)的间隙、直径差或最小有效长度(宽度)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
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须不小于25mm。
1·2·2操纵杆直径(d)与隔爆接合面长度(宽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1·2·3隔爆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摩擦。
用圆筒隔爆接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须不少于0.075mm;用滚动轴承结构时,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须不大于表1规定最大间隙值的2/3。
1·2·4 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6.3 ;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3.2 。
1·2·5螺纹隔爆结构:螺纹精度不低于3级;螺距不小于0.7mm;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1·2·6隔爆接合面的法兰减薄厚度,应不大于原设计规定的维修余量。
1·2·7隔爆接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将其伤痕两侧高于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后,不得超过下列规定:a 隔爆面上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0.5mm、深度不大于1mm的砂眼,在每1cm2的隔爆面上,不得超过2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机电设备防爆标准一、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及相关标准(一)防爆电气设备标准防爆电气设备是指按国家标准设计、制造、使用的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现行的防爆电气设备国家标准是GB3836系列。
它的主要内容是把防爆电气设备分为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无火花型(n)、浇封型(m)、气密型(h)、特殊型(s)并对其防爆技术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电气设备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
表面可能堆积粉尘时为150℃,采取防尘堆积措施时为450℃,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环境为-20℃—40℃。
2、电气设备与电缆的连接应采用防爆电缆接线盒,电缆的引入引出必须用密封的电缆引入装置,并应具有防松动、防拔脱措施。
3、对不同的额定电压和绝缘材料,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都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详见附一)。
4、具有电气或机械闭锁装置,有可靠的接地及防止螺钉松动的装置。
5、防爆电气如果采用塑料外壳,须采用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制成,并保证9Ω,以防积聚静电,还必须承受冲击试验和热稳塑料表面的绝缘电阻大于1*10定试验。
6、防爆电气设备限制使用铝合金外壳,防止其与铁锈摩擦产生大量热能,避免形成危险温度。
7、防爆电气设备必须经国家认定的防爆试验单位鉴定。
(二)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1、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原理是将正常工作或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火花的部分放在一个或几个外壳中,这种外壳除了将其内部的火花、电弧与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隔开外,还有当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被壳内的火花、电弧引爆时外壳不被炸坏,也不致使爆炸物通过连接缝隙引爆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2、增安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温度的矿用电气设备。
.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防爆原理是通过限制电路的电气参数(主要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限制放电能量实现电气防爆。
4、正压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将电气设备置于外壳内,壳内充入保护性气体,并使壳内的保护气体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的压力,以阻止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壳内实现电气设备的防爆。
5、充油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将全部或部分部件浸在油内,使设备在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弧、火花不能点燃油面以上的或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
6、充砂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在电气设备的外壳内填充石英砂,将设备的导电部件或带电部分埋在石英砂防爆材料之下,使之在规定的条件下,在壳内产生的电弧、传播的火焰、外壳壁或石英砂材料表面的温度都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
7、无火花型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是设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有点燃作用的故障出现。
8、浇封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将电气设备有可能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弧、火花或能产生高温的部件浇封在浇封剂中,避免这些电气部件与爆炸性混合物接触,从而使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或在认可的故障和过载情况下均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
9、气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电器设备或电气部件置于气密的外壳内,这种外壳能防止外部可燃性气体进入壳内。
10、特殊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为:不同于现有防爆设备的防爆原理,但经国家认可的检验机构检验确实具有防爆性能。
(三)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为了从防爆电气设备的外观上能明显的了解它的类型,把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型式、类别、级别、组别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标志。
1、标志:防爆电气设备的总标志为Ex,安全标志为MA。
2、型式:即各种类型的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
如d表示为隔爆型电气设备。
3、类别:按使用环境的不同,将防爆电气设备分为Ⅰ类、Ⅱ类。
Ⅰ类专门适用于煤矿井下,Ⅱ类用于地面工厂具有非甲烷外的混合物爆炸环境中。
4、级别:主要针对隔爆型和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分为ⅡA、ⅡB、ⅡC三1级。
5、组别:针对Ⅱ类电气设备,按照运行时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1—T6六组。
(四)防护等级防护等级指电气设备具有的防外物、防水的能力。
防外物是指防止外部固体进入设备内部和防止人体触及设备内部带电或运动部件的性能。
防水是指防止外部水分进入设备内部,对设备本身产生有害影响的防护能力。
国家标准规定防护等级(IPΧΧ表示,第一个Χ表示防外物能力,第二个Χ表示防水能力,详见附二)中防外物分为7级(0-6),防水分为9级(0-8)。
数字越大等级越高,要求越严格。
二、失爆现象失爆是指电气设备失去了耐爆性和隔爆性。
常见的失爆现象有以下几种:(一)连接螺栓的失爆现象1、缺螺栓、弹簧垫圈或螺母,螺栓或螺孔滑扣,螺栓折断在螺孔中的。
2、弹簧垫圈未压平或螺栓松动,弹簧垫圈断裂或无弹性(偶尔出现弹簧垫圈断裂或失去弹性时,检查该处防爆间隙,若不超限,更换合格弹簧垫圈后不为失爆)。
3、使用塑料或轻合金材料自制的螺栓或螺母。
4、护圈式或沉孔式紧固件紧固后,螺栓头或螺母的上平面超过护圈或沉孔。
5、螺孔与螺栓不匹配的。
6、弹簧垫圈的规格与螺栓不相适应的。
7、设备同一部位螺栓、螺母等规格应一致。
钢紧固螺栓伸入螺孔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尺寸,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如果螺孔深度不够,则必须上满扣,否则为失爆。
8、通孔螺栓未外露1-3丝者(包括带螺帽)。
9、压线板可以不加弹簧垫圈,但两端不一致的。
(二)电缆引入引出装置的失爆现象1、密封圈老化、失去弹性、变质、变形,有效尺寸配合间隙达不到要求,起不到密封作用。
2、密封圈外径与进出线装置内径差值超过表一规定的;密封圈宽度应大于2电缆外径的0.7倍,但不得小于10 mm;厚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3倍,但不得小于4 mm。
表一密封圈外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201.0≤1.5 20<D≤60≤2.0>603、密封圈内径与引出入电缆外径差大于1mm以上。
4、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电缆。
5、密封圈割开套在电缆上。
6、密封圈刀削后凸凹不整齐圆滑,锯齿差大于2 mm以上。
7、密封圈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上。
8、线嘴压紧没有余量(螺旋式进线嘴压紧后应外露1—3丝,倒角、车削槽间距不算;压盘式进线嘴压紧后应外露3—5mm)。
9、线嘴内缘压不紧密封圈,或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能活动。
10、电缆压线板未压紧电缆,压扁量超过电缆直径的10%者,用单手扳动喇叭嘴时上下左右晃动。
11、在引入引出装置外端能轻易来回抽动电缆。
12、密封圈与电缆护套之间有其它包扎物。
13、空闲进线嘴缺挡板或挡板直径比进线嘴内径小2 mm以上,挡板厚度小于2mm。
14、挡板放在密封圈里面或线嘴的金属垫圈放在挡板与密封圈之间。
15、进线装置破损不齐全。
16、大小密封圈套用的。
17、一个进线嘴用多个密封圈的。
18、线嘴与密封圈之间没有加装金属垫圈。
19、密封圈装反(可切削端头朝外)。
(三)插接装置的失爆现象31、煤电钻插销的电源侧应接插座,负荷侧应接插销,如反接即为失爆。
2、电源电压低于1140V,插接装置缺少防止突然拔脱的联动装置。
3、电源电压高于1140V,插接装置上没有电气联锁装置。
4、插销在触头断开的瞬间,外壳隔爆接触面的最大直径差W和最小有效长度L 须符合表二规定。
表二外壳净容积(L)L/mm W/mm0.5 0.5 15 ≤V0.6V>0.525(四)外壳、腔内的失爆现象 1、使用未经国家法定的检验单位发证生产的防爆部件。
的。
5mm2、隔爆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长度超过50mm,凹坑深度超过、隔爆腔内、外有锈皮脱落。
3 、锁装置不符合规定,闭锁装置不齐全、变形损坏起不到机械闭锁作用。
4 5、电气闭锁不起作用。
、外壳透明件(观察窗)破裂、有凹坑,使用非抗机械、热、化学腐蚀的6 玻璃件。
7、腔内随意增加安装电气零部件,造成空腔容积变化的。
8、接线柱、绝缘座管烧坏,使两个空腔连通的。
、腔内壁未均匀地涂耐弧漆,而使用涂调和漆、磁漆的。
9 (五)防爆面的失爆现象防爆接合面应保持光洁、完整须有防锈措施,如电镀、磷化、涂防锈油等,各结构参数符合出厂规定。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失爆: 1隔爆结合面结构参数要符合下述规定,否则为失爆:)平面、圆筒隔爆结构(1 ①电气设备操纵杆与杆孔隔爆结合面以及隔爆绝缘套管隔爆结合静止部分隔爆结合面、;螺栓通孔边缘至隔爆LW面的最大间隙或直径差和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和最小有效转轴与轴孔隔爆结合面最大直径差;结合面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LW1LL长度须分别符合表三的规定,但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425.0mm。
须不小于表三m外壳容(升mLm结合面型0.10.10.30 6.06.00.40 12.0 平面、止口或8.00.40.50筒结0.525.0 9.00.640.015.00.40 0.46.00.50 0.512.5 带有滚动轴承的0.60 圆筒结构0.6 25.0 — 0.840.0——②操纵杆之间要符合表四的规定。
与隔爆结合面长度操纵杆直径dL 表四)mm mmd操纵杆直径()隔爆结合面长度L(L≥≤d5.0 6.0 L25.0 d6.0<≤≥dL≥>d 25.025.0③隔爆结合面的粗糙度隔爆结合面的粗糙度不得大于。
,操纵杆的粗糙度不得大于 (2)防爆电动机采用圆筒①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结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磨擦。
0.075mm结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须不小于值的三分WM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②滚动轴承结构,须大于表三规定的之二。
()螺纹隔爆结构35①螺纹精度须不低于3级,螺距须不小于0.7mm。
②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须符合表五的规定。
表五外壳净容(升最小拧入深度m最少啮合扣5.0 0.1 V≤6 0.1<V≤2.0 9.0 12.5V >2.02、隔爆面上,在规定长度(L)及螺孔边缘至隔爆面边缘的最短有效长度(Ld)范围内,如发现有下列缺陷者为失爆。
(1)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的隔爆面上,每平方厘米不得超过5个,10mm的隔爆面超过2个。
(2)偶然产生的机械伤痕,其宽度与深度大于0.5mm,其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小于规定长度的三分之二(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可以几段相加)。
3、隔爆面上不准涂油漆、无意造成油漆痕迹,当场擦掉,不为失爆。
4、隔爆面有锈迹,用棉纱擦后,仍留有锈蚀班痕者为锈蚀,而只留云影,不算锈蚀。
隔爆面锈蚀是否为失爆,参照第2条关于砂眼、机械伤痕的有关规定判定(云影—擦掉锈迹后,留下呈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
5、用螺栓固定的隔爆面,参见“连接螺栓的失爆”。
6、隔爆接合面在设备不带电情况下用手打不开的。
7、隔爆结合面使用密封圈,检修后未安装密封圈,密封圈破损、断裂或外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