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孕18~28周的孕妇。
该种检查方式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泌尿系统、心血管畸形的检出率非常高。
在神经管畸形诊断中,产前超声能在孕12~13周就可较易发现胎儿露脑畸形以及无脑畸形问题;通过辨别脐带与胎儿前腹壁之间的关系,能发现腹裂、胎儿脐膨出等腹壁畸形问题;超声检查还可通过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方式,测量胎儿骨骼长度、肢体与手足位置关系,从而分析是否存在致死性骨发育不良问题;通过超声检查可从四腔心切面以及左右室流出通道切面观察胎儿瓣膜情况、房室间隔情况以及心脏位置,明确胎儿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
通过本文研究证实,100例新生儿缺陷者,产前超声诊断检出90例,诊断率90.0%,其中胎儿六大畸形76例,产前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六大畸形诊断率高达100%。
若在孕中期接受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出胎儿畸形,可通过选择性引产方式,来提升新生儿质量。
本文研究还发现,100例新生儿缺陷者,产前超声诊断微小畸形14例,漏诊(均为微小畸形)10例,其对新生儿微小畸形诊断率58.3%。
对于手指、足趾、肛门以及五官等部位的微小畸形,在超声图像形态上变化不显著,这也是导致产前超声微小畸形检出率低的重要原因。
在超声检查中,脚趾、手指的显示率比较低,部分胎儿握拳,无法显示远节指骨,只能显示扇形排列的掌骨,故而容易导致检查盲区。
产前超声无法清晰显示软腭情况,故而对于唇腭裂的检出率也比较低。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三维超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可通过三维超声成像对胎儿情况进行多侧面观察,表面模式对于唇腭裂的检出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消化道闭锁的胎儿,羊水会通过瘘管直接进入,这就导致肠管无法扩张,再加上超声检查下胃内充满羊水,这就容易造成漏诊。
综上所述,产前超声筛查对降低新生儿缺陷率的作用显著,对六大胎儿畸形的检出率高达100%,但对于微小畸形的诊断不明显,漏诊率较高。
从理论角度分析,可通过超声切面以及对孕周的合理选择,再加上对三维超声技术的运用来提高产生超声检查对微小畸形的检出率。
胃肠道不常见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

胃肠道不常见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62-02胃肠道疾病的CT检查,既有明显的优势,又有明显的不足。
其显示病变全貌,周围器官改变,指导手术治疗观察疗效作用,逐步成为临床不可缺的手段,但其病变异病同影现象较多,不易鉴别。
现就我们近来临床CT诊断工作中遇到的少见胃肠道病变,及有鉴别意义的相关病变,作一介绍。
一、胃肠道间质瘤(一)病例介绍:病例1,男性,68岁,无明显诱因左上腹困痛不适2月,不伴返酸、恶心、呕吐,当地B超:左后腹肿物。
手术:胃底体小弯侧外生性肿物约10×10×10cm,侵及脾上极,左侧膈肌,左肾上腺。
病理:恶性间质瘤。
病例2,女性,44岁,左上腹饱胀5月余,伴间断全身不适、无力,无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无黑便。
全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曲扩大,胃小弯移位,考虑腹腔占位性病变。
手术:胃后小网膜囊处实性占位,20×15×12cm,质硬,表面光,有蒂与小网膜相连,压迫胃体部,胃壁完好,断蒂结扎后顺利取出,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
病理:胃小弯小网膜间质瘤(考虑腹腔间质瘤)病例3,男性,61岁。
食欲不振伴体重下降1年余,加重1-2个月。
查:左下腹可极8×8 cm,质硬中等肿物,活动,压痛(+)。
手术:剖腹探查,见肿瘤位于距Treiz韧带15.0cm空肠系膜侧,约10.0×7.0×5.0cm大小,连界清,周围脏器及腹腔未见转移灶。
病理:(空肠)间质瘤(低度恶性)免疫组化:CD117(-),CD34(++),CD68(-),5MA(-)病例4,男性,40岁。
便血4天,伴头晕心悸一天。
查:贫血貌,腹软,未触及肿块,无压痛及反跳痛。
RBC2.89×1012/L,HGB:85g/1。
B超示右脐周可见一低回声区。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右中腹局部见异常实质期染色,由空肠动脉分支供血,全消化道造影及肠镜,未见器质性病变,ECT示左下腹高血供团块影。
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PPT课件

.
4
NHL组织学分型
▪ 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 ▪ 外周(成熟)B细胞肿瘤
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2.滤泡淋巴瘤(FL). 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4.Burkitt淋巴瘤(BL). 5.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 6.浆细胞肿瘤及其相关疾病. ▪ 外周T和NK细胞肿瘤 1.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 2.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
28
右半结肠癌
.
29
与肠结核的鉴别
▪ 结核:肠结核在临床上有“结核 中毒”症状,病灶边界不清,病 变肠管缩小,变形、僵直,伴相 邻腹膜强化,淋巴结通常表现为 周边强化,伴中央的干酪性坏死, 通常.
31
.
32
病变不典型时有时还需与以下疾病区别
▪ Crohn病:一般仅发生在小肠,表现 为肠壁全层较均匀、规则的增厚,增 厚的程度较轻,病变呈多节段、跳跃 式分布,范围较广泛,引起的肠系膜 周围淋巴结增生一般也比较少,活动 期病变肠壁强化明显。
.
5
胃肠道淋巴瘤特点
▪ 胃肠道淋巴瘤起源于胃肠道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 层的淋巴组织,常在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沿器 官长轴生长,再向腔内、腔外侵犯.约占结外淋巴 瘤30%,其中,胃淋巴瘤占50%左右.
▪ 按其细胞组成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 巴瘤,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大多数,霍奇金淋 巴瘤罕见.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数来自B 淋巴细胞,小部分肠道淋巴瘤起源于T 淋巴细胞 ,极少数来自组织细胞或其他网状细胞.
.
肠系膜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资料
大体表现: 囊性肿块,质软,形状 多样,包膜完整 切面呈灰白或灰红,多 囊、单囊或单囊多房,囊壁 菲薄,多有分隔 囊内含淡黄色清亮液或 白色乳糜液
病理资料
镜下表现: 大量增生扩张的淋巴管, 大小不等, 形态不 一, 管壁较薄, 内覆扁平或立方上皮 囊性、海绵状、毛细管性
影像表现
病变部位: 多发生于小肠系膜,其次为结肠系膜、 腹膜 后
病理结果
鉴别诊断
囊肿
卵巢囊腺瘤 囊性畸胎瘤
肠重复畸形
囊肿
肠系膜淋巴管瘤常常需要与起源于肠系膜、卵巢 、胰腺等的囊肿进行鉴别 肠系膜囊肿:
多为单房,圆形、卵圆形,境界清楚,壁薄 ,分隔少见,有明显的占位效应,无蔓延趋势; 若为大网膜囊肿,位置靠前,不向肠间隙伸展, 较大时推压肠管向后、向中心聚拢
肠系膜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mesenteric lymphangioma,ML)
目录
1
概述 临床表现 病理资料 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小结
2
3 4 5 6
概述
淋巴管瘤又叫淋巴管囊肿、囊性水瘤,是淋巴源 性较少见的良性病变,多发生于儿童,成人少见 起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是淋巴管先天发育异常 或继发性淋巴管损伤使淋巴管引流受阻所致 多发生在头颈部(75%)、腋下(20%),极少数( <1%) 发生于腹部,发生于腹部者以肠系膜最为多 见
case1 M 7月 产检时发现腹部囊性占位
case1
case1
病理结果
出院诊断:回盲部肠重复畸形
小结
肠系膜淋巴管瘤(ML)临床较少见,多发生于小 儿,以小肠系膜多见
临床无特异性,当CT表现为腹部较大囊性包块, 多房状,内有多发分隔,沿肠间隙爬行生长,动 脉期见有血管穿行征时应首先考虑ML的可能
胃肠道淋巴瘤影像

病理
• 胃肠道淋巴瘤主要来源于B细胞,DLBCL最常见,其次为MALT
胃肠道淋巴瘤分型
恶性程度
B细胞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侵袭性
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 惰性
套细胞淋巴瘤(MCL)
侵袭性
滤泡性淋巴瘤(FL)
惰性
Burkitt淋巴瘤 (BL)
侵袭性
霍奇金淋巴瘤(HL)
侵袭性
T细胞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
侵袭性
常见部位 胃、 肠 胃
肠、升结肠、直肠 十二指肠、空肠 末端 肠、 盲部 胃、小肠、结肠、食管 空肠、 肠、 盲部、 结肠
病理
DLBCL
低级别MALT
BL
EATL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与病灶部位及病理类型相关 • 胃淋巴瘤:上腹痛、消瘦、恶心呕吐及弛张热等 • 小肠淋巴瘤:持续性脐周钝痛,不规则发热、腹泻等 • 大肠淋巴瘤:腹痛较轻,脓血便、里急后重、腹泻与便秘交替等 • 食管淋巴瘤:吞咽困难、食欲不振、消瘦、上腹痛等
男,55岁,体检发现胃肿物5天(TL)
女,63岁,反复中上腹痛3月(MALT)
小肠淋巴瘤
• 淋巴瘤是小肠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占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20%-30% • 好发于末端 肠 • EATL最常见于空肠,肠穿孔的发病率高 • 小肠梗阻不常见
女,42岁,头晕乏力2年余(巴瘤(Dawson诊断标准):
• 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 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 经手术证实病变局限于胃肠道
晚期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可广 泛播散,影像学和病理学上与 继发性胃肠道淋巴瘤难以区分
及引流区域淋巴结
• 无肝脾侵犯
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分析

胃肠 道 淋 巴 瘤 的 C T表 现 分 析
张 定
( 重庆 市万州 区人 民 医院 , 重庆 4 4 0 ) 0 0 0
[ 摘 要] 目的: 回顾性 分析 胃肠道淋 巴瘤 的 C T平扫和增 强表现 。方法 : 回顾 2 例 经 胃镜 活检 ( 1 7例 ) 肠镜 ( 、 3 例 ) 手术 ( ) 颈部淋 巴结穿刺 活检 ( ) 实的 胃肠 道淋 巴瘤的 C 、 8例 或 3例 证 T平扫 和增强 资料 , 分析其相 关 C T表 现。结 果: 胃肠道淋 巴瘤大 多表现为 胃肠壁的弥漫性 增厚及 周 围淋 巴结增大 ; 动脉瘤样扩张和病灶 内积气是回肠淋 巴瘤的特 征性表现 ; 黏膜相关性淋 巴组织淋巴瘤 多见于 胃部 , 且病 变厚度较其他类型淋 巴瘤略薄。结论 :T是诊断 胃肠道淋 巴 C 瘤的有效手段 , 对病 变分期的判断有非常重要 的价值。 [ 关键词 ]胃肠道 ; 巴瘤 ; 淋 体层摄 影术; X线计算机 [ 中图分 类号 ]R 3 [ 7 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159 (07】333 - 17 -0 8 20 2 -150 3
ma i t t n a d ari h lso r h h r c eit in o e m y h ma l d l ai i n t ee in we e t e c aa trsi sg fi u L mp o ;MAL r r q e t o n n s ma h a o n c l T we e f u nl fu d i t e y o c
・ l5 。 33
断特异性 , 亦即消除 了假 阳性 的出现 。低场 强 MR 由于去除 I 了高场强 MR 中许 多非必需的结构 , 而使检查费 用减少 了 I 从 近一半 , 适宜 于临床 普遍 使用 , 有很 高的性 价 比 J 具 。只要 放射科医师熟 悉膝关 节的解 剖结构 、 晓 MR 的性 能特 点 、 通 I 合理运用成像参数 , 低场强 MR 完全可 以对各种类 型的半月 I
胃淋巴瘤的18F—FDGPET/CT表现与鉴别诊断一与胃癌比较

胃淋 巴瘤 的 F — F D G P E T/ C T 表现 与 鉴别 诊 断 一与 胃癌 比较
孙 高峰 , 潘桂 霞 , 彭 烨 , 崔 斌 , 左 长京
a n d g a s t r i c c a r c i n o ma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h e a i m o f t h i s s t u d y wa s t o a p p r o a c h t h e a d e q u a c y o f F - F DG PE T/ CT i n d i a g —
显 著增 高 ) , 2 6例 ( 6 0 . 5 ) 呈 Ⅱ型 表 现 ( 胃壁 节 段 性 增 厚 伴 F D G代谢 显著增 高) , 1 5 例( 3 4 . 8 ) 呈 Ⅲ型表现 ( 胃 壁 局 限性
增 厚伴 F D G代谢增高) ; S UVma x范 围 2 . 6 ~3 4 . 6 , 平均 S UV ma x =8 . 9 , 与 胃淋 巴 瘤 比 较 , 两者 S uVma x有 显 著 统 计 学 差
异( P <O . 0 5 ) 。P E T / C T评 价 : l 6例 仅 累及 胃壁 , 1 4例 累及 胃壁 和 淋 巴 结 , 1 3例 累 及 胃壁 、 淋 巴结 和 其 它 脏 器 。 结 论 胃淋 巴瘤 的 F — F D G P E T/ C T 表 现 以 I型 和 Ⅱ型 更 为 多见 , 而 胃癌 则 以 Ⅱ型 和 Ⅲ型 多 见 , 且 胃淋巴瘤 S UV ma x显 著 大 干 胃癌 。 因此 , 结合形态学和 S UVma x有 助 于 淋 巴瘤 与 胃癌 的 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用。笔者结合我科 8例原发性 胃肠道 淋 巴瘤 患者 的临 床及
累及整个 胃壁 ,亦可 以胃窦部 改变 为主。厚度不 等 ,多介 于
15~1. e . 00 m,增厚 的 内壁呈 波浪状或 分 叶状 ,胃外壁 光滑 , 周 围脂肪问隙清晰 ,增厚 的 胃壁密度 多呈软 组织样 等密度改 变 ,也有少部位低密 度改变 ,为液 化坏死 组织 。胃腔 容积缩 小 。增强扫描增厚 的软组织影轻中度强化 ,坏死组织则无强化
12 C . T设 备及 检查方 法
C :Se es1 T i n 6层螺 旋 C ( i— m T Se
2 2 2 小肠淋 巴瘤 ..
肠壁增厚 1 5— .c . 8 0m,范围广 ,可 以位
m n est n1 ,Frh e emay ,扫描参 数为 :层 厚 和 e¥snao 6 o h i G r n ) i e n 间隔 7 m,螺距 1—15 m . ,管 电压 10 V,管 电流 1 5 m s 2k 6m A 。
度 的狭 窄 ,Βιβλιοθήκη 般 不 弓起 完全 性 梗 阻。结 论 1
一
浸 润 、 结 节、 均 质 、轻 中度 强化 是 胃肠 道 淋 巴瘤 的共 性 特 征 , 准 确识 别 这
共性特征能对原发性 胃肠道淋 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起 到很 大的帮助。
【 关键词】 胃肠道;体层摄影 术,螺旋计 算机 ; 断 诊 【 中图分类号 】R453R734 4 . .1 3 【 文献标识码 】 【 B 文章编号】10 - 91 (02 7— 1 0 08 57 2 1)0 14 2 0—
患者均采取平扫 ,扫描范围 自膈顶至耻骨联合平 面。胃检查者 上机前饮清水 6 O~10 0 l 道检查者 上机前 2 O 0 m ,肠 h饮 3 %复 方泛影葡胺溶液 4 0— 0 m ,上机前再饮 20 。增强扫描采 0 50 l 0 ml 用高压注射器注 射对 比剂 为碘 海醇 ( 浓度 30 / ) 0 g L ,总量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淋巴瘤分型
• 浸润型 • 肠腔动脉瘤样扩张型 • 息肉肿块型 • 肠系膜型 • 混合型
男,50岁,中腹部不适半年
男 23岁 尿黄、眼黄1周
男,55岁,反复左中上腹痛4月余
动脉瘤样扩张征,肠壁神经丛受侵犯引起肠管张 力减弱及顺应性降低
男,20岁,间歇性便血、晕厥、消瘦40天,再发加重1天 肠系膜软组织肿块,呈“夹心面包征”伴小肠壁偏心性浸润增厚
女,82岁,上腹痛数月
女,53岁,中上腹痛2个月
男 63岁 腹部闷胀1月余
男,82岁,中上腹部痛2天
胃周淋巴结分区
• 小弯区,胃左动脉供血区域淋巴结 • 幽门区,胃右动脉供血区域淋巴结 • 肝、胃右大网膜区,胃网膜右动脉供血区域淋巴结 • 脾区,胃短动脉及胃网膜左动脉供血区域淋巴结
III 期:肿瘤穿过浆膜累及邻近组织或器官 IV 期:肿瘤扩散到结外其他器官或胃肠道病变累及
膈上淋巴结
胃淋巴瘤分型
按胃壁受侵犯范围及CT扫描所见: • 弥漫浸润型:胃壁呈广泛增厚,范围超
过全胃的1/2,最多见 • 节段浸润型:部分胃壁增厚,范围尚未
超过全胃的1/2 • 肿块型:胃壁局限呈肿块样增厚
女,22岁,反复排便异常、腹痛3年 血管梳征
• 小肠Chron病 小肠Chron病一般为肠道多节段的病变, 范围较广泛,引起的系膜周围淋巴结增生 一般也比较小。
女,74岁,腹痛腹泻伴排血便2周余
鉴别诊断
• 大肠癌 肿块边缘多不规则,可有低密度坏死区,多直 接侵犯肠壁周围邻近器官,肠管外壁多不光 滑,受累淋巴结不如淋巴瘤范围广
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黄启明
临床特点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多见于成人,平 Nhomakorabea年龄约 55岁,男性多于女性
•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与肿瘤发生的部 位、就诊时间、肿瘤大小及其生长方式有关
• 胃部以腹痛为主,小肠以腹部包块为主,升结 肠或回盲部则以腹胀、腹部包块和黑便为主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标准
男,35岁,反复右上腹痛伴发热20余天
并 发 症 : 肠 穿 孔
游离气体
反复右上腹部闷痛伴腹胀3月余,加重20天
男,34岁,发现右下腹部肿物20余天
男,68岁,体检发现右肾积水1个月
男,78岁,上腹部1月余
鉴别诊断
• 小肠腺癌 淋巴瘤好发于远端小肠,通常破坏固有肌 层,引起肠管扩张,而腺癌好发于近段小 肠,通常促进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肠管狭 窄。
Dawson提出4条标准: •无浅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 •仅有胃肠道原发病灶及引流区淋巴结受累,其余腹 部淋巴结正常 •肝脾正常
ANNARBOR分期
I 期:肿瘤局限于胃肠道,单发或多发不连续病变 II 期:肿瘤累及腹部淋巴结
IIa 期:局限于胃周或肠周淋巴结 IIb 期:延伸至远处肠系膜、腹主动脉旁、下腔 静脉旁、盆腔、腹股沟淋巴结
总结
CT对胃肠道淋巴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累及范围的 确定具有重要作用。
男,58岁,上腹部不适半年
女 53岁 反复上腹痛2个月
女,61岁,上腹部1月余
鉴别诊断
胃癌 • 胃壁侵犯范围不如淋巴瘤,僵硬,胃腔固定 • 粘膜破坏中断,深溃疡 • 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可见“白线征” • 胃周淋巴结肿大多局限于1个区
女,37岁,左上腹痛半年余
胃间质瘤
腔外生长的肿块多见,可有中心坏死、溃疡 形成或者钙化,平扫和增强密度尚均匀, 但一般强化较胃淋巴瘤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