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发布时间:2022-06-30T06:58:46.726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3期作者:韦红莉[导读]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成果是政府管理土地、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基本手段,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杠杆,也是政府制定地价决策的参考依据。
柳州市土地征收和出让服务中心广西柳州 545000摘要:土地价格(以下简称地价)是土地市场的核心,是土地价值和权益的具体表现,是调节土地利用方式的有力杠杆。
地价能够及时反映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势,为了准确把握城市地价水平,各级政府建立起了以基准地价为核心的地价体系和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
从整体上讲,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基本与实际市场水平相适应,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可操作性。
但是在具体实践应用过程中,有些方面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改进。
论文阐述了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基准地价;问题;建议引言: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成果是政府管理土地、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基本手段,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杠杆,也是政府制定地价决策的参考依据。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下简称“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推动我国开放性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国建立起了以基准地价为核心、市场交易价、标定地价、最低出让价等不同类型的地价体系和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对土地市场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支撑科学决策等有重大意义。
虽然基准地价成果在土地出让、转让、抵押等地价评估和地价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有些方面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改进。
1.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中发现的问题1.1基准地价宏观性强,应用可操作性差基准地价是指城镇内某一土地级别或均质地域内土地的平均价格。
地价动态监测实施方案

地价动态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地价是指土地的市场价格,是土地资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地价的变动对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地价的动态监测对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价动态监测的重要性。
1. 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地价的动态监测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准确的土地价格信息,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为土地利用提供指导。
地价的变动情况可以为土地利用提供指导,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地价的监测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土地出让和征收提供依据,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地价动态监测的实施方案。
1. 建立地价监测数据库。
建立完善的地价监测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土地市场价格信息,包括土地出让价格、土地租金价格等数据。
2. 制定监测指标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价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市场价格指数、土地出让率、土地利用率等指标,全面反映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情况。
3. 开展监测技术研究。
开展地价监测技术研究,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提高地价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定期发布监测报告。
定期发布地价监测报告,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通报土地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价动态监测的保障措施。
1. 加强监测机构建设。
加强地价监测机构的建设,提高监测机构的专业水平和监测能力,保障地价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完善监测法律法规。
完善地价监测的法律法规,明确监测的程序和方法,规范监测的行为,保障监测工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3. 加强监测人员培训。
加强地价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保障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五、总结。
地价动态监测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重要工作,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科学合理的地价监测体系,加强监测机构建设,完善监测法律法规,加强监测人员培训,可以提高地价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江苏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

前言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面对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我省统筹推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增速总体平稳,质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民生继续改善,物价涨幅回落。
2012 年我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市场微调政策相继出台,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地价增速趋缓。
2012 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206 亿元,同比增长11.5% ;商品房销售面积9019.1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2% ;成交均价止跌略涨。
2012 年我省严格落实土地供应政策,积极保障发展用地,全年土地供应总量45953.26 公顷,同比增长 4.61% ,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及时了解全省土地市场运行态势,掌握全省城市地价变化信息,不断提高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江苏省地价所受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委托负责全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组织实施和技术分析工作,在全省县城镇以上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汇总编制了本报告。
目录一、2012年度江苏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概况 (1)二、2012年度江苏省城市地价状况 (2)三、2012年度江苏省城市地价变化分析 (4)四、2012年度江苏省城市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5)五、2013年度江苏省城市地价变化趋势预测 (6)2012年度江苏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区域2012年度江苏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一、2012年度江苏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概况1. 工作任务本次报告主要完成2012年度全省县城镇以上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
主要包括:(1) 2012年度江苏省总体地价水平及地价指数测算;(2) 2012年度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地价水平及地价指数测算;*禅阳-fl111 It B ;■1KMillff 绪-a * 丿 L J = .f 耳 fl 理"T 京■ F U !Jii i!h叽4i lr 市卜*河f[fl 冬皿I-,,焉电«込(3)2012 年度江苏省十三个省辖市市域地价水平及地价指数测算;(4)2012 年度江苏省十三个省辖市市区地价水平及地价指数测算。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要点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要点1. 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中,城市地价的动态监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城市地价的变化对于政府决策、房地产市场稳定以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可靠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土地市场的各种数据,来获取和掌握城市土地价值的变化情况。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成交价格、拍卖结果、出租价格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不断收集和整理,可以实时追踪和监测城市地价的变动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评估。
数据采集是指对土地市场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公开数据、房地产市场交易数据、土地拍卖数据等方式获取。
数据分析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的过程,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数据评估是指对数据进行准确、全面、科学的评估和判断,确定土地的实际价值和变动趋势。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政府部门、房地产企业、投资者等有着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这一技术及时了解土地市场供需状况,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稳定发展。
房地产企业和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土地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准确把握市场的机会和风险,做出科学决策,优化资金配置。
综上所述,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评估,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追踪城市地价的变化,为政府决策和市场参与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组织方式进行布局和组织。
合理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并能够帮助作者有效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本篇长文的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将介绍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明确研究内容和目标。
城市地价指数编制与地价水平预测研究——以苏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地价指数编制与地价水平预测研究——以苏州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城市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的价值不断提升,城市土地市场也日益活跃。
城市地价水平的变化不仅关系到土地市场的投资环境和土地经济收益的预期,也直接影响到城市人口流动、房地产开发和市政配套建设等方面。
因此,研究城市地价水平的变化规律以及预测未来地价水平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苏州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城市之一,城市土地市场也非常活跃。
苏州市土地市场的状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如果能够有效预测苏州市土地市场的变化趋势,不仅有助于合理制定土地政策,掌握土地流通信息,还可为房地产企业、房地产评估公司、金融机构等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信息。
因此,在对苏州市的土地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城市地价指数的编制方法,构建城市地价指数预测模型,对于准确、科学地预测苏州市土地市场的变化趋势、判断苏州市土地市场的价格走势和形成机制,提高土地市场投资决策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本研究将以苏州市为案例,开展以下研究内容:1. 分析苏州市土地市场的现状,主要考察土地供给、土地需求、土地成交情况等方面的数据,确立土地市场的变化趋势和特点。
2. 研究城市地价指数构建的方法,包括指数的数据来源、指数的选择方法、指数的计算方法等。
3. 构建苏州市城市地价指数,根据土地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选取合适的指数基期和权重分配方案,计算得出城市地价指数。
4.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苏州市城市地价指数的预测模型,预测指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和水平。
5. 分析苏州市土地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探讨城市地价指数与土地市场价格的关系,为合理的土地出让和土地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三、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本章节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二章:苏州市土地市场现状分析本章节将对苏州市土地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土地供给、土地需求、土地成交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掌握土地市场的基本变化趋势和特点。
江苏县(市)级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系统的实现

江苏县(市)级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系统的实现针对江苏省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规范(2014年版)中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设计开发江苏县(市)级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系统,系统能辅助进行数据建库、内业处理、地价测算、地价更新、成果管理等,系统的建设能准确地反映县(市)级土地市场动态变化情况,为土地参与房地产市场调控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依据。
标签:地价监测;基准地价;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级别;数据库引言2014年8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正式发布《江苏省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规范(2014年版)》,明确了建立县(市)级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系统,系统能辅助县(市)级作业单位定期进行数据建库、内业处理、地价测算、地价更新、成果管理等。
文章从系统功能需求、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实现等方面介绍了江苏县(市)级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系统的实现。
1 系统主要功能江苏县(市)级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系统,能辅助进行监测区设立及监测范围确定、地价区段划分与调整、地价监测点、标准宗地、市场交易样点及其它地价信息的调查和整理,实现图数一体化的地价信息录入、查询、更新等,辅助进行地价监测点地价评估及地价监测指标测算,建立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体系,通过以上步骤,建立全省统一的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数据库[1]。
2 系统架构设计江苏县(市)级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系统由客户层、应用逻辑层和数据层构成。
表现层通过可视化的用户界面输出信息和收集数据,是系统提供给用户的直接接口;业务应用层是实际业务规则的执行部分,负责处理客户端发出的各种数据请求,如地价测算、成果上报等;数据层是调查数据、空间数据、成果数据等的存储仓库。
系统采用C/S(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进行开发,使用Visual Studio 2013+ArcGIS 10.2 Engine+DXperience WinForms v14的开发组合。
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公布苏州市区2011年度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

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公布苏州市区2011年度地价动态监测
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通知
【法规类别】房地产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苏州市国土资源局
【发布日期】2012.08.02
【实施日期】2012.08.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公布苏州市区2011年度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通知
为切实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地价杠杆的重要作用,规范我市土地市场的交易行为,有效维护土地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根据《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关于全面建立全省城镇地价季度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制度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7〕46号)等文件精神,苏州市区2011年度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已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通过,现将主要成果公布如下:表1 2011年度市区商业用途级别地价一览表
1 / 1。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城市地价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由于城市地价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城市地价的动态监测和研究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分析工作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立一套有效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也变得更加可能。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有效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了解国内外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 分析城市地价的形成机制,探讨影响城市地价的主要因素,深入挖掘城市地价背后的规律和特点。
3. 建立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指标体系,设计适合各类城市的监测指标和数据采集方案,实现对城市地价变化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4.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对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收集和梳理,了解国内外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各地市场情况的调查和了解,了解城市地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方案的设计提供实证支持。
3. 统计分析法:基于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构建,深入研究城市地价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4.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城市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对城市地价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一)预期成果1. 建立适用于各类城市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实现对城市地价变化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2. 深入挖掘城市地价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17年度)江苏省地价所二〇一八年四月前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思路,2017年我省面对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现实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2017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00.9亿元,比上年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71.5亿元,同口径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53000.2亿元,比上年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7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①。
为及时了解全省土地市场运行态势,掌握全省城市地价变化信息,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根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统一部署和组织,江苏省地价所开展了全省2017年度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在此基础上分析汇总编制了本报告。
①数据来源:2017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目录一、2017年度全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概况 (1)(一)监测范围 (1)(二)监测时段 (2)(三)工作任务 (2)(四)监测数据采集 (2)(五)监测对象与说明 (3)(六)地价内涵的设定 (3)(七)地价水平、地价指数的测算方法 (3)二、2017年度全省城市地价状况 (3)(一)全省地价总体状况 (3)(二)三大监测地区地价状况 (5)(三)各设区市市域地价状况 (5)(四)各设区市市区地价状况 (6)三、2017年度全省城市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7)(一)宏观调控因素 (7)(二)经济因素 (8)(三)城市设施状况因素 (9)(四)地方政策因素 (9)四、2018年度全省城市地价变化趋势预测 (10)2017年度江苏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一、2017年度全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概况全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是指对各监测区域通过划分商服、住宅、工业等用途地价区段,布设地价监测点并测算其地价,确定区段基准地价与地价指数,然后利用系列指标对城市地价状况进行描述与分析,最后形成城市地价监测报告并向社会发布。
(一)监测范围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范围包括全省所有县城镇以上城市的建成区和近期建设规划区。
2017年度全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范围主要包括南京市区、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无锡市区、江阴市、宜兴市;徐州市区、贾汪区、铜山区、丰县、沛县、睢宁县、新沂市、邳州市;常州市区、溧阳市、金坛区;苏州市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南通市区、通州区、海安县、如东县、启东市、如皋市、海门市;连云港市区、赣榆区、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淮安市区、涟水县、洪泽区、盱眙县、金湖县;盐城市区、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东台市、大丰区;扬州市区、江都区、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镇江市区、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泰州市区、姜堰区、兴化市、靖江市、泰兴市;宿迁市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等71个监测单元。
图12017年度江苏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区域图(二)监测时段2017年度城市地价监测时段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三)工作任务本次报告主要完成2017年度全省县城镇以上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
主要包括:1.2017年度全省总体平均地价水平及地价增长率测算;2.2017年度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平均地价水平及地价增长率测算;3.2017年度全省13个设区市市域平均地价水平及地价增长率测算;4.2017年度全省13个设区市市区平均地价水平及地价增长率测算;5.编制并发布年度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
(四)监测数据采集2017年度城市地价监测的数据主要通过市场调查和查询政府公开数据的方式获得。
其中地价监测点的地价数据,采用市场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价评估的方式获得,主要来源于各监测单元的地价动态监测年度数据库成果;土地市场的供应数据来源于江苏省2017年土地供应形势分析报告;与地价相关的其他数据,主要来源于有关统计资料和市场调查。
汇总分析各监测单元的地价动态监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2017年度全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库成果。
(五)监测对象与说明本次监测以2016年度布设的地价监测点为基础,参照国家级动态监测技术汇总思路,在保持监测范围、区段划分、地价监测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原有的监测点进行维护和更新。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省71个监测单元共设有地价动态监测点12722个,其中商服用地设有6848个监测点,住宅用地设有3935个监测点,工业用地设有1939个监测点;地价区段共5727个,其中商服用地地价区段3159个,住宅用地地价区段1674个,工业用地地价区段894个。
(六)地价内涵的设定全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中的地价是指在设定的基准日、用途、土地使用权年限、土地开发程度和容积率等条件下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价格。
1.估价期日:2017年度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中的估价期日统一设定为2017年12月31日。
2.用途:按商服、住宅、工业三种用途设定。
3.土地使用权年限:按各类用地法定最高出让年期设定,即商服用途40年、住宅用途70年、工业用途50年。
4.土地开发程度:按各监测单元区域平均土地开发程度分别设定。
5.容积率:按各监测单元区域平均容积率分别设定。
(七)地价水平、地价指数的测算方法根据《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14)、《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TD/T1009-2007)和《江苏省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规范(2014年)》,由江苏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信息系统汇总形成各监测单元的平均地价,再计算各区域和全省地价水平及地价指数。
二、2017年度全省城市地价状况(一)全省地价总体状况2017年,全省不同用途平均地价水平有所上升,分用途来:商服平均地价水平为6588元/平方米,较上年提高了9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44%;住宅平均地价水平为4927元/平方米,较上年提高了239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10%;工业平均地价水平为412元/平方米,较上年提高了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0.89%(图2、图3)。
图22016-2017年度全省分用途平均地价水平图32011-2017年度全省分用途平均地价同比增长率从季度分析来看,2017年全省各季度分用途平均地价环比增长率整体呈下降态势,其中:商服平均地价各季度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56%、0.36%、0.33%、0.19%,环比增速持续放缓;住宅平均地价各季度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63%、1.35%、0.98%、1.04%,整体呈下降态势;工业平均地价水平全年运行较为平稳,各季度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26%、0.28%、0.19%、0.16%。
(二)三大监测地区地价状况2017年度,全省三大监测地区间地价差异显著,分用途平均地价水平总体上均呈苏南最高、苏中次之、苏北最低的分布格局。
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商服平均地价水平分别为10126元/平方米、4593元/平方米、3125元/平方米,苏南地区的商服平均地价水平分别是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的2.20倍和3.24倍;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住宅平均地价水平分别为8395元/平方米、2769元/平方米、1789元/平方米,苏南地区的住宅平均地价水平分别是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的3.03倍和4.69倍;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工业平均地价水平分别为600元/平方米、354元/平方米、224元/平方米,苏南地区的工业平均地价水平分别是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的1.69倍和2.68倍。
从地价增长率来看,三大区域分用途平均地价水平同比上升,苏中、苏北地区住宅平均地价水平同比增速明显,其中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商服平均地价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8%、2.79%、1.89%;住宅平均地价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66%、9.96%、9.97%;工业平均地价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98%、0.77%、0.71%。
(三)各设区市市域地价状况从地价水平来看,2017年度各市分用途平均地价水平差异较大,其中:商服平均地价水平排前三位的是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地价水平值分别为17483元/平方米、12253元/平方米、6785元/平方米,排后三位的是连云港市、盐城市、宿迁市,地价水平值分别为2093元/平方米、2956元/平方米、3241元/平方米;住宅平均地价水平排前三位的是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地价水平值分别为16238元/平方米、5583元/平方米、4448元/平方米,排后三位的是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地价水平值分别为1381元/平方米、1635元/平方米、1657元/平方米;工业平均地价水平排前三位的是南京市、无锡市、镇江市,地价水平值分别为817元/平方米、602元/平方米、490元/平方米,排后三位的是宿迁市、徐州市、盐城市,地价水平值分别为166元/平方米、218元/平方米、224元/平方米。
从地价增长率来看,商服平均地价除无锡市同比下降外,其余各市均同比增长,其中泰州市商服平均地价同比增长率最高,为3.98%,无锡市商服平均地价为负增长,同比增长率为-0.57%;各市住宅平均地价均同比增长,其中连云港市住宅平均地价同比增长率最高,为15.20%,南京市住宅平均地价水平涨幅最小,为2.25%;各市工业平均地价均同比增长,其中常州市工业平均地价同比增长率最高,为4.61%,无锡市工业平均地价水平涨幅最小,为0.24%。
(四)各设区市市区地价状况从地价水平来看,2017年度各设区市市区的商服和住宅平均地价水平差异明显,其中:商服平均地价水平排前三位的是南京市区、苏州市区、无锡市区,地价水平值分别为23698元/平方米、17065元/平方米、9732元/平方米,排后三位的是连云港市区、镇江市区、盐城市区,地价水平值分别为2698元/平方米、3811元/平方米、4530元/平方米;住宅平均地价水平排前三位的是南京市区、苏州市区、无锡市区,地价水平值分别为20936元/平方米、6419元/平方米、4962元/平方米,排后三位的是连云港市区、泰州市区、淮安市区,地价水平值分别为1556元/平方米、1938元/平方米、2068元/平方米;工业平均地价水平排前三位的是南京市区、无锡市区、苏州市区,地价水平值分别为1180元/平方米、680元/平方米、673元/平方米,排后三位的是宿迁市区、徐州市区、盐城市区,地价水平值分别为180元/平方米、263元/平方米、264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