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1届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2021届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2021届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16分)1. (2分)对划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脱胎换骨:此处的意思是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B . 留连湖边,这才发现白马湖的夏天竟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

(超凡脱俗:此处指超越凡人,不落俗套。

)C . 修建工程浩繁复杂,修建方式难以想象的小三峡古栈道,谜语般的在大宁河上留候了千年。

(谜语:此处指至今有未破译的古栈道的修建之谜。

)D .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2. (2分)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 . 蔽林间窥之C . 虎因喜,计之曰D . 稍出近之3. (2分)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A . 比喻、排比、对偶、对偶、设问、对偶B . 反问、互文、对偶、互文、设问、对偶C . 反问、排比、互文、对偶、设问、对偶D . 反问、排比、对偶、互文、反问、互文4. (2分)本文中的“也”字的用法大致有三种:判断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用法。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A . 表判断B . 表解释C . 表肯定陈述。

5. (2分)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 文章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láng yá岩穴暝.míng环滁.chú辄.醉zhé琅琊..yǔlǚ酒冽.liè山肴.野蔌.yáo sù林壑.hè伛偻..gōng chóu 颓.然tuí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觥筹..阴翳.yì酒酣.hān 林霏.fēi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课文中的意思(1)环.滁皆山也环绕(2)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3)翼然..临于泉上象鸟张开翅膀一样(4)饮少辄.醉就(5)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6)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在山上(7)名.之者谁命名(8)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陈设,摆放弦乐器管乐器(9)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射中(10)射者中.射中(11)临溪而渔.钓鱼(12)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地(13)树林阴翳.遮盖(1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3、辨别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1)谓太守自谓.也称呼太守谓.谁为,是(2)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3)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离去吾与谁归.归依(4)霏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若夫霪雨霏霏..雨或雪繁密地样子4、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络绎不绝风霜高洁5、下列与“行者休于树”中“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 告于莅事者B 吾祖死于是C 多会于此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6、翻译下列句子(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时候,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同“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江水暖鸭先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环滁.(chú) 岩穴.(xué) 琅琊..(lángyá)B. 林霏.(fēi) 晦.明(mèi) 山肴.(yáo)C. 野蔌.(sù) 弈.者胜(yì) 阴翳.(yì)D. 翼.然(yì) 酒洌.(liè) 饮少辄.醉(zhé)【答案】B【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B“晦”应读“huì”。

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 翼然临.于泉上(居高面下,由上看下)B.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 野芳.发而幽香(花)D. 佳木秀.而繁阴(秀美)【答案】D【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D项的解释有误,“秀”的意思是“枝叶长得茂盛”。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醉能/同其乐。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答案】A【解析】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A项的停顿有误,应为:醉/能同其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 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 山之.僧曰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 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答案】A【解析】A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A项,“于”均为介词,“在”。

B项,第一个“者”为“……的人”;第二个“者”表判断,不译。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

12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 ) 岩穴暝( ) 伛偻( ) 酒洌( )野蔌( ) 阴翳( ) 饮少辄( ) 醉觥( )筹交错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3)野芳发而幽香芳:(4)饮少辄醉辄:(5)往来而不绝者绝:(6)泉香而酒洌洌:(7)杂然而前陈者陈:(8)太守谓谁谓: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蔚然而深秀B.溪深而鱼肥C.泉香而酒洌D.而不知人之乐4.下列各句中“也”字表示的语气不同的一项是( )A.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夏时节的大洪山“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欧阳修《醉翁亭记》)(2)《醉翁亭记》中,凝练传神地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其中写晨景的语句是“ ”。

(3)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7. 下列对课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而宾客从”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文章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 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二、综合性学习8. 学完《醉翁亭记》以后,九年级(1)班拟组织“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11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hú)琅琊..(lánɡ)(yá)饮少辄.醉(zhé) 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 晦.明(huì)伛偻..提携(yǔ)(lǚ) 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yáo)(sù) 弈.者胜(yì)觥.筹交错(gōng) 树林阴翳.(y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3)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4)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5)野芳.发而幽香芳:花(6)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7)泉香而酒洌.洌:清(8)山肴野蔌.蔌:菜蔬(9)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10)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11)弈.者胜弈:下棋(12)觥.筹交错觥:酒杯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1)秀佳木秀.而繁阴(茂盛)云归.而岩穴暝(聚拢)(2)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山水之乐.(乐趣)(3)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太守自谓.也(命名)(4)谓太守谓.谁(为,是)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5)之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4)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5.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承)(3)临溪而.渔(连词,表修饰)(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6.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同步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huì( )明 酒洌.( ) 伛偻..( ) 山肴.( ) 野sù( ) 阴翳.( ) yì( )者胜 饮少辄.( )醉 宴hān ( )之乐 gōngchóu ( )交错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2)峰回.路转 回: (3)野芳.发而幽香 芳: (4)临溪而渔.渔: (5)觥筹交错..交错: (6)树林阴翳.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淫雨霏霏B.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C.乐{山水之乐此乐何极D.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4.“而”的用法有:A.表示并列;B.表示承接;C.表示递进;D.表示修饰;E.表示转折。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 只填选项 )(1)临溪而.渔( ) (2)溪深而.鱼肥( ) (3)杂然而.前陈者( )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5)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根据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和俗语流传至今。

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的“”,比喻事情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的“”,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比喻真相大白的“”。

(2)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3)描写琅琊山四季之景的句子是“”。

7.九(2)班开展以“走近中国名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四幅不同字体的“亭”字。

有同学对其作了如下判断和评价,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幅是草书,其笔势委婉含蓄,平和自然。

B.第二幅是楷书,其笔画横轻竖重,方正端庄。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一.注音。

环滁()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饮少辄()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伛偻()提携()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弈()者胜觥筹()树林阴翳()二.释义。

(一)重点字词。

1、环滁..()皆山也2、林壑.()尤美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渐闻水声潺潺..()5、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作.()亭者谁8、名.()之者谁9、饮少辄.()醉10、醉翁之意.()不在酒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2、云归.而岩穴暝.()13、晦.明变化者()14、风霜高洁....()15、行者休于树...()16、伛偻提携....()17、临.()溪而渔18、泉香而酒冽.()19、山肴野蔌.()20、杂然而前陈.()者21、非丝.()非竹.()22、觥.()筹.()交错23、苍颜..()白发24、颓然..()乎其间者25、树林阴翳.()2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7、太守谓.()谁(二)一词多义。

1.【之】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何陋之有()③山之僧智仙也()④名之者谁()⑤耕之垄上()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⑦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者】①作亭者谁()②晦明变化者()③中轩敞者为舱()5.【临】①有亭临于泉上()②临溪而渔()7.【而】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朝而往,暮而归()2.【穷】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之于水()4.【于】①行者休于树()②泻出于两峰之间()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④坠于山谷()6.【名】①名之者谁()②不能名其一处()③卷卷宗有爷名()④有仙则名()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8.【乐】①禽鸟知山林乐()②而不知人之乐()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⑤醉能同其乐( )⑥山水之乐( )9.【乎】①在乎山水之间()②得无异乎()③颓然乎其间()10.【霏】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②若夫淫雨霏霏()11.【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佳木秀而繁阴()12.【归】①云归而岩穴瞑()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③微斯人,吾谁与归()13.【号】①故自号曰醉翁也()②阴风怒号()③号令召三老()14.【负】①负势竞上()②负者歌于途()15.【景】①至若春和景明()②四时之景不同()16.【间】①遂与外人间隔()②山间之之四时也()③又何间焉()17.【绝】①天下独绝()②往来而不绝者()18.【明】①晦明变化者()②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③明察秋毫()19.【朝】①朝而往,暮而归()②于是入朝见威王()20.本文“也”字有很多,试根据要求给下列句子分类:①环滁皆山也。

11醉翁亭记小测(答案)

11醉翁亭记小测(答案)

姓名:11《醉翁亭记》小测一、理解性默写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晦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醉翁亭记》中用色彩鲜明的语句描绘四季之景,给人不同的美的享受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醉翁亭记》中揭示主旨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二、解释加点词1 .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秀丽) 2.峰回.路转.(曲折、回环)(转弯)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居高面下)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5.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6.野芳发..而幽香(花)(开放)7.佳木秀.而繁阴.(茂盛)(形成绿荫)8.至于负者....(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歌于途(背着东西的人)9.伛偻提携10.泉香而酒洌.(清)11.山肴野蔌.(菜蔬)12.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13.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14.觥筹..交错(酒杯)(酒筹)15.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16.颓然..乎其间者(倒下的样子)17.树林阴翳.(遮盖)18.太守谓.谁(为、是)19.环.滁皆山也(环绕)20.名.之者谁(取名,命名)21.饮少辄.醉(就)2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寄托)2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散开)24.往来而不绝.者(断绝)二、解释一词多义1.景:四时之景.不同(景色、景致)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好景.不长(境况、光景)2.名:名.之者谁(取名、命名)有仙则名.(出名、有名)莫名.其妙∕不可名.状(说出)名.副其实(名声、名称)3.归:暮而归.(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男有分,女有归.(女子出嫁)完璧归.赵(归还)4.胜:弈者胜.(取胜)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物或境界)5.意: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意志)心灰意.冷(意志)6.乐: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心乐.之(以…为乐)山水之乐.(乐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不亦乐.乎∕安居乐.业(愉快、快乐)7.秀: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茂盛)三、翻译句子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者,..()而深秀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曰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暝.(),晦明变..()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往来而不..()提携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而前陈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白发,颓然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3)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文言文阅读(17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堅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2 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因.为本其山川()④遂书以名.其亭焉()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1)山水之乐(2)乐其地僻而事简B. (1) 在乎山水之间也(2) 幸生无事之时也C. (1)名之者谁? (2) 修之来此D. (1) 山行六七里(2)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17. [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和_ (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1+1+2=4 分)(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街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

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

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

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觥筹交错觥:____________(2)树林阴翳翳:____________(3)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遗:____________(4)荫长松,藉丰草藉:____________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杂然而前陈者登轼而望之B、颓然乎其间者安陵君其许寡人C、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D、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吾妻之美我者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12、填空(3分)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_________与作者的________,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_________。

13、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很据选文内容溉括回答。

(3分)(四)【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太夫人①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太夫人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自其家少微②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

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节选自欧阳修《太夫人教子》)注:①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②少微:微贱。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4分)①名之者谁名: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③吾儿不能苟合于世苟:④浯处之有素矣素: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醉翁之意不在酒乃记之而去(小石谭记》)B.在乎山水之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C.自其家少微时其真无马邪{《马说》D.治其家以俭约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13.选出面波浪线句子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1分)①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②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答案:(二)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2 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一样)②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③因为本其山川(根据)④遂书以名其亭焉(起名,命名)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A. (1)山水之乐(2)乐其地僻而事简B. (1) 在乎山水之间也(2) 幸生无事之时也C. (1)名之者谁? (2) 修之来此D. (1) 山行六七里(2)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解析】B。

都属于判断句式,意思和用法就是一样的。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17. [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和_ 喜与予游也(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1+1+2=4 分)(三)答案:9、(1)酒杯(2)遮盖(3)赠送(4)枕、垫或踩、踏【解析】(3)注意“遗”为古今异义词。

10、D【解析】A、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B、其,代词,他们/助词,加重语气。

C、以:介词,凭借/连词,来。

D、之:皆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1、(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同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2)(并且那些隐居山林之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能使他们动心。

【解析】(1)注意本题“醒能述以文者”是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注意调整语序。

(2)注意“动”为使动用法,“视”要翻译准确。

12、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与民同乐)山林之乐【解析】甲文每段都有“乐”字,故容易在甲文第一段找到“滁人之乐”,“作者之乐”则要结合全文内容及第二段“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来体会。

乙文可结合第二段内容来分析“李侯之乐”。

13、将富贵者之乐与山林之乐做对比,突出了李侯能够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表现了他的贤达【解析】本题应结合乙文第二段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