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甘伯伯去游河》赏析及亲子共读建议

合集下载

大班语言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与反思

大班语言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与反思

大班语言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为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和甘伯伯去游河”,讲述主人公和甘伯伯一同乘船游河的经过;第二章“遇到困难”,描述他们在游河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第三章“大家帮忙”,展示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情景;第四章“欢乐游河”,描绘解决问题后,大家愉快地继续游河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绘本的基本内容,理解游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绘本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难点:用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教学挂图、故事角色头饰、船模型。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甘伯伯,邀请幼儿一同乘船游河,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绘本内容(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绘本,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游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关键情节,进行提问,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回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5. 互动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游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引导幼儿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绘本封面:《和甘伯伯去游河》2. 故事角色:甘伯伯、小动物们3. 故事情节:游河、遇到困难、大家帮忙、欢乐游河4. 教学重点:语言表达、想象力培养、团结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的故事情节,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角色。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绘本阅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但在引导幼儿进行互动讨论时,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幼儿园大班语言《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和甘伯伯去游河》。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和甘伯伯去游河》的故事内容,以及相关的词汇、句子和语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2. 学会故事中的新词汇和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特点,运用新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卡片、头饰等。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课件展示游河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画面。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进行描述。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2)鼓励幼儿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创编类似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和甘伯伯去游河》2. 新词汇:游河、动物、朋友、开心、伤心等。

3. 重点句子:甘伯伯邀请了很多朋友一起去游河,他们玩得非常开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故事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

(2)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描述一幅游河的场景。

2. 答案:(1)略。

(2)示例:在美丽的河边,甘伯伯带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游河。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小猴子在树上跳舞,小鸟在空中唱歌,小兔子在河边采花。

大家都觉得游河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让幼儿了解了游河的情景,学会了新词汇和句子。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与家长一起创编类似的故事,并将作品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2024年大班语言《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反思

2024年大班语言《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反思

2024年大班语言《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和甘伯伯去游河》。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和甘伯伯去游河”,详细讲述了甘伯伯和他的动物朋友们一起乘船游河的故事,以及他们在旅途中遇到的趣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趣味。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分享的品质,懂得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小船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小船模型,邀请学生一起乘船去游河,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乘船游河的经历。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教师分段讲解故事,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和事件。

教师给予示范,指导学生进行句子仿写。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自己编写一句话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句子。

5. 小组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故事图片,合作完成一幅以故事为主题的画。

学生在画纸上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进行创作。

6. 成果展示(5分钟)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和甘伯伯去游河2. 故事人物:甘伯伯、动物朋友们3. 故事情节:乘船游河、趣事连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一句话描述故事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或事件。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甘伯伯,因为他很友善,邀请了许多动物朋友一起游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与反思

大班语言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与反思

大班语言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为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

详细内容涵盖绘本第一章节“和甘伯伯去游河”,通过描述甘伯伯与动物朋友们愉快相处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分享、关爱动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绘本图片,理解故事情节,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人分享的美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故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人分享的品质。

重点:观察绘本图片,理解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PPT、卡片、挂图。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解:教师分页展示绘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讲述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甘伯伯与动物朋友们愉快相处的情景。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设想自己成为故事中的角色,学会关爱动物、与人分享。

4.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故事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讲述。

5. 随堂练习: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讲述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和甘伯伯去游河》2. 重点句子:a. 甘伯伯和动物朋友们一起游河。

b. 甘伯伯把食物分给动物朋友们。

c. 动物朋友们感谢甘伯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绘本内容,画一幅“和甘伯伯去游河”的画,并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画面。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绘本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动物、与人分享,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融入课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实施。

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关爱动物、与人分享的品质培养。

幼儿园大班语言《和甘伯伯去游河》优质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和甘伯伯去游河》优质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和甘伯伯去游河》优质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和甘伯伯去游河》。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和甘伯伯去游河”,详细内容为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特征以及它们在船上的有趣表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和掌握各种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名称、特征以及它们在船上的有趣表现。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动物卡片、小船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课件,带领幼儿进入“和甘伯伯去游河”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动物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名称、特征以及它们在船上的有趣表现。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让幼儿用动物卡片和小船模型进行实际操作,模拟故事中的情景。

4. 语言表达(5分钟)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鼓励他们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和情景。

5. 团队协作(5分钟)分组进行,让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以“和甘伯伯去游河”为主题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和甘伯伯去游河》2. 板书内容:各种动物的名称、特征动物们在船上的有趣表现幼儿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心中的“和甘伯伯去游河”场景。

2. 答案: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幅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去动物园观察各种动物,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开展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向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和甘伯伯去游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和甘伯伯去游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和甘伯伯去游河》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幽默、诙谐的特点。

2.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幽默、诙谐的特点。

难点: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和甘伯伯去游河》2.画纸、画笔3.故事相关图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喜欢去哪里玩?为什么?(二)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故事《和甘伯伯去游河》,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场景和事件。

2.讨论故事中发生的趣事,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故事解析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人物表情、动作,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如:为什么甘伯伯会遇到这么多麻烦?他是怎么解决的?(四)活动环节1.教师出示故事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中的内容。

2.邀请幼儿上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是故事中的甘伯伯,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故事《和甘伯伯去游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了团结协作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在活动环节,我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师讲述故事时,适时提问,如:“甘伯伯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动物?”,“你们觉得甘伯伯的心情怎么样?”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引导他们感受故事的幽默和诙谐。

对话示例:教师:小朋友们,当甘伯伯看到小老鼠时,他是怎么做的?幼儿1:甘伯伯把小老鼠抱起来,让它坐在自己的腿上。

大班语言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与反思

大班语言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与反思

大班语言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的相关内容。

该绘本选自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故事”,详细内容包括:描述甘伯伯和他的动物朋友们一起去游河的趣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以及培养幼儿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通过故事,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帮助他人和团结友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帮助他人和团结友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动物卡片、教学挂图。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和特点。

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阅读绘本,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针对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如“游河”、“分享”等,进行解释和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水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剪下来。

邀请幼儿上讲台,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大班语言: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2. 主要内容:动物名称、特点、习性;故事道理:分享、帮助、团结友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复述故事内容,并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复述和绘画作品,评价幼儿对绘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结合绘本内容,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了解其他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大班绘本故事《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及分析

大班绘本故事《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及分析

大班绘本故事《和甘伯伯去游河》教案及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绘本故事《和甘伯伯去游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有趣的游河之旅”,详细内容为甘伯伯与小朋友们一起乘船游河,认识各种动物,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认识各种动物,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幼儿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道理。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同伴分享、互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各种动物,体验游河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故事插图、动物卡片、小船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绘本插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插图中的场景。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插图中的甘伯伯和小朋友们的看法。

2. 故事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述故事《和甘伯伯去游河》,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各种动物和情节。

(2)讲解故事中的道理,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等。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发动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并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2)组织幼儿进行“游河”游戏,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如:“故事中都有哪些动物?”、“甘伯伯与小朋友们是如何帮助动物的?”(2)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和甘伯伯去游河》2. 主要角色:甘伯伯、小朋友们、各种动物3.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体验游河、学会相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游河场景,并描述其中的动物和人物。

2. 答案示例:画出一个美丽的游河场景,包括甘伯伯、小朋友们和各种动物,描述他们在游河过程中的欢乐时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实地观察大自然,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甘伯伯去游河》赏析及亲子共读建议对于英国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本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经典图画书,但对于我们中国的孩子甚至是成人而言,却变得有些难以理解。

缘何如此?大抵有这几个原因,一是“游河”这个名词,很多人以为是到河里游泳,其实是指乘船到河上游玩,这在英国这样的岛国很常见;二是图画,我们的孩子接触的图画风格还太少,对这本书独创性较强而色彩不是很鲜艳的风格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三是故事,成人大多觉得游河这个事很无趣,看完了也不知所云,于是乎这本书就被冷落一旁了。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也有不少人听闻大名满怀欣喜的买了回来,一看觉得很失望,就束之高阁或者泯然众书矣。

因此,籍由此文,和大家聊一聊这本书的经典之处以及如何来读。

虽不能完全释疑解惑,但或许能为您理解和运用这本书提供些许气力和思路。

【欣赏故事】
他就是甘伯伯。

甘伯伯有一条船。

他的家就在河边。

有一天,甘伯伯正要撑船去游河。

两个小孩子说:“我们跟你去好不好?”
甘伯伯说:“行,只要你们不吵闹。


野兔说:“甘伯伯,我也一起去好不好?”
甘伯伯说:“行,但是你不能乱蹦乱跳。


猫也说:“我想坐一下船。


甘伯伯说:“可以,但是你不能追兔子。


狗也说:“带我一起去好不好?”
……
起初,大家都很高兴,但是不久以后……
山羊乱踢,牛乱踩东西,鸡乱扑翅膀,绵羊哶哶乱叫,猪到处乱晃。

狗招惹了猫,猫就去追兔子,兔子乱蹦乱跳,小孩大吵大闹,船就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去了。

甘伯伯跟山羊跟牛跟鸡跟绵羊跟猪跟狗跟猫跟兔子跟小孩子,一起游水游到岸边,再爬上岸,让大太阳把身子晒干。

甘伯伯说:“我们只好穿过这片野地,走路回家了。

我请你们到我家喝喝茶。


甘伯伯说:“再见啦,下次再来游河吧。


【评说经典】
约翰•伯宁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情节简单而颇具戏剧性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主角甘伯伯,也即原文中的MR•.GUMP(傻瓜先生)是一个有高大房子、有船、有能力请孩子和动物们喝茶的成年人,也是本书中唯一的一个成人。

有趣的是剩余的角色——孩子和动物们都做着重复的事:请求——得到许可上船,制造了鲜明的两拍子的叙事结构,也营造了一个“人和动物平等相处”的故事世界。

从动物们的神情和动作不难看出孩子天真的摸样,而小孩子有着明显的动物本性,眼中的动物甚至是小草都是有生命的,这样的故事读起来自然亲切十足。

而最后那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船翻了,更是让孩子们可不可支,哈哈大笑。

正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让许许多多的人读出来很多不简单的东西。

比如:成人对孩子顽皮天性的包容,甘伯伯在一开始强调了规则,但是孩子和动物们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呆在船里?于是很快船里热闹了起来,接着一片混乱,船翻了。

读到这里,照我们很多成人的做法一定会怒不可遏,大声斥责。

可是,这个MR•.GUMP 却面不改色,请大家喝茶,最后还邀请他们下次再来游河!申明规则,这个是很多成人都会做的,但是当规则被破坏时的反应却值得我们沉思了。

自然惩罚,通过经验和教训让孩子自己学会认识规则和遵守规则,或许是更好的方法。

成人,不仅需要反复强调,
还需要包容和耐心。

因此,甘伯伯虽名为傻瓜,但却是真正了解孩子的人。

加拿大著名学者佩里•诺得曼认为这本书影射了成人对孩子的训教,认为甘伯伯明知孩子和动物们无法管束自己的行为,依然要求他们履行承诺,是强调自己高于他们;这本书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弱小,需要成人的保护和约束,也需要去掌握一些规则。

但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云,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甘伯伯。

在本文一开始提到影响孩子和成人选择本书的图画,事实上正是这本书的突出特色。

少有鲜明的轮廓线、线条组合出人物形象、随意涂抹出的色块却能体现光与影的变化,能看出印象主义风格的痕迹。

这也是约翰•伯宁罕大胆而多变的绘画风格,对于儿童绘画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那就是不拘束于常规模式,随心所欲、灵活多样、富有想象。

在本书中,单色素描勾勒出甘伯伯划船经过的地点和景致,彩色单页如同装饰画一般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一明一暗,暗合了故事的节奏,也让视觉效果更加富有变化。

除此之外,野兔的眼睛和身旁小花的形状、猪的圆滚滚与身后粗壮的大树、绵羊的毛和天上的云朵、山羊的耳朵和身旁的草叶,还有扉页上的远景图,仔细看看,相信你一定会发现其中的联系,感受到约翰•伯宁罕的匠心所在。

富于变化的图画配上同义而不同表达形式的语言读起来更是相得益彰,同样是请求上船,但是每个角色的台词都不同,这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语言的多变,也为孩子丰富自己的语言提供了素材。

如果孩子学习了英语,更可以照着原文,尝试一下不同的句式。

这是语义层面的,还有语气层面的,不同的动物说话声音和感觉自然是不同的,这就为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提供了可能。

以下将根据上面分析的内容为你和孩子的亲子阅读提供思路和参考。

【亲子共读】
环节阅读建议目的
阅读前的准备1.创设情景:啊,天气好热,好想去游河呀!孩子可能会
问什么是游河,到哪里游河。

解释游河是坐船到河上游
玩,聊一聊自己以前游河的感觉,附近都有什么河可以
去玩,划船需要用到什么。

2.如果孩子之前有过类似经历,则可引导孩子回忆乘船游
河的快乐,直接导入本书。

掌握游河的概念
和相关知识,激发
孩子对游河的期
待和想象。

导入不止我们喜欢去乘船游河,小动物们也觉得好热,想一
起去游河。

有一本书就讲述了好多动物去游河的故事呢!
出示《和甘伯伯去游河》。

引出这本书
封面 1.和孩子一起观察封面,指读书名;如果孩子有一定的识字量,可让孩子找出自己认识的字,然后完整读出书名。

2.和孩子一起找一找谁是甘伯伯,甘伯伯都带了谁一起去
游河?知道书名能概括故事大意,通过观察封面认识故事主人公。

环衬本书环衬为草绿色的单色页,奠定全书基本色调,可不讲,但要给孩子观察的时间。

扉页这是一片农场,和孩子一起猜猜农场上的房子是谁的,找找河在哪里?锻炼孩子观察力,激发期待。

第一遍阅读1.由于这本书语言和情节都比较简单,对于4岁之前的
孩子,家长可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来朗读,并加入动物
的叫声,使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讲述中每翻一页,
认识不同的动物,
孩子可能会弄不
清绵羊和山羊的
让孩子自己说甘伯伯又遇到了谁。

2.对于4岁以后的孩子,可让孩子自己先看一遍书,猜一猜故事的主要情节,孩子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讲述,然后家长对照原文进行讲述。

区别;锻炼孩子看图想象、讲述的能力;
讨论和交流1.对照封面孩子认出的动物,说说甘伯伯都带谁去游河
了?
2.每个动物都有什么特征,甘伯伯不许它做什么?
3.为什么船会翻了呢?
总结不同动物的
特征(声音、体型、
爱好等)
第二遍阅读孩子会在第一遍完整阅读的过程中,掌握这种两拍的节
奏,因此到了动物和甘伯伯对白的时候,可给孩子表达
的机会,来扮演动物学习如何用不同的语言请求同样一
件事。

可不限于原文中的表达方式。

锻炼口语表达能
力,学会用不同的
方式请求。

延伸活动之一和孩子一起去附近的河上乘船游玩,感受游河的快乐,
并尝试蹬动或者划船,当然一定要确保安全。

家长可扮
演不同的动物来请求上船,激发孩子回忆故事情节,并
强化规则。

感受游河的快乐,
建立安全经验和
规则。

延伸活动之二也可在家里通过一定的道具来完整演绎故事,比如甘伯
伯的草帽、不同动物的头饰、大船等可由孩子自己画或
者剪贴而成,家长来做配合。

可把屋里闲置的纸箱拆开,
剪成船形;竹篙可有报纸卷成或者拖把替代,头饰则可
用较硬的绘画纸涂画剪贴,再将海绵纸剪成条,钉在剪
孩子动手、动脑参
与到道具的制作
和剧本的改编中
来,充分发挥想象
力。

成的头饰两端即可。

【活动现场】
自导自演真过瘾!——7月份“清凉一夏”第四期活动/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3102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