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
隶属函数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隶属函数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隶属函数的概念:隶属函数是模糊逻辑和模糊集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用来描述事物或概念在某种属性上的模糊程度或隶属程度。
不同于传统的二值逻辑,隶属函数允许事物或概念具有部分属于某个集合的特性,使得模糊集理论能够更好地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
2. 隶属函数的应用领域:隶属函数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模糊控制、模糊推理、模糊决策等。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在面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较高的情况下,更能展现出其优势。
3. 隶属函数的研究意义:隶属函数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揭示事物或概念的模糊性本质和不确定性特点。
通过对隶属函数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模糊逻辑的基本原理和运算规则,为进一步发展模糊逻辑和模糊集理论奠定基础。
总之,本文将重点介绍隶属函数的定义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希望通过对隶属函数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模糊逻辑,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文章的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探讨隶属函数的定义。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会对隶属函数的定义进行简要的概括说明,引导读者进入主题。
然后,我们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次序,以及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最后,我们会明确文章的目的,即为了什么样的读者群体撰写本文,以及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获得哪些知识和见解。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对隶属函数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隶属函数的概念以及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如模糊集合和模糊逻辑等。
然后,我们将对隶属函数的数学定义进行深入剖析,详细说明其数学表达形式和数学性质。
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

cd
x
(3)抛物型分布 ①偏小型 1 k b x A( x ) b a 0 ②偏大型 0 k x a A( x ) b a 1
xa a xb b x xa
1
1
0
a
b
x
a xb b x
0 x a1 a1 a2 1 1 A( x ) sin x a1 x a2 2 2 2 a2 a1 1 a2 x
③中间型
0 x a 2 1 1 a1 a2 sin x a2 x a1 2 2 2 a2 a1 A( x ) 1 a1 x a1 1 1 a1 a2 sin x a1 x a2 2 2 2 a2 a1 0 a2 x
所以有
A1 ( x ) P{ x }
x
P ( x )dx
类似地
A3 ( x ) P{ x }
x
P ( x )dx
其中P ( x )和P ( x )分别是随机变量 和的概率密度,即
A2 ( x ) 1 A1 ( x ) A3 ( x )
分 组 13.5~14.5 14.5~15.5 15.5~16.5 16.5~17.5 17.5~18.5 18.5~19.5 19.5~20.5 20.5~21.5 21.5~22.5 22.5~23.5 23.5~24.5 24.5~25.5 频数 2 27 51 67 124 125 129 129 129 129 129 128 隶属频率 0.016 0.210 0.395 0.519 0.961 0.969 1 1 1 1 1 0.992 分 组 25.5~26.5 26.5~27.5 27.5~28.5 28.5~29.5 29.5~30.5 30.5~31.5 31.5~32.5 32.5~33.5 33.5~34.5 34.5~35.4 35.5~36.5 频数 103 101 99 80 77 27 27 26 26 26 1 隶属频率 0.798 0.783 0.767 0.620 0.597 0.209 0.209 0.202 0.202 0.202 0.008
隶属函数法

吕国利
不同植物和品种适应胁迫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一些植物具有综合 的、几种机理共同起作用的抗旱特征,任何单项机理的研究都有一定 的局限性,都不能有效准确地评价作物抗旱性。 没有一项抗旱指标能单独运用从而达到筛选的目标,需从植物抗旱性 的整体上进一步阐明。 利用多个指标综合评价的抗旱性,使单个指标对评定抗旱性的片面性 受到其他指标的弥补与缓和,从而使评定出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为接 近。
隶属函数评估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利用隶属函 数进行综合评估。 隶属函数在模糊控制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将普通的清 晰量转化为模糊量,以便进行模糊逻辑运算和推理。 实际上,隶属函数分析提供了一条在多指标测定基础 上,对各植物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的途径。抗旱性隶属 函数法为目前应用最广的林木抗旱综合分析方法。
求出各抗旱指标 在各品种中的具 体隶属值
累加指定品种各 指标的抗旱隶属 值
求其平均值以评 定抗逆性
根据各品种平均 值的大小确定其 抗旱性强弱
隶属函数及其确定方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教授扎得(L、A、Zadeh)经过多年的琢磨,终于在1965年首先发表了题为《模糊集》的论文。
指出:若对论域(研究的范围)U中的任一元素x,都有一个数A(x)∈[0,1]与之对应,则称A为U上的模糊集,A(x )称为x对A的隶属度。
当x在U中变动时,A(x)就是一个函数,称为A的隶属函数。
隶属度A(x)越接近于1,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高,A(x)越接近于0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低。
用取值于区间[0,1]的隶属函数A(x)表征x 属于A的程度高低,这样描述模糊性问题比起经典集合论更为合理。
隶属度属于模糊评价函数里的概念: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
隶属度函数及其确定方法分类隶属度函数是模糊控制的应用基础,正确构造隶属度函数是能否用好模糊控制的关键之一。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过程,本质上说应该是客观的,但每个人对于同一个模糊概念的认识理解又有差异,因此,隶属度函数的确定又带有主观性。
隶属度函数的确立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有效的方法,大多数系统的确立方法还停留在经验和实验的基础上。
对于同一个模糊概念,不同的人会建立不完全相同的隶属度函数,尽管形式不完全相同,只要能反映同一模糊概念,在解决和处理实际模糊信息的问题中仍然殊途同归。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模糊统计法:模糊统计法的基本思想是对论域U上的一个确定元素vo是否属于论域上的一个可变动的清晰集合A3作出清晰的判断。
对于不同的试验者,清晰集合A3可以有不同的边界,但它们都对应于同一个模糊集A。
模糊统计法的计算步骤是:在每次统计中, v o是固定的,A3的值是可变的,作n次试验,其模糊统计可按下式进行计算v0对 A 的隶属频率= v0∈A 的次数/ 试验总次数n随着n的增大,隶属频率也会趋向稳定,这个稳定值就是vo对A 的隶属度值。
隶属函数及确定方法

隶属函数正确地确定隶属函数,是运用模糊集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隶属函数是对模糊概念的定量描述。
我们遇到的模糊概念不胜枚举,然而准确地反映模糊概念的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却无法找到统一的模式。
隶属函数的确定过程,本质上说应该是客观的,但每个人对于同一个模糊概念的认识理解又有差异,因此,隶属函数的确定又带有主观性。
一般是根据经验或统计进行确定,也可由专家、权威给出。
例如体操裁判的评分,尽管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却是反映裁判员们大量丰富实际经验的综合结果。
对于同一个模糊概念,不同的人会建立不完全相同的隶属函数,尽管形式不完全相同,只要能反映同一模糊概念,在解决和处理实际模糊信息的问题中仍然殊途同归。
事实上,也不可能存在对任何问题对任何人都适用的确定隶属函数的统一方法,因为模糊集合实质上是依赖于主观来描述客观事物的概念外延的模糊性。
可以设想,如果有对每个人都适用的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那么所谓的“模糊性”也就根本不存在了。
2.5.1 隶属函数的几种确定方法这里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不同的方法结果会不同,但检验隶属函数建立是否合适的标准,看其是否符合实际及在实际应用中检验其效果。
1.模糊统计法在有些情况下,隶属函数可以通过模糊统计试验的方法来确定。
这里以张南组等人进行的模糊统计工作为例,简单地介绍这种方法。
图2-5-1 27岁对“青年”隶属频率的稳定性张南纶等人在武汉建材学院,选择129人作抽样试验,让他们独立认真思考了“青年人”的含义后,报出了他们认为最适宜的“青年人”的年龄界限。
由于每个被试者对于“青年人”这一模糊概念理解上的差异,因此区间不完全相同,其结果如表2-5-1所示。
现选取0u =27岁,对“青年人”的隶属频率为)调查人数()岁的区间数(隶属次数包含n 27=μ (2-5-1)用μ作为27岁对“青年人”的隶属度的近似值,计算结果见表2-5-2。
78.027)=(青年人μ按这种方法计算出15~36岁对“青年人”的隶属频率,从中确定隶属度。
确定隶属函数的几种主要方法

一、确定隶属函数的几种主要方法
1.F统计方法 确定“青年人”的隶属函数.
以年龄为论域 U , A是“青年人”在 U上的F集. 选取u0 27岁, 用F统计实验确定u0对A的隶属度. 选择若干(n)合适人选,请他们写出各自认为 “青年人”最适宜、最恰当的年限,即将模糊概念 明确化。
隶属频率
m/n
0.6 0.7 0.77 0.78 0.78 0.76 0.76 0.78 0.76 0.76 0.75 0.79 0.78
m A(27) 0.78 n 将论域U分组,每组以中值为代表,分别计算各组
隶属频率.(见表2 2)
表2-2 分组计算隶属频率(实验次数129)
分组
频数 隶属频率
1
33.5~34.5 26 0.202
22.5~23.5 129
1
34.5~35.4 26 0.202
23.5~24.5 129
1
35.5~36.5 1 0.008
24.5~25.5 128 0.992
连续描出图形,可得到“青年人”隶属函数曲线。
1
0.8
0.6
0.4
0.2
0 15 20 25 30 35
设进行了n次试验,第k次试验的映射为ek .
令
aik
(u)
1 0
ek (u) Ai ek (u) Ai
aik (u)为元素u在第k次试验划归Ai的次数
u对Ai的隶属频率
Ai
(u)
1 n
n
aik
(u)
k 1
m
Ai
i 1
(u)
m1 i 1n
n
aik
(u)
隶属函数法

求出各抗旱指标 在各品种中的具 体隶属值
累加指定品种各 指标的抗旱隶属 值
求其平均值以评 定抗逆性来自根据各品种平均 值的大小确定其 抗旱性强弱
吕国利
不同植物和品种适应胁迫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一些植物具有综合 的、几种机理共同起作用的抗旱特征,任何单项机理的研究都有一定 的局限性,都不能有效准确地评价作物抗旱性。 没有一项抗旱指标能单独运用从而达到筛选的目标,需从植物抗旱性 的整体上进一步阐明。 利用多个指标综合评价的抗旱性,使单个指标对评定抗旱性的片面性 受到其他指标的弥补与缓和,从而使评定出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为接 近。
隶属函数评估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利用隶属函 数进行综合评估。 隶属函数在模糊控制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将普通的清 晰量转化为模糊量,以便进行模糊逻辑运算和推理。 实际上,隶属函数分析提供了一条在多指标测定基础 上,对各植物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的途径。抗旱性隶属 函数法为目前应用最广的林木抗旱综合分析方法。
确定隶属函数的几种主要方法

区别: 区别:
若把概率统计比喻为“变动的点” 若把概率统计比喻为“变动的点”是否 落在“不动的圈” 落在“不动的圈”内, 则把模糊统计比喻为“变动的圈” 则把模糊统计比喻为“变动的圈”是否 盖住“不动的点” 盖住“不动的点”.
二相F统计 二相 统计: 设有二相集 P2 = { A, A } 统计
x
−∞
Pη ( x )dx
的概率密度, 其中Pξ ( x )和Pη ( x )分别是随机变量 ξ和η的概率密度,即
A2 ( x ) = 1 − A1 ( x ) − A3 ( x )
按概率方法计算,得 按概率方法计算,
x − a1 A1 ( x ) = 1 − Φ σ1 x − a2 A3 ( x ) = Φ σ2
A3 ( x )
0
a1
a2
x
数对(ξ ,η )确定映射
e(ξ ,η ) :
即
U → { A1 , A2 , A3 }
x≤ξ A1 ( x ) e(ξ ,η )( x ) = A2 ( x ) ξ < x ≤ η A ( x) x >η 3
概率P{ x ≤ ξ }是随机变量 ξ落在区间[ x , b )的可能大小.
次实验中覆盖27岁的年龄区间的次数为 若n次实验中覆盖 岁的年龄区间的次数为 , 次实验中覆盖 岁的年龄区间的次数为m, 则称m/n为27岁对于(青年人)的隶属频率。 为 岁对于 青年人)的隶属频率。 岁对于( 则称
岁对( 表2-1 27岁对(青年人)的隶属频率 岁对 青年人)
实验次数n 实验次数 隶属次数m 隶属次数 隶属频率 m/n 0.6 0.7 0.77 0.78 0.78 0.76 0.76 0.78 0.76 0.76 0.75 0.79 0.78 10 20 30 40 6 14 23 31 50 39 60 47 70 53 80 62 90 100 110 68 76 85 120 130 95 1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在模糊理论的应用中,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立模糊集的隶属函数。
对于一个特定的模糊集来说,隶属函数不仅基本体现了它所反映的模糊概念的特性,而且通过量化还可以实现相应的数学运算和处理。
因此,“正确地”确定隶属函数是应用模糊理论恰如其分地定量刻划模糊概念的基础,也是利用模糊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关键。
然而,建立一个能够恰如其分地描述模糊概念的隶属函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原因就在于一个模糊概念所表现出来的模糊性通常是人对客观模糊现象的主观反映,隶属函数的形成过程基本上是人的心理过程,人的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得隶属函数的确定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也导致到目前为止如何确定隶属函数尚无定法,没有通用的定理或公式可以遵循。
但即便如此,鉴于隶属函数在模糊理论中的重要地位,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还是受到了特别的重视,至今已经提出了十几种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而且其中一些方法基本上摆脱了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本章将选择4种经常使用的、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予以介绍,它们是:直觉方法,二元对比排序法,模糊统计试验法,最小模糊度法。
4.1 直觉方法直觉的方法就是人们用自己对模糊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或者人们对模糊概念的普遍认同来建立隶属函例1、“正好”、“热”和“很热”图1 空气温度的隶属函数例2根据人们对汽车行驶速度中“慢速”、“中速”和“快速”这三个概念的普遍认同,可以给出描图2 汽车行驶速度的隶属函数虽然直觉的方法非常简单,也很直观,但它却包含着对象的背景、环境以及语义上的有关知识,也包含了对这些知识的语言学描述。
因此,对于同一个模糊概念,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人可能会建立出不完全相同的隶属函数。
例如,模糊集A = “高个子”的隶属函数。
如果论域是“成年男性”,其隶属函数的曲线如图3(a )所示;而如果论域是“初中一年级男生”,其隶属函数的曲线则为图3(b )所示的情形。
(a) (b)图3 不同论域下“高个子”的隶属函数4.2 二元对比排序法建立一个模糊集的隶属函数,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对论域中每个元素隶属于某个模糊概念的程度进行比较、排序。
但一般来讲,人们对多个事物的同时比较存在着度量上的困难,为此Saaty 教授在设计层次分析法时提出了两两比较的策略。
借鉴两两比较排序的思想,人们提出了确定隶属函数的二元对比排序法。
二元对比排序方法就是通过对多个事物进行两两对比来确定某种特征下的顺序,由此来决定这些事物对该特征的隶属函数的大致形状。
这种方法更适用于根据事物的抽象性质由专家来确定隶属函数的情形,可以通过一名专家或者一个委员会,甚至一次民意测验来实施,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
二元对比排序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设X = {x , y , z , …} 为给定的论域。
对于某一模糊概念A ,任取一对元素x , y ∈X ,对x ,y 进行比较,令f y (x ) 表示以y 为标准x 隶属于A 的程度,f x (y ) 表示以x 为标准y 隶属于A 的程度,这里要求f y (x ),f x (y ) 按照下表取值: 元素x ,y 相比较 f x (y ) 的取值 f y (x ) 的取值 x 比y 隶属于A 的程度相同1 1 x 比y 隶属于A 的程度稍微大1 3 x 比y 隶属于A 的程度明显大1 5 x 比y 隶属于A 的程度突出大1 7 x 比y 隶属于A 的程度绝对大1 9 介于上述某两个判断之间 1 2、4、6、8之一(1) 定义一个相对优先度函数:)}(),(max{)()/(x f y f x f y x f y x y =,∀ x ,y ∈X显然,0 ≤ f (x /y ) ≤ 1,∀ x ,y ∈X 。
(2) 以f (x /y ) 为元素构造一个矩阵G ,称为相对优先矩阵:⎟⎟⎟⎟⎟⎠⎞⎜⎜⎜⎜⎜⎝⎛=M M M M L L L )/()/()/()/()/()/()/()/()/(z z f y z f x z f z y f y y f x y f z x f y x f x x f G (3) 对相对优先矩阵G 的每一行取最小值,即设)}/({min )/(y x f X x f Uy ∈=,∀ x ∈X称f (x /X ) 为x 的强度,记为A (x ),则A (x ) 即可作为x 对A 的隶属度值。
例3 设X = {x , y , z },x , y , z 分别表示三种服装款式,A 表示按照某人的标准对服装款式“满意”。
假设经过二元对比得到:f y (x ) = 7,f x (y ) = 1,f z (y ) = 2,f y (z ) = 1,f z (x ) = 8,f x (z ) = 1。
根据相对优先度函数的定义有:f (x /x ) = 1,f (x /y ) = 1,f (x /z ) = 1;f (y /x ) = 1/7,f (y /y ) = 1,f (y /z ) = 1;f (z /x ) = 1/8,f (z /y ) = 1/2,f (z /z ) = 1。
于是可以求得相对优先矩阵:⎥⎥⎥⎦⎤⎢⎢⎢⎣⎡=12/18/1117/1111G 通过计算x 、y 、z 强度从而得到:A (x ) = 1,A (y ) = 1/7,A (z ) = 1/8。
4.3 模糊统计试验法由Bernoulli 大数定律我们知道:在n 次重复独立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数为n A ,则对于任意的ε > 0有1 ||lim =⎭⎬⎫⎩⎨⎧<−→∞εp nn P A n其中p 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
这一结论说明,在次数足够多的重复独立随机试验中,随机事件的频率总是稳定在它发生的概率值附近,即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大量的统计试验来近似确定。
借用概率论的思想,人们设计了一种称之为模糊统计试验的方法来获得隶属函数:为了确定论域X 中的某个元素u 0对描述某个模糊概念的模糊集A 的隶属关系(即隶属度),进行n 次重复独立统计试验。
由于每次试验的条件不同(带有模糊性),那么每次试验中论域中哪些元素被判定为隶属于A 是不大明确的。
如果将每次试验中被判定隶属于A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均记为A *,显然A * 是论域X 上的分明子集,并且是边界可变的、可移动的,我们通常将A * 作为模糊集A 的弹性疆域。
由于每次试验中或者u 0∈A * 或者u 0∉A *,因而令u 0∈A *的次数为m ,并称m /n 为u 0对A 的隶属频率。
随着n 的增大,隶属频率会呈现稳定性,而隶属频率稳定所在的数值,就定为u 0对A 的隶属度A (u 0)。
归纳起来,模糊统计试验方法的基本步骤是:① 在每一次试验下,要对论域中固定的元素u 0是否属于一个可变动的分明集合A * (A * 作为模糊集A 的弹性疆域)作一个确切的判断;注意,在每一次试验下,A * 必须是一个确定的清晰集合;② 在各次试验中,u 0是固定的,而A * 在随机变动;如果在所作的n 次试验中,元素u 0属于A * 的次数为m ,则元素u 0对A 的隶属频率定义为:u 0对A 的隶属频率 = nm A u *0试验的总次数的次数”“∈ 当试验次数n 足够大时,元素u 0的隶属频率总是稳定于某一数,这个稳定的数即为元素u 0对A 的隶属度。
例4 为建立“青年人”的隶属函数,以人的年龄作为论域X (参见[7])。
① 调查若干人选,各自认真考虑“青年人”的含义之后,提出他认为“青年人”最合适的年龄区间(随机地将模糊概念明确化)。
表1记录了129人关于“青年人”年龄区间的调查结果。
如果设A =“青年人”,那么表中每个区间就是每次试验中的A *。
② 对∀ u 0∈X ,求出u 0对A 的隶属频率稳定值,作为u 0对A 的隶属度值。
比如,对于u 0 = 27(岁),根据表1统计得知:当样本总数n =10, 20, …, 120, 129时,样本区间覆盖27的频数m = 6, 14, …, 95, 101,相应的隶属频率f = m /n = 0.60, 0.70, …, 0.79, 0.78,具体数据参见表2。
以n 为横坐标、f 为纵坐标绘制图形(图4)可以发现,u 0 = 27对A 的隶属频率稳定在0.78附近,因此“27(岁)”对模糊集“青年人”A 的隶属度确定为0.78。
类似地,对∀ x ∈[0, 40],求出x 对A 的隶属频率值,作为x 对A 的隶属度值,见表3。
③ 根据表3的数据,可作出模糊集A =“青年人”的隶属函数曲线如图5。
表1 关于“青年人”年龄区间调查表 18−25 18−30 17−30 20−35 15−28 18−25 18−35 19−28 17−30 16−3015−28 15−25 16−28 18−30 18−25 18−28 17−30 15−30 18−30 18−3515−25 17−25 17−30 18−35 18−25 18−30 16−28 18−30 18−35 15−3018−35 15−28 15−25 16−32 18−30 18−35 17−30 18−35 16−28 20−3016−30 18−35 18−35 18−29 17−28 18−35 18−35 18−25 18−30 16−2817−27 15−26 16−35 18−35 15−25 15−27 18−35 16−30 14−25 18−2518−30 20−30 18−28 18−30 15−30 18−28 18−25 16−25 20−30 18−3518−30 18−30 16−28 17−25 16−30 18−30 15−25 18−35 18−30 18−2818−26 16−35 16−28 16−25 15−35 17−30 15−25 16−35 15−30 18−3015−25 16−30 16−30 15−28 15−36 15−25 17−28 18−30 16−25 18−3017−25 18−29 17−29 15−30 17−30 16−30 16−35 15−30 14−25 18−3516−30 18−30 18−35 16−28 18−25 18−30 18−28 18−35 16−24 18−3017−30 15−30 18−35 18−25 18−30 15−30 15−30 17−30 18−30表2 不同样本下u 0 = 27的隶属频率n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110 120 129m 6 14 23 31 39 47 53 62 68 76 85 95 101f 0.60 0.70 0.77 0.78 0.780.780.760.780.760.760.77 0.79 0.78表3 论域中每个元素对A 的隶属频率x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x )0 0 0 0.016 0.209 0.395 0.519 0.961 0.969 1 x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x )1 1 1 1 0.992 0.798 0.783 0.767 0.620 0.597 x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A (x ) 0.209 0.209 0.202 0.202 0.202 0.008 00 0 0 A (x ) = 0,当x ∈[0, 10]∪[40, 100] 时图4 u 0 = 27的隶属频率稳定值x图5 “青年人”的隶属函数曲线模糊统计试验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论域中元素相对于模糊概念的隶属程度,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而是一种常用的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