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大陆性气候代表性植被是什么

合集下载

亚热带温带寒带植被类型

亚热带温带寒带植被类型

明显特点
1.种类构成极端贫乏 尤其是乔木层旳种类构成。最主要旳种
类是欧山毛榉(Fagus sylvatica)、 桦叶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无 梗栎(Quercus petraea)和英国栎 (Q.robur),每一种种都能够形成优势 群落。 2.植被分布与气候自东向西旳明显变化有 关联
冠呈微波状起伏。 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70%以上),在成型旳群落内,
以中高位芽植物为主。 叶旳性质:小型叶为主,中型叶次之,乔木旳叶子具有樟
科植物月桂叶子所特有旳特征,且常与光线照射方向垂直, 故亦称照叶林或樟叶林。 周期性:季相变化不明显
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都是由常绿阔叶树构成旳茂密森林,
苔藓、地衣,因为地面覆盖大量落叶而多数生长在树干 上。
地理分布
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
北美大西洋沿岸 西欧和中欧海洋性气候旳温暖区域 亚洲东部,涉及中国、朝鲜和日本
在南半球,因为没有合适旳条件,夏绿阔 叶林分布极少。
欧洲
沿大西洋海岸延伸,从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向北, 直至斯堪旳纳维亚半岛旳南部。在东欧,因为西 风影响减弱,大陆性增强,夏绿阔叶林明显地在 第聂伯区附近尖灭,从第聂伯向东,以狭窄旳森 林草原带延伸着。
典,林下旳硬叶常绿灌木、 蕨类及苔藓植物极为繁盛。
有5种假山毛榉 北岛北部
澳大利亚贝壳杉
(Agathis australis)、棕 榈旳森林;
南岛
罗汉松(Podocarpus)和 陆均松(Dacrydium)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可分为东部亚区和西 部亚区
中国中亚热带经典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旳 常绿树种、樟科、山茶科、木兰科、五味子科、 八角科、金缕梅科、番荔枝科、蔷薇科、杜英 科、蝶形花科(漂亮胡枝子)、安息香科、冬 青科、茜草科、卫矛科、桑科、藤黄科、五加 科、山龙眼科、杜鹃花科,以及乌饭树属、枫 香属和红苞木属等所构成。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植被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植被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植被1、各种气候类型分别对应哪种植被?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大致在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大致在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大致在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大致在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大致在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在南北纬45到65度的大陆内部。

注意美国是常考点,留意其东西侧高,中间低的地形对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极地苔原气候---苔原带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注意:南半球没有。

极地冰原气候---冰原带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

南北半球都有。

高山高原气候---高山植物区分布在各大洲的高山地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阿尔卑斯山,南美安第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等。

2、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地、以及植被(所有的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概述全球气候多样,总的来看,可以划分为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热带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热带雨林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

这些热带雨林气候景观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 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 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

初一地理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解析

初一地理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解析

初一地理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解析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气候,其中包括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本文将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进行详细的解析。

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一种典型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的内部和北美大陆的中部。

这种气候特征明显,有许多独特的方面。

首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季节变化明显。

这种气候类型在冬季寒冷而漫长,在夏季炎热而短暂,春季和秋季则温暖而宜人。

这种季节性变化主要由于该气候类型所处的大陆地理位置,远离海洋以及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

因此,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从一个季节到另一个季节会经历较大的温度变化。

其次,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年降水量较少,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干湿季节。

由于该气候区域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的湿润影响,降水量相对较少。

尽管在夏季会有一些降水,但冬季降水较少甚至几乎没有。

这种干湿季节的变化也给该地区的植被和农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此外,温带大陆性气候还表现出明显的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

在同一天内,该气候区域的气温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白天温度较高,通常是20摄氏度以上,而夜晚温度则会下降到冰点以下。

这种日较差使得人们在这个气候区域中需要适应不同的温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暖。

最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冬季通常很冷,夏季相对较热。

由于该区域位于内陆,地势较高,远离大海的调节作用,冬季往往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

这种温度变化也影响到了该区域的植被和农作物的生长。

综上所述,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一种具有明显特征的气候类型。

其主要特点包括季节变化明显、年降水量较少、干湿季节明显、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等。

了解这些特征对我们理解地理环境、植被生长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地理学习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自然资源的利用,还能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八大植被区域划分

中国八大植被区域划分

常用园林植物 乔木:雪松、油松、樟子松、白皮松、华 山松、刺柏、圆柏、云杉、银杏、毛白杨、 悬铃木、垂柳、紫叶李、国槐、栾树、榆 树 灌木:大叶女贞、沙地柏、黄杨、紫叶小 檗、金银木、月季、连翘、黄刺玫、榆叶 梅、紫荆、紫薇、棣棠 花卉地被:麦冬、二月兰、野牛草、鸡冠 花、玉簪、鸢尾、三色堇、美女樱、葱兰
乔木
油松 悬铃木
银杏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 本区域包括淮河、秦 岭到南岭之间的广大亚热带地区,向西直到青藏 高原边缘的山地。我国亚热带是世界上南北两半 球同纬度地区,唯一的面积最广大的湿润亚热带, 这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这里气候温热多雨。无霜期长达240——300天, 7110℃年积温为4500——7500℃,年平均气温 为14——21℃,最热月七月均温为28——29℃, 年降水量为1000——1800毫米,集中在5——9月, 但不像华北地区那样特别集中。 主要城市:四川(除西北角)、湖北、湖南、浙 江、福建、江苏南京、上海、江西、广州、广西 桂林、贵州、重庆、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
该区域植被特点: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 和竹林,在山地上部和石灰岩山地为落叶阔叶-常绿 阔叶混交林。
乔木:壳斗科、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为 主;还有藤黄科、蕃荔枝科、桃金娘科、大 戟科、桑科、橄榄科、棕榈科、红树科等。 次生植被,东部以马尾松为主;西部以云南 松、思茅松为主。
马尾松
摈 榔
棕榈
6.温带草原区域
包括东北平原、内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 部分。年降水量为300——500毫米,属于 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主要城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大庆 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呼伦贝 尔市、吉林省松原市、宁夏、甘肃兰州

气候、自然带、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

气候、自然带、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

陆地自然带气候典型植被土壤
1、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性红壤
3、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红棕壤
4、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荒漠土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
6、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褐土
7、亚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草原淡棕壤
8、亚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荒漠荒漠土
9、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
10、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
11、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钙土
12、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荒漠土
13、亚热带针叶林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
14、苔原带苔原气候苔原冰沼土
15、冰原带冰原气候无植被未发育
(新乡学院历史系杨进成)。

根据不同气候带植物可分为几类

根据不同气候带植物可分为几类

根据不同气候带植物可分为几类1、各种气候类型分别对应哪种植被?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大致在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大致在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大致在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大致在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大致在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在南北纬45到65度的大陆内部。

注意美国是常考点,留意其东西侧高,中间低的地形对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极地苔原气候---苔原带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注意:南半球没有。

极地冰原气候---冰原带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

南北半球都有。

高山高原气候---高山植物区分布在各大洲的高山地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阿尔卑斯山,南美安第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等。

2、地球上一共有多少种气候?怎么划分的?气候类型是由於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引起的,在地球上不呈带状分布。

在一个气候带内,根据气候的各种特徵差异,可以划分出几种气候类型,同样的气候类型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带内。

例如,海洋性气候就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

沙漠气候也分布在热带、副热带和温带。

气候类型的划分,通常是采用气温、降水量和其他要素的平均值及年变化特徵作为指标。

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也使用自然地理资料,如洋流、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资料作参考。

气候类型特点气温变化降雨量分布地区对植物影响1大陆气候冬冷夏热年/日变化均大最热月:7月最冷月:1月集中夏季年变化大,常有洪涝或干旱发生日温差大,利植物生长2海洋气候温和、多云、湿润年/日变化缓和最热月:8月最冷月:2月降水量稳定不利植物生长3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暖热,冬寒冷年温差比海洋气候大最热月:7-8月最冷月:1月夏潮湿多雨冬乾燥少雨年变化大,水旱灾频繁高温与多雨期一致,利植物生长4沙漠气候大陆气候极端情况乾燥,少云少雨,多狂风沙尘日变化非常大可达50℃以上降水量奇缺不到50mm 雨少,植物难生存5草原气候大陆到沙漠过度带温带:冬冷夏热夏均温在20以上,冬均温低於-5℃;年温差超过30℃ 集中夏季,6-9月占全年70%~75%年雨量少於400mm,仅适需少水份的草本植物及耐旱作物生长热带:全年高温,有明显乾湿季最冷月:16~18℃以上最热月:26~28℃(雨季来临前)集中湿季年雨量750~1000mm 热带草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同上6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乾燥少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简介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简介

● 针叶林动物种类较单纯,主要由耐寒性和广适应性种类组成,包括大部分苔原带动物,如驯鹿、 旅鼠、雪兔、北极狐、雷鸟等。其生命活动的季相变化显著,有些动物冬季进入冬眠,如棕熊; 或贮备食物过冬,如松鼠;许多鸟类和一些哺乳类则具有季节性迁移。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受天气 条件和食物丰欠的影响,极不稳定,有周期性变化。针叶树籽歉收时会引起一些动物的大批迁移。
亚寒带针叶林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典型植被为针叶林。针叶林是亚寒带的地带性植被,是分布最靠北的森林,针叶林的北 界就是森林的北界。在亚寒带以外的地方,也生长着很多不同类型的针叶林,但是面积比起亚寒带的针叶林 要小很多了,针叶林内的主要树种是落叶松。
● 落叶松喜欢阳光充足而较干旱的环境,森林常较稀疏而阳光直达林下,冬季落叶后林下更是充满阳光,因此 落叶松林是典型的“明亮针叶林”。落叶松的根系较浅,可以在永久冻土上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是生 活在最严酷环境中的森林。中国大兴安岭的森林就是东西伯利亚的兴安落叶松林的延伸。
●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分出两支气流,一支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成 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 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另一支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称为 盛行西风,它与从极地高压南下偏转成的东北风(称极地东风)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 而重的东风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 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和副极地地区之间极成了中纬度环流圈向北的一支在北 极地区下沉,于是在副极地和极地之间极成了高纬度环流圈。再加上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便形成 了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 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蒸发弱,相对湿度高。降水量少是因为本区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多,但这里 蒸发弱,所以仍属于湿润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有气旋雨和对 流雨;冬季温度低,水汽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陆反气旋控制,所以冬季降水少。

全球气候带所对应的植被土壤特征

全球气候带所对应的植被土壤特征

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植被土壤低纬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侧南、北纬5º-10º的范围内这里地处低纬,是赤道气团的源地,同时位于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多对流雨。

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砖红壤热带干湿季风气候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º左右,也可伸至25º左右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º-30º之间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之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炎热干燥热带荒漠荒漠土热带季风气候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在太阳高度角大的时候,在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形成热低压,盛行西南季风,即夏季风,降水量多,形成雨季;而在太阳高度小的季节,次大陆西北部弱高压发育,盛行东北季风,即冬季风,降水量少,形成干季热带季雨林砖红壤热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10º-25º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这些地区处于信风的迎风海岸,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加之信风登陆后遇到沿海山地而抬升,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热带雨林砖红壤中纬度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在35º-55ºN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冬季寒冷干燥是由于从海洋吹来的西风入陆已深,经过了大陆变性作用,故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如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温带阔叶林棕壤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的大陆西部这里全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沿岸又有暖流经过。

于是形成了冬暖夏凉、年较差小、全年有降水以及秋冬季雨量稍多的气候特点。

阴雨日较多,云雾多,日照较少温带阔叶林棕壤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35º-55ºN左右的东亚地区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温差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温差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带大陆性气候代表性植被: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

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

典型区域
亚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最为典型。

首先,亚洲的广大内陆地区和高纬地区与其它大陆同纬地区相比,具有冬寒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极大、降水季节集中等气候特点。

其次,亚洲内陆气候要素变化极端,这也是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突出特点。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根据纬度愈高和距海洋愈远气温年较差愈大的原理,亚洲广大的内陆和高纬地区的气候与其它大陆同纬地区相比,具有强烈的大陆性。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

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

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