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冶金-水溶液热力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湿法冶金热力学基础

Z
Z
④ < - 0.733(V) Zn2+能以Zn析出 3.有H+参加,也有电子得失的氧化还原反应
0 G298 14176 0.763(V ) ② 求 2 96500 2 96500 8.314 298 1 0.763 ln 0.733(V ) ③ 2 96500 0.1 0 Zn2 / Zn
212.163( KJ )
三、影响物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溶液的PH值, 电位及反应物的活度。 1.PH值对反应的作用,以硅酸钠分解为例; 2.电位对反应的作用,以Zn置换H2为例; 3.物质活度对反应的作用。
四、PH、ε 及物质活度对反应作用的热力学计算 1.有H+参加,但无电子得失的酸碱中和反应:
n
3
298
PH
27615 1 lg Fe 2.303 3 8.314 298 3
3
2.有电子得失,但无氢离子参加的简单氧化还原反应 Me z ze Me ① 式子的推导过程 由能斯特公式: 0
G298 RT ln Kc G ZF ZF
Z
因此水溶液中当电势低于a线,则水将被分解析出H2,高于 b线则析出O2,只有在a、b线之间H2O才是稳定的。或者说所 有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其氧化还原电势应在a线、b线之间, 否则将导致水分解析出H2或O2。
思考题:
1、水的稳定性受到破坏的标志是什么? 2、氢气和氧气的压力对水的稳定性有什么影响?
1 1.61 lg 0.1 1.94 3
0 G298 RT Me 0 即: ( ln ) Me ZF ZF Me
Z
RT Me ln / Me ZF Me
湿法冶金原理

湿法冶金原理湿法冶金是一种利用溶剂来提取金属的方法,它通常适用于低品位矿石的提取。
在湿法冶金中,溶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与矿石中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金属提取出来。
湿法冶金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矿石溶解、溶液分离、金属沉淀”,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湿法冶金的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首先,湿法冶金的原理基于金属在溶液中的溶解性。
在湿法冶金过程中,矿石首先需要与适当的溶剂接触,使得金属能够以离子的形式溶解在溶液中。
这一步骤是湿法冶金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只有金属能够溶解在溶液中,才能够进行后续的分离和提取工作。
其次,溶解后的金属离子需要通过溶液分离的步骤。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利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来将金属离子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将金属离子从溶液中纯化出来,为后续的提取工作做好准备。
最后,经过溶解和分离的金属离子会被还原成金属沉淀。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利用化学反应来实现,通过加入适当的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成固体金属沉淀。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从溶液中得到纯净的金属产物。
在湿法冶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溶剂、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以及有效地分离和提取金属,都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湿法冶金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环保性等多方面因素。
总的来说,湿法冶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提取方法,其原理简单清晰,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通过对湿法冶金原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术,为金属提取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湿法冶金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湿法冶金原理课件 (一)

第湿法冶金原理课件 (一)第湿法冶金原理课件湿法冶金是冶金工艺中的一种炼铜、炼锌、炼锡、提金、提银、提钨、提钛等非铁冶金诸多工艺中广泛应用的方法。
在湿法冶金中,混合和矿石粉末熔炼的操作方式不同于操作流程。
1. 湿法冶金的定义湿法冶金是一种将矿石在水溶液的存在下用化学反应方法分离、提取所需金属的过程,比如将铜从含铜硫化物中分离等。
但是湿法冶金一般是一个要短于将矿石直接冶炼的过程。
2. 湿法冶金的原理湿法冶金适用于低品位的金属矿石,是通过溶浸、浮选、融炼和复合等手段,将所需的金属进行提取。
因而湿法冶金原理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说明:2.1 溶浸反应利用酸性溶液或氧化剂对含有金、铜、铝等金属的硫化或氧化矿石进行溶浸反应。
2.2 金属分离根据肖特基、法拉第等原理利用电现象将所需金属从已溶解于水中的金属中分离出来。
2.3 浮选金属利用氧化剂将已溶解于水中的金属浮于水面上或离心分离。
2.4 溶剂萃取利用有机溶剂对溶解在水中的金属进行萃取,随后再采用蒸馏技术去除有机溶剂。
3. 湿法冶金的优势和局限在经济和环境方面,湿法冶金具有以下优势:3.1 技术成熟湿法冶金在冶金领域具备着完善的技术体系和规范的操作流程。
3.2 能够利用低品位矿脉湿法冶金技术能够使用低品位矿脉,降低了开采的成本。
3.3 手段多样湿法冶金能够通过种种手段对不同种类的金属进行提取。
3.4 无二氧化硫污染由于运行水作为电解液所使用的二氧化硫源相对于其他冶金方法较少,因此采用湿法冶金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但是湿法冶金也有以下的局限:3.5 历程时间较长湿法冶金所需的传送和处理过程较长,投入资本较大,即便湿法冶金在处理低品位的金属矿脉方面的投资也很高。
3.6 费用高湿法冶金的成本相较于其他冶金方法较高,并且净得率相对较低,即净得块产量(产品中有效的金属量)除以原矿的投资成本最终盈利能力较差。
3.7 难以实施控制湿法冶金过程中的变化较大,比如pH值、温度等参数难以实施有效的控制,因此更难达到良好的稳定状态。
湿法冶金-第3章 水溶液模型

在溶浸采矿和一般的湿法冶金中,水溶液所 含配位体主要有Cl-、SO42-、CO32-、NH3、CN-、 HSO4-、HCO3-等;此外OH-也是一种重要的配位 体,能与很多金属形成络合物。水分子也是一种 配位体,金属离子通常是与水分子络合形成“水 化离子”或含水分子的复杂络合物。例如Au3+在 含Cl-的水溶液中可生成如下络合物:
形成络合物的配位体主要有以下几类:
(1)卤素配位体,如Cl-、Br-、F-等;
(2)氧配位体,如H2O、OH-、SO42-、CO32-、 ROH、RCOO-、NO2-等;
(3)硫配位体,如H2S、RSH、SCN-等; (4)氮配位体,如NH3、NO2等; (5)碳配位体,如CN-、CO、RNC等。
G 433.466 3 (78.58) 3 (4.667) KJ/mol 211.727 KJ/mol
lg K
211727
37.11
2.3038.315 298
第二节 络合物
水溶液中的金属并不总是以简单阳离子的形态 存在,通常是与同时存在于水溶液中的配位体(主 要是阴离子)生成多种形式的络合物。在湿法冶金 和溶浸采矿中,研究络合物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浸 出过程中对络合物的研究可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浸 出液,提高金属元素的溶解度;在浸出液的分离和 净化中,研究络合物可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萃取剂、 离子交换剂等,有利于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分离;络 合物对金属的电沉积和电极过程也很重要。
如果将络合反应(2.34)写成离解的形式:
MeLj Mez+ +jL
(2.36)
达到平衡时:
号代表浓度(浓度较高时要采用活度),对于气体组分,
活度用气体分压表示。
对于气体—溶液平衡体系,活度和气体分压可 同时在同一方程中使用。对于某一特定的反应, 当温度和压力一定时,K值是一个常数,与化 学组分的浓度无关。
湿法冶金-湿法冶金-概论

第二步,从溶液中分离、富集或提纯各种有用 物质;
第三步,将有用成分以纯物质析出。
湿法冶金生产工艺过程
五、湿法冶金的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了解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物相(结 构),以便提出合理的浸出方法;
(2)研究各种浸出化学反应过程是否可以发生,朝什 么方向进行,能达到什么极限(平衡)状态,这是热力学研 究问题。
关于铁自硫酸铜溶液中置换铜的电化学作用,我 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已发现,我国西汉时代就已知 道从硫酸铜溶液中用铁置换铜,称为胆铜法,汉代 《淮南万毕术》书中已有记载。根据历史记载,这种 自硫酸铜溶液中用铁置换提铜的方法,在北宋时期已 大规模使用,有十一处矿场进行生产、最高年产量达 一百多万市斤,占当时全国铜总产量的15—20%。宋 朝沈括所著《梦溪笔谈》里有这样一段话:“信州鈆 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 胆矾制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三、湿法冶金的优点 (1)有利于处理成分复杂的矿石,达到资 源综合利用; (2)有利于处理品位比较低的贫矿石; (3)有利于环境保护; (4)有利于提高金属产品的纯度; (5)湿法冶金技术应用于溶浸采矿。
四、湿法冶金的主要生产过程 包括浸出、分离、净化、沉积和电解等。 第一步,将矿石矿物中有用金属组分溶解转移
有关湿法提铜的具体工艺过程及有关技术指 标,《宋史·食货记》中有所记载戟。书中记载着 绍兴十三年(1143年)曾经以“胆水”用“浸铜” 的方法。增加铜的产量来铸新铜钱;中间有这样 一段文字:“浸铜之法,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 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所薄,上生赤 煤,取括铁煤,入炉三炼成铜,大率用铁二斤四 两,得铜一斤,……,所谓胆铜也”。这些记载 表明,我国早在十世纪(北宋时期)就已采用湿法
湿法冶金原理复习内容

湿法冶金原理复习内容第一章绪论1、湿法冶金概念湿法冶金是指利用一些化学溶剂的化学作用,在水溶液或非水溶液中进行包括氧化、还原、中和、水解和配合等反应,对原料、中间产物或二次再生资源中的金属进行提取和分离的冶金过程.还包括水溶液中制取某些无机材料及处理某些三废的过程。
2、湿法冶金的主要阶段原料的预处理;浸出;溶液的净化和相似元素的分离;析出化合物。
3、用湿法冶金方法制取金属的流程简介工艺流程的正确书写。
4、用湿法冶金方法制取无机材料简介金属粉末,无机材料粉末,电镀,化学镀。
第二章浸出1浸出的定义,分类,浸出方法的分类。
2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基础,反应的平衡常数和表观平衡常数的定义及关系,电位-pH值图在浸出过程热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绘制步骤:①写出体系可能存在的反应;②计算各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③根据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与电位之间的关系计算电位-pH关系式;④绘制电位-pH图。
3浸出过程的动力学基础:浸出过程的历程(步骤),反应速率的定义,活化能的计算,浸出过程动力学积分式的推导及其应用(转化率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控制步骤方程式的推导,控制步骤的特征及其判断:改变温度法;改变搅拌强度法;尝试法。
浸出过程在冶金中的应用:酸浸,碱浸等。
浸出过程如何进行热力学研究[(1)在固定温度下,通过测定不同时间下的浓度,计算出同一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2)变换温度,重复(1),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
得出E。
(3)通过活化能判断是化学反应控制还是扩散控制,如果是扩散控制,改变搅拌速度,判断是内扩散还是外扩散控制。
(4)确定繁衍控制后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变反应速率。
]。
浸出的方法和工艺。
第三章沉淀与结晶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概念,相互之间的计算。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过饱和溶液的定义,均相成核及异相成核的定义,溶质分子结晶过程经历的步骤,共沉淀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减少共沉淀的措施。
主要沉淀方法的原理及在提取冶金中的应用。
湿法冶金原理及其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湿法冶金原理及其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湿法冶金是一种利用水溶液处理金属和合金的方法,是冶金学中的重要分支。
湿法冶金在材料制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金属提取、合金制备以及材料改性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湿法冶金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材料制备中的具体应用。
一、湿法冶金原理湿法冶金是利用水溶液对金属和合金进行处理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溶解度,使金属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离子发生反应,并最终得到所需的金属产品。
湿法冶金的主要过程包括溶解、浸渍、沉淀、析出、溶解度调控等。
二、湿法冶金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 金属提取湿法冶金在金属提取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以铝为例,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其主要来源是铝矿石。
湿法冶金可通过将铝矿石与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进行反应,得到氢氧化铝,再通过电解法获得纯铝。
这种湿法冶金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铝的生产和提取过程中。
2. 合金制备湿法冶金在合金制备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如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
湿法冶金可通过控制溶液中不同金属元素的浓度,使其发生反应并生成所需的合金。
例如,不锈钢是一种由铁、铬、镍等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通过湿法冶金的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不锈钢。
3. 材料改性湿法冶金在材料改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湿法冶金的方法,可以在材料的表面形成覆盖层或涂层,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和特性。
例如,对于一些金属件,可以通过浸渍的方式,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其具有耐磨损、耐腐蚀等特性。
湿法冶金还可以用于金属的防锈处理,使其不易氧化。
4. 废物处理湿法冶金还可以应用于废物处理领域。
废物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湿法冶金通过溶解、沉淀、析出等过程,可以将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可回收的金属或无害的物质。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废物的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回收利用其中的有价值的金属元素。
综上所述,湿法冶金作为一种重要的冶金方法,在材料制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湿法冶金原理目录——马荣骏

目录1 湿法冶金热力学基础1.1 热力学的基础知识1.1.1 内能1.1.2 焓1.1.3 热容1.1.4 物质的摩尔焓和反应热1.1.5 熵和自由能1.1.6 偏摩尔量1.1.7 相对摩尔量1.1.8 混合热力学性质1.1.9 化学势1.1.10 过剩函数1.1.11 标准溶解自由能及相互作用系数1.2 水溶液热力学1.2.1 电解质的离解1.2.2 金属盐溶液1.2.3 溶解热和冲淡热1.2.4 水溶液中的反应热1.2.5 水溶液中离子的生成热1.2.6 离子的标准生成自由焓1.2.7 离子的标准熵及离子熵的对应原理1.2.8 半电池反应及电子热力学性质1.2.9 在有离子参与时反应的△GT求法1.3 水溶液中溶解物质活度系数1.3.1 单一电解质溶液的渗透系数及活度系数1.3.2 混合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的计算1.3.3 单一离子的活度系数参考文献2 热力学平衡图2.1 二元系的P-T(压强-温度)图2.2 金属化合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图2.2.1 MGO的△FGM-T线2.2.2 氧化物的△FGM-T图2.2.3 专用标尺的作用2.3 优势图2.4 电位-PH图2.4.1 电位-PH图说明2.4.2 电位-PH图的结构原理与方法2.4.3 CU-H2O系电位-PH图2.4.4 CU-NH3-H2O系电位-PH图2.4.5 绘制的同时平衡电位-PH图的新方法2.4.6 相律对电位-PH图的应用2.5 高温下的电位-PH图2.5.1 高温下水溶液体系热力学性质的计算2.5.2 高温下NI-H2O系的电位-PH图2.6 热力学平衡图拓扑学2.6.1 热力学平衡图平衡2.6.2 含有假二元相的三元系参考文献3 化学平衡3.1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3.2 质量作用定律及平衡常数3.3 单相化学反应平衡计算3.4 复杂体系的化学平衡3.4.1 反应进度及转化率3.4.2 反应条件对反应进度的影响3.4.3 同时平衡3.4.4 原子矩阵3.4.5 化学计量系数矩阵3.4.6 迭代法计量化学平衡3.4.7 最小自由能法计算化学平衡参考文献4 基础动力学5 溶解度6 预处理的理论7 浸出过程的原理8 液固分离的原理9 浸出液脱铁、脱硅的原理10 溶剂萃取11 离子交换12 膜分离的理论13 净化除杂和制取金属、金属粉体材料的原理14 微生物湿法冶金原理15 湿法冶金电化学及电积过程的理论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热力学体系的状态或所处的条件可以通 过规定适当的广延量和强度量的值来定义。任何 由这些参量完全确定的函数叫做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当体系从一种 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时,其值的变化只决定于 这种转变的始态和终态,而与转变的路径即转变 过程的细节无关。
3.定态、平衡态和非平衡定态 一般来说,体系在某个时刻的状态取决于体
体系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包括能量交换与物质 交换。根据体系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可把 体系划分为三种:
孤立体系;封闭体系;开发体系 (1)孤立体系
体系与外界环境之间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 质交换,称为孤立体系。严格说来自然界中并不 真正存在孤立体系,因为任何一个体系总会或多 或少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如果在某一时间间 隔内体系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小到可以忽略时, 这类体系可近似看作孤立体系。
一般水溶液中离子和中性组分的热力学数
据是以H+为参照标准的,即假设:
, , G H
0
S
H
0
H
H
0
此时又称为相对热力学量。但也有少量文献中
给出的是绝对热力学量,在数据的使用中要注
(2)封闭体系 体系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
换,称为封闭体系。例如,在一个带有导热壁 的密闭容器中的化学反应体系就是一个封闭体 系。 (3)开放体系
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 交换的称为开放体系。一个连续流动型反应器 内的化学反应体系是一个开放体系。
2. 热力学状态 热力学所研究的是热力学体系的宏观性质,
例如,在连续流动型反应器中,如果向反应器中加入 反应物和排出反应产物的速度恒定在某个适当值,那么在 一定时间以后反应器中的宏观状态(例如各组分的浓度) 不再随时间变化,但是反应器中仍然进行着宏观化学反应, 只是这种宏观化学反应的效果正好为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 输入输出效果以及其它输运过程(如扩散过程)所抵消, 因而使得反应器中的宏观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反应器中的 这种恒定状态是定态,而不是平衡态,并且是非平衡定态, 因为反应器中的化学反应并不处于化学平衡。
广延性质的偏摩尔量的严格定义式为:
X
T , p,nC' nB
(2-3)
只有广延性质才有偏摩尔量,强度性质不存在偏 摩尔量;只有等温等压下系统的广延性质随某一 组分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率才能称为偏摩尔量,任 何其它条件(如等温等容、等熵等压等)下的变 化率均不称为偏摩尔量。
以H 表示。一个反应的焓变化以△H表示。在
标准状态下,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纯物质时 的焓变化,称为标准生成焓,以 H表0f 示。规 定元素和单质的 H为0f 零。
在标准状态下,某一反应体系中生成物的
标准生成焓与反应物的标准生成焓之差,称为
反应的标准焓变化,以
H
0 r
表示。其计算方法
是:
(2-1) Hr0
系的初始条件和所处的外部条件。 体系处于一个恒定的外部条件,经过一定时
间以后体系将可能达到一个宏观上不随时间变化 的恒定状态,这种恒定状态可简单地称为定态。
当体系与环境不再有宏观的物质转移或能量 传递,并且体系内部不再有任何宏观过程,此时 称为热力学平衡态,它是定态中最稳定的一种。
当一个体系发展到某个阶段可能处于一个宏观不变的 状态(定态)但其内部又处于非平衡态时,称为非平衡定 态。
它们是体系内部大量粒子运动的总体平均行为, 可以用一组宏观参量来描述体系的状态,这样的 宏观参量叫做状态参量。热力学状态参量可分为 两类:
广延量 值的大小与体系的大小和体系所包 含的物质的数量有关,如体积、质量、能量等, 具有加和关系的性质;
强度量 值的大小与体系的大小和物质数量 无关,不具备加和关系的性质,如温度、压强、 密度、粘度等。
(3)离子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标准状态及标 准偏摩尔量
离子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标准状态定义为: 任意压力和温度下,假想质量摩尔浓度(m)为1 的溶液处于无限稀释状态时,其溶质的活度为1, 该条件下溶剂的标准状态要求溶剂的活度为1。
这样对水溶液中溶解物种的主要热力学参数有: 标准偏摩尔自由能 标准偏摩尔体积 标准偏摩尔熵 标准偏摩尔焓
第一章 水溶液热力学基础知识
1.热力学体系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总是相互作用着的,它们组成一个 整体,但是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是无法进行实验研究的,我 们必须从这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中划分出一部分来进行研究。 这种从相互作用的整体中划分出来用作热力学研究的部分 称为热力学体系,简称体系或系统,而与体系相互作用的 其余部分(即在体系周围与体系密切相关的物质和空间) 称为环境或外界。
在标准状态下,某一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称为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以 计算方法是:
表G示r0 ,其
(2-1) Gr0 vi( f )G(0f 生成物) vi(r)G0f (反应物)
式中 、 vi( f )
vi(r )
分别为生成物和反应物的化学
计量系数。
5. 焓 焓是一种化学反应向环境提供的热量总值,
vi( f )H(0f 生成物)
vi
(r
)H
0 f
(反应物)
6.水溶液热力学 (1)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以水作为溶剂
称为水溶液。 (2)在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中,除了质量具有
可加性外,其余的量都不具有可加性。例如在室温 (298K)和1大气压下,1kg食盐(NaCl)溶解在10kg水 中,所组成的盐水的质量等于1+10=11kg,但是其体积 不等于1kg盐的体积+10kg水的体积,而是略等于10kg水 的体积。又如,100ml 乙醇(V1)与100ml水(V2)组成的溶 液其体积不等于V1+V2=200ml,而是180ml。这样,对水溶 液中溶液组分的热力学参数引入偏摩尔的概念。
4. 自由能 这是热力学分析计算中最常用的参数。自由能
是指一个反应在恒温恒压下所做的最大有用功,常 称吉布斯自由能,用G表示。一个反应的自由能变 化以ΔG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最稳定的单质生成 1mol纯物质时的自由能变化,称为标准生成自由能, 以 表G示0f 。规定元素和单质的 为G零0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