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20版新教材高中政治 刷题课时练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0版新教材高中政治 刷题课时练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刷题课时练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 )A.原始人平均分配消费品B.在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特权C.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D.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是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没有剩余产品的出现,就没有阶级、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答案:C2.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A.人的发展状况 B.地理环境的状况C.生产力的水平 D.生产关系的性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形态的划分,而不是人的发展状况,排除A。

地理环境是纯自然的东西,而不是社会形态,排除B。

生产力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但不是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排除C。

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生产关系的性质。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答案:D3.下列事件按因果排序正确的是( )①私有制产生②剥削产生③生产力发展④阶级出现⑤奴隶制国家的建立⑥个体劳动盛行A.③⑥①②④⑤ B.③①⑥②④⑤C.⑥③①②④⑤ D.③①②⑥④⑤解析:先确定首项③生产力发展,然后尾项⑤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答案:A4.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形成了地主和农民的两大对立矛盾B.监狱、法庭、军队的建立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C.奴隶自觉接受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D.奴隶主努力维护和奴隶的和谐关系解析:在奴隶社会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的两大对立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一无所有,奴隶主不会和奴隶维持和谐关系。

ACD不正确。

监狱、法庭、军队是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立的暴力机关。

故选B。

答案:B5.奴隶社会是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文明时代取代野蛮时代的一个历史性飞跃。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在于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并且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监狱、法庭、军队的建立C.形成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阶级对立D.脑力劳动取代体力劳动解析:在奴隶社会,形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而不是取代,D错误;BC不是对“文明时代”的解读。

2020版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2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0版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2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 和是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 )A.农民阶级地主阶级B.手工业者农民阶级C.资产阶级无产阶级D.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解析】选A 。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选A 。

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最核心的体现。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有( )①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②地主阶级的特权与封建等级制度紧密相连③地主阶级不完全地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④劳动产品全部归地主阶级所有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B。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下,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主要以地租的形式上交大部分劳动产品,①③正确;②不是生产关系内容,④错误。

【补偿训练】1.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 )A.土地所有制B.资本所有制C.分配制度D.劳动工具的占有制【解析】选A。

封建制生产关系中,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可见核心是土地所有制。

2.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以至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从根本上说都是( )A.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生产关系演变的结果C.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D.阶级和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解析】选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根本的决定因素。

3.《红楼梦》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衰亡过程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多重社会矛盾。

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解析】选C。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下面表述正确的是)①科学技术发展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只起微小作用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③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开始为所有大众服务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解析】选D。

2020级黑龙江高一政治必修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目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31张)

2020级黑龙江高一政治必修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目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31张)

• 某中学高中一年级3名学生针对“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一框的内容,展开讨论。 • 学生甲:原始社会是无阶级剥削的社会,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私有观
念,人们过着财产共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 • 学生乙: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在奴隶主心目中,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
的能力。
包括
(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
(2)劳动对象
(3)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石器—铁器—机器—机器人 )
3.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具体表现 为生产工具是石器, 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 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 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 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 2.原始社会是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 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氏族议事会
5.原始社会生活基本单位: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1.氏族的管理方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1)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 (2)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
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一种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就说明这种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的,也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项符合题意;判断 一种社会制度变革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标准就在于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④项符合题意;城市的出现和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②项不合题意;奴隶社会的建立是生产力发 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材料没有体现奴隶社会的剥削与压迫,③项不合题意。 答案选D。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练习(含解析)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练习(含解析)

2020级黑龙江高一政治必修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1.1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这样的生产关系A. 决定了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B. 由当时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C. 由原始社会中氏族议事会决定D. 由原始人朴素的道德观念决定2.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的主要表现是( )①出现了奴隶制国家②城市的出现和繁荣③社会生产力提高,科技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④文字的出现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3.穿越剧(剧情涉及时空穿越的内容和元素的影视剧形式)以交错的时空、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给创作者以足够的操作空间,但也存在肤浅、对历史解读不够严谨等问题。

下面是一部穿越剧的节选,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第一章疯狂原始人①他们(原始人)把我的话一字一句的记录下来,但字写得歪七扭八。

②我把手表摘下,奖励给他(一个原始人),但他却把手表砸碎,分给大家,共享快乐。

第五章武王伐纣③他抽出青铜剑,向敌人杀去。

④一个奴隶走过来说:“节气到了,家里的老婆孩子等着我回家收庄稼”。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我国封建社会有一首民谣这样唱到:“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进监狱”。

这首民谣反映了①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方式②地主剥削农民的根本原因③农民在剥削下,没有生活出路④农民可以自由劳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诞生了。

该王朝的显著特点是①封建土地所有制②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③等级森严④君主专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石器是人们制造和使用的主要劳动工具,如果人类社会已有300万年的历史,至少有299万年是处于石器时代。

人们最初制作和使用的是十分粗糙的石器工具,后来才逐步制造和使用比较精巧的石器工具,直到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了金属工具。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习目标】1、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理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演进过程。

比较落实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2、提高运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解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课前预习】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也是阶段。

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采用的劳动方式,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了的关系,分配劳动产品,以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通过管理集体事务。

2、,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之出现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所谓阶级就是。

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

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毫无,在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

4、的广泛使用,的出现,的发明和应用,和的分工,促进了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时代。

【自主·合作·探究】1、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这样的社会是你所向往的么?为什么?2、面对凶险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产工具,能力不强的原始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3、私有观念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么?为什么?【构建知识体系】【基础知识自测】1、“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一饱含豪情的诗句,却也难掩些许无奈。

这种无奈是( ) A.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B.劳动对象范围有限C.生产工具日益先进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2、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②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建立()①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的重要保障③是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的根本标志④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动力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新教材高中政治寒假20天提升作业第1天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政治寒假20天提升作业第1天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含解析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40分钟一、选择题1.《墨子》是战国诸子百家中墨家的经典。

书中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这反映了( )①奴隶社会的等级制②奴隶社会的残酷③奴隶主缓和与奴隶的矛盾④奴隶制度是历史的倒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力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B.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决定D.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客观的3.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C.人们之间互相谦让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4、刚开始时,甲乙两个人分别做蛋糕,甲一天做20个,乙一天做25个。

后来两人分工,一个制作坯子,一个加工成型,一天可以做60个蛋糕。

这表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会促进生产力发展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办事情应当从实际出发5.“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中反映了( )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②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④土地兼并的普遍存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这个潮流,就是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历史发展前进还是倒退评判的根本标准是 (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是否完成了历史任务③是否出现了英雄人物④是否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要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描述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本质特征;解释人大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教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发展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后,人类终将经过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回望社会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的进步,本节课将带领大家认识这一段历史,探究是什么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什么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演变,以及各种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目标】1、原始社会的地位、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特点2、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特点及其历史进步性【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能够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增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2、科学精神能够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公共参与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教学难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思考:人类社会共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活动:出示图片《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今天我们先看看前两个社会,学习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目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新课讲授第一幕:人类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议题: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2、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3、私有制是怎么产生的?议学情境一:视频分析《疯狂的原始人之一》议学问题:1.影片中的原始人如何获取食物?主要是以什么食物为主?2.原始人的生活遭遇哪些困难?3.在那个时代小伊一个人能生存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初中学过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5.教学策略:本案例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讲授、讨论、总结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教师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具体易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注重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休息,从而提高了教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作业要求:撰写一篇关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的小论文,字数在800字左右;
3.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发展历程,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特点和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具体包括:
3.小组合作: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例如,在讲解奴隶社会的特点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奴隶社会的制度、生产方式等方面,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例如,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此外,教师还组织了同伴评价,使学生能够从他人的观点中得到启发,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价值观素养。具体包括:
1.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决定的。

( )
A.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B.原始的公有制
C.共同参加劳动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解析】选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是由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选A;B、
C、D都属于生产关系内容。

2.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居民一条被子。

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

好端端的被子变成没有用的碎布片。

这分送布片的举动主要说明
( )
A.当时居民不需要被子
B.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C.当地人实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D.当地居民把被子撕成布片更好用
【解析】选B。

分送布片的举动属于平均分配产品,选B。

A、C、D材料未体现。

3.原始社会后期,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的是( )
A.新石器的出现
B.畜牧农耕的出现
C.私有制的出现
D.金属工具的出现
【解析】选D。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生产工具,注意时间是原始社会后期,因此选D;A不符合时间,B不是标志,C是生产关系范畴。

【补偿训练】
“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形容的是( )
A.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状况
B.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C.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状况
D.阶级社会生产力的状况
【解析】选A。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石斧、弓箭都是生产工具,反映的是生产力
水平,选A。

4.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原始社会结束了。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夏朝的建立
D.贫富分化出现
【解析】选A。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禹的儿子启已有强大势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建立了夏朝,原始社会结束。

可见,原始社会结束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原始社会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A.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矛盾的出现
B.私有制的产生
C.私有制度和奴隶制度的发展
D.军队、法庭、监狱等一系列国家机器的出现
【解析】选D。

私有制的产生到阶级的出现有一定的过程,题干要求是决定原始社会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标志。

出现军队、法庭、监狱等一系列国家机器,意味着原始社会解体和国家产生,选D。

【补偿训练】
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B.人们没有私有观念
C.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解析】选C。

把握题干中“根本原因在于”的要求,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选C;A、B 不是根本原因,D不是原因。

6.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 )
A.金属工具的使用
B.城市的繁荣和文字的发明
C.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实行平均分配产品
【解析】选B。

城市的繁荣和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两个重要标志,选B。

金属工
具的使用指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标志着进入奴隶社会;平均分配产品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因此,A、C、D不符合题意。

7.奴隶制指的是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

一般成为奴隶的人都是以劳动为主,而且是没有报酬的,同时也没有人身的自由。

而如果一个社会当中,劳动者大部分都是以奴隶为主时,这样的社会也就被称为“奴隶社会”。

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有奴隶制的历史,奴隶制是人类早期的剥削制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当今社会的很多角落都存在着。

现在还有一个国家,虽然当地的政府已经宣布这种制度不存在,但现存有近70万奴隶。

有人说,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因此,不能说在奴隶社会,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解析】一种社会制度变革为另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在于新的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指出奴隶社会的残暴,但是奴隶制的建立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答案:(1)“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是指奴隶社会的剥削制度和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奴隶不被当人看,奴隶主以最野蛮、残暴的方式和手段剥削、压迫奴隶。

(2)“在奴隶社会,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是指相对于原始社会,人类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处于野蛮和蒙昧状态而言。

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知识才更好地得到继承、积累和传播,才可能有人类辉煌的科学文化成就。

(3)奴隶制的建立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在奴隶社会,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