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低年级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低年级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低年级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这里的“低年级”主要指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阶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第一学期的阅读应以教师的指导为主。

一、激趣导课

可针对课文内容借助小故事、谜语、画面、多媒体情景等导入新课,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

二、自读课文,标注生字。

一年级轻声读为主,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逐步过渡到默读,注意这里所说的“生字”主要是指学生暂时不会读的字,而不是生字表中的生字,切不可让学生到书中去找生字表中的字。这些读不准的字标出来后,要求学生对照拼音或请教老师、同学,把字音读准确,以此培养低年级儿童自主识字的水平。

三、检查读书,纠正字音。

主要是采用指名朗读的方法,检查了解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体现低年级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基本规律,这个环节的朗读一般应指定中下游的学生,以便于发现错误读音即时纠正。要检查读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通课文,达到“读通”的要求,对读不准的字音或读不通的句子。

四、集中识字,强化读音。

可先读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直接认读生字,逐步减缓识字坡度。要根据字形特点,适当鼓励学生使用已有识字或生活经验创造性识

字。

五、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低年级阶段的阅读要淡化理解,强化读书,突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使学生享受语文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对重点的词、句可结合朗读指导实行适当理解,目的在于更好地读出感情。

六、总结课文,激发情趣。

低年级阶段的总结应淡化写法,强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促动学生与课文的共鸣。可通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学了课文你想说句什么?”“假如有一天你来到了这个地方会怎么做?”等,促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情境,进而享受读书情趣,同时发展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七、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少提不必要的问题,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享受课文,对语言很美的课文或片断要力求熟读成诵,最终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

八、巩固练习

这个阶段主要有三大任务:

1、检查朗读(或背诵)

这里主要是通过度角色朗读、接读、赛读、相互检查背诵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进一步享受读书的乐趣,并进一步强化语言积累。

2、巩固识字,指导写字。生字的书写不必逐个指导,每课有重点地指导2—4个字的书写,重在培养学生的写字技能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词句练习。如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造句或仿写句子等,句子训练最好坚持从说到写,通过交流达到互相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说明:低年级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一般用2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前6个环节,第2课时完成诵读和巩固练习的内容。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案实施方研策略究》课题指课村《农小学生外阅读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组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1、研究的背景、现状以及问题。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给予学生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国外对于课外阅读一直是很重视的。如美国多利斯.布朗研究发现,早期给孩子读书,可以教会孩子学会分享和参与,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及心理的健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研究认为:课外阅读为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并“能发展学生的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重视中小学的阅读教学实验。我国传统教育历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进入当代,对课外阅读的研究理论也有增无减。如万云英在其《注意培养儿童的课外阅读兴趣》中指出,小学各年级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水平的高低,与其平时课外阅读书籍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舒华的“课外大量阅读对儿童伴随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的论述;伍腾提出的为享受乐趣而读书的理论等。新课改以来,许多儿童文学理论家也

对儿童文学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做了大量的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外针对儿童课外阅读的研究理论的确不少,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收效还不太令人满意。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教师还比较少。另外,我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在理论上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未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因此,在这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讨,必将有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 2、目的、意义。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这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是势在必行。 二是我校当前阅读现状的需要。 我校学生95%以上来自农村,2009年以来,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学生的课外阅读较之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认识不足,理解偏差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广博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其形成正确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推荐阅读是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现在如何按照课改精神、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上好阅读课,也就成了我们广大基层教师研究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老师曾经:“小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阅读。”那么一个儿童在他初学语文的起始阶段,怎样帮助他们学习阅读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操作进行。 一、教会孩子预习课文 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规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解放自己,但更应该充分指导孩子的自由空间。低段孩子自主预习的难度相当大,我们主要是依靠家长的参与,因为一、二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希望和热情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一开始就召开家长会,明确预习指导的要求: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符号标出;2、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3、标出自然段序号,尽可能的多读几遍课文;4、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的检查则采用抽查,看家长是否签字。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监管。面对此类学生,抱怨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住得比较近的孩子可以一起预习,相互监督,教师则重点帮扶不主动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查字典,这样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就这样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我们所面临的预习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自己也相对轻松一些。 二、指导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1、借助于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因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这三个层面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环节都要交代明白,阅读落实。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你们已经能正确读课文了,现在提一个新要求,把课文的每句话读通顺,读流畅。 ●同学们真行,把课文读得那么正确、流利,下面提个更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样一步一步要求清楚,朗读的三个层面才得以实施、落实。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篇章样式的积累。 三、帮助孩子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 书是读懂,而不是讲懂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其感受与体验是不同的。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又离不开读文的。前面提到三个层面阅读,要在不同层面的阅读中,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对阅读认识的水平,就要注意: (一)、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

低年级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低年级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这里的“低年级”主要指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阶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第一学期的阅读应以教师的指导为主。 一、激趣导课 可针对课文内容借助小故事、谜语、画面、多媒体情景等导入新课,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 二、自读课文,标注生字。 一年级轻声读为主,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逐步过渡到默读,注意这里所说的“生字”主要是指学生暂时不会读的字,而不是生字表中的生字,切不可让学生到书中去找生字表中的字。这些读不准的字标出来后,要求学生对照拼音或请教老师、同学,把字音读准确,以此培养低年级儿童自主识字的水平。 三、检查读书,纠正字音。 主要是采用指名朗读的方法,检查了解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体现低年级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基本规律,这个环节的朗读一般应指定中下游的学生,以便于发现错误读音即时纠正。要检查读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通课文,达到“读通”的要求,对读不准的字音或读不通的句子。 四、集中识字,强化读音。 可先读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直接认读生字,逐步减缓识字坡度。要根据字形特点,适当鼓励学生使用已有识字或生活经验创造性识

字。 五、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低年级阶段的阅读要淡化理解,强化读书,突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使学生享受语文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对重点的词、句可结合朗读指导实行适当理解,目的在于更好地读出感情。 六、总结课文,激发情趣。 低年级阶段的总结应淡化写法,强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促动学生与课文的共鸣。可通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学了课文你想说句什么?”“假如有一天你来到了这个地方会怎么做?”等,促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情境,进而享受读书情趣,同时发展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七、自由朗读,熟读成诵。 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少提不必要的问题,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享受课文,对语言很美的课文或片断要力求熟读成诵,最终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 八、巩固练习 这个阶段主要有三大任务: 1、检查朗读(或背诵) 这里主要是通过度角色朗读、接读、赛读、相互检查背诵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进一步享受读书的乐趣,并进一步强化语言积累。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申请书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申请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作文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会写文章,写得多,同样也能促进读。只有加强阅读积累,在阅读中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 才能在作文中恰当而流畅地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读 写结合,多读多写,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 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条件相对落后,教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读和写的教学基本上仍属于分离式的,而且有偏重阅读而轻写作的倾向,虽然已进入课改阶段,但观念行为仍有大部分停留于应试教学上。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逐年增多,随着本来课业负担就偏重的农村教师队伍整体 年龄逐年老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分离”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对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改新思路,促进农村语文教育的发展,开拓农村教育新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力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学好语文;解除外出务工农民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论证 (一)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 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阅读是最直接丰富学生语言的基本途径。 2、现代课程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 最基本的东西是语言积累运用,它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3、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儿童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 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4、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认为: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

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解答

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乐至县高寺镇高寺小学王玉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阅读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阅读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许多教师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并受到教师的广泛运用和推崇。从群文阅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入手,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措施。群文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以及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文章阅读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新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群文阅读不仅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而且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因此,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在语文课堂上对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小学生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而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对阅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群文阅读是将多篇文章放在一起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节课讲一篇文章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课时和组织教学。第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将教学目标中所要掌握的内容从多篇文章引申出来,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文章之间的比较和总结来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阅读方法,还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而当他们还想满足自己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郭秀娟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郭秀娟 发表时间:2018-11-08T11:30:31.5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作者:郭秀娟[导读] 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甘肃省临夏市新华小学731100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科目,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阅读在人的一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认识世界、处理信息,丰富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低年级学生存在年龄小、识字少、生活经验不足等问题,要想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本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段话强调了学生在阅读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 作为学习主导者的老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轻松、活跃、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与习惯养成,首先要从激趣入手。 一、提前阅读,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有利契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如学习《好学的爸爸》一课后,再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里的《大画家的第一步》,可以丰富和延伸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课上,我会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教师可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在里面。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教师可定期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统一,尽可能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促进看书的激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无论学生阅读得流畅还是结结巴巴,只要他们有兴趣就行。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减负的措施。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引导,制造悬念和问题。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因此,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运用情境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仿佛身临其境、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三、设下疑点,激发阅读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意志是学习的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很不稳定,学习主要是凭兴趣,只有他们感兴趣的课文才会积极去阅读、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探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在阅读教学中的设疑,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选择设疑之点。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可从课题处设疑:1.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呢?2.小蝌蚪的妈妈究竟去了哪里呢?3.最后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吗?怎么找的?这些新奇的问题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设疑还可以在字词处设疑、在句子上设疑、在插图处设疑、在标点处设疑、在课文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只要能找准设疑点,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总之,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只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生为友,由“课堂权威”转变为“课堂民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就能真真正正让学生自主阅读。 参考文献 [1]胡玲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12),53-53。 [2]王小红论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文摘版,2016,(4),00093-00093。 [3]庞天吉倡导个性化阅读,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8,(2)。 [4]王金凤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2)。

[低年级,教学,学生]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初探

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阅读,学生能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阅读,学生能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本文对怎样才能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及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 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减负措施。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引导,制造悬念和问题。低年级的语文教材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因此,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联系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为了使学生懂得文意,笔者创设以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先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和有关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图像,让学生听、看完后问:“王二小是个怎样的人物?他好不好?究竟好在哪里?”然后让学生看课文里是怎样写王二小与敌人周旋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画一幅你心目中的王二小形象图,写几句自己想对王二小说的话。这样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歌曲中懂得王二小的英勇,在绘画中认识王二小的勇敢,在写话中增强对王二小的敬佩之情,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2 设置疑点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意志是学习的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品质很不稳定,学习主要是凭兴趣,只有他们感兴趣的课文才会积极去阅读,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探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在阅读教学中的设疑,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选择设疑之点。如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笔者从课题处设疑:(1)蜗牛、奖杯分别是什么? (2)蜗牛和奖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为什么课题不用“蜗牛和奖杯”而用“蜗牛的奖杯”呢?这些新奇的问题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设疑还可在宇词处设疑,在句子上设疑,在插图处设疑,在标点处设疑,在课文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只要能找准设疑点,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南部县龙庙乡小学汪子阳 我在农村小学从教三十余年,主要是语文教学,这期间当过班主任。30多年来有得有失,有喜有忧,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吧,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以往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谈一谈自己的意见。 一、听、说、读、写从低年级抓起,全面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但听、说、读、写并不是高年级的事情,只有从小学低年级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也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保持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与动力。 1、听与说 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已经能将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等合成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能力,但是这种听说能力毕竟只是简单的、最基本的、是不甚规范或者是地方化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是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学生一进入小学一年级就要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训练,一方面要及时地提高、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免学生的听

说训练出现断层;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规范,符合普通话和现代汉语的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2)、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大量的听与说的机会。课堂是学生听说训练的主阵地,说故事片、讲笑话、以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听说训练,让其听与说的能力得以正常的发展和规范,(3)、在课余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交流,低年级的学生年纪虽小,但已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多和他们交流,一方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利于教学;另一方面对于他们的听说能力与说话的自信心无疑也有一些提高。 2、读与写 读写训练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一项任务。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都在进行读写练习,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多读才知道怎么写,因为读既是语言的积累,也是思想的积累,还是怎样用语言去表达思想的积累,当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读写训练要求不可能太高,最初可根据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从简单的阅读开始,从读懂一句话,到能读懂书上的课文 再到阅读一些简单的课外读物,每一个阶段老师都要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去读,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在进行读的训练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写的训练,把句子补充完整可以说是最初的写的训练,补充句子要注意开放性,不要太关注答案的正确性、

浅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打渔陈枣梨河小学张乐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课内得法,还应指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得之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拓宽知识面,“以课外促课内”,使之相得益彰。然而,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仍摆脱不了画地为牢的困境:死抠教材,了无情趣,教师越教越差,学生越学越死。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讲读型阅读教学模式。 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教参,然后写出教案。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亦步亦趋的实施自己的教案的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学生的任务是“配合”老师顺利实施教案。这样的阅读教学不是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而是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的的容器,必然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精神,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出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二、“为时已晚”的起步阅读 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字学词,而且还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长期以来,农村低年级阅读教学一直被忽视,认为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不会分析课文,所以课文教学只让学生学会其中的生字,至于课文,只让学生读读,会做课后作业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只有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才受到重视,既要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中

的语言文字,又要教会学习方法,同时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到高年级才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能力为时已晚矣,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学生的负担也重。所谓“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三、“空白”的课外阅读 新课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具体而明确的量比要求——“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教学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差,加之经费紧张,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图书室只是装扮门面以备上级验收,开同虚设。加之一部分农村家庭还没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般的孩子都没有大量的课外读物。对于农村小学老师来说,指导学生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针对以上问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要得到逐步提高,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创新理念,改进方法 阅读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把创新理念渗透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我们应该深入钻研的问题。我认为,阅读教学方法创新的着力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当代著名作家沈石溪曾说:“阅读是一盏明灯,照亮你的人生路。挺起胸膛,抬起头颅,勇敢地面对生活。热爱阅读,热爱书籍,会给你的终身带来无穷的裨益。”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对孩子来说,就像是给孩子讲故事,故事是否能吸引孩子,不取决于故事本身,而在于教师的引导,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人类积累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能力是指完成对文章的阅读所应该具备的本领,包括对文章感知、理解、鉴赏的具体阅读活动,以及顺利完成阅读所必需的正常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个性。 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技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掌握阅读方法。同时,通过阅读对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画等全面训练,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并完成规定的识字任务,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一味地强调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将达不到阅读教学的效果。在选择语文课程内容时,必须在课程标准的引导下进行,所选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及能力相符,鉴于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

的稚嫩,教师可选择一些活泼、可爱符合受教育者年龄的内容进行教学,也可将书本上原本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语言转化或是生动的图像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孩童时代印象最深的是童话故事,童话故事能保留孩子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童真。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充分调动孩子的课堂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发问等,利用故事情节将孩子带入课堂的良好学习氛围中。教师在做有效转化的同时,必须注意语文课程教材内容的范围与程度,将教材通过课程设计活动融入其中,从而较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因此,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三者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且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所选篇目都是以“选文”的形式出现。“选文”作为学习课程内容的另一有效途径,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并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选文”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知识点,但有些知识点并不是在低年级就要求学会的,因此,当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帮助学生读懂选文的基础上,在备课的过程中,将选文中所涉知识点进行合理地划分,哪些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哪些仅为了解的,这样能将课文进行分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农村一线教师,经常进行公开课教学和聆听校内、校外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时间一长,也看出了一些门道,积累了一些看法,受到了一些启发。我就目前农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对课文内容、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的分析比较重视,轻视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文的内容和情感都是由语言文字承载起来的,语言文字是内容的载体,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只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只关注文章的“意”,不关注文章的“言”,学生只得其“意”,未得其“言”,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位。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品味语言,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运用语言?《燕子》一课的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燕子》一课的最后一节是这样写的:“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一段文字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细细揣摩,便能体味到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为了引导学生体悟这段文字所表现出的情境美,教师抓住“落”和“痕”两个字引导学生品味——师:(故意地)同学们,飞倦了的燕子要休息,应该是“停”在电线上,这里却写“落”在电线上,好像不太恰当吧? 生:我觉得还是“落”字恰当。我们走路停下来用“停”,做什么动作停下来用“停”,而燕子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落”字恰当。 师:燕子不飞了,不是“停”了吗? 生:“落”字还写出了燕子的轻盈,“停”却不能突出燕子的轻盈。 师:听你这样一说,老师明白了,“落”字用得十分恰当。老师还有一个问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 1.要注重孩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包括诵读感受能力的培养。说具体了,就是确保人人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个班有几个读得好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不是老师教的,是孩子天生的语感就好,或者受到其它影响,而要人人都能做到,那必须要从班级教学,从学校教育抓起。 要强化让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来朗读,还要读到正确流利,达到五个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想首先就要看看你是不是能让全班孩子每个人都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低年级阅读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2.识字写字要落实到位。这也是低年级阅读课的特殊任务。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课课都要落实到位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三千个左右常用字,第一年就要达到1600,一半以上是在低年级完成的。所以低年级的阅读课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这是第二条教学目标。 3.理解应用。低年级的理解和应用是简单的,千万不要拔高。有些低年级老师,往往喜欢把理解的要求提高,其实对低年级的阅读课文来说,就两条要求,一条是了解词句的意思,能读懂童话寓言故事。第二条是对感兴趣的人和事能有自己的感受,乐于与人交流。读

完童话寓言故事以后,感兴趣的,能够跟别人说说自己喜欢的情节,有什么想法,什么感受。 低年级要理解的词语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新词新句式,这个词孩子过去没见过,对这样的词老师要引起注意。第二类词就是关乎课文中心的词语,这篇文章,它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去关注这个中心词或叫关键词。第三是拥有引申含义的词语。比如说《家》这篇课文: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像这样一篇文章,它要了解的词语有哪些?第一,新词“祖国”。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听过祖国。但是祖国是啥?恐怕一年级的孩子很难建立这个概念,这个需要老师做个引导。有的老师给孩子画一幅中国地图,告诉他我们的家在哪,我们的祖国是这样的,多大。其实这就叫理解。第二就是关乎课文中心的词,不言而喻,这课中心词是“家”。第三是有引申含义的词如“花朵”。这里的花朵并不是指月季花、牡丹花、菊花,而是说我们少年儿童就像鲜花,它是一种修辞手法。这里我尤其要说的是对第三类有引申含义的词的把握。 比如课文《雨点》:“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

《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 2、我校学生阅读情况 我校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根本达不到这一要求。原因究竟在哪里呢?除目前小学语文没有完善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一外在因素,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阅读课成了语文耗时低效的“负面典范”。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不到激发,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是制约我校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鉴于我校班级实际和教师配备情况以及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决定开展农村小学中段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从中年级开始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指导。 二、研究目标 1、研究目标 我们将致力于探索小学中段儿童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中段学生搭建一个课外阅读的平台。期望通过研究达到如下目标: 总体目标:激发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

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巩固字、词,积累好词好句,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1)、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快乐地享受课外阅读。 教师可选择适合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的阅读内容,让他们的童心被喜爱的故事浸染,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喜欢上“书”这个充满趣味与想象的东西,真切地享受阅读的成功与快乐。 其次,榜样示范,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可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同时,发挥同学榜样示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会把阅读看作是莫大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他们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起喜爱阅读、热爱语文的积极情感,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循环。特别是对于中段的学生来说,强烈的阅读兴趣更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很好的过渡。 (2)、创建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学生的个性阅读风采。 我们课外阅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还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性阅读风采的平台,让他们浸润其中。 首先,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多渠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中年级学生具有好胜心强、不服输、积极向上的特点,教师可多开展以学生课外阅读为主题的比赛活动。让他们在这些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中真正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在校园或班级创设有关课外阅读的展示墙,以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的环境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其次,开展家长亲子共读交流活动。 要想引领儿童阅读,共享快乐童年,点亮孩子的阅读心灯,打造书香班级,

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嘉鱼县官桥镇中心小学张凤英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文结合,揣摩人物的心理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就包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纸船和风筝》一课时,先指导学生看书中的插图,再读课文,读之后,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小熊和松鼠可能因为什么而争吵呢?由于课文中的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同时,也说出了几种可能的情况。紧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看谁的想象最贴近课文的内容。就这样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样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再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幅插图,说说两幅图的变化。学生通过读文、看图,发现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葫芦叶子和小葫芦的变化。二是种葫芦人

的神态的变化。这样安排教学,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理解字词都是很有用的。 二、读思结合,升华对读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与课文中相似的事吗?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说结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教学《看雪》一课时,在学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打雪帐,堆雪人的情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说的能力。 四、读演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景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8-07-06T16:22:20.477Z 来源:《教育学》2018年6月总第144期作者:于秀侠[导读] 农村小学的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多数是学困生。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张庄小学277222 农村小学的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多数是学困生。他们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祖辈由于教育程度不高,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无力关注孙辈学习。父母外出打工与孩子联系少,甚至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使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成为空白,造成孩子性格孤僻、难以沟通、攻击性强等。一部分儿童的价值取向甚至出现偏离的倾向,经常出现不遵守制度、厌学、撒谎、欺负弱小等不良习 气。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家长,使这些学困生在回家以后的学习和教育几近空白,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效果太低,因此在学习上明显处于劣势。再加上学困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上课不敢举手,不敢回答,怕出错、出丑的自卑心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课堂上总是消极听讲,在课堂上想其他事情、发呆、讲空话或者做小动作,不少学困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想做,但抱着应付的态度,抄袭甚至懒得做。这些学困生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连最基本的识字写字和读课文,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更何况是阅读和写作了。要把学困生的学习作为他们的兴趣爱好,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这就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再加上学困生平时较为懒惰,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更加细心,同时要有耐心。如晨读时,引导学生,给他们强调每天要背的要点,争取抓住每一天,当天的任务尽量当天完成,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别老想着自己背不会。写作业时,实行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长的监督下,争取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完成不了的,组长随时汇报情况,在监督下按时完成,不给他拖延作业的空间,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薄弱,多数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是在老师提问自己的时候才会去回答问题,而且回答也没有经过自己很好的思考,没有一点的创新。还有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敢去回答问题,他们认为如果回答错误的话,就会被其他的同学笑话,所以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一点底气,说话也是支支吾吾的。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多去鼓励自己的学生去勇敢回答问题,去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多去想一些创新性的回答。任何人所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孩子表现得将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极小的亮点都要给予肯定,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自信。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正是对赏识作用的肯定。虽然赏识没有付出物质的代价,但是它发挥的价值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通常会伸出大拇指,或说一声“你真棒!”一句亲切简短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将会在学生心里形成美好的记忆,这个记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明确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将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学生学老师导”。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敢于质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首先,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质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首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这样就会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学习得不好,然后就针对这一部分去提高,可以查资料或者学生一起讨论。老师应该给学生自己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培养学生释疑的能力。 同时我们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来创设情境,组织学习活动,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用再用说教去教育学生,使学生不再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了启发,获得了亲身体验,从而寓教于乐,实现了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语文兴趣,改变学困的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