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学生慧眼 摄取作文素材

合集下载

借学生作文一双慧眼论文

借学生作文一双慧眼论文

借学生作文一双慧眼论文借学生作文一双慧眼论文【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作文教学提出了个性主张:1.在美文中寻找秘诀;2.于亲近文学中陶情操;3.在多彩生活中做巧妇;4.用多种形式练功底;5.拿精批细改做文章。

以期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共鸣。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写作,是中学生很重要的一项能力。

但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却很多,主要体现在:立意模式化,每次作文前,学生便把事先准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选材陈旧,很多学生不愿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选材常会在已被延用了十几年的陈旧的事件中选取。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我觉得是学生的写作兴趣太低。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在美文中寻找秘诀苏教版语文教材上有大量文质皆美的文章,将视角广泛地投向自然、社会、人文历史,关注人生、亲情、友情等。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注重让学生品味佳作,从课文中学语言、学立意、学谋篇布局。

初中学生主要写记叙文,学记叙文时,我让学生弄清记叙的要素、选材立意、组织层次、段落和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让学生学会这类技能,当他们写记叙文时,就不再是难事。

其次,让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词汇,美妙的词汇是修饰“作文”这座大厦的材料,缺少了这些材料,作文就会显得干巴巴,没味道。

对于当前的初中学生,从课文中学词汇,无疑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

第三,我上每篇课文时尽量把作文教学和平时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课文的同时安排一些小练笔,有时是当堂完成,有时用日记形式。

例如:《端午日》中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方法来写河上赛龙舟的情景,我就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描写运动会一角,结果很多学生写得很精彩;上朱自清的《春》时,我引导学生们明白:朱自清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知春天,敏锐地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初二作文】借一双慧眼给我

【初二作文】借一双慧眼给我

【初二作文】借一双慧眼给我
生活中的美从来都不曾缺少,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借我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我会去做一个摄影家。

我会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生活。

午后的一扇窗,在别人眼里,它只是一扇窗,而在我的眼里,那就是一抹轻盈的阳光,淋在朴素的窗帘上。

胡同口的一把旧椅子,在别人眼里,它就是一把溃椅子,在我的眼里,那就是一种最本质的忠心,仿佛在等候着什么。

随着“咔嚓”一声响,它们被永远地保留在了照片里。

筹钱我一双擅于辨认出自然之美的眼睛,我会回去搞一个画家,背上直观的行囊,在
大自然中,体会它独有的幸福。

当我看到巍峨的雪山,看到那自然之巅,心中不安地激动。

当我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看到水面升起的银月,心中翻滚出浪花。

小到一片树叶,大到一片草原,都是大自然精心
雕琢的结果。

我会盘腿起身,用画笔记录下这一切,图画我不能偷走,我会使小自然好好观赏下自己。

借我一双善于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我会做一位诗人。

我不能像是李白、陶渊明那样沉醉于山水之间,而可以像是杜甫那样记录民间的疾苦。

当看见协助他人的好心人,我会录在脑海中,并非常感谢他,当我看见那些日夜为理想忙
的人,我也可以为此敬佩。

坐在书桌前,我用最神圣、最富有情感的文字写下他们的生命之美。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使我们练成一双慧眼,共同辨认出这些美。

教学生有一双慧眼作文

教学生有一双慧眼作文

教学生有一双慧眼作文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写得不详细,不会细描动作,几次领着学生搞活动再描写,见效不大,所以我就平时在班里观察,抓住典型,随时观察指导。

这两天,我就抓住了两个典型。

一、下课了,当我改完最后一本作业,抬头观察班里的,大局部同学出去了,在教室里有十来个学生,有的摸索玩具或学具,有的说话,有的打闹,有两个学生在讲台上翻作业。

突然,我发现坐在第二排的我们班的淘气鬼朱一森,坐在座位上,拿着一本《淘气包马小跳》的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我马上叫在跟前的杨竹:“杨雨竹,你看朱一森!”杨雨竹扭头一看朱一森笑了,突然又好似想起了事似的,又跑到了朱一森跟前,我有点纳闷:怎么不好好观察,却跑了?难道去给朱一森报告老师在看他?还没等我叫她,她已经跑到了朱一森的座位旁,说了几句话,可朱一森没有一点反响,她又回来了。

我说:“杨雨竹,你干什去了?”杨雨竹说:“我想起来他借了我的书还没还,我给他要去了。

”我笑着说:“他什么反响呀?” 杨雨竹脸红了,说:“他没答理我。

”我说:“你看朱一森看书多认真呀!你现在就观察观察朱一森,怎么坐的?手、眼怎么样?”她看了一会说:“他端正地坐在椅子上,直直的,一动不动,两手拿着一本《淘气包马小跳》,眼睛直直的盯着书,看得津津有味。

”我说:“很好,把你刚刚打搅他的事再加上。

”她接着说:“我去向他要书,他好象没听见我的话,一点儿反响也没有。

”我说:“再加上一个总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他看书真专心呀!”我快乐地说:“很好,你观察很细致,以后要学会观察,可以先整体观察人物在干什么?再详细观察手、眼脚等,最后把你的评价写出来。

”我又结合着刚刚的例子给她讲了一遍,她快乐地点了点头。

上课时,我让两位学生现身说法,把这个例子给全体学生又讲了一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有不同的感受。

特别是朱一森,还没当过上的典范,这次当上了“认真读书”的典范,特别快乐,以后几天读书的兴趣都特别浓厚。

我想:只这一次,效果可能不太明显,如果经常这样抓住这样的现实事件,现场指导,学生慢慢地会炼就一双慧眼的。

借我一双慧眼中考满分作文5篇

借我一双慧眼中考满分作文5篇

借我一双慧眼中考满分作文5篇借我一双慧眼中考满分作文1借我一双慧眼一次英语课上,老师要请一些同学上黑板去做题。

我一看眼题目就情不自禁地举起手,老师看见了就让我上去。

做完后,我本以为万无一失,回到座位才发现写错了一个字母。

把Vegetables的第四个字母错写成了“a”。

有几个同学就偷偷取笑我,郭老师批评温和地说:“她虽然写错了,但犯这样的小错人人都会有,你又为什么要笑她呢……”虽然老师说得很小声,却一字不落地钻进我的耳朵。

是啊,错误人人都会犯,可为什么有些人却不给予包容和理解呢?那次当众出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但也因老师的包容与理解,改变了我马马虎虎的缺点。

每次再写到这个单词时,我总会再检查一遍,生怕写错任何一个字母。

每次考完试后,同学们总会去问别人,这道题你是怎么写的,那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等等。

问完后,认为答案写对的同学高兴得手舞足蹈,认为答案写错的同学则一脸沮丧,无精打采。

难道只是答案的对与错真那么重要吗?我一直认真思考着这个问题,我自终认为这次的对与错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错过之后能否吸取教训,不再犯错;考试时不应太在意答题的答案,反复检查以保证这道题的正确,而忽视了一些潜在的、可能会犯的错误。

英语老师很有智慧地引导我们学着包容与理解别人,让我悟出了人最大的错误不是已经犯下的错误,而是潜在的、可能会犯的错误。

借我一双慧眼中考满分作文2山,是那样的高大、稳重、深沉,而我却拥有这样一份属于我自己的父爱,如山一样的父爱。

我的爸爸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每天为了三口之家的正常开支,在当地的博亚公司起早摸晚的上班。

因此对于爸爸我很敬佩,他虽然言语不多,却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一个成熟男人的味道。

十四年来,从我记事的那天开始,与爸爸发生的一点一滴都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我喜欢小时候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的幸福日子,那种温馨的感觉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然而有一次不懂事的我打破了这份美好的宁静。

那是上初中不久的日子,老师说我贪玩,总是静不下心来,每次找我谈话我都不以为然,父亲知道后狠狠的批评了我,母亲也夹在一旁“唠叨”,也许正处于青少年成长的逆反期,也许自己以为已经是小大人了,就在那次他们不停的批评我的时候,我终于暴发了,歇斯底里的顶起嘴来,对生我养我的父母毫无一丝尊敬之意。

借一双慧眼作文(精选18篇)

借一双慧眼作文(精选18篇)

借一双慧眼作文借一双慧眼作文(精选18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借一双慧眼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借一双慧眼作文篇1一双明眸,使你看到光明,一双慧眼,助你看清整个世界。

借我一双慧眼,射入心灵深处的光明引领我前行……一双慧眼仿佛灯塔,当你在茫茫雾海中航行时,当你神情庄重地驾驶着航船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驶向彼岸,灯塔将给你的航向最直接的指令,你能够找到宁静的港湾,一双慧眼,拨开灰暗的云雾,透出一束霞光。

在黑暗中愤怒、苦恼多多的盲孩子海伦凯勒,是莎莉文老师给了她一双慧眼,教会了海伦凯勒语言,带着小海伦体会大自然、认知抽象事物……莎莉文老师这片爱心唤醒了她的灵魂,带给她希望与快乐,借海伦凯勒一双慧眼,在她阴霾黑暗的天空照射出灿烂的阳光,海伦凯勒用心体会光明、触摸世界。

使她眼前充满希冀之光,内心无比充实快乐。

借一双慧眼,在黑暗的封闭世界里打开一扇窗,窗外的世界很精彩很靓丽,在一双慧眼的引领下,感受自然,感受蓝天,感受白云,感受大地,感受山川,感受海洋……在一双慧眼的引领下,感受人生,感受努力,感受成功,感受希望,感受未来……借一双慧眼,你会聪明地看待世界,眼前所有心中的浮躁、郁闷、烦恼、黑暗都将被射入光芒的慧眼照亮,仔细回味大千世界,让心灵的慧眼记录下人生点滴,一切都将豁然开朗。

借我一双慧眼,我会将初四以来收获的知识积蓄为光能和热能,站在“中考”抉择的起跑线上,接受智力毅力的挑战!我的羽翼将丰,我要划破夜空……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伟人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他们凭借一双慧眼,纵观世界风云,洞察人生真谛,用慧眼看透人生真智慧。

深遂的慧眼看世界,可以明察秋毫,真正实现心与心相连,心与心交流,具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度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

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作文以“借我一双慧眼”话题优秀范文(5篇)-5

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作文以“借我一双慧眼”话题优秀范文(5篇)-5

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作文以“借我一双慧眼”话题优秀范文(5篇)-5写作表达(50分)一位作家到一所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播放了迪士尼推出的一个生态纪录片。

片中,成千上万的旅鼠跟着前面带队的旅鼠往前冲,经过沼泽、树丛,最后奔到一处悬崖,悬崖下面是大海。

前面的旅鼠跳下悬崖,后面的也跟着全部跳下。

看完片子,作家问孩子们有何启示,孩子们回答说“不要盲从”。

可接下来,作家告诉孩子们,那个片子是假的。

孩子们顿时目瞪口呆……生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总有些现象难辨真伪,总有些事情出乎意料,总有些人难识真面……对此,我们需要练就一双慧眼。

请以“借我一双慧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②不要套作,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优秀范文】【范文五】借我一双慧眼歌曲《雾里看花》中有句: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很喜欢这首歌,更喜欢这句歌词。

我认为科学的预测正是给我们一双看清社会人生的慧眼。

科学预测可以使得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讲科学预测规划对做事的好处。

俗话说“早知三天事,赛过活神仙”,善于预测明天的人都是生活中的智者。

中国新疆一代这几年连续出现大雪天气,一位气象学家说,他在研究气象学的时候,曾看过一位美国学者一百年前写的文章,预言了百年后新疆地区的这种变化。

这位美国学者当然不是巫婆神汉,在那里瞎说,他是研究古今气候变迁的一位学者,他的预言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论证基础上的。

科学的预言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的生活,许多对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提前预测,使得我们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预测,比如对天气的预测,对物价的预测,对自己前途的预测等等。

这许多预测都是很有意义的,对我们的行动很有帮助。

科学的预测需要有大量的相关知识的积累,还要有艰苦的探索和严谨的推理。

真正的智者都能预知未来一段时间的事情,比如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下,能很好判断敌情,作出恰当的应对策略,这都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有着丰富的军事和人文知识。

借我一双慧眼作文高中

借我一双慧眼作文高中

借我一双慧眼作文高中
嘿,朋友们!高中的生活那叫一个丰富多彩,可有时候我真想大喊一声:“借我一双慧眼吧!”
有一次考试,我那叫一个自信满满。

试卷发下来,我刷刷刷就开始答题。

有道数学题,我一看,心里乐开了花,这不就是老师讲过的类型嘛。

我三下五除二就把答案写上去了,觉得自己简直是天才。

交卷的时候,我还跟同桌炫耀:“这题太简单了,我肯定做对了。

”同桌一脸怀疑地看着我。

等到试卷发下来,我傻眼了。

那道我觉得万无一失的题居然错了。

我瞪大眼睛,仔细看了好几遍,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小小的条件,结果整个答案都错了。

我那个后悔呀,恨不得时光倒流,重新做一遍。

我心里想:“要是我有一双慧眼,能一眼就看出这些陷阱,那该多好啊!”
从那以后,我做题的时候都会提醒自己要仔细,别再被那些小细节给坑了。

哎呀,高中的学习可真不容易,真希望能有一双慧眼,让我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关键,少犯点错误。

【高二作文】借我一双慧眼

【高二作文】借我一双慧眼

【高二作文】借我一双慧眼眼睛,是一个人心灵之窗。

眼睛可以看到世间的真、善、美,也可以看到丑恶。

但眼见不一定为实,若我们有一双慧眼,便可辨别世间的真真假假。

拥有一双慧眼扬起成功之帆。

在西游记中,最常观赏的桥段就是孙猴子与唐僧因妖怪的分歧而争执。

孙悟空火眼金睛,多次在险峻关头救回了两位师弟与师傅。

而唐僧却一心必须当老好人,只凭借眼见为实,多次复置生命于悬崖边缘,我们必须自学孙悟空辨妖的本领,去分辨世间的不好与恶。

我们也必须自学唐僧心怀功德,但在关键时刻,必须客观考量事情的两面性。

拥有一双慧眼燃起生命之花。

现代社会中,人们充满着很多的矛盾,当然也就引起了看到老人昏倒等现象牵与不扶的问题。

2021年大城市中频密出现碰瓷现象。

好心人看到路边的老人昏倒赶忙拉住,结果变成了“冤大头”、“罪魁祸首”,后来人们就纷纷躲避此类问题,以免给自己导致危害。

在2021年因路人见死不救而引致被撞到小女孩飞向天堂的帖子留言了万次,这引起了争议,因路人害怕“摊事”“惹麻烦”而丧失了祖国刚盛开的花朵。

若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分辨这种事情的真相,那么世界将太少了些蒙骗、多了几分真实。

若人人都存有一双慧眼,老人牵不牵,确实异口同声地说道“牵”,也就防止了在救人时刻人们的犹豫不决与缩略图保己的现象。

拥有一双慧眼点亮前进之路。

现代生活中常常发生消费者受骗,而经销商却逃之夭夭,逍遥法外,消费者的权益由谁来确保,这就引导我们具有一双慧眼,辨识真假,食品和真假销售现象,那样我们就可以在真假中作出挑选;我们不要只坚信自己的眼睛,必须融合多个方面去辨别一件事情的真假。

假如我存有一双慧眼,我将把真相吹入人间,使谎言逃出我们的世界。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慧眼,那么事实明亮,世界光明。

假如我存有一双慧眼,我将卷起飞翔的帆;假如我存有一双慧眼;我将点燃生命之花;假如我存有一双慧眼,我将照亮行进之路。

世界如此之大,借我一双慧眼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借学生慧眼摄取作文素材
安徽省舒城县河棚镇明德小学章兴芳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这个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样,我们的学生也不是没有丰厚的“生活源泉”,而是我们教师没有在作文教学中巧借学生慧眼,让学生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素材。

那么,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摄取作文素材方面,要怎样做呢?下面本人就躬身教学实践,谈一点浅略的做法:
一、放眼社会摄取素材
社会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生机勃发;生活是作文的“源”,只有“源”畅才能“流”涌,兴波助澜。

要摆脱作文“没什么可写”的困惑,必须寻“根”开“源”,我们要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获得实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作文的素材就无处不在了。

(一)走进自然观察品味
不同的季节,大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春天百花盛开,生机盎然;夏天骄阳似火,热浪逼人;秋天硕果累累,金黄一片;冬天寒风刺骨,冰天雪地。

不同的时间,天气也会瞬息万变。

或是晴空万里,或是大雨倾盆,或是浓雾弥漫,或是大雪纷飞——我们必须抓住时机,观察体验,捕捉创作灵感。

(二)关注社会搜集信息
有些教师常感叹学生的应试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教师及家长都不大提倡学生过多关注社会生活,怕因此影响考试成绩。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收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

要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眼”要多看。

看《新闻联播》、《大风车》等,看《中国少年报》、《少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尤其是教科书中涉及的名著。

“耳”要勤听。

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课文朗读,听老师对时事的评论等。

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如此多看、勤听,何愁写起作文来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涛呢?
二、亲近家庭捕捉素材
家庭生活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母的言传身教,百般呵护无不贯穿着孩子的生活,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作为儿女,应有一颗感恩的心。

平时可多多观察身边父母的故事:严寒刺骨的冬天,当你发现自己臭气熏天的鞋垫子每天晨起都变得干爽温软时;阳台的晾衣架上,阳光浴有限,而你的衣服每次都在向阳的地方……身边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难道你从来都熟视无睹吗?时间一长,事情一多,你就会发现,自己已悄悄地走进父母的心灵,深深地感悟着那份浓浓的亲情。

三、锁定校园采集素材
校园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也是陪伴学生时间最多的地方。

在这里,学生在一起学习、活动、交往,校园里的一切浓缩了一个小小的社会。

那么,如何从校园生活中积累素材呢?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要拓展作文的空间,开放作文的内容,加大习作训练的力度,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方法。

只要我们在阅读中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就能实现文本阅读的超越,创出作文练习的新洞天。

如模仿性练笔、想象式练笔、改写缩写式练笔、感受式练笔等。

总之,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写不完的人和事;四季轮回、风花雪月,有绘不完的情和景。

教师在平常作文教学时要巧借学生慧眼,学生在生活中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感悟,这样作文的素材自会层出不穷、源源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