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杨时传》.......阅读答案宋史杨时传
杨时·字中立_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杨时·字中立_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杨时·字中立_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
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
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
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
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②上书,乞留纲,军民集□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
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钦宗曰:“无逾于卿。
”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
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
”除兼侍读。
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
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
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
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
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注】①南剑:今属福建省。
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文言文译文: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
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
《送东阳马生序》《宋史·杨时传》比较阅读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宋史·杨时传》比较阅读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宋史·杨时传》比较阅读及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宋史·杨时传》比较阅读及答案文言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7~20题。
(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②。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注释】①属:撰写。
②进士第: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
③翕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
④南:意思是向南。
⑤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2分,任选4个作答)⑴ 无从致书以观()⑵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⑶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⑷ 颐既觉()⑸ 河、洛之士翕然师之()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和《宋史—杨时传》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和《宋史—杨时传》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选自《宋史·杨时传》)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幼颖异,能属.文/属.予作文以记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师礼见颢于颍昌C.执.经叩问/执.策而临之D.色愈恭,礼愈至./至.是,又见程颐于洛2.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国将兴,心贵师而寒傅”,结合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宋濂、杨时是如何“尊师”的。
【答案】1.C2.(1)抄写完毕,跑着(赶紧)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与他的老师程颐多次辩论,才豁然开朗没有疑问。
3.时闻之/ 设位哭寝门/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程门立雪《宋史》原文及翻译、阅读答案

程门立雪《宋史》【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
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
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答案:1.①向②怎么;开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点燃蜡烛2.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尊师重道的例子

尊师重道的例子
根据《宋史·杨时传》记载,北宋年间,福建有个叫杨时的人,非常聪明,善作诗文,喜欢钻研学问。
他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人称神童。
杨时为了去听理学大师程颢讲学,朝廷调他去做官,他都拒绝了,足见他对学问的痴迷程度。
程颢死后,杨时前往河南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继续学习理学。
话说有一天,杨时和自己的好友去拜访老师,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闭着眼睛静坐,杨时是一位非常讲究礼仪的人,他觉得即便是自己再渴望请教,也不该在老师闭目静坐的时候打扰他。
于是,这俩人便恭恭敬敬地站立在门口,等候老师醒来。
可是,老师静坐冥想的时间有点长,这俩人毫无怨言,继续静静地在门口等候。
过了一会儿,下雪了,天气越来越冷,他们俩依然在雪中坚持等候。
雪越下越大,地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厚的时候,老师终于把眼睛睁开了。
他看见外面有俩人,依雪而立,忙召唤进门。
一问才知道,他们已经在雪地里耐心地等候了很久。
见此情景,程颐深受感动。
从此,这件事就被作为尊重老师的范例而流传开来。
后来,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的理学,并形成了自己的独家学派,成为了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他在程颢、程颐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杨时晚年隐居龟山,被称为“龟山先生”。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也自此慢慢被人熟知,用以赞扬那些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宋朝杨时为了拜访理学家程颐在他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是

宋朝杨时为了拜访理学家程颐在他门前冒雪等待的故
事是
宋朝杨时为了拜访理学家程颐,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是程门立雪。
问题描述: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
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程颐,但是当他们看见他们的老师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们的老师,就站在旁边,耐心地等着他们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没有走,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宋史·杨时传原文及翻译-作文

《宋史·杨时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
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
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
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
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②上书,乞留纲,军民集□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
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钦宗曰:无逾于卿。
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
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
除兼侍读。
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
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
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
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
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注①南剑:今属福建省。
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译文: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
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
熙宁九年(),考中进士。
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
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杨万里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杨万里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
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
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
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
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罐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專,帅师往平之。
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
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渠,惠以扼贼之路。
俄以忧去。
免丧,召为尚左郎官。
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冑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
”侂冑志,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冑专偺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冑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年八十三。
赠光禄大夫,赐谥..文节。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B.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C.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D.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父忧是指遭遇父亲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杨时传》.......阅读答案宋史杨时
传
阅读《宋史?杨时传》,完
成后面问题。
(14分)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①,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②。
于熙、
元之际,河、洛③之士翕然④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⑤,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⑥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
号曰龟山先生。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 ) ②时盖年四十( )
③颐既觉 ( ) ④侍立不去(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以师礼见颢于颍昌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遂以
名楼(《黄鹤楼》)
c.一儿以日初远(《两小儿辩日》)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小题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⑴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⑵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活板》)
小题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2 分)
【链接】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
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
选文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雪”,试分别回答写“雪”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4分)①以……为师,师从,拜某人为师②大概,大约③已经,……以后④离开
(2)(2分)b
小题2:(2分)时/ 河南程颢与弟颐/ 讲孔、孟绝学
小题3:(4分)(1)杨时当时被调动官职,但他没有前去赴任,而是到洛阳以师礼拜见程颢,相处非常愉悦。
(2)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
小题4:(2分)选文写“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突出了侍立时间之长,天气之冷,从而充分表现了杨时对老师的尊敬和求学的虚心真诚。
(1分)
链接材料:表现了求学的艰难和求学的决心。
(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如,虚词“以”的用法;实词“师”的意动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此处注意“相”“具”等重点词的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这里学生应理解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表达的作用。
选文写“雪” 突出了侍立时间之长,天气之冷,从而充分表现了杨时对老师的尊敬和求学的虚心真诚。
《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雪则表现了求学的艰难和求学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