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经世之师修身之范

合集下载

十大校训

十大校训

“我最欣赏十大校训”出炉中华经典校训受认可2004年10月25日17:29 来源:中国青年报本报记者成梅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凝练。

不同的校训代表了各校风格迥异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

在众多的大学的校训中,哪些最受公众欣赏呢?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校园频道联合实施的“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调查(本次调查历时1个月,共有4672人参与)近日统计完毕。

调查显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校训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喜爱,分别占据了校训排行榜的前三位。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这次以54%的最高获选率位居校训排行榜榜首。

据记者了解,1914年冬,中国近代名人梁启超先生应邀来清华作题为《君子》的演讲时,曾以此激励清华学子发愤读书。

其后典出《周易》的这八个字被当时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定为校训,并一直沿用至今。

40%的公众对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表示欣赏和认同。

一名复旦大学的学生这样解释:“我们的校训典出《论语》,意思是说,学习要广博、坚定,并且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她认为,校训的确可以对自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它以35%的获选率位居第三。

这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记·中庸》。

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调查显示,排在4~10位依次是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33%)、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29%)、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8%)、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7%)、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26%)、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22%)和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20%)。

我们看到,大部分被公众广泛认同的校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华。

辩论赛口号通用15篇

辩论赛口号通用15篇

辩论赛口号通用15篇辩论赛口号1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2、你的风采来自辩论的精彩3、金玉良言融思汇智4、读之,疑之,思之,辩之5、煮酒辩古今,张弛论天下6、知识时代,智者先行7、辩世事,论时事,实事求是8、崇德尚能,经世济民9、宏辞论道,以辩会友10、辩响校园,辩出你我11、经世济国,中财有我12、千机善辩,魅力无穷13、就事论事,陈述事实14、经世济民,管理人生15、载知行万里,辩声满校园16、语言是一们独特的艺术17、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18、智慧高速我走在理性的道路上并永远相信真理19、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20、智慧对决,辩场争锋,谁敢横刀立马,唯有今朝化工21、雄辩滔滔舌战群儒诸葛亮,思维清晰耳听八方找破绽22、你来我往巧设陷阱诱敌入,敌进我退分秒必争赛智慧23、旁征博引,理不辩明心不甘,胸怀坦荡,比赛次之情为重24、智者动,仁者静,动静两相宜;智者经,仁者辩,经世辩天下25、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辩古今之是非,论天地之对错26、做最简单的辩手,用自己的方式,说我们知道的经历的相信的27、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28、集广商之灵气,竞世纪之辩2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赛场之上30、集天地之造化,汇万物之始初31、唇枪舌战,谁与争锋?32、精于思美于言,秀于心慧于口33、演讲辩论日,语出“经”人天34、做最受尊重的商学院辩论队35、以学心听,以公心辩36、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辩37、我们很强!38、逆俗而不枉真,辩者之实也39、雷厉风行,一鸣惊人40、经邦济世,富国为民41、涌动青春思辩,给力学风42、辩今之大事,论我之未来43、众志成城,败亦为荣44、持之有故,辩之有理45、辩一题而有知,论纵横而明志46、辩以明思,坐而论道47、传媒影响世界,我们影响传媒48、儒战群雄一张嘴,辩论天下三寸舌49、辩民生以善其身,论国事以济天下50、思辨的胜利!51、激情碰撞,跌宕成长52、想辩就辩,辩得响亮53、公平竞争,力争第一54、能言善辩真英雄55、舌战唇枪,问鼎天下56、想辩就辩,辩得响亮57、思想的亲密接触58、公平竞争,力争第一59、激情碰撞,跌宕成长60、经明行修,显以厉俗;吾思吾言,辩之有道61、口舌交错之艰辛,言礼言利言社会62、智者飞于天潜于海雄于地球63、儒战群雄,一张嘴辩论天下三寸舌64、铁齿铜牙弘正气,唇枪舌剑战群儒65、汇集百家之博思,证史证事证古今66、语言与思想的交锋,智慧与灵感的碰撞67、辨是非,逞口舌之利;论长短,看知识我丰68、庄严无畏的独立思考,灵气四溢的自由辩解69、国情世事,经世济民,辩坛精英,伦场先锋70、智慧给了我生活以及更好的生活能力71、真情在时间中沉淀,真理在辩论中清晰72、三寸之舌,百万雄兵,我言一出,谁与争风?73、桥是我建,路是我开;要从此过,留下辩才74、交流,学习,发展,提高,向对方辩友学习75、辩出风格,辩出精彩;不论成败,尽力就好76、立商以德,学商以志,经商以信,达商以情77、经邦济世现师大底蕴,辩思古今述鸿鹄情怀辩论赛口号21、演讲辩论日,语出“经”人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我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我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我见师者,古已有之,上溯可至三代之时。

后春秋时代,学术下移,孔子设杏坛讲学,遂变贵族之师为大众之师。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故依韩氏之言,为人师者,当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于世事学理之中,可纵横捭阖之饱学之士。

此即谓“学高为师”。

然韩氏所言之师,为狭义之师。

师者,素称人类灵魂之工程师。

可称其为师者,纵非人中之龙,亦可谓倍受赞誉之君子也。

古人云,才胜于德,谓之小人,德胜于才,谓之君子。

故可以为师者,定当志行高洁,行为世范。

此为广义之师,即“身正为范”。

故吾言,于此芸芸众生之中,可为师者,定当此“学高身正”之人。

师者,若论其字面之意,则初指年老资深之学者。

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此为古意也,今日之师,非仅有高深之学问者也。

没有学问之浅薄之士,固然不可称之为师,然可以为师者,亦当践行经世致用之道。

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

经世致用者,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的目的,我们求学的动力,是为了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

那种埋头于故纸堆中做些于国于民无关痛痒的所谓之学问,非经世致用之道也。

固立志为师者,或可以称其为师者,博览群书,提升自身学识此等传道授业解惑之资之外,亦当有传道授业解惑之心。

博古通今之士,亦可为社会之发展,国家之振兴贡献一己之力,然其对于文化之传承,国家人才之储备,则功效甚微。

然所幸之处,查中国历史,自孔子设杏坛讲学为始,自古博学之士,多为人师。

汉有扬雄郑玄讲经布道,宋有二程朱子开院讲学,明有船山阳明传道授理,清有戴震大昕指点迷津。

凡此种种,举不胜数,姑且列此实例,以作大观。

然为师者之饱学之士,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亦当以其个人之德行,处事之态度,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促学生之德才之全面发展。

光传授学生以知识,而不传之以道德教化,则于全民愚昧之外更有害于国家。

学以修身夯实经世致用的根基

学以修身夯实经世致用的根基

学以修身夯实经世致用的根基《论语》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子路在鲁国当了官,于是安排比他小21岁的师弟子羔做了费地的长官。

孔子骂子路是误人子弟,因为子羔还年轻,尚未完成学业。

子路不服,认为子羔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何必非要先读书呢?孔子更生气了,教育他说:学乃为政之本,学习好了才能去从政,而不能从执政的经历中去学习,这是本末倒置,害人害己。

在古人看来,学识不到,德行不修,是不能从政为官的,只有“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所以,学以修身,是为政的根基。

学以增智提升理政治世的素质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学习是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启迪智慧的根本所在。

1.跟老师学以提素质用学贯中西形容康熙一点都不为过,身为一个皇帝为什么要如饥似渴地读书?康熙给出的理由是:“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

”康熙年初,大臣杨光先攻击钦天监监正、传教士汤若望推行'‘时宪历"(西历)是''窃正朔之权于西洋”,辅政大臣鳌拜组织会审,然而参审官员们完全不懂何为天文历法,错误地处置了汤若望等钦天监官员,酿成了“康熙历狱二年幼的康熙痛感如果自己没有知识、缺少学识,怎么能判断别人的是非呢?因而发愤学习。

皇帝学习的便利之处就是老师都是一流的学者。

康熙每天大清早便到乾清宫弘德殿听讲,上完课后再到乾清门听政。

他不满足于隔日听一次讲座的学习安排,就请担任老师的大臣们“日侍讲读,阐发书旨,为学之功,庶可无间”。

除了读中国书,康熙还将欧洲传教士聘为老师,跟他们学习几何学、天文学、数学、哲学等。

后来康熙感叹说:“今凡入算之法,累辑成书,条分缕析,后之学此者,视此甚易,谁知朕当日苦心研究之难也?”君主最大的德,莫过于明察秋毫。

明君之明不仅在于识人之忠奸贤愚,更在于懂常识、明事理,这样每天处理政务才有足够的底蕴来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决策。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张利芳王木春老师主编的《过去的课堂》一书带领我们通过民国名家的教育回忆来追寻远逝的教育好时光。

在这些名家的娓娓叙述中,我们充分领略了那个时代教育环境的自由与包容,教师的个性与才学、创意与实践,尤其是各位教师在课堂上的风采,实在令人神往。

读的过程中,我有时会想,如果我曾经遇上那样的教师,是不是人生会有一些不一样;如果我能有名家教师那样深厚的文化积淀,我的学生会不会在未来也能有所作为。

已往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循着民国教师们的足迹,养浩然之气,树君子之风,或可提高一二也未可知。

学识。

有渊博的学识,过硬的专业素养,是做一个合格教师的首要条件。

钱穆先生中学时的地理教师诚之师上课无半句闲言旁语羼入,胸装《中国大地图》,在小黑板上手绘五色缤纷的地图,使听者如身临其境,永不忘怀。

朱永福先生的中学国文教师孟志荪自编教材,知识渊博,口才雄辩,有自己独到的文学见解。

任何人听他的课都会被吸引,进入诗文的境界,下课铃响后才会如梦初醒。

这种饱学之士的课堂必是光彩夺目的。

德行。

有德行的教师才会身先垂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教育魅力;有德行的教师才会敏感地捕捉到教育教学中的育人契机。

丰子恺先生的音乐教师李叔同,总是先于学生进入教室,一脸的“温而厉”。

开课前深深地一鞠躬,学生自然肃然起敬。

学生犯了错,他总是等别的同学都出去了,才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进行告诫。

“轻”是对学生的尊重,是一种涵养,“严肃”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重视,是教育的诚恳态度。

岑桑先生小学国画教师在画杨桃的课上用不同角度看到的杨桃是不一样的这件事儿教育学生:不要用自己看到的做标准去判断别人的对错,同时还要忠于真实,说真心话,做真心事,老老实实正正直直做人。

可见,对于有德行的教师,任何一个科目都有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无穷素材。

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远比他教授的知识深远。

思想。

有独立思考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唤醒作用,唤醒学生沉睡的思想和灵魂。

大学校训集锦(一)

大学校训集锦(一)

大学校训集锦(一)北京地区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1.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官方称为传统精神)2.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官方称为学风)3.博学审问慎思明辩(未名BBS上以此为训,比中山大学的校训少了一个“笃行”,有光说不练之嫌)4.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官方称为办学方针)中国农业大学:博大精深北京交通大学:知行北京联合大学:学以致用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首都师范大学:为学为师求实求新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国家法官学院:崇德敬业明法致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北京中医药大学:勤求博采厚德济生北方工业大学:敦品励学才德并懋(原“严肃、严格、严谨”成了校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崇德尚能经世济民(新校训)北京化工大学:宏德博学化育天工北京工商大学:求真立德勤奋创新首都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中国戏曲学院:德艺双馨继往开来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德艺双馨中国防卫科技学院:藏器学海崇德孝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诚信求索笃行北京林业大学: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北京科技大学:学风严谨崇尚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厚积薄发开物成务北京工业大学:不息为体日新为道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宁静致远务本维新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博识雅行学游天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实事求是朝气蓬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勤学善思立德践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从严治警从严治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明德勤学求是竞先(官方说是办学理念)中国传媒大学:立德敬业博学竞先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2007年上半年正在校友中征集新校训)中央财经大学:忠诚团结求实创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拓创新严谨治学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坚定勤奋求实严明华北电力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学校网站未认可)中央民族大学:美美与共知行合一(新校训)北京语言大学:敬教乐学育人报国(学校网站未认可)北京体育大学:追求卓越中央音乐学院:勤奋求实团结进取中央戏剧学院:求真创造至美华北科技学院:自立立人兴安安国北京服装学院: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勤奋求实团结创新中华女子学院: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创新求实外交学院:站稳立场把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周总理语)中国音乐学院:仁爱诚信博学精艺北京圆明园学院:忠孝仁义奋进超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弘德励学明志求真(2006建议稿,原为:严谨博精创新奉献)北京电影学院:尊师重道薪火相传(2008公布)北京农学院:艰苦奋斗勤于实践崇尚科学面向基层(未考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强求知有为首钢工学院:自强、求实、团结、创新北京物资学院:团结勤奋求实奉献北京印刷学院:团结勤奋严谨求实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忠诚、笃学、创新、卓越天津市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天津大学:实事求是(与人大校训同,天大的校风“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天津医科大学: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天津中医学院: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中国民航学院:笃学精博严谨创新天津外国语学院:中外求索,德业竞进天津理工大学:重德重能求实求新天津美术学院:崇德尚艺力学力行天津师范大学:勤奋严谨自树树人天津体育学院:自树树人自强不息(自树树人与天津师范大学同)天津音乐学院:追求完美创造卓越天津工业大学:严谨严格求实求是(原来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天津财经大学:勤奋、团结、求实、创新天津科技大学: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天津农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爱国敬业团结创新天津商学院:爱国创新求实笃行河北省河北师范大学:怀天下求真知(★★★)河北大学:实事求是笃学诚行河北医科大学:明德博学行方智圆中国人民武警部队学院:进德修业精武博文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进德修业精益求精承德石油高专:道艺兼修敬业乐群河北经贸大学:严谨为师勤奋为学诚信为人河北科技大学:兴业尽责石家庄学院:厚德博学崇实求新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明德励志博艺精技燕山大学:厚德博学求是河北体育学院:崇德砺能笃学拓新河北工业大学:勤奋严谨求实进取(官方说是校风和学风,有“勇毅专精、勤慎公忠”版本,未经证实)河北农业大学:崇德务实求是河北理工大学:勤奋求实华北煤炭医学院:明德博学求实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求实进取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敏学修身乐业创新石家庄铁道学院: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石家庄经济学院:勤奋、求实、团结、创新山西省中北大学:致知于行(★★★)山西大学:登崇俊良求真至善山西财经大学:修德立信博学求真山西师范大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忻州师范学院:厚学启智修德树人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励学重行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探药索理求知立德山西中医学院:求真太原理工大学:求实创新山西医科大学:献身务实团结进取山西农业大学:勤奋求实团结进取(孔祥熙题定的“学以事人”不知还用不用,“学以事人”:★★★★)太原科技大学:严谨团结求实奋进长治医学院:厚德博学求是创新雁北师范学院:爱教勤学求实创新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崇真求实博学创新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团结、进取、求实、奉献晋中学院(原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尊自立自信自强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砺志立信进德修业内蒙古内蒙古大学:求真务实内蒙古师范大学:献身求实团结奋进内蒙古工业大学:民主团结勤奋严谨求实进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原包头钢铁学院):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正征集新校训)内蒙古民族大学:博学明理崇德至善内蒙古农业大学:团结求实博学创新(在一位毕业生感言中发现的,有人在网上发布的校训大全把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小的校训“团结、活泼、勤奋、进取”当成是农大的校训,不过也差不多)内蒙古财经学院:团结严谨求是创新内蒙古医学院:博学尚行精诚至善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团结勤奋求实献身江苏省东南大学:止于至善(★★★★★)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京理工大学:团结献身求是创新。

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

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

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古圣先贤们对子女的仁慈关爱和严格要求,使其在任何时候能够择善而从,走正人生之路而无怨无悔。

古人家教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人教育孩子的理念(一)孔子教子学《诗》、《礼》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学生。

《论语.季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学生陈亢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有与别人不同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啊。

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

’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

’我马上就去学《诗》。

又有一次,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

’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

’我马上又去学《礼》。

我只听到这两件事。

”陈亢下来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知道了学《诗》的道理和学《礼记》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与别人的孩子是一样的。

”的确,诗和礼,都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

孔子说:“诗言志,歌咏言”,认为利用文艺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教育,比说教往往有效的多。

相传《诗经》三百零五篇,就是他亲自删定的,内容多和修身、知命、追随道义有关。

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就应从这里开始,可以提高人的观察力,另外,通过读诗也能够学到许多历史、自然、社会知识。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他所说的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礼仪行为规范,从学礼开始,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德行,从实践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进而成为日后通达天道、经世济民的基础。

孔子教育儿子学“诗”学“礼”,和对其他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孔鲤是自己的儿子就放松对他的要求,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和对儿子寄予着很高的希望。

后代的读书人,把孔子教子的方法称做“诗礼传家”。

(二)颜之推与《颜氏家训》颜之推是南北朝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影响,又敬信神佛,笃信因果。

儒家的经世之学及其意义(精)

儒家的经世之学及其意义(精)

儒家的经世之学及其意义作者:陈寒鸣时间:2007-11-25 13:02:00儒家在中国已有近2600年的历史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学本身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不仅历史上的儒家学者各以其自身立场阐发各自的儒学思想,而且儒学宏富的思想内涵及其历史演变亦使研究者对儒学的了解颇感困惑,从而引发了许多误解和争论。

其实,无论儒学经历过多少时代,我们对儒学的理解首先应该弄清儒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儒学的目的、儒生的终极关怀是什么?笔者认为,从此契入最应紧紧扣住经世精神及其意义来了解、体认作为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之核心的儒学。

一儒学本来就是一门经世之学,儒家之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经世精神。

所谓“经世”,即“经世致用”。

“经世”有时写作“经济”,即“经国济世”,意义相同。

“经世”是指称儒家极其关心社会、参与政治,以祈求达到天下治平的一种观念。

“经世”概念最早见之于《庄子·齐物论》,其言有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辨。

对于这里提到的“经世”一词的含义,学者说法不一,如章太炎认为应解作“纪年”(1);梁启超则以济世致用之义视之,他出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为诸生订立学约十条,其中第九条即为“经世”,并解释道:“庄生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

凡学焉而不足为世用者,皆谓之俗学可也。

”(2)查“经世”一词,历史上也有用为“入世”的同义词,以与佛教“出世”观念相区别,如南宋陆九渊谓:“儒者虽至于无声无臭、无方无体,皆主于经世;释氏虽尽未来际普度之,皆主于出世。

”(3)故近世学者有认为庄子之言是“由道家出世的观点,反衬出儒家的入世精神。

”(4)庄子“经世”的真实含义究竟是什么?姑且可以置之不论,但经世观念确实代表着儒家入世和通过为政以达到致天下于太平、登万民于圣域的态度与抱负。

儒家的经世并不是因职责所需而体现的。

刘师培认为儒家的经世精神渊源有自:儒家出于司徒之官,亲民治事、化民成俗本为司徒应有天职,儒家由此转化而成学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世之师修身之范
□李强
(本文字数:1522)《新华文摘》2006年第21期
回顾夫子尊师为师的一生,深感夫子天命经世之师,终生与师字不解宿缘,一代师魂启夫子的一生,是我辈尚未完全理解的一笔精神遗产。

夫子一岁丧父,十一岁爷爷辞世,整个青年时代,家里多由爷爷早年学生的照顾。

以致到了夫子耄耋之年,忆及当年资助夫子的几位老伯,仍然一往情深。

中国人特殊的师生之谊,对夫子青年时代思想形成了影响深远。

启功夫子三代单传,父亲早丧,爷爷就既是家里的支柱,也是夫子开蒙的老师。

夫子画画的天赋,以及读书写字,都是由爷爷启蒙、深受爷爷熏陶的。

京城居不易,夫子全家曾搬到河北易县爷爷一个学生给准备的房子里。

后来爷爷也走了,夫子的教育,仍是靠爷爷的几位学生捐助的一笔款项取利息维持的。

夫子早年拜师学艺,也多靠爷爷的师生交往,好几位帮助夫子读书作文的老师,都曾是爷爷的学生。

封建伦常的天地君亲师,到了夫子这一代,天、地、君既不在,就徒显族贵人稀的血亲之缘与愈发珍贵的师生之谊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位老师举荐夫子,认识了启功一生的业师陈垣先生。

夫子一生从教七十余年,找到了生命归宿。

陈垣之于启功,非亲非故,一见之下,只有两个字:赏识。

仅仅因为赏识,陈垣先生强烈坚持看好启功,而启功夫子很早就表现出读书教书的才具与性情艺术的天分,终成一代大师。

1971年,陈垣先生逝世,夫子有挽联说:
依函丈卅九年,信有师生同父子;
刊习作二三册,痛余文字答陶甄。

我第一次看到这幅挽联,被震动了:是“同父子”不是“如父子”。

如与同字,同属平声,夫子这么说是有真心在的。

回顾夫子生平,更被“同”字感动。

陈垣先生在时,夫子是这样做的;待到夫子说时,已在挽联中了。

启功夫子借着陈垣老师之名,总结过一篇著名的《上课须知》,其辞浅、其意真,堪称通人之论。

虽然只有九条,可以作为千百万教师操守之根本,文章朴实恳切,并不很长,抄录如下:
一、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

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

二、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许讥诮学生。

三、以鼓励夸奖为主。

不好的学生,包括淘气的和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加以夸奖。

四、不要发脾气。

你发一次,即使有效,以后再有更坏的事情发生,又怎样发更大的脾气?万一发了脾气之后无效,又怎样下场?你还年轻但站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佩服。

五、教一课书要把这一课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

自己研究几个月的一项结果,有时并不够一堂时间讲的。

六、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

改多了他们也不看。

要改重要的关键处。

七、要有教课日记。

自己和学生有某些优缺点,都记下来,记下以备比较。

八、发作文时,要举例讲解。

缺点尽力在堂下个别谈;缺点改好了,有所进步的,尽
力在堂上表扬。

九、要疏通课堂空气,你总在台上坐着,学生总在台下听着,成了套子。

学生打哈欠,或者在抄别人的作业,或看小说,你讲的多么用力也是白费。

要在学生座位行间走走。

讲课时,写了板书之后,也可下台看看。

既回头看看自己的板书效果如何,也看看学生会记不会记。

有不会写的或写错了的地方,在他们座位上给他们指点,对于被指点的人,会有较深的印象,旁边的人也会感觉兴趣,不怕来问了。

这些经验之谈,是夫子老师教给夫子的,更是夫子一生教学经验的总结,循循善诱,尊重学生,贯穿着夫子待人接物的一贯谦逊有礼,富于正见的性情。

一个好的老师,是人精神成长的父母;一大批有学养有操守的教师,才能滋润人们精神的荒芜。

古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夫子西行一年,我师魂兮归来!
(2006年8月22日《光明日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