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话语的调查与分析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语的调查分析

六、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通过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的类型与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教师 反馈语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增加建议型和总结型反馈语的使用,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知 识;
2、减少批评型反馈语的使用,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否定型反馈语:这种反馈语主要用于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引导他们进行 改正。例如,“You may need to rethink your answer.”,“It’s not quite right yet.”等。
二、教师课堂反馈语的使用策略
在使用反馈语时,英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策略:
1、兼顾肯定与否定反馈:教师在使用反馈语时,应同时注重肯定和否定反 馈,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改正错误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使用引导型反馈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 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及时反馈:教师应在学生表现出积极学习态度或回答问题时,及时给予 反馈,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4、情感支持:无论给予学生何种类型的反馈,教师都应以鼓励和支持为主,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3、认知偏差:教师反馈语应避免对学生产生认知偏差,如贴标签、过度概 括等。
五、实证分析
本研究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收集了一所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师反馈语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教师使用肯定型反馈语的频率较高,但批评型反馈语的使用 过多,建议型和总结型反馈语的使用相对较少。此外,教师的反馈语还存在一定 的认知偏差,如对学生能力的过度概括。
1、肯定型反馈语:这种反馈语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 学习动力。例如,“Good job!”,“Excellent!”等。
课堂教学对话情况调查报告

课堂教学对话情况调查报告课堂教学对话情况调查报告「篇一」20xx年,我校5位教师在遵义市教研室教研课题申报中选择了中学课堂教学中“对话型”教学课题作为研究对象,我们精心选题,周密策划,分步实施。
20xx 年6月,我们进行了“中学课堂教学中‘对话型’教学与师生交流的实效性问卷”调查,现就调查问卷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对话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法国教育家弗莱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
”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
”弗朗德斯提出了一个课堂教学中“三分之二”定律,即认为每堂课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师生对话,而在这些对话中,教师又占用了三分之二的说话时间。
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教学,对话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作用,研究数学课堂中的对话对数学课堂改革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我们拟通过调查,探究“对话”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提高和成长的影响。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调查对象:初高中老师、学生。
调查方法:我们按研究计划深入班级和教研组,分别向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教师问卷100余份,学生问卷1200余份。
请教师和学生认真客观作答。
问卷全部有效。
调查内容:围绕中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制作的《中学课堂对话型教学调查问卷》。
(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三、调查结果及分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深入开展,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合作意识增强。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调查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调查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之一。
教师话语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效果,还反映了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和对学生的态度。
因此,对教师话语的调查和分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特点、分析教师话语的优缺点,探讨如何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有效性和充实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研究问题
1.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类型有哪些?
2.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3.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优缺点。
4.如何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有效性和充实性?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语料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给予大学英语教师问卷调查,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类型和语言特点,并分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优缺点。
同时,利用语料库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如何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有效性和充实性。
五、论文结构
第一章研究背景和目的
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数据分析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赵洁.浅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的作用[J].外语研
究,2018,105(03):36-38。
2. 盛善玲.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分析——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9(09):73-74。
3. 李瑞莲. 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语文教育研究,2019(07):118-119。
教师课堂话语的语用分析

教师课堂话语的语用分析教师课堂话语是教师组织课堂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对教师课堂话语的功能进行分析,以求了解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情况,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为外语课堂教学活动和外语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标签:教师课堂话语言语行为理论语用功能一、引言外语教学课堂是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真正在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束定芳(2006:21)指出外语教学的实施包括五大主要过程(curriculum processes):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e),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教材开发(material development),课堂教学(classroom instruction),课程评估(course evaluation)。
在这几个主要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课堂教学是其他过程的实践阶段,是外语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过程。
对许多中国学生来说,外语课堂是其接受外语输入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场所。
因此,外语学习者对课堂的依赖性很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外语课堂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目的语,而且应懂得如何通过使用语言而教语言,并能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而掌握语言。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项互动性的交际活动。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者。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organizer)、启发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评估者(assessor)和辅导者(tutor)。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控制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作用往往是通过教师课堂话语体现出来的。
课堂话语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发出指令、传达信息、讲授知识、提出问题等)所使用的语言。
教师课堂话语主要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即肢体语言两种形式,其中以有声语言为主。
课堂话语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分析

课堂话语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要话语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语言和语用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影响着学生对他们的认知和评价。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改变和发展,教师在课堂话语中的语用身份建构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使用方式、言语行为、声音语调等方面都会反映出他们的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
深入探究教师在课堂话语中的身份建构过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课堂话语中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教师在言语行为中的身份认同特征、身份建构的顺应性分析,以及影响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因素和策略。
通过对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细致分析,旨在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课堂话语中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语言行为来构建自己的教学角色和身份认同。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第一,探究教师在课堂话语中表现出的身份特征和建构方式,以揭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和塑造策略;第二,分析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与灵活性,探讨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与调整;探讨教师语用身份建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通过研究教师在课堂中的语用行为和身份建构,我们希望能够深入理解教师的角色认同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教师语用身份建构在课堂话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教师在课堂话语中如何建构语用身份,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种身份建构对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教师话语行为特征、身份建构的顺应性分析、影响因素和建构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教学互动中的细微变化,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我校教师课堂用语的调查报告

我校教师课堂用语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缘由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近几年,教学问题聚集在真实的课堂活动中,目的是提高课堂效果,师生交流是课堂开展的主要形式。
其中,教师的课堂用语起着关键作用,恰到好处的课堂用语可以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为了了解我校教师课堂用语的现有情况,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校课题组教师做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内容1.生动幽默性用语的使用情况2.科学性的体现3.文明用语的使用情况4.无效语言的出现情况三.调查方法我校课题组教师听了本校七八九年级共8个教师的10节课,关注了他们的课堂用语。
采用了客观描述与行为观察法。
四.课堂用语现状分析1.生动幽默性用语的使用情况。
我校8位教师中大多数教师语言平淡,趣味性差,只有3位教师使用了此类语言。
例如王子峰老师在提问最简单的家用电器是什么?学生们思考,这时他模仿了赵本山老师的口气说:“手电筒呗!”。
在连接电路时,让同学们分步操作,此时他说:“别一口吃个胖子,应一口一口的慢慢吃。
”张文景老师在讲授《敬畏自然》一课时为了深化理解敬畏的含义,运用了排比句:怕不怕植被受损而变成荒漠?怕不怕人的肉体刹那间变香灰飞烟灭?怕不怕……。
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她是这样表达的:“高山不会因为失去人类而夷为平地,大海也不会因为失去人类而枯竭。
”语言生动,表达的恰到好处。
张仁老师在讲授《澳大利亚》时,提到支柱产业时,他说:“人有两条腿,假如有条腿折了,呱唧就瘫了。
”讲基础产业时,他说:“没吃没喝就遭了反,有再多飞机大炮有用吗?”2.科学性的体现例如王佳媚老师在讲授《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时提问:“谁灭了明朝?”这名话不准确,学生的回答也就只从人物方面李自成和清顺治二人对比得出答案,而历史并不是由某一人所决定的。
姜乃明老师复习《青藏地区》时,老师问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从哪看出来的:用语不准确,高寒不单指气候特征,应是环境等特征的总和。
课堂话语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分析

课堂话语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分析引言教师语用身份建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使用来塑造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角色。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的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和表达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形象,以达到有效传达知识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通过对课堂话语中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进行分析,探讨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情境的不同而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语言使用,从而建构不同的教师语用身份。
一、语用身份建构的基本概念二、教师语用身份建构的顺应性教师在课堂话语中的语用身份建构是一种顺应性的过程,即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学生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语言使用,以呈现不同的教师形象和角色。
具体来说,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顺应性。
1. 语言选择的顺应性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的语言选择会受到学生年龄、文化背景、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能会选择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对于高中生或大学生来说,教师可能会运用更加专业化和抽象化的语言,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语言,比如在讲解知识点时会使用较为正式的语言,而在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时可能会运用更加随意和亲和的语言。
2. 表达方式的顺应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达方式也具有顺应性。
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可能会通过语调、肢体语言、情感表达等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比如在鼓励学生的时候,教师可能会使用温暖而鼓舞人心的语调和肢体动作,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而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可能会选择严肃而稳重的语调和肢体语言,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
教师的语用身份建构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行为中。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采取指导性、鼓励性、启发性等不同的语言行为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在学生提出问题或困惑时,教师可能会运用解释、讲解、引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英语口语课堂话语的调查与分析个案研究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调查方法
03 三、调查结果
04 四、案例分析
05 五、结论与建议
一、背景介绍
一、背景介绍
英语口语课堂话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 达能力至关重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口语教学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英语口语课堂话语的现状和问题,本 研究对英语口语课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情况有待改善。有些课堂上,教 师主导了话语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有些课堂上,则是学生完全占据了主导 地位,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这种不均衡的互动方式限制了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
四、案例分析
四、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改善英语口语课堂话语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从调查结果中选取 了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这个案例发生在某高校英语口语课堂,教师意识到了 课堂话语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二、调查方法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首先,我们在一所高 校随机选取了100名英语专业学生和1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问 卷主要包括学生对英语口语课堂话语的评价、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两者之间 的互动等方面。其次,我们观察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课堂,记录了教师和 学生的发言情况以及课堂互动氛围。
四、案例分析
首先,教师逐渐增加课堂上的英语使用比例,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英语交 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用简单的英语解释复杂的知识点,并鼓励学生用英语 提问和回答问题。此外,教师还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 的语境中运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