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费投入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

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这个信息时代,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进行研发投入并取得创新绩效。
本文将探讨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首先,研发投入是企业实现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发投入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研究开发费用等方面的投入。
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可以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从而实现创新。
研发投入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研发活动,还包括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研发。
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创新资源,提高研发效率。
其次,创新绩效是企业研发投入的产出。
创新绩效可以通过多个指标来衡量,例如新产品的销售额、专利数量、市场份额等。
研发投入越大,创新绩效往往也会越好。
研发投入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同时,创新绩效也可以反过来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
当企业看到研发投入带来的创新绩效时,会更加愿意加大研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
研发投入增加并不一定能够直接带来创新绩效的提升。
研发投入的效果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企业的管理能力、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等。
如果企业的管理能力不足,研发投入可能会浪费在无效的项目上,导致创新绩效不佳。
同时,如果企业没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研发投入可能无法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创新成果。
此外,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还存在着时间滞后效应。
研发投入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转化为创新绩效。
研发活动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理论研究、实验验证、产品开发等多个阶段。
因此,企业在进行研发投入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长远的眼光。
不能期望短期内就能看到显著的创新绩效,而是要持续地进行研发投入,为未来的创新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

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关于政府补助在研发投入中的作用,外国学者Link(1982)和Lichtenberg(1988)将政府的补助和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区分为不同的部分,包括Link(1982)研究过程中发现,在获得政府研发补助后,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有所下降,有助于对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的研究[1]。
Lichtenberg(1988)表明,政府补助与企业研发活动之间没有显着关系。
且在之后对其进行估计时,结果表明这两者存在替代关系,显示为两者互补效应[2]。
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有着新的看法,Czarnitzki和Fier(2017)通过对德国1084家服务业企业的研究是在非标准符合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并确定国家补助是鼓励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这是有助于扩大公司规模和保持公司管理的可持续性的措施[3]。
关于外国在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研究影响中,学者Bergstrom(2002)以瑞典企业为样本,研究了1987到2000年期间的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所产生的影响,并表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对企业绩效来说是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形成了不良的阻碍作用。
政府补助是作为一种外部性资源来说的,当市场出现失灵时,能够对资源起优化配置作用[4]。
对此有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在短期内对企业的绩效有积极影响。
Bulter(2008)是根据一项不考虑税收补助影响的补助政策出发进行研究发现:国家税收补贴政策对提高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是一项政策效果研究[5]。
对此大部分的看法是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政府补助是能够短期提升企业的绩效的,从长期性来看,对政府补助在企业绩效的研究中普遍认为,这将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在国外,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时,区分为正向观点和负向观点。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者Crass(2014)在对德国制造和服务行业公司中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企业生产能力与创新资本、人力资本和企业品牌资本之间存在正直接的正向关系[6]。
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企业价值研究综述

2文献综述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否成功地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研发活动。
毫无疑问,研发活动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研发强度比拟大的信息技术业。
同时,企业研发支出的也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研发支出的有效披露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盈利情况。
因此研究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现从国内外回忆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
2.1国外相关文献回忆Lev和Sugiannis 〔1996〕,搜集大量研发密度较高的企业数据,分行业实证研究每年的研发支出与第二年经营收入的关系,结果说明,研发投入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明显的滞后性,并且滞后胜的影响时间依行业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Gamer和Nam 〔2002 〕等研究企业R&D与企业绩效关系,弓丨入企业创新速度这一因素,研发投入作为企业创新速度的一个衡量标准,通过研究创新速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而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研究结果指出,研发投入会影响企业的创新速度,创新速度是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Zhen Deng 〔2002〕以申请和授让专利数量来衡量企业对R&D的投入,选取股票报酬衡量企业业绩,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美国企业专利数量、研发密度与股票的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的结论。
Hu和Jefferson 〔2003〕的研究结果说明,研发投入与企业规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但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并且对于不同的行业而言,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的显著关系程度是不相同的,而且其影响程度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变小。
Han和Maury 〔2004〕通过实证研究指出,韩国企业的经营绩效与研发支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005年英国工贸部研究说明,在以研发作为企业竞争主要手段的行业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业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强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企业销售额、那么富创造、资本市场总值等,并且研究说明医疗器械、软件、医药业三个行业的研发强度高于其他产业,且投资回报率较其他行业高。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文献综述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20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文献综述赵洁 张玲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一、引言研发投入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我国各企业都十分重视研发投入活动,我国统计局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与GDP之比)持续增加,截至2018年研发支出已达19678亿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51.18%,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11.77%,但是研发投入活动具有高投入、回收期长、收益不确定的特点,因此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是否会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何种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学者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丰富了相关领域的文献。
二、文献综述(一)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关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最早是从国外开始研究的,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大部分学者得出了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Branch(1974)通过联立方程筛选出美国的111家上市公司,通过对他们的研发费用、无形资产等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些公司的研发费用与企业生产力是正相关的[1]。
Brown和Petersen(2011)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研发投入可以加大企业的研发密度,使企业的知识储备量增加,为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奠定基础,因此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2]。
Ballot(2012)把研发投入分为人力投入和资本投入两类,对瑞典和法国的企业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为研发投入有利于企业回报率的增长[3]。
Rodrigo(2012)选取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以资源整合为视角,探究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表明研发投入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对企业绩效能够产生有利影响[4]。
Mudambi和Swift(2013)选取美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得出加大研发投入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进一步显示出研发投入能够正向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5]。
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

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作者:齐梅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研发投入总额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说明当期研发支出的投入可能会导致公司业绩的减少,而前期研发投入总额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研发投入公司业绩资本化费用化研发支出可以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够提高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并能通过研发投入拥有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
研发支出的本质是一种资本追逐利润的投资行为,其最终目的是期望能提高企业的业绩。
关于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早期国外研究可能是由于数据方面的限制,较少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这一问题。
一、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纵观国内外学术界对研发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发现,对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的绩效评价问题虽有大量规范性的论述,但大多还是处于对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或从宏观的角度对国家研发经费或科技经费的研究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但是从微观角度的企业对研发支出进行实证研究的却是凤毛麟角。
Cohen and Levinthal(1989)认为,R&D 投资不仅可以产生新的知识和信息,而且可以增强公司吸收现有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外溢,R&D投资具有提高公司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的两面性。
但是有的研究认为,研发支出并不能提高国家或公司的业绩。
Gavin and Cameron(1994)发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制造业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并没有产生较高的生产率,即研发投入并没有提高英国制造业的企业绩效。
Valdemar smith,etal. (2004)实证研究发现丹麦制造业上市公司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研发投资支出的回报率大约在9%-12%,然而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研发投资支出的短期效应很不明细。
另外,在考虑了所有制结构、创新特征等因素后,结果发现,这些因素也并未影响公司的生产率和收益。
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

并 没有造成显著的影响 。 并从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人才重“ 招” 轻“ 用” , 对研发资金投入重 “ 投” 轻“ 效” 以及企业名实不符等角度 , 对 这 种现象 的出现进行了解释。 郭斌( 2 0 0 6 ) 发现 , 企业规模越高产 出率越高 , 但与利润率之间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 在研 发支 出与企 业绩效 的关系研究方面 , 发现研发支出越高 , 利润率越低 , 并且研 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产 出率存在负相关的影 响。 该 文的研究结
说 明 当期 研 发 支 出的 投 入 可 能 会 导致 公 司业 绩 的 减 少 , 而前 期 研 发投 入 总额 与 公 司业 绩 显 著 正相 关 。 关键 词 : 研 发投 入 公 司业 绩 资本化 费 用化
研发支出可以使公 司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 中立 于不败之地 , 能够提高公 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 并 能通 过研发投入拥有核心竞争力 ,
生产率 和收益 。 在美 国, 1 9 7 0 年 以后报告 亏损 的公 司比例在不断增加 , 有研究就认为是 由于研发支 出全部费用化导致了这些亏损 公 司增加 , 比如Mc c a l 1 i g ( 2 0 0 3 ) 认为 , 全部费用化导致 了一些本来盈利 的公 司出现亏损 。 同时还发现研发型公 司在无形 资产 、 研发活 动
物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 , 在深入调查生物技术行业 的研发投资后 , 掌握 了生物技术研发活动的特点 , 并相应的研究生物技术公司的研 究绩效 。 张运生 、 曾德明 、 秦吉波 、 张利 飞( 2 0 0 5 ) 提出研发绩效评价指标模型与方法 。 从研发人员 、 研发团队 、 研发部 门和企业等角度 ,
果 与预期有所差别。 从 目前中文文献 的研究现状来看 , 主要反映 出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多针对国家 、 地 区宏观研 发费用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文献综述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文献综述研发投入是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方面的重要投资,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综述相关文献,探讨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发投入指的是企业在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支出,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设施、技术资料等。
大量的研究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发投入可以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企业可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市场份额的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研发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工艺,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和成本优势。
研发投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
实证分析是通过收集企业的实际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等方法,来探讨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常用的计量模型包括Cobb-Douglas生产函数、杜宾生产函数等。
实证分析能够客观地评估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得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结论。
案例研究是通过深入调查某些企业或行业的具体案例,来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分析。
案例研究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内部运作机制和外部环境特点,揭示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由于案例研究的局限性,其结论通常只具有局限性的适用性。
在研究方法上,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来分析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案例研究,深入探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精)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杜勇1,鄢波2,陈建英3(1.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2.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3。
西南大学财务处,重庆400715收稿日期:2013—12-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232004;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C G L 050;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11Y J C 630243、12Y JC630010、13Y JC6300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 WU 1309116、S WU 1309202作者简介:杜勇(1977-,男,湖北麻城人,博士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鄢波(1978-,女,湖北宜昌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会计;陈建英(1980-,女,四川资阳人,中国注册会计师,西南大学财务处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审计。
摘要:在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2007-2012年进行研发投入的43家(共258个观测点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投入水平上处于中等水平,且投入强度正在逐年提高;总体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和企业获利能力具有同向增长关系;在企业成长能力方面,其与研发投入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关键词: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D O I :10.6049/kjjb yd c。
2013100342中图分类号:F 276。
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402-0087-060引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日益受到国内外企业资本与技术的挑战。
研发(R&D投入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因而体现企业科学技术进步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财务管理企业研发费投入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研究与发展(R&D)是技术创新最重要、最主要内涵。
研究发展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提升着国家的竞争力水平。
早在20世纪40年代,经济学家就指出,发明和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发动机”,研究发展是主要的“燃料”。
因此对技术进步的讨论逐渐成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对于研究发展的探索又成为了特别被关注的领域,尤其是研发对于生产力及企业业绩的研究,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学实证研究的重点关注方向。
1相关概念界定1.1研发及研发费用的概念研发(R&D)是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简称,它是指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超额垄断利润,拥有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运用新科学、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等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一系列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为了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Frascati手册中的定义是:R&D是一种有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宝库,并运用这些知识去进行新的创造。
美国科学基金会的定义为:R&D是指企业、政府以及非盈利组织所进行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和工程、样机与工序的设计和发展。
不包括质量管理、日常产品检验、市场检查,推销服务以及地质或地球物理勘查。
《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的定义是:为了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是人们发现和应用新知识的连续过程。
显然,不同机构对研发的概念表述并不相同。
谢小芳(2008)指出研发在实际应用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研发是指科学技术研究,即科学研究、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科技研究活动。
而狭义上的研发,是以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或技术开发投入为研究对象,不包括技术改造设备、生产线改造和外购无形资产等投入。
唐丽桂(2010)认为研发是指为增加知识的总量(其中包括增加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
企业研发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规定,企业研发的费用包括薪金、工资以及其他人事费用;材料成本和已消耗的劳务;设备与设施的折旧;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其他成本等。
肖敏(2010)提出,衡量研发投入力度可以通过研发强度,即一国或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占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体现。
本文研发费用主要通过企业报表中的管理费用及无形资产两个项目中的相关科目体现。
1.2公司业绩的概念“业绩”一词来源于英文“performance”,中文将其翻译成业绩或绩效。
《韦伯斯特新世界词典》对业绩的解释是:(l)正在执行的活动或已完成的活动;(2)重大的成就,正在进行的某种活动或者取得的成绩。
财政部统计司(2002)认为,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
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学者张蕊(2002)认为企业业绩是反映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成果。
冯丽霞(2004)则认为,企业业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业绩,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由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产生的产出记录;另一种是以行为为导向的业绩,是指与企业目标有关的、可以按照个体的能力(即贡献程度)进行测量的行动或行为,并且根据绩效形成的因果关系,把绩效可分为潜在绩效、行为绩效和结果绩效。
本文中所指企业业绩主要运用每股收益率来衡量。
2宁波制造行业现状近年来,宁波制造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生产效率都有了很大提升,在浙江省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因素,宁波制造业受到了国内外许多挑战。
宁波传统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等,这些产业对技术要求不高。
而研发在制造业中逐渐被认为是创造高利润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文选择以宁波制造业上市企业为例,对企业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希望可以通过研究探索出研发活动对宁波制造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并且能够为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科技创新竞争力,以及优化宁波制造业产业结构等提供参考与帮助。
3.1国外研究综述3.1.1国外研究现状从现有的外文文献研究情况上看,国外对研发的探索主要表现出三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大多通过分行业对研发费用绩效进行评价;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与国内相比,更多地使用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宏观经济学模型,突出发展变化轨迹;三是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强调研发支出对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充分认识到了科技、研发投入的重要性,并对此从宏观与微观上都展开了长期、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因此形成了比较丰富、成熟的结论。
3.1.2国外研究主要观点Chan,Martin和Kensinger(1990)在研究中发现股价对95个增加研发投入的公告反应显著为正,即使公告是在面临盈余下降的时候报出的。
另外,宣布增加研发投入的高科技公司平均得到正的超额回报,然而非高科技公司的公告与超额回报负相关。
在截面分析中他们进一步发现:只有在高科技行业中,比行业平均研发强度水平高的公司的股价才能得到更大提升。
Lev & Sougiannis(1996)以及Deng, Lev & Narin(1999)研究发现企业R&D活动对未来成长机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S. David young and Stephen F.O Byren(2000)也在其研究中,证明R&D支出与未来成长价值有显著的正相关。
Chan,Josef Lakonishok和Sougiannis(2001)检验了研发费用与公司股票市场价值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从事研发的公司,其股票的历史收益要超过不从事研发的公司,高研发投入的公司在权益市场上得到超常收益;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回报成正相关关系。
Hu,A.G和Jefferson(2003)研究指出,研发投入与企业规模间比例关系不明显,对不同的行业来说,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是显著的,而且这种显著程度对不同的行业是不同的,并且影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延而越来越小。
英国贸工部“2005年度研发排行榜”的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关联性适用于以研发作为企业竟争的显著影响因素的产业。
研发强度直接影响到销售额的增长、财富创造效率和资本市场总值。
意大利学者Francesco Aiello(2008)认为研发溢出弹性受到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国外学者普遍认同了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是正相关的,但是考虑到行业、公司业务范围等因素,研发投入对业绩的回报程度是有差异的。
3.2国内研究综述从我国国内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研发投入的非强制性披露,以及对研究发展的统计起步较晚,统计数据不完善等原因,目前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
尽管我国许多有关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都包括了企业研发投入这部分,但因为不是专题研究,因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十分有限,且多为宏观上的定性研究,即偏重于对研发投入的理论探索,这与研发投入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但是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从理论意义上为研发投入做好了铺垫,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研发统计工作的不断推进、统计数据的不断完善,国内学者关于研发投入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有了较多的研究,运用实证分析研究探讨研发投入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效果也逐渐被经济学家所关注。
3.2.2国内研究主要观点赵立雨,师萍(2010)使用DEA模型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研发投入虽呈逐年增加趋势,但与国外相比,研发投入强度较弱,研发支出结构不合理;我国研发投入既能实现技术有效又能实现规模有效的效率较差。
科技导报(2011)也指出,全球研发投入在2009年出现六年来首次下滑,但研发投入强度不降反升。
美、欧、日在研发投入上的领先优势仍然较明显,我国研发投入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
(1)学者观念的一致处大多数学者都认同了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对企业产生有利影响。
陈志勇(2006)采用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投入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成长性,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企业业绩增长有着长期效益。
张海燕(2008)对4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后也发现,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成长性,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其成长能力业绩指标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李香春(2008)也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游春(2010)的研究发现R&D人员投入指标与EPS(每股收益)指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李松(2010)指出在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科技水平时根据各行业自身产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各自的优劣势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制造业各行业的R&D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袁江丽(2010)以2008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披露研发投入的18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结果发现,在财务价值方面,研发强度与资产收益率ROA 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企业的研发投入与财务价值显著正相关。
周艳,曾静(2011)以中国沪深两市2002至2009年披露R&D投入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微观企业主体的角度对R&D投入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各期R&D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都与企业经营利润正相关,并指出,企业股权性质和所处行业性质也影响到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盈利能力推动作用的大小。
(2)学者观念的分歧然而,研发投入对业绩的正向影响并不是绝对的。
程宏伟,张永海,常勇(2006)对96家上市公司的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研发水平低,研发信息披露不充分,R&D投入虽然与公司业绩正相关,但是这种R&D的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却是逐年减弱。
他们认为原因在于:公司后续R &D投入不足,而R&D收益需要持续的投入作为基础;R&D投入比重太低,不足以推动业绩的持续增长。
张海燕(2008)的研究也证实,研发投入对中小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贡献作用是不稳定的,且对其辅助指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的贡献作用也不稳定,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其盈利能力业绩指标不相关,而研发投入与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