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论文反贫困论文: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城市反贫困路径探讨
社会资本对贫困问题的应对策略

社会资本对贫困问题的应对策略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解决贫困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资本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信任、合作和相互支持的网络,是社会运作的基石。
在应对贫困问题时,社会资本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社会资本可以提供帮助和支持。
社会资本网络中的人们可以通过互助行动来帮助那些处于贫困状态的人。
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上的,如提供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情感支持、鼓励等。
社会资本的存在可以减轻贫困人口的压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其次,社会资本可以提供信息和资源。
社会资本网络中的人们可以分享各种信息和资源,使得贫困人口能够更好地了解各种帮助和支持的机会。
通过社会资本网络,贫困人口可以获取到就业机会、教育机会、健康保障等资源,从而脱离贫困状态。
社会资本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是贫困人口获取改善生活机会的重要渠道之一。
第三,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社会创新和发展。
社会资本网络中的人们可以通过合作创新来解决贫困问题。
他们可以共同研究、开发和实施各种解决贫困问题的创新方案。
这种合作创新可以是在教育领域,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项目,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和创业的能力;也可以是在经济领域,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和农村合作社,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社会资本的合作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减贫的重要力量。
此外,社会资本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社会资本网络中的人们可以通过共同行动来争取贫困人口的权益和利益。
他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运动和公益活动,倡导贫困人口的权利和尊严,推动社会公正和合理分配。
社会资本的存在可以减少贫困人口在社会和政治结构中的边缘化和排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社会资本在应对贫困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提供信息和资源、促进社会创新和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社会资本可以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城市反贫困

发 皇 苎 . 2 年 釜 蒜 藉 磊 磊 嚣 蓓 襄 : 皇 里 等 …2界嘉 茹 馨 莲 展 世 茬 薷 。目士 。 :
方政府扶贫手段 、加 大推进社会发展力度和增强贫困群体 自负意识等途径 ,使城 市贫困群体尽早摆脱 贫困。
[ 关键词】 社会 资本 ;城 市贫 困;反贫困 【 中图分类号】F I . O 49 【 文献标识码】B
一
、
城市贫困的现状
为社会资本是指政府 和市 民社会 为 了一个 组织的相 互利 益而采取 的集体 行 动 ,该 组织 小 至一个家 庭 , 大 至一个 国家圆 。从 经济 学角 度看 ,社会 资本 具有 “ 社会 性” 的特征 ,而社 会 资本 的社会 性源 自行为 人之间的非市场相互作用所具有的经济效应,因为 它能从社会性相互作用中产生外部性 ,从而在城市 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 、提升贫困群体 社会资本 的对 策 提高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可以从政府扶贫手段 的完善、社区发展的力度以及贫困者 自身意识增强 三个角度考虑 。 1 完善地方政府扶贫手 段。要高度重视穷人参 . 与能力提高的问题。政治权利,包括发表言论和讨 论 的充分 机会 ,不仅在导致对 经济需要 的社会反应 上至关重要 ,而且对于形成经济需要这个概念本身 也具有核心意义。在判断经济发展时,仅仅看到国 民生产总值或者某些其他反映总体经济扩展的指标 的增长是不恰当的,必须看到民主和政治自由对公 民的生活及其可行能力 ( 即一个人所拥有的、享受 自己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实质 自由,来判断其 个人的处 境)的影响 。民主的成就不仅 依赖于所得 到的采用并受到保障的规则和程序 ,而且取决于公 民如何运用这些机会 。 在宏观政治层面上 ,提高 社会凝 聚力和公 民度 参与能增强民主治理的水平,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 效率和诚信度,提高经济政策的绩效,可为贫困群 体提升社会资本提供制度保障和经济支持 ( 如图所
社会保障视角下的反贫困探析

一
、
( )贫 困” 一 “ 之界 定
“ 困” 一个历 史和 地域 的综合概 念 。贫困 作为世 界各 国 贫 是 元 贫 困线衡量 的贫 困人 口占本地 区总 人 口的比重 从近 8 % 0 下降
面 临 的一大难 题 , 贯穿 于人类 社会整 个发 展进程 。 “ 困” 对 贫 概念 到 1% 约为 33 8( . 亿人 ) 这 主要 是 由于中 国在减贫方面 取得 的 巨 ,
L g l y t m n o it e a s e A dS c y S e
己口13年 4 月 ( ) 1 中
{占 I 缸会 ; I
社 会保 障视 角 下 的反 贫 困 探析
路 静 、
摘 要 随 着经 济的发展 , 当前我 国的 贫困状况有 所 改善但 贫 困问题 仍 不容 乐观 。反 贫 困是 落 实科 学发展 观 、 建设 和谐社 会 的重 大 内涵之 一, 政府 作 为公 共权 力的执 行者有 责任 和义 务为 陷入 贫 困的民众提 供基 本的生 活保 障 , 不断完善 农村 与城 市的社会 保 障政 策是反 贫 困工作 的 重要 内容 , 是我们 不 断努力 的方向 。 也应
识 、 与、 参 个人 安全和 环境方 面的基本 条件得不 到满足 , 而限制 了
收入 差距的拉 大主要 体现在两 个方面 : 一是城镇不 同收入阶
人 的选择 。 国经济 学 家胡鞍钢 将贫 困划分 为收入 贫 困、 我 人类贫 层 居 民之 间的 收入 差距 不断 扩大 。财 富积 累的 ” 马太 效应 ” 正逐 困和 知识贫 困 。 胡鞍 钢进 一步解 释说 , 谓 收入贫 困是指 缺乏最 步 显现, 所 穷人越穷 、 富人 越 富的状况 加大 了缩 小贫 富差距 的难度 。 低水 平 的足够 的收 入或 支 出。所 谓人类贫 困是指缺 乏基 本 的人 据有关 部门统计, 0 年, 最高 的 1% 2 4 收入 0 0 家庭的财产 总额 占城 镇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城市反贫困

作者: 王晓丽;周静
作者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出版物刊名: 商业经济
页码: 27-28页
主题词: 社会资本;城市贫困;反贫困
摘要: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城镇居民贫困现象已逐渐演化为一个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严峻问题。
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城市反贫困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
应以完善地方政府扶贫手段、加大推进社会发展力度和增强贫困群体自负意识等途径,使城市贫困群体尽早摆脱贫困。
贫困地区的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

贫困地区的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贫困地区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其经济增长速度往往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然而,贫困地区的社会资本却可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贫困地区的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首先,社会资本是指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信任、道德、合作和彼此认同等因素。
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居民往往面临生计艰难和社会资源匮乏的困境。
然而,正是在这种困境下,社会资本显得尤为重要。
贫困地区的居民往往依靠彼此的帮助和支持度日,他们通过社会资本建立了一种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居民解决一些紧急问题,还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共同面对困难的动力。
其次,贫困地区的社会资本还能够促进创业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经济发展中,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但是在贫困地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常常束缚了居民的思维。
然而,由于社会资本的存在,居民之间的社会交往使得一些新的创业想法得以传播和实践。
居民们可以互相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
这种创业环境的形成不仅为贫困地区注入了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同时也为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贫困地区的社会资本还能够改善公共服务的提供。
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政府往往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
然而,社会资本的存在可以部分弥补这一缺陷。
居民之间的合作与信任使得他们能够共同解决一些基本的社会问题,如道路修缮、供水供电等。
与此同时,社会资本还可以促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高他们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包容性。
为了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关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支持力度,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服务。
其次,应鼓励贫困地区居民参与社会组织和社区事务的建设,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居民们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
此外,也应加强贫困地区与外界的连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城市贫困者的自助与他助_从提升贫困者社会资本角度的透视

城市贫困者的自助与他助_从提升贫困者社会资本角度的透视青年研究 2003年第12期城市贫困者的自助与他助从提升贫困者社会资本角度的透视胡杰成内容提要:本文指出现行城市扶贫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对贫困者的外部支持(他助)与贫困者的自我救助(自助)未能实现有效结合。
分析了城市扶贫中贫困者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必要性,认为只有将贫困者的自助与他助结合起来,形成内外合力,才能使有限扶贫资源发挥更大效用,有利于贫困者摆脱不利地位:认为运用社会资本的社会保障含义,可以通过提升贫困者的社会资本来实现其自助与他助相结合。
并从政府、社区和民间组织三个角度探讨了提升城市贫困者社会资本的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人口贫困与整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而成为公众和学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严峻的城市贫困问题,改善贫困人口的不利处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如:?送温暖工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等。
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着力构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最后的安全网#,以保证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
同时,社区和非营利机构等主体也开始在城市扶贫中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它们的作用还只限于辅助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些以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主的扶贫政策的实施,体现了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的取向,也切实保证了部分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初步改善了他们在医疗健康、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状况。
而且,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它将在城市扶贫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应该认识到,中国现行的城市扶贫政策强调的是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贫困者的外部支持,政府向贫困者简单的、技术性的传递物质或服务福利,而作为贫困主体的城市贫困者自身则处于相对被动位置,他们只是消极地等待和接受救助。
也就是说,现行城市扶贫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贫困者自身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的外部支持和贫困者的自我救助未能实现有效结合。
城市贫困人口社会资本重建途径探析

社 会 资 本 理 论 (o i a i l h oy 是 2 S ca cDt er ) l at 0世 纪 8 O年 代发 展起来 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布迪 厄最早提 出 了“ 社会资本 ” 这一概念 他认为 。 当一个 人拥有某种持便会 成为他实 际
另外 . 特南 也从 政 治 的角度 对社 会 资本 进行 了 帕
研 究 在 帕特 南看 来 , 社会 资 本是 一种 团体 的甚 至 国
区主从 关 系 、现代 的 同族 认 同 以及 地 方老 乡关 系 、 同 学 、 友等 等 , 校 既有正 式 的联 系也 有非正 式 的联 系 。 它
二 、 市 贫 困人 口的 生 活 现 状 及 其社 会 资 城 本 缺 乏 的具 体 体 现
城 市贫 困人 1是 一个处 于 劣势地 位 的社 会群 体 . : 3 它 是我 国社 会 变迁 的产 物 。O世 纪 9 2 0年代 .尤 其 是
9 0年 代 中期 以后 .伴 随 着计 划 经济 体 制 向市 场经 济 体 制 的转 变 , 量 的 国有 企 业职 工 下 岗 失业 , 致 城 大 导
家 的财产 , 不是 个人 的财产 。 而 帕特南 强 调 。 果认 识 如
到社会 资 本 的重要 性 . 么它 的重 心不 应该 放 在增 加 那 个 人 的机会 上 .而 必须 把 注意 力放 在社 群发 展 上 . 为 各 种社 会组 织 的存 在 留下 空间
是每个人开拓 自 身资源利用社会资源的必然渠道[ 引
或潜在拥有 的资源。他 同时指 出 , 一个人 的社会资本 的
丰富程度 , 还与其在 个人 网络 中的活 跃程 度有 关 。 社 会 资 本概 念 最 终 在 学 术界 确 定 要 归 功 于詹 姆 斯 . 尔 曼 (a sSC lna ) 他 以微 观 和 宏 观 相 结 科 Jme .o ln . e 合 的方式 对 社会 资本 做 了较 系统 的研 究 . 其研 究 的 目 的 在于通 过 对社 会资 本 的研究 来 研究 社会 结构 尔 科 曼 指 出[ 每 个 自然 人 一 出生 就 拥 有 以下 三 种资 本 : 。
社会资本助力贫困村持续脱贫的路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在扶贫过程中,驻村第一书记的下派对于贫困村有着多重意义,其下派的过程也是社
会资本向贫困村流动的过程。第一书记的入驻,为贫困村搭建起了一条与外界联系的社会桥梁,
助力贫困村整合资源,提升脱贫效率,提高村民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同时,随着第一书记的离
该给出贫困村合理吸纳、有效利用社会资本的导 向、责任与义务条约,以减少扶贫资源的浪费,提高 社会资本的扶贫效率,保障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刘湖北,闵炜琪,等“. 第一书记”社会资本与扶贫
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9, (9):212-218. [2]谢建平,田有煌.干部下乡与贫困治理:“第一书 记”的职能定位及其价值实现[J].中共南京市委 党校学报,2019,(6):76-80. [3]袁铭健.国家与社会互动下精准扶贫的运转逻 辑:以“第一书记”的制度框架展开分析[J].江汉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020,37(1):79-93 + 127. [4]吴玉刚.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定位与历史担当 [J].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2017,(6):48-50. [5]贺林波,李赛君.如何提升地方政府产业扶贫的 开发质量:基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J].产业经 济评论,2019,(4):5-17. [6]杨晓婷“. 资本下沉”赋能“资源释放”:第一书记 带动贫困村脱贫的行动逻辑与高效机制[J].中 国农村观察,2020,(6):49-67. [7]龚宇,李创.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资本提升扶贫 成效对策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9,(3):27-31.
记所能吸引的社会资本无法实现有效对接,下任驻 村第一书记自然会从自己熟悉的、可以会资本,开始 自己的扶贫工作。这样就可能导致贫困村内部反 复决策,土地资源或人力资源的浪费。给原本脆弱 的贫困村经济发展造成影响,降低村民对基层党组 织的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资本论文反贫困论文: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城市反贫困路
径探讨
摘要:社会资本指的是嵌入到社会结构中,使社会行动能够得以实现的资源。
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看,城市反贫困应该从当下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范式向社会资本范式转变。
具体的方法包括应提高贫困者在社会上的地位,构建贫困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继而增加社会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量。
关键词:社会资本城市化反贫困
一、中国城市贫困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2001年我国的城市贫困人口人数在1500万到3100万之间,占中国总人口数的4%到8%。
从整体的发展趋势上来看,在八十年代我国城市人口在下降,但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却又呈增长趋势。
这与我国经济发展,贫困线提高有很大关系。
根据统计调查,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社会救济人员以及社会优抚对象,这个部分包括孤老残幼、社会困难户和按照国家政策理应享受社会救济和享受国家补助的优抚对象,根据相关数据这个部分占城市贫困人口的2.7%;第二部分是并不符合目前社会救济条件的低收入群体,主要包括严重残疾人员及家庭、主要劳动力患有残疾的家庭、享受单位遗属补助家庭、部分返城
的知青家庭以及配偶无职业的退休工人及其家庭等,根据数据这个部分的人数占城市贫困人口的10.8%a;第三部分是丧失劳动能力的社会失业人员,主要包括未能再就业的失业人员和下岗工人的家庭,和经营不善的企业中职工的家庭,根据数据这个部分占城市贫困人口的86.5%。
所以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职工失业型人口。
二、社会资本和城市贫困的关系简要探讨
社会资本在生活中的分布是不平等的,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具有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指的是社会资本分布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群体掌握了不均的社会资本,使其社会行为能力不同。
社会资源的总体量是有限的,所以当占据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使用了嵌入到社会关系中的社会资源时,就会使处于弱势的一方得到更少的资源,这被称为关系贫困现象。
关系贫困是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贫困进行的阐释。
三、社会资本视角中城市反贫困的策略
(一)反城市贫困要提高贫困群体的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每个个体所享受的社会资源由其社会地位决定。
目前我国城市中,绝大多数贫困者都处于社会较低的层次。
这就要求在城市的反贫困过程中,政府要重视提高贫困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社会地位一般都两方面的因素来决定,一是先赋因素,二是自致因素。
先赋因素指的是个体的出身和其所处的环境等形成
的,是个体在后天无法改变的决定因素;自致因素值得是个体在后天成长中通过后天努力所取得的结果,它与个人努力结果有关。
所以在提高贫困群体社会地位的过程中我们所要做的是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尽量的减少先赋因素的作用,同时还要增加自致因素的作用。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赋因素的作用有所减少,但仍然发挥着作用,所以政府要积极的采取措施来进行干预,避免贫困遗传。
在提高自致因素的作用方面,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是改变个体在社会所处地位的重要方式。
通过接受教育,个体可以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就业中得到优势。
在进行教育来提高贫困者社会地位方面,首先是要确保贫困群体受教育的权利,其次还要增加在教育上的投入,目前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仍然不足,所以要进行城市反贫困工作,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加大对贫困群体的教育投入,通过减免学费或增加生活补贴的方式来确保其基本文化教育。
(二)构建贫困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由于目前缺乏贫困者的社会关系网络,所以当贫困群体面对困难时,很难得到有效的帮助。
在城市反贫困过程中,就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要积极的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来为贫困群体建立一个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更好的为其服务。
一个有效地社会支持网络一方面可以为解决贫困群体的日常生
活困难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社会安全网络的其中一个形式,可以起到支持和保障个体的社会行动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政府与贫困群体间的互动
在反城市贫困的过程中,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环节就是要增加政府和贫困群体的互动。
目前,城市的反贫困工作大多都是由政府来主导,但都采用了单向度的方式,以恩赐的方式来帮助贫困群体。
这对反贫困工作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要进行城市中的扶贫工作,一定要有效的满足贫困群体的各种需求,所以就要增加决策者和贫困群体间的互动,避免出现扶贫工作都是由非贫困群体来进行,这样很难使得反贫困工作做到真正的满足贫困群体的生活需要。
四、结语
目前,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研究贫困的一个重要范式,以社会资本为视角的城市反贫困策略也都已经出现,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所以要加深对于贫困机制的理解,综合利用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各种方式来解决城市贫困现象,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慧超,李珍. 可行能力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理念重构[j]. 湖北社会科学, 2008(11)
[2]梁柠欣. 贫困研究新范式的建构与中国城市贫困研
究的新视角[j]. 广东社会科学, 2008(06)
[3]毕瑨,高灵芝. 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流动理论的视角[j]. 甘肃社会科学,
2009(02)
[4]尹海洁. 城市贫困人口的特征及其经济生活状况[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05)
[5]钱林.当前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01)
[6]吴鹏森.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及其现代保障体系的建构[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