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之能愿动词修订稿
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研究——以“能”、“会”为例

Key words: modal verb;neng; hui; meaning; syntax; pragmatically function; comparative research; error analyze
3
目 录
一、引 言 ................................................................. 1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研究——以“能”、“会”为例》系本人在 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 硕 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 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 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研究 ——以“能” 、 “会”为例
专业学位名称: 汉语国际教育 申请人姓名 : 尹 奇 艳 导师姓名、职称: 张瑞英教授 翟文铖副教授 论 文 提 交 时 间 : 2012 年 4 月 8 号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 动词研究——以“能”、“会”为例》,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 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 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 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汉语能愿动词研究报告综述

汉语能愿动词研究综述【内容摘要】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意愿、可能性、情理的一类特殊动词。
汉语能愿动词一般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意愿、可能性以及情理等意义。
能愿动词的否定形式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否定一个能愿动词要从意义上否定.【关键词】能愿动词;分类;否定;不对称一、能愿动词的界定汉语的能愿动词是在汉语语法界颇受关注的一类词类,也叫“助动词",是一类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等意义的动词。
马建忠《马氏文通》认为:“凡动字所以记行也,然……有不记行而惟言将动之势者,如‘可’‘得’‘足’‘能'等字,则谓之助动词,以其常助动字为功也。
”[1]马氏在这一轮书中提出了助动字(词)这一类,并认为它有“助动词之功。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使用了后来为语法学界较多使用的另一个名称“能愿”式。
[2]吕叔湘则指出:“助动词这个名称是从英语语法引进来的,原文的意思是‘辅助性动词’,那是误会。
”[3]他的论述明确了助动词属于动词的词类,是“辅助性的动词”,中心语是动词;而不是“辅助动词的词",因为辅助动词的词范围比较宽,可以是副词、形容词等等.在这里,本文采用“能愿动词”的名称。
关于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丁声树、吕叔湘等[4]提出:能愿动词一般可以单独作谓语;能愿动词不能重叠;能愿动词不能带“着”、“了”、“过";能愿动词不能带体词宾语.朱德熙认为:“能愿动词是真谓宾动词里的一类。
”[5]这种真谓宾语“可以是单个的动词或形容词或动词,也可以是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连谓结构或由副词充任修饰语的偏正结构等."朱德熙先生指出助动词的特点有: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带体词宾语;不能重叠;不能带后缀“了"“着”“过”;可以放在“~不~”的格式里;可以单说。
黄伯荣、廖序东认为:“能愿动词常在句子里做状语,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不能用在名词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大都能构成‘~不~’和‘不~不'式.”[6]综合以上各家意见,我们可以总结出汉语中能愿动词是动词的一个词类,可以单独作谓语,不能重叠、不能加“着”、“了”、“过"。
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偏误现象分析

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偏误现象分析能愿动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汉语本体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
因此,为了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能愿动词,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教学效率,我们试从偏误角度来分析研究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的习得情况。
根据偏误语料对能愿动词的偏误进行归纳,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能愿动词时常见的偏误现象有:遗漏、误加、误代、位置不当、否定、重叠。
标签:能愿动词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会看到或听到留学生使用这样的句子:(1)*已经十点了,你可以来吗?(2)*我生病了,不可能去上学了。
(3)*你身体不好,经常运动得。
(4)*吃饭以后,你应该作业。
这些偏误句都与汉语能愿动词有关,它们在语法、语义或者语用方面没有满足能愿动词的使用条件。
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使用能愿动词的出错率很高,这使我们感到有必要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能愿动词的偏误情况作进一步的研究。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一种对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方法。
我们根据偏误语料结合能愿动词偏误的具体情况,将偏误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遗漏和误加能愿动词(一)遗漏能愿动词(5)*(田中没有学过汉语,)所以他不可能说汉语。
如果仅看“所以他不可能说汉语”,这句话本身并没有句法或语义错误,但是结合语境,就发现要表达的意思中缺少表示能力的能愿动词,属于隐性偏误。
句意要表达“他”会不会说汉语,而不是“他”不可能说汉语,所以应改为“所以他不可能会说汉语”。
(6)*我用你的字典吗?这是征求对方意见的句子,句中缺少了表示许可、允许的词,应在动词前加上“能”或“可以”。
(7)*我们不仅应该好好学习,还好好孝顺父母。
在汉语中,后一分句中的能愿动词不能承前省略,所以后一分句应加上“应该”。
汉语能愿动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之前,表示动作或性状的一些特点。
多数使用能愿动词的句子抽去能愿动词后仍然成立。
汉语能愿动词的习得与偏误分析.

汉语能愿动词的习得与偏误分析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选取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四十六名留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和分析他们在习得十个汉语典型能愿动词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同时逐条检索北京语言大学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开发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对其进行充分的描写、统计后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留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类型与比例,并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的相关理论全面地分析了偏误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教学建议,包括课堂教学、教材编写与练习设计等方面。
本文在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结合方面作出了新的尝试,对防止和纠正留学生的习得偏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意义。
同主题文章[1].《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总目录' [J]. 世界汉语教学. 2006.(01)[2].吕必松. 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闭幕式致辞'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3)[3].从战略上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2)[4].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9.(02)[5].《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总目录' [J]. 世界汉语教学. 2007.(04)[6].杨庆华. 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的开幕词(1996年8月8日)'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3)[7].韦钰. 在国家教委举行的招待会上的祝酒词'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3)[8].HB.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将在深圳召开'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4.(04)[9].以文会友盛况空前——记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3)[10].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总目录'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9.(01)【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对外汉语; 能愿动词; 助动词; 中介语; 习得; 偏误分析【作者相关信息搜索】:福建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沙平;杨阳;。
能愿动词“想”和“要”的比较

能愿动词“想”和“要”的比较作者:徐冶琼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06期摘要: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经常会混淆表示愿望、意志的“要”和作为能愿动词的“想”。
二者的差异在于:句法上,“要”和“想”与其后面的谓词性成分构成述宾结构,且“要”具有肯定和否定不对称的现象。
语义上,二者都具有表“欲”的语义特征,但“要”具有定量性和动态性,而“想”具有非定量性和静态性。
语用上,一般下级对上级用“想”,上级对下级用“要”;“想”有商量、征询意见的意味,“要”则侧重表达自己的意志。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能愿动词“要” “想” 句法语义语用在对外汉语教学和与外国留学生的交往中,我们发现留学生会造出这样的句子:(1)我很要学中国菜。
(2)我的一个朋友说,他也不要吸烟,但是不能停止。
能愿动词是汉语词类系统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类别。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指出“助动词是个有问题的类”,至今仍有一些基本的语言事实尚未描写和分析清楚,甚至有些真正反映汉语特点的现象可能还没有触及。
根据《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1984),“要”和“想”在能愿动词频次排名中分别为第一和第五,说明这两个词在能愿动词里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想”有六个义项:思考、回想、料想、希望、想念、记住。
“想4”实质上具有助动词的功能,可列为能愿动词。
助动词“要”有五个义项:①表示做某事的意志;②应该;③表示可能;④将要;⑤表示估计。
马庆株(1992)把能愿动词这个语义场分为六个子场,即可能动词A类、必要动词、可能动词B类、愿望动词、估价动词、许可动词。
根据留学生常出现的错词例句,本文将研究对象锁定为愿望动词类的“想”和“要”。
一、能愿动词“想”和“要”的句法研究能愿动词“想”和“要”后都只能接谓词性成分,不能接名词性成分;都可以接单个动词、动宾结构、动补结构、状中结构。
句法的差异性表现在:在宾语类型出现的频次上,“想”在接联动式短语作宾语时表现比较活跃,而“要”后面接联动式短语作宾语的情况比较少见;“要”后面接单个动词做宾语的情况很常见,宾语也较简短,“想”后的宾语一般较复杂;在表达否定意愿时,“想”可与“不”结合,组成“不想”,“要”不能与“不”结合构成“不要”来表达不愿意做某事,“不要”表示不应该,“多用于禁止或劝阻”(《现代汉语八百词》)。
动词与能愿动词的区别

(1)能愿动词有“V不V”和“不V不”形式,而副词没有。 (2)副词后不能接宾语;能愿动词后只能带谓词宾语 (3)副词大部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除“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外);能愿动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4)副词不能受状语和补语修饰,不能作谓词性短语的中心语;能愿动词可以 如:*最猛然、*都始终、*将渐渐、*慢慢儿地逐步、一定能成功、也会进步、必须得去、不应当、很应该、愿意得很 (5)副词没有“F不F”的形式;能愿动词有“V不V”的形式 (6)副词还可以放在句首, 主语之前, 能愿动词不行 (7)能愿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 可用在反复句“V 不 V”中, 大多数还能受“很” 修饰, 这些都不是副词所其备的。【黄盛璋《助动词和动词等的界限问题》(《语文学习》)】
经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将能愿动词大致归结为72个,如下所示:
Hale Waihona Puke 能、愿、会、可以、想、一定、能够、应该、得、敢、可能、希望、可、该、敢、应当、愿意、应、值得、愿、必须
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典型能愿动词有21个,如下所示:
副词及其语法特征(《现汉》)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现代汉语》) 种类: 表程度:很、最、极、挺、太、非 常、十分等 表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一概等 表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才、刚刚、常常、渐渐、总 是等 表处所:四处、随处 表肯定、否定:必须、一定、准、的确、不、没有、未、别、莫、 是否、不必等 表情态、方式:大肆、肆意、特意、忽然、猛然、赶紧、悄悄、暗暗、 阔步等 表语气:难道、岂、究竟、偏偏、索性、简直、就、可、也许、难怪、 大约、反倒、反正、明明、只好等
(3)动词可以带真宾语,或者通过“和、为、对、向、拿、于”等 介词引导,而能愿动词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带体词宾语和数 量宾语; 例如:动 词:看电影、踢足球、想心事、学习知识、和朋友 见面、为人民服务、对孩子发火、向观众挥 手、拿次货充数、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 能愿动词:能写字——* 能字、能唱几首歌——* 能几首 歌、敢提问题——* 敢问题、应该买电脑—— * 应该电脑、应该做一回——* 应该一回 (4)动词或者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等修饰,或者能同时受“很”等修饰和带宾语,而能愿动词或者能受程度副词“很”等修饰,或者可以有“不V不”式双重否定; 例如:动 词:* 很哭、* 很做、* 很改造、* 很学习、很想 家、很怕蛇、很感谢大家、很担心考试 能愿动词:很能吹牛、很可能发生、* 很应该这样做—— 很不应该这样 做、很愿意出差、很值得研究、不 能不、不得不、不敢不、不该不
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教学策略作者:曾迪葛瑞红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6期内容摘要: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能愿动词一直是重难点,其中最难的部分是那些有多个义项并在某些句法、语法功能上具有相近性的能愿动词。
本文以相似能愿动词“想、要”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它们进行语义和语用分析,再从语义、语用与句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辨析,最后在教学策略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关键词:能愿动词教学策略对外汉语教学一.能愿动词“想”“要”的语义和语用分析对相似能愿动词词义的理解有助于正确和更好地使用能愿动词,但相似能愿动词在语义上存在交叉点,这是导致外国学生犯错误的重要原因。
为减少误用,对相似能愿动词进行语义与语用分析十分重要。
(一)语义分析关于能愿动词“想、要”的语义问题,前人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释义为基础进行语义分析。
1.“想”吕叔湘在其著述《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把“想”这个动词概括出了六种义项:①表现思索;②表现回忆;③表现预估;④表现打算或期望;⑤表现怀念或期盼;⑥表现记住,不要忘了。
[1]在这本著述中,“想”为一般动词。
但其中第四个义项,“表现打算或期望”,就有能愿动词中表意愿的内涵,因此,“想”作为能愿动词时的语义是表现打算或愿望。
2.“要”吕叔湘在其著述《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给“要”定位了五种义项:①表示做某事的意志;②表示需要,应该;③表示可能;④将要;⑤表示估计。
[2]在这里要注意区别意愿类能愿动词“要”和动词“要”的区别,作为能愿动词时,主要是表现“意愿”或表现必然性。
因此,我们归纳语义主要是:①表意愿;②表理应;③表可能;④表估计。
(二)语用分析1.“要”①表意愿:“要”侧重表达意志,语气坚决。
例:“我要学习汉语”,表明自己学习汉语的强烈意愿。
可以单独回答,但不常用。
例:“你现在要去上课吗?”可以单独回答“要”,但常用“要去”;否定形式:表否定时一般用“不想”或“不愿意”。
对外汉语初级动词课件

过去时
描述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如 “我昨天去了超市”、“他以前
是一名教师”等。
将来时
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如“明天我要去购物”、“下周
我们要开会”等。
动词语态
主动语态
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是主语,如“ 他打开了门”、“学生们正在听 音乐”等。
被动语态
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强调 动作对主语产生的影响,如“门 被打开了”、“音乐被学生们听 了”等。
使役动词
表示使役意义的动词,如 “让”、“使”、“叫”。
按音节分类
单音节动词
多音节动词
只有一个音节的动词,如“走”、“ 跑”、“跳”。
有三个或以上音节的动词,如“打篮 球”、“看电影”、“玩游戏”。
双音节动词
有两个音节的动词,如“吃饭”、“ 喝水”、“睡觉”。
03
动词的用法
动词搭配
动词与名词搭配
04
动词的扩展
动词短语
动词短语定义
由动词和其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表示动作 和相关对象的关系。
示例
吃食堂、喝咖啡、看电影
教学建议
重点讲解常用动词短语的语义和用法,通过例句 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动词成语
动词成语定义
由四个以上的词语组成,其中包含动词,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示例
出类拔萃、推心置腹、见义勇为
初级学习者应掌握常见动词与名 词的搭配,如“吃苹果”、“喝
牛奶”等。
动词与形容词搭配
学习者应了解如何将动词与形容词 结合,如“跑得快”、“跳得高” 等。
动词与副词搭配
掌握动词与副词的搭配,如“突然 出现”、“慢慢地走”等,有助于 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之能愿动词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能愿动词
选词填空
想要能会可以
1、玛丽不舒服,她今天不_______来上课。
2、今天晚上我想看电视,不_______学习。
3、我_______骑一下儿你的自行车吗?
4、我们班下个星期有考试,下午我_______去图书馆复习。
5、周末我很_______跟朋友一起去公园玩儿。
6、我_______一点儿汉语。
7、我不_______用筷子,我_______学用筷子,你_______教
我吗?
8、我_______查资料,但是我不_______用这儿的电脑,你
_______帮我一下吗?
9、A:去不去打篮球?
B:去踢足球吧。
我不_______打篮球。
C:我有事儿,不_______去。
10、我没有电脑,不_______在宿舍上网。
11、我在北京工作,我很_______学习汉语。
12、我_______在教室抽烟吗?不_______。
13、这件衣服太贵了,我不_______买。
班级姓名
完成对话
1、A:下午去看电影吧。
B:对不起,。
(要+V)
2、今天我很忙,。
(能+V)
组句
1、用我吃饭筷子不会
2、去我的自行车你骑可以教室
3、老师想教哥哥请书法一位他
4、谁中国画儿你吗画知道会
5、我能你的告诉不能伊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