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能愿动词的习得与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唐蕾(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摘 要] 能愿动词又称助动词,作为汉语中一个独具特点的封闭词类,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重难点,加之汉语不少能愿动词在泰语中都能找到对应的词,因此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能愿动词更是难上加难。
本文在对搜集的语料进行分析后,筛选出有代表意义的偏误加以分析,探究其形成的原因,为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泰国学生; 汉语能愿动词; 偏误; 教学[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3-0115-02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偏误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找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造成学习者学习困难的症结,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汉语。
泰语和汉语都是缺少形态变化的孤立语,词序排列具有重要的语法意义,而汉语中大部分的能愿动词又都能找到对应的泰语词,因此,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由于不能正确区分语义相近的能愿动词而产生偏误。
本文以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汉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及泰国清迈皇家大学汉语师资班三年级的习作(587篇,35万字)作为语料,就泰国学生在使用中偏误率较高的几个能愿动词进行分析,以反映汉语中级水平的泰国学生对能愿动词的掌握情况。
一、分析偏误我们把收集到的泰国学生能愿动词使用偏误分两类进行分析,在偏误探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分类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表可能性的“能”、“会”1.遗漏偏误。
遗漏是指在造句时该用能愿动词而未用,因而造成遗漏。
(1)∗我想只是努力学就(能)学好。
(2)∗我想:“我学习汉语,应该去中国,因为去中国我要用汉语跟中国人说话,这样,我的汉语就(能)提高了。
”以上两例想表达的意思都是通过努力掌握某项技能,因而句中遗漏了表“有能力或有条件做某事”的能愿动词“能”,应在“学好”和“提高”前加上“能”。
2.误加偏误。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

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常见偏误分析一、什么是偏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可以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类型。
失误(mistake)是指学习者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如他本来想这样说,实际说出的却不是这样。
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即使是使用本族语的人也会发生。
说话人一旦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可以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一般不会再次出现。
例如:1.某老师下课前问学生:“今天的课讲完了,大家还有明白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没有了!”2.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感谢阎惠演奏的独子笛奏!”——2011年7月20日《星光大道》产生失误的原因有临时改变主意、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偏误(error)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好目的语而出现的一种带规律性的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真实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这种错误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很难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
例如:1.他觉得一点儿累。
2.他打完篮球,一点儿累。
3.我的头一点儿疼。
二、偏误的分类根据偏误的语言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语音偏误2.词汇偏误3.语法偏误4.语篇偏误5.语用偏误6.文字偏误例如:1.我今天没有穿眼镜。
2.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3.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4.你爸爸几岁了?三、造成偏误的原因(偏误的来源)(一)外因: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偏误1.母语负迁移大多出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期,学习者在尚不熟悉第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母语的知识来表达,因此同一母语背景下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同一类型的偏误。
例如:(1)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明天下午,我要和他见面。
)(英语:I’ll meet him in my office.)“见面”在汉语中为不及物动词,但在英语中可以是及物动词。
(2)不要生气我。
(不要生我的气。
)(越南语:??ng tuc t?i .别生气我)越南语的“生气”可以带宾语。
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

2009.3
语言文字修辞
的“可能性”,即条件许可,能联系。
(四)错序
因此,根据各自的语境,这三个句子都应该用“可以”这个
错序也可称为“错位”,指由于句子、语篇中某个或某些语
词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言单位的位置、顺序放错了。[3]54 如:
【关键词】汉泰能愿动词;对比;偏误分析
一、汉语能愿动词与泰语能愿动词的对比
对比 分析 是 语言 学 界 广 泛 使 用 的 一 个 理 论 ,是 由 Lado (1957)提出来的。所谓对比分析,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进行共时对比,来确定其相同点和相异点。对比分析之所以成 为可能,是基于这样的看法:语言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 不同的地方;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可以描述的;这些异同点 是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产生迁移的根源。对比分析的心理学 基础就是这种迁移理论。迁移分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两种 语言相同,可能发生正迁移;不完全相同,但有关系的,发生负 迁移;完全不同,没有关系的,就发生零迁移。学习第二语言就 是利用正迁移,克服负迁移,把第二语言结合成一个整体。[1]74
王力先生曾明确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我认为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2] 本文拟从对比分析的角度出 发,对汉语能愿动词和泰语能愿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尽管对比 分析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局限,但本文的目的是通过两种语言能 愿动词的对比,找出这两者在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相同点和相异 点,了解学生学习汉语能愿动词的真正困难,以便对泰国学生 习得汉语能愿动词时出现的偏误进行有的放矢地分析,从而为 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
”、“
汉英中介语“会”与“能”的偏误分析

汉英中介语“会”与“能”的偏误分析庄艳【摘要】能愿动词是汉语词类系统中一个重要类别,也是外籍留学生学习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其中“会”和“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能愿动词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偏误,这既与二者的语义特征及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表达有关,也与英语情态动词“can/could”的语义差异相纠葛.从偏误角度分析留学生“会”与“能”的习得情况,探讨其偏误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6)007【总页数】4页(P159-162)【关键词】能愿动词;“会”;“能”;偏误类别;偏误成因;策略【作者】庄艳【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6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会”与“能”是两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能愿动词,且二者语义相近,都具有表达“可能”、“能够”、“意愿”等意思。
在具体语用中,有时似乎分不出彼此。
例如:(1)a.约翰会·说汉语。
b.约翰能说汉语。
c.今晚杰克会按时来吗?d.今晚杰克能按时来吗?然而,二者并非全无差别,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它们之间是具有严格区别,不能够彼此互换的。
如:(2)a.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b.我们班大部分人都说法语,不会说英语。
c.汤姆一分钟能打150个字。
d.我今晚不太舒服,不能参加学校的舞会了。
这说明,“会”和“能”在语义及语用中有所交叉,有时可以替换使用,有时又不可替换使用。
我们常常会遇见以下错误:(3)*a.丹尼的伤已经好了,会·走路了。
*b.下午我会用你的书吗?*c.他能是你的好帮手。
存*d.我不能打网球,你能教教我吗?很明显,(3)a、b中的“会”应该换成“能”,而(3)c、d中的“能”应该换成“会”。
在如此简单的句法问题上出错,母语的影响不得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英语中,例(3)各句通常可以表述为:(3#)a.Danny’s wound has healed and he can walk now.b.Can Iuse your book this afternoon?c.He can be your good assistant.d.I can’t play tennis.Could you teachme?可见,“会”和“能”二者不仅在汉语的语义功能上在着交错和差异,还与英语中“can/could”的语义功能存在着对应关系和差异,汉语学习者往往因此出现一些使用偏误。
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偏误现象分析

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偏误现象分析能愿动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汉语本体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
因此,为了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能愿动词,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教学效率,我们试从偏误角度来分析研究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的习得情况。
根据偏误语料对能愿动词的偏误进行归纳,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能愿动词时常见的偏误现象有:遗漏、误加、误代、位置不当、否定、重叠。
标签:能愿动词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会看到或听到留学生使用这样的句子:(1)*已经十点了,你可以来吗?(2)*我生病了,不可能去上学了。
(3)*你身体不好,经常运动得。
(4)*吃饭以后,你应该作业。
这些偏误句都与汉语能愿动词有关,它们在语法、语义或者语用方面没有满足能愿动词的使用条件。
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使用能愿动词的出错率很高,这使我们感到有必要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能愿动词的偏误情况作进一步的研究。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一种对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方法。
我们根据偏误语料结合能愿动词偏误的具体情况,将偏误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遗漏和误加能愿动词(一)遗漏能愿动词(5)*(田中没有学过汉语,)所以他不可能说汉语。
如果仅看“所以他不可能说汉语”,这句话本身并没有句法或语义错误,但是结合语境,就发现要表达的意思中缺少表示能力的能愿动词,属于隐性偏误。
句意要表达“他”会不会说汉语,而不是“他”不可能说汉语,所以应改为“所以他不可能会说汉语”。
(6)*我用你的字典吗?这是征求对方意见的句子,句中缺少了表示许可、允许的词,应在动词前加上“能”或“可以”。
(7)*我们不仅应该好好学习,还好好孝顺父母。
在汉语中,后一分句中的能愿动词不能承前省略,所以后一分句应加上“应该”。
汉语能愿动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之前,表示动作或性状的一些特点。
多数使用能愿动词的句子抽去能愿动词后仍然成立。
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
汉语能愿动词(modalverbs)是汉语及其他言语中的一类重要语言现象,它们在表达语言能力和意愿时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报考汉语语言课程,而汉语能愿动词也逐渐成为许多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
本研究旨在从语用和语言学角度,分析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情况,为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汉语能愿动词提供有效的指导。
首先,在语言学角度,汉语能愿动词可以分为两类:可能动词,表示可能性或可能性的可能性;愿动词,表示愿望、请求等意思。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如:由于语法结构的不同,人们往往使用错误的词性混淆。
比如:一般情况下,汉语可能动词都是并列的,而愿动词则是顺序的;另外,汉语可能动词通常使用不定式结构,而愿动词则使用命令句型。
其次,在语用角度考察,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的根源在于其它言语(如泰语)语言现象的影响,这些语言现象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
因此,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可能会在汉语中混淆或分类错误。
最后,为了帮助泰国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我们建议老师采用生动的交互学习方法,既引导学生思考,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比如,在课堂上进行实时交流,以解决学生在学习汉语能愿动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实践,利用有意义的例句或故事,以增加学生对汉语能愿动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之,汉语能愿动词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外语学习者
而言,更加重要。
正确使用汉语能愿动词至关重要,有助于外国学生增强他们的汉语水平。
期望本研究有助于探索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情况,以及为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汉语能愿动词提供有效的指导。
留学生使用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

留学生使用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作者:方玮来源:《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第05期摘要:作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语法,能愿动词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的频率都比较高。
已有的能愿动词本体研究还不能完全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由于诸多原因共同导致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能源动词时出现了许多偏误。
有学者指出能愿动词已经成为对外汉语偏误研究中的十大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在分析语料库的基础上关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
本文第一章首先将对外汉语教学与语料库结合分析总结出偏误率较高的能愿动词。
第二章分析能愿动词的偏误类型,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中偏误率最高的三个能愿动词进行分析。
第三章探究教材对于能愿动词偏误的影响。
关键词:能愿动词;偏误类型;频率;偏误原因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研究(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高频能愿动词1.观察各类有关能愿动词的论述论著,其范围问题始终处于争议当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能愿动词划分范围如下:(1)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2001年6月第一版)中,“助动词”共有21个,单词性词14个,兼类词7个(其中动词/助动词2个、助动词/动词5个)。
按等级分如下:甲级词:必须、得(děi)、该(助动词/动词)、敢、会(助动词/动词)、可能(助动词/动词)、可以、能、能够、想(动词/助动词)、要(助动词/动词)、应该、愿意(助动词/动词)。
乙级词:肯、应、应当丙级词:当、须、愿(助动词/动词)、总得丁级词:乐意(2)《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出现的助动词有:能、会、要、想、可能、可以、应该、愿意、得(děi)、肯、能够、应、该、应当。
均出现在初等阶段语法项目中。
(3)《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中称为“助动词”,独列一类,与“动词”并列,共有10个:能、会、该、要、想、愿意、可以、怕、得、肯。
(4)《汉语水平顶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甲级词:能、会、要、想、可能、可以、愿意、应该、得丙级:配、敢于、总得2.结合对外汉语常用具体教材来看,各教材选取的能愿动词范围和数量都不相同。
能愿动词的对比和偏误研究

能愿动词的对比和偏误研究一、引言汉语能愿动词和英语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而又具有相对封闭性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因此具有跨语言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寻找偏误产生的原因探索习得的过程,确定语言习得的难点及促进教学的办法。
根据Sridhar,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鲁健骥1999) [1]。
因此本文将结合语言对比和偏误分析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进行认知分析,将会比较详细地对英语情态动词与汉语能愿动词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将选取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偏误语料,进一步从形式—功能对应关系和语境关系两方面寻找能愿动词偏误产生的内在原因, 以引起教师对该类动词纠错策略的思考。
二、能愿动词的理论基础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 首先要给能愿动词下一个定义。
什么是能愿动词, 语法学界对此没有一致的界说,这里我们采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对能愿动词所作的形式和意义的界说: 助动词( 能愿动词) 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 表示意愿或可能、必要的动词, 在句子里作状语。
上述定义表明, 能愿动词的语法形式是语序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 句法关系是NP+VCW+VP,语法意义是表示意愿、可能或必要,对动作性状进行主观评价是能愿动词的表达功能[2 ]。
其次,与英语情态动词对应,汉语能愿动词同样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施为功能,使事件/动作的发生具有可能性;二是推测功能,表达说话者对有关该事件/动作的命题所作的可能性判断。
请看以下例句:A类:他会说英语/她能一分钟打200字B类:我会牢牢记住的/今天晚上我要看场电影C类:你得去和她谈谈/你应该坚持下去/D类:不耕种的话田地会荒掉的/不顾实际一味蛮干要失败的/满天星星,哪能下雨?A类例句表示因施事的能力使动作具有发生的可能性, B类例句表示因施事的主观意愿使动作的发生具有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能愿动词的习得与偏误分析
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选取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四十六名留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
方式考察和分析他们在习得十个汉语典型能愿动词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同时逐条检索北京语言大学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开发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对其进行充分的描写、统计后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留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类型与比例,并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的相关理论全面地分析了偏误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教学建议,包括课堂教学、教材编写与练习设计等方面。
本文在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结合方面作出了新的尝试,对防止和纠正留学生的习得偏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意义。
同主题文章
[1].
《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总目录' [J]. 世界汉语教学. 2006.(01)
[2].
吕必松. 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闭幕式致辞'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3)
[3].
从战略上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2)
[4].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9.(02)
[5].
《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总目录' [J]. 世界汉语教学. 2007.(04)
[6].
杨庆华. 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的开幕词(1996年8月8
日)'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3)
[7].
韦钰. 在国家教委举行的招待会上的祝酒词'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3)
[8].
HB.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将在深圳召开'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4.(04)
[9].
以文会友盛况空前——记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 [J]. 世界汉语
教学. 1996.(03)
[10].
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总目录' [J]. 世界汉语教学. 1999.(01)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对外汉语; 能愿动词; 助动词; 中介语; 习得; 偏误分析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福建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沙平;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