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立面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2)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道路勘测设计城市畸形交叉道路设计所属课程:道路勘测设计院系年级:11级土木工程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班姓名(学号):2014.4.9§1-1概述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1、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
2、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
二、交叉口设计的内容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型式、确定几何尺寸(进口车道数、车行道道宽、缘石转弯半径、交通岛尺寸等)2.视距计算3.立面设计4.交通设计(标志、标线、信号灯)和渠化设计5.结构设计二、交叉口形状适用范围①T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②Y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③十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④X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⑤错位交叉:⑥多路交叉:五路及五路以上的交叉口。
三、交叉口类型选择1.简单交叉口——交通量小的一般交叉口。
2.交叉口拓宽——交通量大特别是左右转。
3.渠化——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大或斜交、畸形交叉口。
4.环交——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不太大。
交叉口拓宽定义: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特点:交叉口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车速较高,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投资较大。
交叉口拓宽适用条件:适用于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
设计重点:设计时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和位置,同时也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
环交:定义: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裕称转盘。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摘要:城市道路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城市交叉口又是路网中通行能力的“咽喉”,尤其是大型交叉口和广场由于立面较为复杂,竖向设计则显得更加重要。
竖向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叉口道路表面的平顺度,行车的舒适性,排水质量和审美需求等。
本文针对T形、X形柔性路面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交口;竖向设计;纵断优化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理念就是合理地设计交叉口的标高,便于汽车及行人安全出行,同时还应考虑与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网、绿化的相关关系。
符合行车平顺、排水通畅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要求。
1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分清主次道路,主要道路优先,要保持原有车流状态,适当偏移中线,增加交叉口车道数,车道密度(宽度、数量)等适当。
要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同等级的道路交叉时,一般都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使横坡逐步地随纵坡变化。
交通流交叉时,应尽可能渠化成直角或近似直角交叉交通流合流时,应以较小角度进行合流,实践证明,交通流以100-150合流时,合流速度差最小交叉口范围内,不应使一条道路的雨水排入另一条道路上或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
因此,需合理确定交叉路纵断的变坡点和布设雨水口,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注处。
如遇困难的地形,交叉口设在盆状地形处,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雨水口。
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高程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高程协调一致。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力求使路口的渠化与环境的绿化协调使路口不再枯燥、单调。
2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对简单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通常采用特征断面法;对大型、复杂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采用简单的特征断面法不能完整地表达交叉口的立面,必须加密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高程,即高程图法。
2. 1 T形、X形交叉口特征断面的确定和特征点高程的计算交叉口的特征断面与选定的路脊线密切相关,路脊线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叉角等因素确定,既要考虑行车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均衡美观。
交叉口立面设计计划

(长春建筑学院)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内容:交叉口立面设计交叉口通行能力班级:交1102学号: 28姓名:赵博指导教师:李国栋城市道路课程设计(交叉口的立面设计)1、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的:是要统一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间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三方面的要求。
使相交的道路在交叉口内能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便利车辆和行人交通;使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能迅速排除;使行车道和人行道的标高能与建筑物地坪标高相协调而具有良好的观感。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横断面形状、纵坡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周围地物、地形状况。
设计时,首先应照顾主要道路上的行车方便;在不影响主要道路行车方便的前提下,也可适当改动主要道路的横坡,以照顾次要道路和行车方便。
2、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大小和美观等因素,合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
设计原则如下:1) 两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度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度服从主要道路。
2) 交叉口设计范围内的纵坡度,宜小于或等于2 %。
困难情况下应小于或等于3 %。
3) 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
4) 合理确定变坡点和布置雨水进水口。
3、交叉口的立面设计方法交叉口的立面设计,通常采用方格网法和方格网等高线法两种。
方格网法是在交叉口范围内,以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测出方格点上的地面标高并求出其设计标高,从而算出施工标高。
方格网等高线法是在方格网法的基础上,绘出设计等高线图,便能更明晰地表示交叉口的设计地形。
3. 1 等高线的绘制(假定地形为凸形)1) 交叉口上路脊线和控制标高的确定:确定路脊线时,既要考虑行车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均衡美观。
一般来说,路脊线通常是对向行车轨道的分界线,即车道的中心线。
在交叉口上,路脊线的交点即为其控制标高的位置。
2) 根据交叉口的控制标高h0按图1计算路脊线四点的标高hA=h0-(B/2+R)i3同理,可求得其余点标高。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 ppt课件

(二)左转车道设置方法
n2.窄型中间带:当设有较窄中间带(宽度小于5m)时,利用中间带后宽度不够, 可将道口单向或双向车道线向外侧偏移,增加不足部分宽度。
3、渠化交通组织
4、调整交通组织
2021/1/4
30
交通语言包括道路语言和一切关于行的标记、 符号、文字指示牌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道路 语言。
道路语言是指道路上的交通标线、标示、交 通标志和交通信号,还包括以物理形式出现 的交通岛、分离岛和栅栏等物理渠化设施 (一种特殊的“道路语言”)。
有路必须有道路语言,道路语言是道路不可 分割的重要部分。
三、按交通控制分类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有信号控制交叉口 (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定周期和不 定周期、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
2021/1/4
11
2021/1/4
12
2021/1/4
道路工程
13
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十”字形,“T”字形及其演变而来的 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
三、扩宽车道长度 n(一)右转车道长度 n 在进口道的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的右侧拓宽右转车道。
(3)等候车队长度ls
ls nnl (m)
ln----直行等候车辆长度(m) n ----一次红灯受阻的直行车辆数
三、扩宽车道长度 n(一)右转车道长度 n 在进口道的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的右侧拓宽右转车道。
道路工程
47
5-4 简单交叉口设计
一、交叉口的车道宽度
一般采用3.0~3.5米,比路段减小 0.25~0.5米。
毕业设计_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完成

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论文学校: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1109052学号:110905215姓名:李顶顶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摘要:城市中两条以上不同方向的道路的相交处,是城市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
在同一平面上相交处,称平面交叉口;在不同平面上相交处,称立体交叉口。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和“瓶颈”。
当前, 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 中小城市道路建设规模大,且处于上升阶段, 部分大城市道路建设也处于调整和改善过程中,城市道路交叉口改造频繁, 但缺乏科学的效益评价标准。
近年来,国内对交叉口评价做了很多研究, 但基本局限于对现状的评价。
交叉口改造设计方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亟需一套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价方法, 以便各改造设计方案之间的横向比较, 亦可作为相关研究报告的效率评价标准, 从而提高交叉口改造工作的科学性和开展效率。
国外的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分析,60%左右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口或附近。
因此,如何正确设计交叉口,合理组织交通,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避免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交叉口设计是针对交叉口的交通特征,包括地理特征和交通流向特征,分析现有空间和交通流走向,通过设计交通渠化岛、施划交通导流线、合理设置交通标志、配合相应的信号控制,使车流和人流安全、顺畅通过交叉口;同时满足道路景观的要求,成为道路景观的主题要素,为城市增添亮点。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对郑州G107国道与经南三路相交的交叉口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交通量,针对未来的交通量进行交叉口的改善。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改善设计机动车辆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日渐增大,各大城市对旧城改造及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也不断扩大。
通过强化交通管理,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交通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由于城市机动车辆增长太快,交通需求远大于供给,以致城市道路网负荷过大,城市交通日趋拥挤,道路交叉口经常出现车辆排队等候现象,高峰期间更是拥挤不堪。
国道沿街立面改造工程方案

国道沿街立面改造工程方案一、前言国道沿街是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主要道路,其沿街立面是指沿着国道两侧的商业店铺和建筑。
国道沿街立面的改造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街道环境,吸引游客和市民,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国道沿街立面改造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方案就国道沿街立面改造工程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改造方案。
二、国道沿街立面的现状分析国道沿街立面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立面设计单一,缺乏特色2. 建筑外观老旧,不符合现代城市形象3. 商铺经营品种单一,缺乏吸引力4. 道路两侧缺乏景观绿化,空旷单调以上问题造成了国道沿街立面的形象不佳,无法吸引游客和市民,也影响了周边商户的经营发展。
三、改造目标设定1. 提升国道沿街立面整体形象,打造具有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沿街景观2. 创新商铺设计,吸引更多的商户入驻3. 加强景观绿化,改善道路两侧的环境4.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周边商户的经营收入四、总体规划设计1. 建筑外观设计:对国道沿街立面上的建筑进行改造,采用现代化设计风格,使之符合城市形象,增强吸引力。
同时,在建筑外观上要融入地方文化和历史特色,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率。
2. 商铺设计:鼓励商户采用创新设计理念,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打造独特的消费体验。
商铺经营品种要多样化,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商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景观绿化:在道路两侧布置景观绿化带,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
同时,在景观设计上要突出地方文化和自然风光,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
4. 配套设施:在改造工程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道沿街的交通、停车、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国道沿街的运营效率,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
五、具体实施方案1. 建筑外观改造对国道沿街立面上的建筑进行外观改造,采用现代化设计风格,使之更具城市特色和时尚感。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及改善措施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及改善措施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提出了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影响交叉口设计的因数,并着重分析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方法及改善措施,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方法;改善措施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是管理、组织道路各类交通的控制点。
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处汇集相继通过,由于车辆和过街行人之间、车辆和车辆之间,特别是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不但会阻滞交通,而且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正确地设计交叉口,并合理地组织交通,以保证安全行车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影响交叉口设计的因素1.1交通量及其特性一个设计合理的交叉口应保证高峰期间交通流的交全与畅通。
混入车辆的需求应当加以考虑,同时车速控制和转向路线在交叉口的需求也应加以考虑。
此外还应包括交通控制的类型,行人需求,自行车和公交车以及安全因素等内容。
1.2地形和环境一个交叉口的布局和设计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入口车道的线形和等级,公共设施的干扰,地域特点和作用,可以从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加以考虑。
1.3经济条件修建一个新交叉口或改建一个交叉口所需的预算需要和交通运输带来的利益加以权衡,必须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考虑车辆延误、安全和运营花费等各种条件及客观经济实力的作用。
1.4人为因素在交叉口的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驾驶员自身特点、习惯等因素。
使驾驶员明确以下内容非常必要: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交叉口;意识到车辆正处于或接近交叉口;在交叉口中行车,处理各种问题都要自信并做到正确无误和安全;在交通工程设施和管理过程中,应保证其同一性和稳定性;提供足够的反应和判断时间等。
1.5停车视距在设计时需确定不同类型交叉口及相应的停车视距。
在城市道路上确定停车视距其反应时间为 1.2 秒,停车视距依据平交路口相交道路的设计车速经计算加以确定。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基本⽅法2019-07-01摘要:城市道路平⾯交叉⼝的竖向设计,是为了合理确定交叉⼝范围内相交道路共同构筑⾯上各个点的设计标⾼,从⽽达到相交道路间、交叉⼝以及周围建筑物在⽴⾯位置上的⾏车、排⽔和建筑艺术诸⽅⾯的协调和统⼀。
本⽂探讨了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基本⽅法。
关键词: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基本⽅法中图分类号: S611 ⽂献标识码: A ⽂章编号:城市道路平⾯交叉⼝是城市道路⽹的咽喉,是⼈流、机动车流与⾃⾏车流的汇集点,它们之间的相互⼲扰,使⾏车速度降低,出⾏交通拥挤,甚⾄交通堵塞。
因此,汽车对路⾯平整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 从⽽对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也提出了更⾼的要求。
⼀、交叉⼝竖向设计的⼀般原则交叉⼝竖向设计的任务是通过调整交叉⼝范围各点的设计标⾼, 合理确定相交道路之间及周围建筑物之间的共同曲⾯形状, 使之相互协调⽽更具有良好的空间感, 以符合⾏车舒适、排⽔迅速以及建筑艺术三⽅⾯的要求。
交叉⼝竖向设计主要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横断⾯形式、纵坡⼤⼩以及周围地形。
其原则有以下⼏个⽅⾯。
1、道路等级相同时, ⼀般是在维持各⾃的纵坡不变的前提下来调节它们的横坡。
通常是调节纵坡较⼩道路的横坡, 将路拱顶的连线逐渐向纵坡较⼤道路的车⾏道边线移动, 使其横坡度与纵坡较⼤道路的纵坡相⼀致。
2、道路等级不同时, ⼀般是主道路的纵、横坡均维持不变, ⽽将次道路的双坡横断⾯逐渐过渡到与主道路纵坡相⼀致和单坡断⾯。
3、交叉⼝竖向设计时应⾄少有⼀条道路的纵坡⽅向背离交叉⼝, 以利于路⾯排⽔。
4、交叉⼝范围内布置⾬⽔⼝时, ⼀条道路的⾬⽔不应流过交叉⼝的⼈⾏横道或流⼊另⼀条道路, 也不能使交叉⼝范围内产⽣积⽔。
5、交叉⼝范围内的横坡应尽量平缓, ⼀般不⼤于路段上的横坡, 以利于⾏车, 纵坡不宜> 2%, 困难情况下不应> 3%。
⼆、交叉⼝竖向设计⽅法常⽤的交叉⼝竖向设计⽅法主要有⽅格⽹法、设计等⾼线法、⽅格⽹设计等⾼线等,简单介绍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交叉口立面设计——设计说明书学院:交通学院专业:交通工程姓名:***班级:交1101班学号: 03号指导老师:***一、设计道路的基础资料吉顺路与西南街呈十字交叉,道路中线及街沟纵坡均为3%,路面横坡为2%,车行道的宽度为15m,缘石半径R为10米,交叉口的中心标高为2.05m,等高线间距h采用0.10米,绿灯的时间为45s,黄灯的时间5s,左、右转车辆各占本面进口道交通量的10%,t1=2.3s,t is=2.5s, φs=0.9。
试绘制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及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各进口道的车行道类型均为一条直行、一条左转、一条右转,自行设计)二、设计要求要求设计人员独立完成本设计,交叉口的立面类型设计人员自己选用。
图纸用标准的A3图纸打印、计算说明书用标准A4纸打印,和图纸订成册。
比例尺1:100。
三、提交的设计成果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图纸、立面设计及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说明书。
交通学院交通教研室2014年11月24日一、交叉口立面设计的要求和一般原则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的,是要统一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周建筑物之间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三方面的要求。
使相交的道路在交叉口内能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便利车辆和行人交通;使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能迅速排除;使行车道和人行道的标高能与建筑物地坪标高相协调而具有良好的空间观感。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横断面形状、纵坡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周围地物、地形状况。
设计时首先应照顾主要道路上的行车方便,在不影响主要道路行车方便的前提下,也可适当改动主要道路的横坡,以照顾次要道路和行车方便。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一般原则如下:1、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维持不变。
2、相交道路的等级相同时,交通量差别不大,而且有不同的纵坡时,则两条道路的设计纵坡维持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
一般是改变纵坡较小的道路的横断面形状,将路面拱顶线逐渐向纵坡较大的道路的街沟移动,使其横断面与纵坡较大的道路的纵坡一致。
3、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都不相同时,则主要干道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应随主要干道的横断面而变,而次要道路的横断面应随主要干道的纵坡而变,即次要道路的双向倾斜的横断面,应逐渐过渡到与主要干道的纵坡一致的单向倾斜横断面,以保证主要干道交通便利。
4、为了保证排水,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
如遇困难地形,例如交叉口设在盆地的地形,所有道路的纵坡都向着交叉口时,必须预先考虑修筑地下排水管道和设置进水口。
5、在交叉口布置进水口,应不使地面水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地面水在交叉口内积水或流入另一条道路。
为此,进水口应设在交叉口的行人横道的前面能截住来水的地方和立面设计的低洼处。
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几种基本型式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以及和地形相适应的相交道路的纵、横断面。
如以十字形交叉口为例,根据相交道路纵坡方向的不同,立面设计有以下六种基本形式:1、凸地形2、凹地形3、分水线地形4、谷线地形5、斜坡地形6、马鞍地形三、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步骤与方法(一)立面设计方法:1、方格网法:方格网法式在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内,以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方格网线一般用5×5m或10×10m平行于路中线,斜交道路应选便于施工放线测量的方向、测出方格点上的地面标高并求出其设计标高,从而算出施工高度。
2、设计等高线法:设计等高线法式在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内,选定路脊线和划分标高计算线网,算出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上各点的设计标高,最后勾划出设计等高线,并算出各点的施工高度。
其主要优点是比方格网法能更加清晰地反映出交叉口的设计地形,其缺点是设计等高线上的各点标高位置不易放样。
故通常和方格网法结合使用。
3、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将方格网法和设计等高线法结合使用,取长补短。
即采用设计等高线法设计,为了便于施工测量放样,用方格网法标出各点的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和施工标高。
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主要用于大型的主要交叉口和广场立面设计。
(二)立面设计步骤1、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立面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如下:(1)搜集资料:测量资料、交通资料、排水资料、道路资料(2)绘出交叉口平面图(3)确定交叉口的设计范围(4)确定立面设计的图式(5)确定路段上的设计标高(6)确定交叉口的设计标高1、首先选定交叉口范围内合适的路脊线和控制标高2、确定标高计算线网并计算标高计算线上的设计标高(方格网法、圆心法、等分法、平行线法)(7)勾画交叉口上的设计等高线(8)调整标高(9)计算施工高度课程设计计算一、计算要素道路中线及街沟纵坡i1=i3=3%,路面横坡i2=2%,车行道的宽度B=15m,缘石半径R=10m,交叉口的中心标高h0=2.05m,等高线间距h=0.10m二、计算过程设各点如图所示:1、十字交叉口东南角h A = h0 + ( B2+ R)×i1= 2.05 + ( 152+ 10)×0.03= 2.575h A1= h A2 = h A -B2×i2= 2.575- 152×0.02 = 2.425 同理:h B = h0 - ( B2+ R)×i3= 2.05 - ( 152+ 10)×0.03= 1.525h B1= h B2 = h B -B2×i2= 1.525- 152×0.02 = 1.375 要求h F1则先要求出h F2,h F2由h A1、h B1求得h F2 = (hA1−R×i1)+(hB1+R×i3)2= (2.425−10×0.03)+(1.375+10×0.03)2= 1.90h0−hF2 h0−hF1 =OF2OF1=B2√2( B2+R)√2−R2.05−1.9 2.05−hF1 =OF2OF1=152×√2( 152+10)×√2−10求得 h F1 =1.8A 1F 1之间等高线条数 n= |hA1−hF1|h=|2.425−1.8|0.1= 6 (条)等高线平均间距L=18×2πR n =18×20π6= 1.312、十字交叉口西北角h D = h 0 + ( B2 + R)×i 3= 2.05 + ( 152 + 10)×0.03= 2.575h D1= h D2 = h D - B2×i 2= 2.575- 152×0.02 = 2.425同理:h C = h 0 - ( B2 + R)×i 1= 2.05 - ( 152 + 10)×0.03= 1.525h C1= h C2 = h C - B2×i 2= 1.525- 152×0.02 = 1.375要求h H1则先要求出h H2,h H2由h C1、h D1求得h H2 =(hC1+R×i1)+(hD1−R×i3)2=(1.375+10×0.03)+(2.425−10×0.03)2= 1.90h0−hH2 h0−hH1= OH2OH1 =B2√2( B2+R)√2−R2.05−1.9 2.05−hH1= OH2OH1 =152×√2( 152+10)×√2−10求得 h H1 =1.8C 1H 1之间等高线条数 n= |hC1−hH1|h=|2.425−1.8|0.1= 6 (条)等高线平均间距L=18×2πR n =18×20π6= 1.313、十字交叉口东北角要求h E1则先要求出h E2,h E2由h A2、h D2求得h E2 =(hA2−R×i1)+(hD2−R×i3)2=(2.425−10×0.03)+(2.425−10×0.03)2= 2.125h0−hE2 h0−hE1= OE2OE1 =B2√2( B2+R)√2−R2.05−2.1252.05−hE1 = OE2OE1=152×√2( 152+10)×√2−10求得 h E1 =2.154D 2E 2之间等高线条数 n= |hD2−hE1|h=|2.425−2.154|0.1= 3 (条)等高线平均间距L=18×2πR n=18×20π3= 2.6184、十字交叉口西南角要求h K1则先要求出h K2,h K2由h B2、h C2求得h K2 =(hB2+R×i1)+(hC2+R×i3)2=(1.375+10×0.03)+(1.375+10×0.03)2= 1.675h0−hK2h0−hK1 = OK2OK1=B2√2( B2+R)√2−R2.05−2.125 2.05−hK1= OK2OK1 =152×√2( 152+10)×√2−10求得 h K1 =1.528 B 2K 2之间等高线条数 n= |hB2−hK1|h=|1.375−1.528|0.1= 2 (条)等高线平均间距L=18×2πR n=18×20π2= 3.927交叉口立面图见附图1三、通行能力计算1、计算要素tg=45s,ty=5s,左、右转车辆各占本面进口道交通量的10%,t1=2.3s,t is=2.5s, φs=0.9t C=(45+5)×2 =100s2、计算南、北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N S = 3600tC (tg−t1tis+1)φs= 3600100×(45−2.32.5+1)×0.9= 586设有专用左转和专用右转车道N e = NS1−βl−βr=5861−0.2= 733 (pcu/h)N le= N eβl = 733×0.1= 73 (pcu/h)N leˊ= 4×3600100=144 > N le不折减由于南北进口道对称,故其通行能力与北进口道一样。
所以南北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均为N e=733(pcu/h)2、计算东、西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N S = 3600tC (tg−t1tis+1)φs= 3600100×(45−2.32.5+1)×0.9= 586 (pcu/h)K:无量纲参数,当本面进口道无右转专用车道时取1.5,当本面进口道有右转专用车道时取0.5 βl ˊ= βl1+kβl−βrns−βl/2= 0.11+0.5×0.1−0.12−0.1/2= 0.235N Sl = N S (1-βl ˊ/2)= 586×(1-0.235/2) = 517 (pcu/h)设有专用右转车道N e = (∑NS + N Sl )/(1-βr ) =586+5171−0.1= 1226 (pcu/h)N le = N e βl = 1226×0.1= 123 (pcu/h)N le ˊ= 4×3600100=144 > N le 不折减由于东西进口道对称,故其通行能力与西进口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