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a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制作太阳炉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
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制ຫໍສະໝຸດ 太阳炉(一)小组成员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太阳炉。
实验器材
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过程
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设计与制作》教案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6.18《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3、设计动力装置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二、制作动力小车1、经过讨论确定动力装置后,请画出动力小车设计图。
2、引导学生交流设计图,例如3、根据设计方案,搜集制作小车动力装置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给学生每组提供的材料包有:一辆没有动力装置的四轮小车,车辆滑动面板1块,小木棍3根,吸管1支,电动马达1个,电池连接盒1个,五号电池4节,大小气球各1个,三叶螺旋桨2个,皮筋2根,气球1个,铜丝线1根,包装绳1卷,螺丝刀1把、剪刀1把,热熔胶1支。
4、制作小车动力装置的材料和工具清单。
5、制作方法简介(1)螺旋桨橡皮筋小车制作方法①选择材料②装上车轮③用螺丝固定两条木条④装上螺旋桨和尾钩⑤绑上橡皮筋⑥完成(2)橡皮筋动力小车制作方法动力装置→利用气球放气时产生的反冲力来使小车运动(2)用橡皮筋做动力装置→利用橡皮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①动力要足够强大,能够让小车跑起来。
②要根据车的形状和结构选择不同的动力装置。
画动力小车设计图交流设计图认识材料与工具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材料与工具根据自己方案,制作动力小车以让小车动起来,给小车安装动力装置小车也可以让小车动起来。
了解设计动力装置时要考虑的因素可以利用橡皮筋的弹力、气球的反冲力、螺旋桨转动形成的推力等设计和制作小车动力装置。
①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预先在车轴套边做个缺口(或用带齿的车轴套),把橡皮筋套在车轴套的缺口上,使橡皮筋固定在车轴上。
②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使其松开手时车轮会转动。
【注意事项】①橡皮筋套在车架上稍拉伸后,接近车轴位置,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
太长了,缠绕的前一两圈没有弹力;太短了,多缠绕几圈弹力就太强,车轮容易打滑。
②如果车轮多缠绕几圈橡皮筋后开始打滑,可以给小车加上一些重物,如在小车上加一些钩码,直到小车可以顺利向前运动。
这个工作一定要预先做好,不能在实验中途发现问题后再加重物。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下册实验目录

38
矿物的软硬
石英、长石、云母、回形针、小刀等
A
39
铜片、铝片、铁片、玻璃、泥土、蜡烛、丝绸、等
A
40
观察、描述矿物(二)
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手电筒、不同透明度的纸、常见矿物标本、玻璃、泥土、蜡烛、丝绸等
A
41
观察、描述矿物(二)
观察矿物的形状
常见矿物标本
A
42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刀、放大镜、课件、记录纸等
耳的结构模型、塑料杯、气球皮、橡皮筋、音叉、少量的盐或细沙
A
23
耳的结构和功能
C
24
保护我们的听力
鼓膜的振动
塑料罐或空易拉罐、黄豆、棉花、毛巾、废报纸等
A
25
控制物体发声
A
26
骨骼、关节和肌肉
跳动起来会怎样
上肢的运动
记录纸塑料口袋、粗吸管、水槽、广口瓶、玻璃片、水、火柴
A
27
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A
17
给花传粉
花朵若干、棉签、放大镜、镊子、课件等
A
18
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油菜果实若干、放大镜、镊子、课件等
A
19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油菜果实若干、凤仙花果实等
C
20
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油菜果实、豌豆果实、苍耳、鬼针草、蒺藜、番茄、葡萄、蒲公英、莲蓬、椰子等果实若干、挂图、课件等
B
21
序号
课题
实践活动名称
实践器材、药品
(含自制、自备器材及挂图)
实验
类别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增强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中,我们要注重选取合适的实验主题,设计恰当的实验步骤,确保实验过程简单安全,并从实验结果中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
首先,选择实验主题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让他们能够在实验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水可以传递声音吗?”作为一个实验主题。
这个问题既引人入胜,又能引导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进一步研究声音传播,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准备几个空的塑料杯,用塑料薄膜将酒精灯口封住,然后将杯子排成一条直线,将一根细线系在两个杯子上,并在其中一个杯子的底部系一个小铃铛。
接下来,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人在一个杯子中喊话,然后观察链条上铃铛是否会响起,从而得出结论。
其次,实验步骤应该简单明了,并注重安全。
小学生的操作能力有限,我们不应设计过于复杂的实验过程,以免引起意外。
同时,我们要注意阐释实验中的安全事项,例如手部卫生、火源安全等。
在上述实验中,我们要提醒学生不用力拉扯链条,避免杯子翻倒,也要确保酒精灯火焰熄灭。
最后,从实验结果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铃铛的摇晃和响声,他们可能会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声音为什么可以通过链条传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协同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进一步研究声音传播的原理,并做出简单的解释。
在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中,我们要倡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疑问,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得出结论,并尝试解释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扮演合适的引导者角色,不仅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验设计应注重选取合适的实验主题,设计简单安全的实验步骤,并从实验结果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
通过科学实验,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植物细胞模型

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准备材料:纸巾、水、塑料袋、橡皮筋等 制作细胞膜:将纸巾卷成圆筒状,用橡皮筋固定成球形,代表细胞膜 制作细胞器:将塑料袋展开,剪成各种形状的小袋子,代表细胞器 加入水:将水倒入塑料袋中,使细胞器和细胞膜充满水分 观察实验结果:观察细胞模型的结构和特点
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避免使 用尖锐物品和不安 全的材料,确保实 验环境的安全。
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小学科学实验如何 制作一个简易的植
物细胞模型
汇报人:
目录
01 准备材料 03 实验操作
02 制作过程 04 实验总结
准备材料
制作模型的材料
纸巾:用于制作细胞膜 棉花:用于填充细胞核 塑料薄膜:用于包裹整个模型 胶水:用于固定模型
制作模型的工具
纸板:用于制作细胞壁 橡皮泥:用于制作细胞质和细胞核 塑料薄膜:用于制作细胞膜 颜料:用于给细胞质和细胞核上色
制作过程
制作细胞膜
准备材料:塑料 袋、水、食用色 素、橡皮筋
将塑料袋吹气并 封口,表示细胞 质
将食用色素滴入 塑料袋中,表示 细胞器
用橡皮筋将塑料 袋固定在硬纸板 上,表示细胞膜
制作细胞器
准备材料:橡皮泥、塑料薄膜、小珠子、小棒等
制作细胞核:用橡皮泥捏成圆形,代表细胞核
制作线粒体:用塑料薄膜剪成线粒体的形状,用小珠子代表其中的颗粒 制作叶绿体:用绿色塑料薄膜剪成叶绿体的形状,用小珠子代表其中的 颗粒
实验结论:通过 实验了解了植物 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反思:总结 实验中的不足和 改进之处
实验总结
实验收获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习制作简易植物细胞模型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小班科学活动:动手做科学实验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动手做科学实验教案科学是班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动手做科学实验能够帮助小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本次科学活动教案将介绍三个适合小班学生的科学实验:水密性实验、重力实验和磁性实验。
这些实验旨在通过亲身参与和想象力激发来帮助学生探究科学基础知识。
实验一:水密性实验材料:-各种尺寸的塑料桶或水果盒子-毛巾-棉花或纸巾-一桶水操作步骤:1.给每位学生提供一个桶或盒子,并向他们解释实验的目的:“我们要探究这个桶是不是完全密封的。
”2.要求学生把桶里的水倒出来,然后把桶里的毛巾或纸巾放里面。
3.让学生用扑克牌或卡纸制作一个圆形的盖子,将盖子盖在桶上,盖得越紧,效果越好。
4.将桶倾斜并在桶底部插入一个棉球或纸巾润湿。
5.在桶底部的另一端插入一根竹签或者管子,缓慢倾倒水,如果有水漏出,则学生可以用毛巾或纸巾堵住漏洞,然后继续倾斜桶进行测试。
实验二:重力实验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容器-水-玻璃珠或小球操作步骤:1.给每位学生提供两个容器,告诉他们“我们将探究水和重力的关系”。
2.在第一个容器的底部放入水,并在第二个容器中放入一些玻璃珠或小球。
3.然后让学生倾斜第一个容器,直到水向另一个容器流动,过程中观察球的移动。
4.让学生记录此过程中球移动的状态,并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实验三:磁性实验材料:-磁铁或磁线圈和杆-各种纸片或铁钉-纸袋操作步骤:1.给每位学生一个纸袋,并将一根磁杆放入袋内。
解释这是一种磁性物质。
2.让学生用种种材料制作各种有趣的形状并放入袋内。
3.让学生观察什么能被吸住。
记录各种材料的情况,并解释它们被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通过实验的亲身经历,小班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究各种科现象,从而理解各种科学基础知识。
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参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使科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自制教具实验报告

小学自制教具实验报告引言教具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然而,购买专业的教具可能需要花费较大的资金。
因此,我们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又实用的教具,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制作小学自制教具,用来辅助学习。
我们将通过制作数学拼图、英语卡片和科学实验器材,来提高对数学、英语和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实验材料1. 数学拼图:硬纸板、剪刀、彩色笔。
2. 英语卡片:彩色纸、彩色笔。
3. 科学实验器材:半透明塑料杯、草稻种子、土壤、清水。
实验步骤制作数学拼图1. 制定一个拼图主题,例如动物。
2. 在硬纸板上画出该主题的形状轮廓。
3. 用剪刀将轮廓剪下,并用彩色笔将其涂上颜色。
4. 将每个拼图的轮廓分开,让学生进行拼图练习。
制作英语卡片1. 决定一个英语单词主题,例如水果。
2. 将彩色纸剪成合适大小的卡片。
3. 用彩色笔写下该主题的英文单词和对应的图画。
4. 将卡片折叠好,让学生进行英语单词和图画的配对练习。
制作科学实验器材1. 将半透明塑料杯填满土壤,并放入适量的草稻种子。
2. 用清水浇透土壤,以保持湿润。
3. 将杯子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并保持适当的温度。
4.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数学拼图制作完成的数学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状、颜色等概念。
学生们通过拼图的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和形状联系起来,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
英语卡片英语卡片的制作可以让学生在看到单词的同时,通过图画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该单词的意义。
学生们可以通过配对练习,提高对英语单词的认知能力。
科学实验器材通过种植草稻实验,学生们可以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植物对光线和水分的需求。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结论通过制作小学自制教具,我们可以更好地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拼图、英语卡片和科学实验器材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测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超出温 度计的量程,以防损坏温度计。酒精的沸点 是78℃,凝结点是-114℃;水银的沸点是 357℃,凝结点是-37℃。要注意酒精温度计 和水银温度计的测温范围,一般来讲,测量 较低温度时用酒精温度计,测量较高温度时 用水银温度计。
(2)、托盘天平:天平是秤量物体质量的仪 器。它的种类很多。在学校实验室中一般常用 的是托盘天平。
⑤、探索性实验的目的: 探索性实验是指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 它是小学科学实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主要 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探索的方法,包 括学会如何利用已知的因素去扰动研究对象,看 试验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出现什么新的现象, 产生什么新的结果;在多个变量存在时如何进行 变量控制,从而发现各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作用 等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2、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1)、实验能实现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认识目的 。 (2)、实验能从多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①、确定实验问题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②、实验设计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③、实验操作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④、实验观察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⑤、处理实验结果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使用方法: a、将天平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把游码移至 标尺左端“O”点,卸下左、右吊架上的制动件, 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中线,取得平 衡。 b、秤量物体时,将被测物放在左盘,砝码 放在右盘,并尽量把物体和砝码放在盘的中心 位置,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使天平 指针指在中央位置,这时天平平衡,砝码的总 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所在位置表示的质量等于 被测物体的质量。 c、测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砝码盒内,把游 码移回零位置,装好左、右吊架上的制动件。
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
马锐
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 的,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 制和模拟自然现象,使自然过程或 生产过程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表 现出来,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从性质上看,实验具有目的性(以认识自然 界为直接目的)、探索性(实验始于问题,问题 的解决在于探索)和现实性(是一种现实的感性 活动)。 从结构上看,实验由三大要素构成:实验主 体(实验者—-人)、实验客体(实验对象—-自然 事物)和实验手段(实验仪器、工具、装置和科学 方法)。 从作用上看,实验是联结实验主、客体的中 介,沟通实验客体与认识的桥梁,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⑥、验证性实验的目的: 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是指对于研究对象有了一 定的了解,并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或者提出了某种 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者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 的一种实验。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 设计验证实验,怎样具体地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 的猜测和假说,同时通过这种科学实验活动初步 形成认识源于实践,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的 唯物辩证主义世界观。
⑦、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的目的: 定型试验是用来判断研究对象具有那些性质, 某种因素是否存在是否起作用等等;定量实验是指 为了深入了解物质和自然现象的量的特征,揭示各 个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某些因素的数值而进 行的实验。 定性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儿童逐步学会通过控 制量变的有无来解决“有没有”、“是不是”、 “起不起作用”等问题,它往往作为学生科学探究 过程中的前奏,作为系列探究实验的预实验。 定量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儿童逐步学会通过对 有关变量的量的控制来观察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让学生逐步了解如何探究量变之间的函数关系,并 初步学会表达这种关系。
3、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小学科学实验 分为下面几类: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 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探索性实验与 验证性实验;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对 照实验与模拟实验。
①、演示实验的目的: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完成的,它的目的 主要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进行示范。 ②、学生实验的目的: 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实验的主要形式, 也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其目的 是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亲身经历,并在此 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形成科学 态度与价值观,构建科学知识。
③、自然实验的目的: 自然实验就是指在通常的自然环境中对实验 对象进行考察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的目的一是培 养学生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 题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 情感态度;三是引导学生把对自然的观察从随意 性提升到有目的的主动性过渡,逐步学会对自然 的科学的观察和研究;四是拓展学生的实验时间 和空间。 ④、实验室实验的目的: 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室里,通过设备和仪 器,人为的控制或者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条件, 考察与研究实验对象的一种实践活动,由于可以 对实验对象的各个因素进行相对严格的控制,因 此试验的精确度相对比较高。
一、小学科学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1、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地位
一个科学理论的建立,必须以观察和实验为 基础,再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然后 与研究者现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碰撞,由研究者 提出合理的假说,再通过科学的演绎建立逻辑自 洽的理论,然后这一理论还必须通过实验的检验 才能称为科学的理论,否则,还得重新回到观察 和实验中去。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也必须回到实 践中去,一方面为实践服务,另一方面它还要在 实践中发展。
这种关系可以用下面的框图来表示:
观察实验
分析归纳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建立理论
实践检验
科学理论
应用发展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 基本过程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①、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②、根据现有的知识经验提出猜测; ③、设计探究计划以验证猜测; ④、根据探究计划进行科学探究; ⑤、总结交流探究结果并对照、检验猜测, 形成科学的认识; ⑥、结合身边的问题,将所认识到的科学 规律加以应用。
(4)、枝剪:用于剪截修整植物标本。
•
(5)、掘根铲:用于挖掘植物 茎。
地下根
2、解剖仪器 (1)、解剖刀:用于切开皮肤,割断肌肉以及削去 皮内脂肪等。
(2)、解剖剪:用于剪开皮肤等。 (3)、镊子:用于夹取物品。
(4)、解剖针:用于分离动、植物纤维或洞 孔时使用。
(二)、探索物质世界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
⑧、对照实验的目的: 对照实验又叫比较实验,是通过对照来揭示 对象的某种属性或者某个因素对对象的作用,在 科学研究中对照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中的对比方法, 认识对比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形成用客观 的比照替代主观的想象来做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⑨、模拟试验的目的: 在科学研究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 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的实验,这时人们就可 以用模拟的方法进行模拟实验。
科学实验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
在: (1)、科学实验是联结认识主题(小学生)和 认识客体(客观物质世界)的中介 在科学认识中,学生和学生所要认识的客 观世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也就必然 通过“中介”环节来实现,这个中介就是实 验。
小学科学实验是实验的主体(小学生)按照一 定研究目的,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指导,凭借一定 的实验仪器、装置和各种工具,采取特殊的实验操 作方式和方法,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作用于实验 客体使之发生某些变化。学生作用于实验客体进行 科学实践的同时,观念上也受实验对象的影响,从 而掌握和反映客观事实。这正是科学实验具有中介 地位的原因。 (2)、科学实验是沟通科学对象与科学认识的桥梁; (3)、科学实验是学生科学认识从一级上升到另一极 的环节; (4)、科学实验是实现科学教育三大目标的主要途径 之一。
(2)、捕虫网
用于兜捕飞翔昆 虫、蝶蛾等。捕虫网 是由网柄、网圈和网 袋三个部分组成。使 用前配以适当长度的 木棍或竹竿(直径略 小于网柄管口),将 棍或竿插入管口一定 深度,拧紧螺帽即可 使用。
(3)、水网
用于捕捞水中浮游 生物。使用前配以适当 长度木棍或竹竿,将棍 或竿插入网柄,拧紧螺 帽即可使用。
二、小学科学实验室的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实验 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 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因此,每个学校 必须建立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 备·· ·”标准中的科学专用教室我们可以理解为 · ·· 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科学实验教室。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作用如下: 1、它是儿童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 2、它是儿童学习科学知识重要场所; 3、它是对儿童进行科学世界观培养的 重要场所; 4、它是儿童形成科学实验技能的主要 场所; 5、它是儿童进行科学交流的重要场所; 6、它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主要场所。
小学阶段,探索物质世界常用的仪 器主要有:温度计、托盘天平、两用气 筒、感应起电机、弹簧秤、酒精灯、铁 架台及附件等。
(1)、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有多 种,这里介绍常用的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 计。 温度计的构造是由玻璃管、水银(酒 精)两部分组成。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水银在玻璃管内受热或受冷所 产生热胀冷缩的结果,使液面停留在玻璃管 的某一刻度时,就是所要测量的温度。
三、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
(一) 、探索生命世界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
1、显微镜 (1)、构造如图:
(2)、使用方法 使用显微镜时要遵循以下步骤:
a、搬动显微镜时,应一手持镜臂,一手托镜座。 b、把显微镜放在桌上时,镜臂要朝向自己。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d、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e、调节遮光器,然后一边用目镜观察,直到视野中出现一 个明亮的白色圆圈为止(切勿将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 f、将玻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然后用压片夹固定。 g、从侧面看载物台,小心地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向 下,直到低倍物镜快要接触到玻片时停止。 h、通过目镜观察,慢慢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 升,直到看清标本。 i、要转到高倍物镜时,先从侧面看显微镜,然后小心转动转 换器,调到高倍物镜。注意不要使物镜接触到玻片。 j、通过目镜观察,用细准焦螺旋聚焦,直到看清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