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纲高考系列历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质课件(共36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质课件(共36张PPT)
八达岭长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 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 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 方的侵略。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 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在文化艺术 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 性相媲美。
秦长城遗址
同学们, 你们听说 过孟姜女 哭长城的 故事吗?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更名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 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一法度衡石(dan)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 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 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后 之文人祖述其说,以为废封建,立郡县,皆始皇 之所为也,以余观之,殆不然。
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 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 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 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 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 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前356年在秦
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 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主要内容
措施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 爵位 “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 卖”、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编制户口、“什 伍连坐”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平斗桶、权衡、丈尺”颁布标准度量衡 器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确实立,处所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处所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二〕教学难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常识布局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方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①春秋时期a.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域。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b.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地盘和人民,彼此间进行战争。

记忆方法:大权落诸侯争。

②战国时期a.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足本身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b.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鼎新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易错点】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想称霸天下的愿望。

①条件a.人民经受持久分裂和混战后,巴望统一。

b.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呈现局部统一。

c.颠末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d.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记忆方法:两统一,一国一人。

②颠末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持久的诸侯割据场合排场。

b.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易错点】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是:秦国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易错点】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

【易错点】秦王赢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底子原因是:统一条件成熟,赢政顺应了历史开展趋势。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成立者是:秦王赢政——秦始皇。

二.登峰造极的皇权和中央官制①称呼:秦王赢政认为本身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个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②权力: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1单元第1讲课题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1单元第1讲课题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A [秦代长城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①是秦长城的西边终 点,故选择 A 项;②是关中地区,而灵渠位于岭南地区;③是四川 地区,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④是岭南地区,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 故 B、C、D 三项错误。]
[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
(2)看法: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积极作用: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稳定,其 制为历朝所沿用。
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 个人 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集中到 权力 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地方 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 权力 于中央的郡县
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1)内容 ①地方设有郡__、__县__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 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 ②郡守和县令、县长均由皇__帝__直接任免。
(2)影响 ①_官__僚_政__治__取代贵族政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 袭领主。 ②形成了中央_垂__直_管理地方的形式,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 效的控制。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思维激活] 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02
学科素养·融会贯通
运用史料实证——明确历史解释 关注唯物史观——渗透家国情怀
►探究 1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史料一 秦朝中央官制结构图
史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 “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 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行玺则为皇帝 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1)史料一体现了专制皇权和三公九卿制下,各部门的职权 及运作,解读史料应注意观察结构图体现出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


2、内容:
郡守、郡丞、郡尉
县 乡
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正

3、影响:
①郡与县的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中央 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②奠定了以后地方行政管理的基础,为历代王朝 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争议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置酒咸阳宫,大 宴群臣,并讨论建立何种政体。
有人说秦始 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说秦始皇 是暴君,对这个 问题,你有什么 看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骊山陵远眺

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秦 始 皇 博 物 馆
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忙, 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犯法乱 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 B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4、秦朝时,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对该制度的 价正确的是: ( D ) A、继承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B、消弱了皇权 C、随着秦朝的灭亡而取消 D、使各部门相互配合、互相牵制,皇帝大权独揽 5、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B )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 秦朝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 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的统一
1、诸侯争霸 (1)原因: ①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
(王权衰微)
②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
(侯国得势)
③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根基动摇)
(2)目的: 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
和人民,相互兼并

高中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丰富、充实而课时较紧张,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选择重点要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题(也是本课内容的中心),由此可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两目作为重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5)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
许。”
——《史记》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
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
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
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实行分封制。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形成背景:秦的统一 2、具体内容:
⑴中央: ①皇帝制度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⑵地方:郡县制 3、影响
临沂一中 高一组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形成背景:秦的统一
诸侯势力强
(西周)周室东迁
大“两制” 渐渐崩坏
(春秋)

分封制、宗法制

诸侯割据混战
经 济

秦商鞅 变法成
(战国)
B、内容:
①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负责 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 ②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 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④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 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 、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 政治的重要标志。

皇帝





中央权力





地方权力 权
特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秦朝这 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材分析知识图示本课内容丰富、充实而课时较紧张,因此在整体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和课时分配上,都应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选择重点要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题(也是本课内容的中心),由此可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两目作为重点。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材地位本课在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皇帝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度。

二.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重难点解析:1.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1)首先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2)其次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政府的组成及特点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热点链接:太尉是秦朝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但是,现存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过此职,故可以推断秦始皇统治时期是自掌军权。

秦朝中央政府中实际存在的是“二公”。

2)中央政府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抛弃了宗法关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一整套行政管理系统。

各管理层不再由世袭贵族垄断,而是由皇帝和主管机关任命的大小官吏掌握。

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邑,上下级官吏之间管理与服从的关系,职业官吏构成各级政府的实体。

法律对官吏提出的各种要求,促进了官僚制度的进一步确立。

例如,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比御史大夫大,地位也比御史大夫高,但是当丞相有失职和做错的情况发生时,御史大夫就可以向皇帝报告,纠正丞相的失误。

【同步速递】第0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Word版含解析)

【同步速递】第0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Word版含解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背景(1)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2)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① 、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

(3)战国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纷纷改称“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4)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

(5)秦国经过② ,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6)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7)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2.过程(1)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③ 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1)“始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称为“④ ”,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权力: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⑤ 、军事等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⑥ 任免。

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特征:皇位世袭,⑦ 。

这是中国古代⑧ 的重要特征。

(4)本质:君主专制,皇帝是专制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的中心。

2.中央官制(1)主要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⑨ ,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⑩ 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⑪;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⑫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⑬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由来(1)⑭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⑮。

(2)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内容(1)行政区划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⑯直接管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考纲高考系列历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2013·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B
2.(2013·浙江文综·15)公元前221年,秦完
成统一大业。

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
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考点】秦朝统一六国
【答案】A
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
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C
4.(2013·上海单科·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Array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考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