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专家详解 高级中学 试卷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 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B. 糖类和核酸C. 脂肪酸和胆固醇D. 氨基酸和酶2、下列哪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A. 钠钾泵转运Na+和K+B. 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红细胞C.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D. 激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3、以下关于生物实验中显微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B. 观察材料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再转换到高倍镜下观察C. 使用显微镜时,应该将镜头直接对准光源D. 显微镜的清洁应该使用专门的擦镜纸4、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A. 传授式的讲解B. 经验式的模仿C. 案例式的问题解决D. 实验式的研究5、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复制仅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B、DNA复制过程中,先合成领头链(leading strand),后合成随从链(lagging strand)。
C、DNA聚合酶III在原核生物中起主要作用,而真核生物中则主要使用DNA聚合酶I。
D、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引物(primer)。
6、在细胞周期的哪个阶段,纺锤体开始形成?A、G1期B、S期C、G2期D、M期7、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A. 讲授法B. 演示法C. 案例分析法D. 小组合作学习法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一定是有害的B. 基因突变具有方向性和可逆性C.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原材料D. 基因突变可以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9、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DNA复制是一个半保留的过程,其中每条新合成的DNA链都由一条旧链作为模板。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遗传学研究中,利用原核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A. 构造简单,繁殖快,多为单细胞生物B. 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单独研究C. 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RNAD. 变异类型多,且能稳定遗传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学研究中实验材料的选择,特别是原核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A选项:原核生物,如细菌,通常结构简单,繁殖迅速,且多为单细胞生物。
这些特点使得原核生物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因为研究者可以更容易地控制实验条件,观察遗传现象,并进行遗传分析。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虽然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其DNA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体,而不是像真核生物那样DNA和蛋白质分开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因此,原核生物并不比真核生物更便于单独研究DNA。
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虽然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这一点并不是其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原核生物的变异类型并不比真核生物多,且其遗传稳定性可能因缺乏复杂的遗传调控机制而相对较低。
因此,D选项错误。
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之比是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是自花、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相等C.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四种类型的配子D.F1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包括豌豆的遗传特性、配子的产生和结合方式等。
A选项:豌豆具有自花、闭花受粉的特性,即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会自行完成授粉过程,且授粉过程在花朵未开放前就已经完成,这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使得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四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生物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哪种生物生存策略不适合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存?A、共生B、寄生C、适应D、迁移2、以下哪种科学探究方法主要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来进行?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案例分析法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
B.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发生在前期。
C. 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配对现象。
D. 细胞分裂末期,核膜会重新形成,但核仁不会再次出现。
4、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暗反应阶段所需的?A. CO2B. ATPC. O2D. NADPH5、在下列生物组织中,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是:A. 根尖分生区细胞B. 茎的韧皮部细胞C. 叶绿体D. 花粉粒6、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型改变,但不改变表现型B. 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保持不变C. 基因重组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 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7、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具有特异性作用的是哪种糖蛋白?A、膜糖蛋白B、糖蛋白受体C、膜整合蛋白D、膜外周蛋白8、hnRNA属于哪种类型的RNA?A、信使RNAB、核仁RNAC、核内不均一RNAD、小核RNA9、以下关于人体细胞结构描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具有良好的流动性B. 细胞核内含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C. 细胞质中有各种酶参与生物化学反应D.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质产生能量,但不产生氧气 10、下列哪个生理现象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A. 调节作用迅速B. 调节范围广泛C. 调节物质通过血液运输D. 调节效果长时间持续11、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哪个阶段不产生ATP?A. 糖酵解B. 柠檬酸循环C. 电子传递链D. 二氧化碳释放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也称为三羧酸循环或Krebs循环)和电子传递链(或称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
其中,糖酵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少量的ATP和NADH;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并产生更多的NADH和FADH₂;电子传递链则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利用NADH 和FADH₂传递电子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大量ATP。
而二氧化碳释放是柠檬酸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但此过程本身并不直接产生ATP。
2.题目: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叙述,错误的是:A. 转录水平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方式之一B. 翻译水平调控通过影响mRNA的稳定性来调节基因表达C. 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可以影响基因表达D. 转录因子可以与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控转录起始答案:B解析: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包括转录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和翻译后水平调控。
转录水平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方式,通过控制转录起始速率来调控基因表达量。
翻译水平调控则是通过影响mRNA的稳定性、翻译效率或翻译产物的降解速率来调节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可以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基因的可接近性,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转录因子通过与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如启动子、增强子等)结合,可以激活或抑制转录起始。
因此,B选项错误地将翻译水平调控与mRNA稳定性的调控混淆了,实际上mRNA稳定性的调控属于转录后水平调控。
3.题目: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哪个色素分子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 叶绿素aB. 叶绿素bC. 类胡萝卜素D. 藻胆素(注:非植物细胞特有,但为扩展知识范围可提及)答案:A解析: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负责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人类常染色体上B一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
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
A. 都是纯合子(体)B. 都是杂合子(体)C. 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D. 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阻止病人的致病基因传给子代的方法通常是将正常基因导入病人()。
A. 体细胞的细胞质B. 生殖细胞的细胞质C. 体细胞的细胞核D. 生殖细胞的细胞核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A. 输导组织B. 营养组织C. 分生组织D. 保护组织4.(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ATPB. 吞噬细胞摄入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C. 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D. 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5.(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下列板书的类型属于()。
细胞呼吸一、细胞呼吸的方式1.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二、细胞呼吸的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原料场所产物能量→←A. 表格式B. 流程式C. 图示式D. 综合式6.(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
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 30%,21%B. 30%,42%C. 70%,21%D. 70%,42%7.(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视觉的形成部位是()。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教师以预先设定好的、期待的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达到程度的评价称为()A.配置性评价B.效标参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B2、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和学科性B.针对性和生动性C.多样性和强化性D.简明性和启发性【答案】 C3、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答案】 A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答案】 C5、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A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 C7、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滴生理盐水的作用是()。
A.消毒用B.染色用C.为细胞提供营养D.保持细胞形态【答案】 D8、根据安斯沃斯的说法,婴儿的依恋包括()。
多选A.安全型依恋B.道德型依恋C.回避型依恋D.反抗型依恋【答案】 A9、玉米和小麦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A.胚芽B.胚轴C.胚乳D.子叶【答案】 C10、有性生殖的存在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体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材料通常选择洋葱根尖,因为这里细胞分裂旺盛B. 染色时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C. 观察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D. 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分裂间期时间最长答案:A;D解析: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是进行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的常用材料,因此A选项正确;B. 染色时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这些染液属于碱性染料,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但这里的目的更准确地说是为了观察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形态和变化,而不仅仅是使染色体着色,因此B选项描述不够准确,但考虑到其核心意思正确,通常可视为正确;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应为:解离(使细胞分散开)→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等碱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制片(将根尖压成薄片)→观察,因此C选项的步骤顺序错误;D.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最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而分裂期所占的时间很短,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
因此,在视野中观察到的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D选项正确。
注意:虽然B选项描述不够准确,但在此情境下通常视为正确。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可以沿食物链进行B.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群落C.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答案:D解析:A. 生态系统中,信息可以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捕食,这就是信息传递在食物链中的体现,因此A选项正确;B. 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如阳光、温度、湿度等,也可以来源于生物群落,如鸟类的鸣叫声、昆虫的性外激素等,因此B选项正确;C.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如通过信息传递,不同物种之间可以形成捕食、竞争、共生等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C选项正确;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如狼通过气味能够找到兔子,但兔子并不能通过气味找到狼,因此D选项错误。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大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 界B. 门C. 纲D. 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因此,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2、在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两种重要的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C.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叶绿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和分布。
A选项: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它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普遍存在的细胞器,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除了少数高度特化的细胞,如植物的筛管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因此,B选项正确。
C选项: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它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因此,C选项正确。
D选项:虽然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细胞器,但它并不普遍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
例如,植物的根细胞中就没有叶绿体,因为根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不是进行光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园员猿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道题只有一项为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DNA提取的方法是()。
A.电泳法
B.盐析法
C.过滤法
D.层析法
2.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主要方式是()。
A.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B.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C.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D.酶蛋白的合成与降解
3.将标记的核酸探针直接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的方法是()。
A.斑点杂交
B.原位杂交
C.Southern印记杂交
D.Northern印记杂交
4.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全能性是()。
A.逐渐增强
B.逐渐变窄
C.保持不变
D.随机变化
5.下列物质中,能用图1()。
图1
A.K+
B.H2O
C.甘油
D.脂肪酸
6.下列叙述中,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是()。
A.皮肤对痢疾杆菌的屏障作用
B.接种卡介苗后不感染结核病
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的病菌
D.泪液中的溶菌酶杀灭进入眼睛的病菌
7.对微生物细胞数目进行检测时,不属于总细胞计数法的方法是()。
A.比浊法
B.涂片计数法
C.涂布平板法
D.血球计数板法
8.蚕豆植株细胞中具有大液泡的是()。
A.根尖分生细胞
B.成熟的叶肉细胞
C.成熟的导管细胞
D.成熟的筛管细胞
1——
9.下列植物中,属于C4植物的是()。
A.棉花
B.小麦
C.水稻
D.玉米
10.菊花通常在秋天开放,若使菊花提前开放,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灌溉
B.喷施IAA
C.提高温度
D.缩短光照
11.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长粗是因为茎有()。
A.树皮
B.木质部
C.韧皮部
D.形成层
12.用显微镜观察血液的涂片时,看到最多的血细胞是()。
A.血小板
B.红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
13.关于蝗虫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家蚕相同
B.不完全变态
C.跳蝻的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明显差别
D.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1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小泡释放的信息物质是()。
A.O2
B.CO2
C.Na+
D.神经递质
15.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中的所有乔木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
C.一座山上的大型黑蚂蚁和小型黄蚂蚁
D.一块棉田中的幼蚜、有翅和无翅成熟蚜等全部棉蚜
16.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17.关于染色体与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
B.一条染色体相当于一个基因
C.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D.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18.豌豆子叶的颜色黄色(A)是显性,绿色(a)是隐性,绿色子叶植株的基因型是()。
A.AA
B.Aa
C.aa
D.AA和Aa
19.某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则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位于()。
A.常染色体
B.X染色体
C.Y染色体
D.任一染色体
20.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18%,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
则基因A 和a的频率分别是()。
A.36%,64%
B.92%,8%
C.18%,82%
D.57%,43%
21.在“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节的教学后,学生设计了一则加酶洗衣粉的广告,这一活动属于()。
A.拓展延伸
B.总结归纳
C.研究性学习
D.科学史教育
2——
22.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内容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部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图片、动画和视频。
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A .教师资源B .教材资源C .学生资源D .网络资源23.“有人没吃早餐晕倒了,医生给他注射葡萄糖。
为什么要注射葡萄糖?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细胞中的糖类。
”这种教学导入类型是()。
A .复习导入B .设疑导入C .实验导入D .故事导入24.巴斯德提出“细菌致病”假说时,由于缺少证据而饱受争议。
科赫通过“细菌感染”实验证实了巴斯德的细菌致病学说。
从这个角度讲,科赫的实验属于()。
A .改进性实验B .探索性实验C .比较性实验D .模拟性实验25.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找出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这种方法属于()。
A .分析评价B .调查评价C .观察评价D .综合量表评价
二、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26.图2是某两种典型的阳
CO 2吸收量的曲线示意图。
吸收量释放量a a CO 2CO 2图2
据图回答:(1)表示阳生植物的曲线是,理由是。
(6分)
(2)b 2点表示②的和的速率相等。
(6分)(3)在c 点前,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比阳生植物。
(3分)27.图3是某一生态系统在一定群(A、B、C)数量变化曲线(A 是自养生物)。
图3据图回答:(1)A、B、C 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
(3分)(2)如果人类大量捕杀C,的种群密度会增加,会因此减少。
(6分)(3)如果B 代表一类善于奔跑的黄羊、瞪羚等动物,该生态系统的类型最可能是。
(3分)(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m ,则C 最终获得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