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Flash

合集下载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二).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二).

12.2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应用欧姆定律,学习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测量及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学习应用欧姆定律,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教学难点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

教学过程:、复习: 、学生练习题目:1. 某同学用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和若干导线,测定电阻RX 的值。

所有元件均完好,电源电压不变,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 20 2A 字”样。

他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

闭合电键S ,观察到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如图1(a 、(b 所示。

当他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某位置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 20安、2. 5伏。

接着,他继续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的最大值为0. 37安。

请将有关的数据填入表格内,并求出R X的阻值。

(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 1欧U I lir I [- I I2. 某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 X的阻值,所用的电源由两节新干电池组成,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上标有“ 20 Q 2A ”字样。

他按图2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S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始终无示数。

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除电阻R X和滑动变阻器R外,其它元件均完好。

(1若电路中只有一处出现故障,则故障可能是路”、“ F断路”或“ R X短路”。

(a (b 图2 (a b 图3(2若第(1小题的判断正确,则在R x两端接入一根导线后,闭合电键S,两电表的示数情况为(3排除故障后,该同学按正确步骤进行实验,闭合电键S ,两电表示数如图3(a 、(b 所示,他记下实验数据后,进行计算,然后整理实验器材,完成实验。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Rx=Ux/ IA,则Rx偏小。当Rx<<RV时,电压表分流很小,外接法误差小。
知识应用
小结
作业
电路图:
明确:当R最小时,Rx中的电流最大,I=U/Rx=0.3A<0.6A故电流表可用0—0.6A,电压表用0—3V
讨论:若U=1.5V,Rx=80Ω,则I=0.0188A<<0.6A。此时I太小,指针偏转不足一小格,因指针判断不准而引起较大误差,故“量程”和“电压”选择不当,但电流表所用量程有限(0—0.6—3A)而换用量程不现实,为使指针偏转角度大些就必须增加电源的电压。
4、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选取
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应学会如何选取量程,如右图,若Rx=10Ω,电源U=3V,RAB=10Ω,则电压表,电流表各选哪个量程。5、设计表格,记Fra bibliotek数据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Ω
电阻的平均值
1
1
2
2
3
3
6、注意事项:
连接电路时,S开,R最大,检查电流表、电压表接法是否正确,量程选取是否合适。
教学课题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授课地点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仪器材料
每小组: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各1个,干电池3节,阻值分别为5、10、15的定值电阻各1个,导线若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电阻,学习一种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方法。
(2)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进一步体会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实验记录表格
电压U/V
第一次
电流I/A
电阻R/Ω
第二次
电阻的计算:R=
R1+R2+R3 3
第三次
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当电流表的示数变 小时,电压表的示数怎样变化?当电流表示数变大时, 电压表的示数又怎样变化?
当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时,电压表的示 数也变小;当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 表的示数也变大.
2.如果电路连接正确,但小灯泡的灯丝烧断了, 会出现什么实验现象?
现象: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
3.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 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如何?
分析:P

R滑
R总
I
UX
4.当电流表示数变小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变大,为什么? 电路连接出现问题:电压表并联在了滑动变阻器的两端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片向 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 示数变化情况:
P 右 R2
R总
I总
U1
U2=U总-
U1
5.若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 换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现象: 灯泡不亮,电流表 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 于电源电压
1.电流表应怎样连接( A ) A.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设计原理; 2.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过程; 3.能规范科学地操作实验; 4.积极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创新精神和集体协作精神。
你知道灯泡灯丝的电阻值吗?
实验方案
要测量电阻 R=?
需知道:
根据欧姆定律 I=
和通过R的电流I
5.滑动变阻器应当怎样连接( A ) A.与被测电阻串联,并在开关闭合前将滑片 滑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
C
D
A
B
2.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丹丹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 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U﹣I的图像,如图甲、 乙所示。对于图像的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A.图甲是定值电阻的U﹣I图像,图乙 是小灯泡的U﹣I图像 B.由图像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由乙图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D.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
3.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连接电路时,不小
心将电流表和电压表接错了位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可能出现的
现象是( C )
A.电流表烧坏,电压表示数为0 B.小灯泡烧坏
S V
C.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值
D.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0
A
图1
例题
(2)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小强画出
了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2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
阻R= 10 Ω。 (3)由图2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着电压的升高而 增大 ,其原 因是 灯泡灯丝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I/A
0.3 0.2 0.1
O 1 2 3 U/V
图2
I
=
U R
R=
U I
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电阻的测量 设计电路图:
S A
R R'
V
思考 1.怎样减小实验误差?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怎样进行多次测量?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3.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导体的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并找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学会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学习一种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方法。

通过多次测量去平均值进一步体会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通过补充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认真完成实验,养成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欧姆定律测导体电阻。

教学难点:实验电路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误差的来源。

课前准备: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组(3V)、待测电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老师:现在有一只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即正常发光时需要加2.5V的电压),老师只有6V的电源,因此需要用1个12Ω的电阻和它串联才可安全使用。

实验员给了老师3个电阻,其中有1个是12Ω,但是没有做标记,你有办法通过实验找出这个12Ω的电阻吗?学生思考,回答:利用欧姆定律I=U/R 推出R=U/I,用电压表测出电压,电流表测出电流,计算出电阻值即可。

----找出实验原理。

二、制定计划:师: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的想法,设计具体的实验电路,注意选择适当的实验器材,并设计出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格(要求10分钟内完成)。

学生进行设计,老师巡回;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方案(交流互动):(一)实验电路:如:图1、 图2、 图3、师生共同点评各电路优缺点,找出最佳电路方案3: 分析:图1测的是一组电压、电流值。

算出的电阻误差大。

图2通过改变电池的节数来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操作不方便。

图3可以弥补1、2的缺陷,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通过改变电路中电流,从而改变电路两端的电压,可以多测量几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分别算出相对应的电阻值,就可以得到多个电阻测量值,然后通过求平均值,减小测量的误差。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PPT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PPT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
第2节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复习导入
什么是欧姆定律?公式是什么?变形式又是什么?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变形式:
问题与思考
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要测量一个未知 电阻的阻值,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用什么仪器来测量?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用什么仪器来测量?请你
设改计变一 电个路3实中验的.怎方电案流样。和待改测变电阻电两端路的电中压的电流和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图乙是小灯泡的U﹣I图像
使用滑动变阻器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用电压表、电流表间接测电阻 实验原理: I = U
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 A
S
关小于灯该 泡实的A验电.,阻第下随列电1说压次法的正升实确高验的而是增记(大 录)的电流表示数是错误
在连接电路前要调节电流表、电压表到零刻度。
调节滑动B变.阻多器到次阻实值最验大端的; 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5滑V动”的变字阻样C器,.的5他作次记用录是实的控实验制验未数中知据电小如阻下两灯表端所泡的示电,正压其保常中持有不发一变次光记录时的的电流电表示阻数是最错小误的。
伏安法测电阻
记录数据:
测量次数 电压U/V
1
2
3
电流I/A
电阻R/Ω 平均值R0/Ω
结合表格思考一下,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伏安法测电阻
定值电阻图像:
U/V
O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欧姆定律PPT课件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欧姆定律PPT课件
RX


单击此练处添一加练标题
3、(2016年南宁市中考题27题)如图19甲是用“伏安法” 测量位置电阻Rx的实物电路图。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9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 阻值最大 处; 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则出 现的故障可能是Rx 断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当滑片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 示数为2.4V,电流表示数如图19乙所示,其读数为 0.24 A,则未 知电阻Rx= 10 Ω。
测几组数据。
3.根据原理公式 R=
U I
计算出R
,计算R
的平均值。
4.断开开关,整理仪器。
单击此注处意添加事标项题 2.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在连接电路前电流表、电压表要调零。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注意电流 表、电压表的正负极和量程的选择。
3.连接完电路要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电路图
S A
Rx R'
V
实物图
单击此合处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单击实此处验添加步标题骤
1.设计电路图。电流表、电压表调零;调节滑动变阻
器阻值最大;连接实物图。
2.检查电路,试触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录下电压U、电流 I,多
1、 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连接电路时,不小心将电流表
和电压表接错了位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C )
A.电流表烧坏,电压表示数为0
B.电阻烧坏
C.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值
D.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0
V

初中物理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_扩展资料

初中物理12.2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_扩展资料

欧姆和欧姆定律
电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发现的。

欧姆从小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数学,并在父亲的制锁作坊里练出一双巧手,这为他后来自己动手制作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811年他毕业于埃尔兰根大学并获博士学位。

在欧姆之前,人们对电流强度、电压概念都不大明确,电阻的概念根本没有。

由于经济困难,欧姆长期担任家庭教师和中学教师,因一直忙于教学工作,他几乎没有机会跟那个时代的伟大物理学家接触。

工作之余,在极其艰苦条件下自己动手设计和制造仪器来进行实验研究。

他独创地应用库仑的方法制造了电流扭力秤,用来测量电流强度,引入和定义了电动势、电流强度和电阻的精确概念。

他受热传导研究的启发,对电流的流动和热量的流动进行科学类比,以找出相似的规律。

并通过大量实验对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终于在1826年导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欧姆定律。

然而这一欧姆为之付出了十年心血的研究成果公布后,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反而受到一些人的怀疑甚至攻击。

在德国只有少数科学家承认欧姆定律,其中有位叫施威格的给了欧姆很大支持,为欧姆发表论文,并写信给欧姆:“请你相信,在乌云和尘埃后面的真理之光最终会透射出来,并含笑驱散它们。

”然而真正“驱散乌云和尘埃”的“风暴”来自英国。

英国皇家学会1841年授予欧姆以科普利奖章,这是当时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从此欧姆的工作才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欧姆定律和电阻的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 保护电流表、电压表及待测电阻。 2. 移动滑片后,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 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可多次 测量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取平均值以减小 误差。
想想议议
实验中你有没有出现过这样问题?你是如 何解决的? 按电路图连完电路,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 发现: 1. 电流表读数为 0,而电压表几乎满偏。
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
第二节 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标
• 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 • 2.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知道通过多次 测量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 3.知道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问题与思考
给同学提供了几个没有做标记的 电阻,其中有一个是12 Ω,你能通过 实验找出这个12 Ω的电阻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想得到超人的收 获,就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
想想议议
2. 电压表或电流表指针反偏。 3. 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都不变。
自学提纲
•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解决下面的问题: • 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如何设计 实验方案?从(1)实验原理、(2)实验方法 • (3)实验仪器(4)实验电路图(5)实验步骤几 方面考虑。 • 2.本实验中如何减小误差? • 3.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有何作用? • 4.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滑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B.与被测电阻串联,并在开关闭合前将滑片 滑到阻值最小的位置
6.下面是测某未知电阻的电路图,请按要求完成。读 出两表的示数:
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 0.2A 电压表的示数是: 2.6V ; 算出RX 的阻值为: 13Ω 。
测电阻:
1、原理: R=U/I
2、方法: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电压。 3、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开关前,滑片应调到最大阻值处。
实验原理
由欧姆定律I= U/R可变换为R=U/I,用电压 表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U,用电流表测出导 体中的电流I,就可求出电阻R。
实验原理图
A
V
实验器材
电源
电流表
电压表
开关
导线
定值电阻
滑动变阻器
收集数据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3
注意事项
1.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 ,滑动变阻器调到 接入 阻值最大处以保护电路。 2. 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应适当。一般以仪 表指针 偏转过半为宜。其量程的确定方法,一 是 试触;二是估算出电压、电流的 最大值 ,选 择合适量程。
要求( B ) A.负进正出
B.正进负出
4.实验时电源电压是3V, 未知电阻5Ω~10Ω , 滑动变阻器大约20Ω , 那么电压表和电流表应 选择( B ) A.电压表0~15V;电流表0~3A
B.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
5.滑动变阻器应当怎样连接( A )
A.与被测电阻串联,并在开关闭合前将滑片
3.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 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如何?
分பைடு நூலகம்:P

R滑
R总
I
UX
4.当电流表示数变小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变大,为什么? 电路连接出现问题:电压表并联在了滑动变阻器的两端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片向 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 示数变化情况: 右
P
R2
R总
I总
U1
U2=U总-U1
5.若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 换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现象: 灯泡不亮,电流表 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
于电源电压
1.电流表应怎样连接( A ) A.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
B.电流表与被测电阻并联
2. 电压表应怎样连接( B ) A.电压表与被测电阻串联 B.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 3.电流表和电压表在连接时极性上有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