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接入系统
现代信息网-第六章 接入系统

1)交接配线是指交换局至分线设备的电缆线路需 要经过交接设备(交接箱或交接间),通过交接设 备把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连通。交接配线可分为二 次(或二级)交接法、三次(或三级)交接法、缓 冲交接法、连环交接法等。
2020/8/18
现代通信网
2)直接配线是把出局线电缆直接分配至某一 个分线设备段子上的配线设备。其特点是各分线设 备间无复接线对,其电缆芯线的对数自分线设备或 电缆分支点处递减,既不减也不复接。施工简单, 人为障碍较少,线路安全性好,维护较方便,但灵 活性、通融性差。
现代通信网
有源光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光纤用户环路和
PDH/SDH等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SDH技术以及 后来衍生出来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等, 如图6.2所示 。
2020/8/18
图6.2 ADS结构
现代通信网
无源光网络在以太网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用户侧网 络之中,可直接将以太帧封装到物理层。PON光纤接 入网结构,如图6.3所示。
2020/8/18
现代通信网
如图6.1所示,为光纤接入网。由于光纤上传输的是 光信号,而在局端发出的是电信号,在用户端接收的 往往也是电信号,因此在局端必须将电信号变成光信 号,在用户端要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这种在用户端 的光电变换设备被称为光网络单元(ONU)。
2020/8/18
图6.1 光纤接入网
2020/8/18
图6.4 xDSL接入结构
现代通信网
HFC(Hybrid Fiber Coaxial)网是指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它是一种新型的宽带网络,采用光纤到服务区。而在进入用 户的“最后1公里”采用同轴电缆。最常见的也就是有线电视 网络,HFC系统结构,如图6.5所示。
图
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SDGJ84—88(试行)主编部门: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试行日期:1988年6月16日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颁发《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SDGJ84—88(试行)的通知(88)水电电规规字第21号为了进一步做好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工作,我局安排西北电力设计院起草了《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送审稿。
在此基础上,我局组织计划、生产调度、基建、水电规划设计和电力设计等单位进行了审查,对送审稿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现将审定的《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SDGJ84—88(试行)颁发试行,在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告我局规划处。
1986年6月16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大型水、火电厂的系统工作,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接入系统设计。
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系统部分按有关前期工作内容深度规定进行;接入系统设计按本规定内容深度进行。
本规定适用于220kV及以上电压级的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
第1.0.2条大型水、火电厂的接入系统设计,一般应在工程主管部门上报该项工程设计任务书后开始进行,在该工程初步设计完成前完成。
必要时也可按工程主管部门委托的进度要求进行。
第1.0.3条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是在该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的条件下更深入地研究该电厂与电力系统的关系,确定和提出电厂送电范围、出线电压、出线回路数、电气主接线及有关电器设备参数的要求,以满足该电厂初步设计对系统部分的需要,并为编报该电厂送出工程的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
第1.0.4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应以经过审议的中长期电力规划或审定的电力系统设计为基础。
必须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执行有关设计规程和规定。
第1.0.5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应从实际出发。
根据电厂设计规模或水、火电厂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工作。
接入网系统概述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通信网络结构
垂直分层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应用层:各种信息应用; 业务网:电信业务网络——固话、移动电话网、 IP电话网、数据通信网、智能网; 传送网:数字信号的传递,包括:骨干传输网、 城域网、接入网; 支撑网: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和电信管理 网
接入网特点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3.对信令不解释: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 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 点中; 4.接口开放:接入网应通过有限的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 相连,接入网也通过标准化接口与用户或用户驻地网相连; 接入网提供开放的V5接口,兼容任何种类的交换设备,并 可独立于交换设备进行升级,能方便地引入新业务,也易 于向宽带网过渡。 5.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标 准化的接口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能实现对接 入网内所有设备的集中维护以及环境监控和112测试等功 能,并可通过相应的协议接入本地网网管中心。
接入网的主要接口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用户网络接口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业务节点接口 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 维护管理接口 电信管理网(TMN) Q Q3 UNI Q
3
3
用 户 终 端
Hale Waihona Puke 接入网 ANSNI
业务 节点 SN
武汉高速铁路 职业技能训练段
从使用来看:
直接为签约用户提供接入的网络
• 签约用户( Subscriber ):合法使用者 • 意味着责任、享受服务的权力
是一种运营网络,由运营商建设和管理
自控原理第六章

ui(t)
R2 C
-
Ts 1 Gc ( s) Ts 1
2013-8-1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无源滞后网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
极点分布如图所示,极点总位于零点的右边,具体位置与 β有关。若T值够大,则构成一对开环偶极子,提高了系统 的稳态性能。
1 1 滞后网络的零点 zc ,极点 pc ,零、 T T
2013-8-1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15
第二节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一、超前校正装置 C
又称微分校正,分为无源超 前网络和有源超前网络
+
R1 R2
+
U 0 ( s) R2 Gc ( s ) U i ( s) R1 R2
R2 R1 R2
(a 1) T R1C
R1Cs 1 ui(t) R2 R1Cs 1 R1 R2 -
2013-8-1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17
另外从校正装置的表达式来看,采用无源超前校正 装置进行串联校正时,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倍,为了 补偿超前网络带来的幅值衰减,通常在采用无源RC超前 校正装置的同时串入一个放大倍数Kc=1/ 的放大器。超 前校正网络加放大器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Ts 1 Gc ( s) Ts 1
2013-8-1
《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
1
第一节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一、校正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研究 分析: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其性能指标 设计:根据各项性能指标来合理的选择控制方案 和结构形式 系统的校正 用添加新的环节去改善系统性能的过程称为系统的 校正,所添加的环节称为校正装置。
外网接入管理制度

外网接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外网接入管理行为,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员工、外部合作伙伴等使用外网接入公司网络的行为。
第三条外网接入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司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常态化的外网接入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隐患。
第五条公司应当加强对外网接入的监控和审计,对异常行为进行记录和告警,及时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第六条公司可以根据特定业务需要,设立专门的外网接入管理部门或专人负责外网接入管理工作。
第七条公司应当对外网接入管理制度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八条公司应当建立外网接入管理相关的奖惩机制,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惩处。
第二章外网接入权限管理第九条公司应当根据岗位需求和业务需要,对员工的外网接入权限进行合理分配,并按照权限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第十条员工应当严格遵守外网接入权限管理制度,不得私自泄露、转让或借用外网接入权限。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对外部合作伙伴的外网接入进行审计和监控,确保其行为符合公司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外网接入权限应当与员工离职或岗位调整相挂钩,及时调整或撤销相应的权限。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对特定业务系统或数据进行额外的权限控制和审计,严格限制外网接入权限。
第三章外网接入设备管理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对外网接入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定期更新外网接入设备的防护软件和补丁,对设备进行安全加固和配置优化。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对外网接入设备进行安全防护和访问控制,不得私自连接未经授权的外部网络。
第十七条外网接入设备应当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和漏洞扫描,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八条外网接入设备应当建立备份和灾备机制,确保在发生故障或灾害时能够及时恢复。
第四章外网接入行为管理第十九条员工在外网接入时,应当严格遵守公司的网络使用规范,不得进行损害公司利益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多址接入技术及系统容量比较

6.1 频分多址
例:IM=mf1+nf2,m,n为任意整数,如: f1=1930MHz,f2=1932MHz,求落在工作频率为 1920~1940MHz的交调频率。
解:可能的频率有: (2n+1)f1-2nf2,(2n+2)f1(2n+1)f2,等等,n=0,1,2,…
n=0
n=1
n=2
n=3
1930
解: (a) Tb=1/270.833kb/s=3.692微秒 (b) Tslot=156.25*Tb=0.577ms (c) Tf=8*Tslot=4.615ms (d) 用户须等待4.615ms才能进行下一次发射。
五、TDMA的效率
例2:如果一个标准的GSM时隙由6个尾比特、2个 同步比特、8.25个保护比特、26个训练比特和2组业 务突发组成,其中每一个业务突发由57个比特组成, 求帧效率。 解: 一个时隙有6+8.25+26+2*58=156.25bit
6.2 时分多址
一、TDMA特点
1. 时分多址把无线频谱按时 隙划分,每个时隙仅允许一 个用户,或接收,或发送;
码
信道1 信道2 信道3
2. 每个用户占用一个周期
信道N
性重复的时隙,因此可以把
频率
一个信道看做是每一个帧都
会出现的特定时隙;
3. 采用缓存-突发法发射数 据,对于任何用户而言发射
时间
都是不连续的。
CDMA2000
多址接入技术
FDMA/FDD TDMA/FDD TDMA/FDD TDMA/FDD FDMA/TDD CDMA/FDD CDMA/FDD CDMA/TDD
CDMA/FDD CDMA/TDD
现代通信系统第6章 用户接入系统

传输介质
有线用户接入网使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两大类,即电缆 和光缆两类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特性主要是传输损耗和 传输带宽。传输损耗是指传输每个单位距离长度时信号能 量的损耗(或幅度的降低);而传输带宽则反映的是传输每 个单位距离长度时信号失真的情况(或畸变的程度)。
常用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信 道等。
VDSL技术可在长达lkm的距离内,电话线径为0.4mm的 情况下,在下行和上行方向提供对称超过10Mbit/s的传输 带宽;传输距离为600m时,0.4mm的电话线上可提供下行 超过20Mbit/s,上行超过15Mbit/s的传输带宽。可以说, VDSL 提 供 的 带 宽 远 远 超 过 了 ADSL 能 提 供 的 下 行 最 高 6Mbit/s、上行最高144kbit/s的带宽,并克服了ADSL在上 行方向提供的带宽不足的缺陷。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WLL)
在市内电话网中,一般把从交换机到用户电话机之间 的连接线路称为本地环路。用无线信道取代线缆, 也就 是用无线来连接市话交换机和用户电话机,这种技术称 为无线本地环路系统(WLL)。
WLL系统组成
WLL系统由无线基站和用户单元组成。 无线基站包括基站收发信机、基站控制器,它提
供一个面向本地交换机的标准网络接口(V5)或用户 接口(a/b线),以及面向用户侧的空中接口。
用户单元包括收发信机并提供一个面向基站的无 线接口和面向用户的传统接口(如RJ11、RJ45等)。
交换机与基站之间用双绞线或中继线相连。
WLL系统的工作频段
WLL系统的工作波段在450MHz~4GHz之间。但是, 在1GHz以下频段已经十分拥挤,可用空间很有限,而 在1GHz以上频段,WLL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在1GHz 以上频段发展的困难是信号衰减严重,网络的覆盖范 围小,其使用的高频元件价格也比较昂贵。根据网络 的工作环境和造价等因素一般认为又可将其细分为下 面三个频段:
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试行880616)

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SDGJ84—88(试行)主编部门: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试行日期:1988年6月16日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颁发《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SDGJ84—88(试行)的通知(88)水电电规规字第21号为了进一步做好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工作,我局安排西北电力设计院起草了《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送审稿。
在此基础上,我局组织计划、生产调度、基建、水电规划设计和电力设计等单位进行了审查,对送审稿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现将审定的《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SDGJ84—88(试行)颁发试行,在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告我局规划处。
1986年6月16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大型水、火电厂的系统工作,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接入系统设计。
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系统部分按有关前期工作内容深度规定进行;接入系统设计按本规定内容深度进行。
本规定适用于220kV及以上电压级的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
第1.0.2条大型水、火电厂的接入系统设计,一般应在工程主管部门上报该项工程设计任务书后开始进行,在该工程初步设计完成前完成。
必要时也可按工程主管部门委托的进度要求进行。
第1.0.3条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是在该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的条件下更深入地研究该电厂与电力系统的关系,确定和提出电厂送电范围、出线电压、出线回路数、电气主接线及有关电器设备参数的要求,以满足该电厂初步设计对系统部分的需要,并为编报该电厂送出工程的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
第1.0.4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应以经过审议的中长期电力规划或审定的电力系统设计为基础。
必须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执行有关设计规程和规定。
第1.0.5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应从实际出发。
根据电厂设计规模或水、火电厂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Mb/s 较好 一般 一般 差 最差
1000Mb/s以上 好 较好 好 较好 好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第三节 电缆配线系统 随着驻地网电缆配线的建设,人们在不断采用 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配线系统的通融性、使用率、 稳定性,并根据需要综合采用各种配线技术,提高 驻地网的整体效益。
2013-9-12
图6.4 xDSL接入结构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HFC(Hybrid Fiber Coaxial)网是指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它是一种新型的宽带网络,采用光纤到服务区。而在进入用 户的“最后1公里”采用同轴电缆。最常见的也就是有线电视 网络,HFC系统结构,如图6.5所示。
图 6.5 HFC
图6.8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配置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第三节 智能社区网 为开拓信息化智能社区,建立宽带多媒体信息 网及应用系统,让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网 上获得所需的信息、最新的咨询及最大的传播 效果,可以通过用户驻地网运营商进行投资、 建设及运营,将语音、数据和有线电视三种业 务网络相互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网合融 合”,而FTTH接入技术的推广是良好的解决方 案。
图6.3
2013-9-12
PON光纤接入网结构
现代通信网
铜缆接入也称为xDSL接入,这是利用充分利用 埋在地下的铜线资源实现宽带接入。图6.4所示的是 xDSL接入结构。xDSL中的x是一种泛指的数字用户 线(DSL) 技术,其中x可以是A(即ADSL)、或H (即HDSL)、或V(即VDSL)等。
现代通信网
1)交接配线是指交换局至分线设备的电缆线路需 要经过交接设备(交接箱或交接间),通过交接设 备把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连通。交接配线可分为二 次(或二级)交接法、三次(或三级)交接法、缓 冲交接法、连环交接法等。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2)直接配线是把出局线电缆直接分配至某一 个分线设备段子上的配线设备。其特点是各分线设 备间无复接线对,其电缆芯线的对数自分线设备或 电缆分支点处递减,既不减也不复接。施工简单, 人为障碍较少,线路安全性好,维护较方便,但灵 活性、通融性差。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如图6.1所示,为光纤接入网。由于光纤上传输的是 光信号,而在局端发出的是电信号,在用户端接收的 往往也是电信号,因此在局端必须将电信号变成光信 号,在用户端要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这种在用户端 的光电变换设备被称为光网络单元(ONU)。
图6.1
2013-9-12
光纤接入网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小区智能化系统,如图6.9所示。在此基础上开展 基于FTTH网络的各类增值业务,如数字电视、视频 点播(VOD)、IPTV、视频会议、3D互动网络游戏 等。
图6.9 小区智能化系统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图6.11 小区接入系统网络
图6.6 接入网所覆盖范围的三个界面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V5.1是单个的2048kbit/s接口,它所对应的AN不含 集线功能;V5.2是多个2048kbit/s接口链路,最多可 提供16个接口链路,并具有集线功能。V5.2的功能 要求,如图6.7所示。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固定无线接入是无线技术的固定应用,其工作频段 可以为450MHz、700/900MHz、1.5GHz、 1.7/1.9GHz、3GHz等,基于点对多点微波技术的固 定无线接入系统的配置,图6.8所示。
现代通信网
有源光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光纤用户环路和 PDH/SDH等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SDH技术以及 后来衍生出来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等, 如图6.2所示 。
图6.2 ADS结构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无源光网络在以太网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用户侧网 络之中,可直接将以太帧封装到物理层。PON光纤接 入网结构,如图6.3所示。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第四节 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化大厦是由综合布线系统与各个功能控制 系统组成。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大厦传送信息的 神经中枢,是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通信技术等各 种高新技术的融合和接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用 者提供一种舒适、高效、安全、方便的工作和生活 环境的大厦。
2013-9-12
第一节 接入网
在通信网中,从用户终端到交换机端口之间的 网络被称为接入网,而接入网又大体分成有线 和无线接入网两大类。现有的:用光纤接入的 光纤接入网,如FTTB、FTTC、FTTH等;用 铜线接入的铜缆接入网,如ADSL、HDSL、 VDSL等;用光纤和同轴电缆接入的混合接入 网,如HFC、CATV等;利用五类线接入的以 太接入网,如LAN等;利用光纤、铜线或无线 接入的电话接入网,如远端模块、远端用户单 元等。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表6-2 5e类、6类优点对照表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表6-3
5类、5e类、6类及7类线缆比较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图6.13 EIA/TIA568接线图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3)复接配线是自交换局起至主干电缆不经过 任何中继设备,直接分支为配线电缆到分线设备。 通常是将一对线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线设备 上。复接配线分为电缆复接和分线设备复接,电缆 复接又分为全部复接和部分复接;而分线设备复接 仅限于配线电缆范围内。复接配线的特点是灵活性 好、接入新设备简单,但用户线上由于有并联支线, 对高频范围内较高频率有相当大的附加衰减;并联 支路也可能引起附加串话。
现代通信网
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即建筑群 布线子系统、建筑物垂直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 子系统、工作区布线子系统、设备区子系统、管 理处子系统。大型布线系统需要用铜介质和光纤 介质部件将六个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图6.12所示 的是包含了其中主要四部分的模型图。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图6.12 综合布线模型
的 系 统 结 构 示 意 图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电话接入简称成接入网 (AN:Access Network)是由业务 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 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所组成的,为传送电 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如图6.6所示,接入网 有三种主要接口,即用户-网络接口(UNI)、业务节点接口 (SNI)和Q3管理接口。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表6-1 FTTH与传统网络接入方式的比较表
HFC 传输载体 同轴电缆 ADSL 以太网 FTTH全光网络
普通电话线
五类网线
光纤P视频流 互动电视 高速上网 高清晰电视 长距离衰减
100Mb/s 差 优秀 较好 较好 一般
非对称8Mb/s 差 差 一般 最差 差
第六章 接入系统
2013-9-12
现代通信网
目前在通信网中,业务接入节点(LE)以上的 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都已基本实现和正在实现数 字化、宽带化。用户终端业务正在逐步向着智能 化、多媒体化发展,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最后 一公里’的接入网传输带宽显然是个极细的‘瓶 颈’。
2013-9-12
现代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