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宿州市解集中学陈倩倩1.Vocabularies2.Phrases and sentencesPhrases: On the sofa, under the table, come on, on their bed, on your head, in his schoolbag.Sentences:①-- Where’s the schoolbag? -- It’s under the table.②—Where’s his pencil box? -- It’s in his schoolbag.③-- Where’s your ruler? -- It’s on the chair.④—Where are their keys? -- They’re on the desk.⑤—Are the keys on the sofa? --Yes, they are.--No, they are n’t. They’re on the table. ☆在这些句子中,不要忘掉系动词be(is、are)。
3. Key points⑴-- Where’s the schoolbag? 我的书包在哪里?-- It’s under the table. 它在桌子下面。
☆这是一个由疑问副词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Where:在哪里、哪儿。
通常用来询问某人或某物在什么地方。
其结构为Where+be+主语。
Be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取决于后面的主语。
若主语是复数,如his backpacks, your keys 等,where后用are;若主语是单数,如her computer,my chair等,where 后则用is。
例如:--- Where is the basketball? 篮球在哪里?☆对于特殊疑问句,我们不能用Yes 和No回答,而要用一个陈述句或短语来作出明确的回答,说明某物在某个地方。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课文

七上语文第四单元课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课文包括《古代诗歌四首》、《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和《世说新语二则》。
下面是这些课文的重点难点总结:- 《古代诗歌四首》:这四首诗分别是曹操的《观沧海》、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些诗歌都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其中,曹操的《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海上景色来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壮丽而感到自豪的感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对北固山秋景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小令,通过对夜晚行走在黄沙路上的感受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来表达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如“秋天像色彩之神,使植物的色彩渐渐淡去”、“秋天像丰收之神,为人们带来了累累硕果”等。
-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对散步时所见所闻的描述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文章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句子,如“我看到了那些花儿们在阳光下争奇斗艳”、“我听到了那些鸟儿们在枝头上欢快地歌唱”等。
- 《散文诗二首》:这两首散文诗分别是宗璞的《花的话》和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
这两篇散文诗都通过对自然界中某一事物的描述来表达作者对生命和成长的思考。
《花的话》通过对花儿们开放过程的描述来表达作者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感慨;《一棵小桃树》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述来表达作者对生命力顽强不屈的赞美。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13 纪念白求恩记 重点字词生难字 热忱.(chén) 殉.(xùn)职 狭隘.(ài) 鄙薄..(bǐbó) 纯cuì(粹) 派遣.(qiǎn) 极du ān (端) p èi (佩)服 zh í(殖)民 晋察j ì(冀)麻木不r én (仁) 拈.(niān)轻怕重 mò(漠)不关心 形近字⎩⎪⎨⎪⎧隘(ài )关隘谥(shì)谥号溢(yì)漫溢 ⎩⎪⎨⎪⎧忱(chén )热忱沈(shěn )沈阳耽(dān )耽误 ⎩⎪⎨⎪⎧粹(cuì)纯粹淬(cuì)淬火萃(cuì)荟萃 ⎩⎪⎨⎪⎧拈(niān )拈轻怕重沾(zhān )沾染玷(diàn )玷污 重点词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热情。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文中 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改变。
14 回忆我的母亲记重点字词生难字佃.(diàn)农私塾.(shú)妯娌..(zhóu l i)庚.(gē ng)子哭泣.(qì)祖j í(籍)为富不rén(仁)衙.(yá)门慰勉..(wèi miǎn)不chuò(辍)劳作仁cí(慈)rèn(任)劳rèn(任)怨多音字fénɡ(缝补)缝fènɡ(缝隙)j ì(周济)济j ǐ(人才济济)形近字籍(j í)书籍藉(j í)狼藉辍(chuò)辍学啜(chuò)啜泣缀(zhuì)点缀重点词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做笔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1)古诗《登鹳雀楼》(2)散文《荷叶母亲》(3)议论文《大自然的语言》2.课外阅读《大自然的秘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主题。
(3)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
(2)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登鹳雀楼》(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之涣及诗歌背景。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2)朗读与背诵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3)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诗歌主题。
(4)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自主练习,巩固生字词。
2.第二课时:《荷叶母亲》(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散文背景。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散文的理解。
(2)朗读与复述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复述,检查理解程度。
(3)分析散文结构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散文主题。
(4)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自主练习,巩固生字词。
3.第三课时:《大自然的语言》(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议论文背景。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议论文的理解。
(2)默读与讨论学生默读课文,做好笔记。
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议论文主题。
(3)分析议论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议论文的结构。
(4)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自主练习,巩固生字词。
4.第四课时:课外阅读《大自然的秘密》(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纪念白求恩》一、重点字词冀(jì):(1)希望:~求(希望得到)。
~幸。
~望。
~希。
(2)中国河北省的别称。
(3)姓。
派遣(pài qiǎn):(1)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2)派往某特定目的地(3)命令地位低的人去干某事殉职(xùn zhí):指的是某个职务人员因为公务事而死亡,是一个褒义词。
动机(dòng jī):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狭隘(xiá ài):基本含义是指不宽阔,现在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
极端(jí duān):形容词、名词。
指事物发展的端点状态,两个最高峰,两个互为对立的方面。
热忱(rè chén):热心;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热诚的或富于同情心的性质或状态。
冷清(lěng qīng):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
纯粹(chún cuì):指不搀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佩服(pèi fú):钦佩;信服。
是由于对方具有某种优秀品质而产生的主观情感。
高明(gāo míng):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鄙薄(bǐ bó):(1)指轻视;看不起;(2)浅略微薄(多用谦辞)。
(3)轻视;厌弃。
(4)指相貌猥琐,不厚重。
出路(chū lù):(1)关闭的地方或空间向外的通道(2)能够向前发展的途径;摆脱逆境的门路,前途(3)商品的销路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贬义)漠不关心(mò bù guān xīn):漠:冷淡。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贬义)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不仁,没有感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Unit 4: Where Is My Schoolbag?Vocabulary: table。
bed。
sofa。
chair。
on。
under。
come。
desk。
think。
room。
hat。
head。
know。
clock。
tape player。
model plane。
tidy。
our。
everywhere。
always。
bookcase。
come on。
yeah.Phrases: on the sofa。
under the table。
come on。
on their bed。
on your head。
in his schoolbag.___:1.Where is the schoolbag。
- It's under the table.2.Where is his pencil box。
- It's in his schoolbag.3.Where is your ruler。
- It's on the chair.4.Where are their keys。
- They're on the desk.5.Are the keys on the sofa。
- Yes。
they are。
/ No。
they aren't。
They're on the table.Note:Don't et to use the verb "be" (is/are) in these ___.Where" is a n word used to ask about the n of someone or something。
The structure of a special ___ is "Where + be + subject"。
The form of the verb "be" depends on the subjec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解读

2020年秋季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解读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
这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题材丰富,形式多样。
《纪念白求恩》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
他以只手之力创造了一片森林,将曾经的荒漠变成绿洲。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了作者童年时克服恐惧、收获自信的一段回忆。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一要继续训练默读,二要理清作者思路。
七年级上册英语书第四单元单词

第一节:介绍1.1 单元主题:家庭与朋友在七年级上册的英语课本中,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关于家庭与朋友。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与家人和朋友有关的词汇,以及相关的句子和语法知识。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掌握与家庭成员、朋友和日常生活有关的词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家庭结构和文化习俗。
第二节:重点词汇及用法2.1 家庭成员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关于家庭成员的词汇,如father(父亲)、mother(母亲)、parents(父母)、brother(兄弟)、sister(姐妹)等。
也会学习到如何用英语进行家庭成员的称呼和介绍,如“My father is a doctor.”(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
2.2 朋友学生也将学习到关于朋友的词汇和句子,比如friend(朋友)、good friend(好朋友)、best friend(最好的朋友)、make friends with(和……交朋友)等。
通过这些词汇的学习,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看法,介绍自己的朋友以及交朋友的方法。
第三节:语法知识3.1 be动词在本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到be动词的用法。
通过学习be动词的时态和人称变化,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be动词进行句子的构成和翻译。
比如:“My father is a doctor.”(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
3.2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学生还将学习到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能够形成对事物进行比较的能力,如“My father is taller than my mother.”(我的父亲比我的母亲高)。
第四节:课文学习4.1 学习内容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学生将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国家的家庭结构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通过课文学习,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4.2 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听老师讲解课文内容,以及与同学进行讨论、问答等方式来全面地掌握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42分)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训诫.xiâ瞬.间shùn啜.泣chuòB 纳.罕nà休憩.qì眩.目xuànC 痴.想chī船舱.chāng迸.溅bângD 茁.壮zhuó伶仃.tīng盘虬.qi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暄腾悬崖蓬乱浸湿B 狭小骚扰糟蹋俏壁C 辜负短暂绽放庸碌D 遗撼安慰哀求繁密3、请从给出的词语中选出能填到空白处的恰当的一组()(3分)这里除了,还有淡淡的,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着我。
A 色彩香气芳香笼罩B 颜色芳香香气围绕C 光彩香气芳香围绕D 光彩芳香香气笼罩4、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3分)A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代表作品,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要勇敢面对。
B 《紫藤萝瀑布》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是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C 《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
D “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宗璞的作品《在山的那边》中的诗句。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B.他的作文不但全校冒尖,而且是全班之首。
C.通过这个事实,使我们知道了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他很早就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
6、填空。
(20分)(1)《在山的那边》一文中,作者将“山”比作人生道路上所碰到的,用“爬山”比喻,用“大海”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5分)(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国家家。
(3)《贝壳》的作者是,(地区)家家,诗集有。
(4)《虽有佳肴》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的选集,相传为(朝代)(编者)编撰的。
(每空1分,共15分)7.仿写句子。
(3分)示例: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国固执等待。
句子:生命,,。
8、古诗赏析(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去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颈联用“没马蹄”写好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C.诗人关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2分)。
二.现代文阅读。
(38分)(一)《走一步,再走一步》(12分)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9.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15字以内)(2分)。
10.“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1.“我小心翼翼地用脚去探那块岩石”,这句话中的动词“探”能否换为“踩”,为什么?(3分)。
12.选文最后一段画线句子蕴含什么生活哲理?请结合生活实际谈它对你的指导意义。
(4分)。
(二)(17分)①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②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3、这两段文字选自《___ _____》,作者是__ ______。
(2分)14、请给加点字注音。
(4分)1枯槐.一穗.拆.掉酒酿.15、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2分)。
____ ____16、请从选段中找出比喻句、拟人句各一句,用“”在文中标出。
(2分)17、请用“~~~~”划出所选文字的中心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3分)。
(三)心田上的百合花(9分)林清玄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上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笑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啊!”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了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之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订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要努力开花,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美丽,证明生命的庄严和存在的价值。
18、结合上下文,猜测下面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2分)(1)鄙夷:(2)风姿:19、文中的百合花是人格化了的形象,请说说它有什么品格特点(至少三点)。
(3分)20、为什么只有百合花自己知道,花朵上的水珠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4分)21、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心田上的百合花开”?(4分)三.文言文阅读(20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1)弗.学()(2)不知其旨.也()(3)然后能自强.也()(4)学.学半()23、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然后能自反..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教学相长....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4、翻译下列句子。
(6分)(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5、请找出本文的中心句(2分)26、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2分)27、请你写出一句关于学习的名言。
(2分)2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意思对即可)第四单元测验卷答案一.1、B 2、C 3、D 4、D 5、D6、(1)困难克服困难理想要达到理想的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只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2)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3)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4)《礼记》《小戴礼记》儒礼仪论著西汉戴圣7、(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8、略二.9、《紫藤萝瀑布》,宗璞10、huái suì chāi niàng11、写这紫藤萝也曾遭遇不幸,为后面点题作铺垫12、比喻句:“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或“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等等。
拟人句:“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1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14、鄙夷:轻视;看不起。
风姿:风度姿态。
15、自信(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努力上进(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淡泊(不管有没有人欣赏)。
16、我要努力开花,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美丽,证明生命的庄严和存在的价值。
17、本文主要表现百合花带给作者的人生感悟,百合花所具有的品质使作者充满了敬意,所以题目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三.18、fu zhi qiang xiao19、(1)反省自己(2)不通,理解不了(3)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4)所以20、(1)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3)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4)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21、(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2、故曰:教学相长也。
23、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