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合集下载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改革论文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改革论文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改革初探摘要: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原课程体系为依托,研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方案,新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我院高职高专教育特征,最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

关键词: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优化改革【中图分类号】g423.07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学习的内容多,覆盖面广。

对学生而言,由于不清楚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任务环境和典型技术主线,感觉每一门课程都很重要,每一项技术都是重点,学生对学习的重点难以有效把握。

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即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和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因此应该对教学任务及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现状分析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主要针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工电子及继电控制两个方面,并明显偏重于电气运行控制。

而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专业间的交叉融合,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机械技术等高度结合以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和智能化。

随着生产设备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的新兴行业不断出现,电气自动化专业要保持其自身特点,必须强化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2]-[4]。

二、解决方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当前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深入高校调研,努力构建适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积极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群分析,明确岗位工作任务转变教学观念,建立现代职教思想,以职业教育学”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作为理论指导,充分利用学院良好的产学研合作优势,并积极开发新合作领域,对企业及用人单位展开市场调研;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分析,针对性的对自动化生产线工作过程、工厂供配电工作过程、电气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电子产品的设计组装与调试工作过程四个方向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合理配备师资、实训等。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思考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思考

_
, . 、
_J 电 气 自 动 化 专 业 课 程 考 核 方 式 的 改 革 田 考
冯 美 英 付 伟 史 关 娟
( 州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柳 州 柳 广 摘 要 :目前 , 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在 多 方 面 已取 得 大 量 高 的 成 果 . 多数 高职 院 校 在 课 程 考 核 方 式 方 面 . 然 沿 用传 但 仍 统 教 育 的 方 式 , 利 于教 学 改 革 的 进 一 步 推 进 。 州 职 业 技 不 柳 术 学 院 为 适 应 高 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需 要 .在 建 立 以 能 力 考 核 为核 心 的 教 学 考 核 评 估 制 度 . 革 课 程 考 核 方 式 方 面 取 改 得 了一 定 的 成 果 。本 文 以 电 气 自动 化 专 业 为 例 , 过 分析 传 通 统 考 核 方 式 的 不 足 , 出新 的 课 程 考 核 的 指 导 思 想 和 基 本 提 原则 . 介 绍 了该 专业在 考 核 方 式改 革 方面 所进 行 的探 索 并 和 思考 。 关 键 词 :高职 教 育 电 气 自动 化 专 业 考 核 方 式 改 革 高 职 教 育 课 程 建 设 中 ,传 统 的 考 核 方 式 主要 以 笔 试 为 主 要形式 , 以平 时 作 业 和 卷 面 成 绩 为依 据 , 百 分 制 为 标 准 , 以 不 仅 难 以正 确 评 价 一 个 学 生 的职 业 技 能 水 平 。而 且 助 长 了 学 生 “ 上课 抄 笔 记 、 课 背 笔 记 、 试 考 笔 记 ” 死 记 硬 背 书 本 知 识 下 考 的 的 错 误 学 习 方 法 的 蔓 延 目前 , 随 着 国家 示 范 性 高 职 院 校 建 设 工 作 的 深 入 开 展 , 高 职 教 育 在 构 建 有 特 色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以 工 作 过 程 为 导 “ 向 ” 课 程 体 系 和 行 动 导 向 的 教 学 模 式 等 方 面 做 了 大 量 有 益 的 的 尝 试 , 得 了 许 多 教 改 成 果 , 职 教 育 电气 自 动 化 专 业 建 获 高 设 和 课 程 改 革 进 程 也 得 到 大 幅 度 推 进 , 统 的 考 核 方 式 已 经 传 无 法 适 应 高 职 教 育 改 革 , 职 教 育 课 程 考 核 方 式 改 革 势 在 必 高 行 。但 是 如 何 进 行 突 出 职 业 能 力 的 考 核 方 式 改 革 , 为 高 职 成 院 校 自动 化 专 业 研 究 的一 个 重 要 问 题 。我 院 电 气 自动 化 专 业 尝 试 开 展 了 以 能 力 考 核 为 核 心 的 考 核 方 式 改 革 , 获 得 了一 并 定的成果 。 1高 职 教 育 电气 自 动 化 专 业 课 程 考 核 方 式 改 革 的 指 导 思 . 想 和 原 则 11 导 思 想 。 .指 550 ) 4 0 0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统一 性 、 结构 体 系 的严 密性 、 材 编 写 的规 范 性 。 教
这是 一种 凝 固 的 、 态 的课 程 , 静 与教 育创 新 和培 养
学生 独立 精 神 、 新 能力 、 创 批判 精 神 的要 求 不相适
应 。这 主要 表现 在 以下方 面 :
( ) 一 课程 设 置缺 乏 整体性
程 体 系和教 学 内容 , 养 出符 合 企 业 需 求 的 宽 口 培 径、 复合 型专 业 人才 。

二 、 程体 系及 教 学 内容 的构 建 课 我校 高 职 电气 自动化 技术 专业 课 程体 系 的改
革 以工作 过程 为导 向 , 以工 学 结合 为途 径 , 以学 生

的核心 , 培养 目标 得 以 实 现 的关 键 所 在 。 如何 是 改变教 育 观念及 方 式 , 何 对 高 职 课 程体 系 进行 如
改革 、 构建 有特 色 的课 程 体 系 、 培养 适 应 当前 社 会 经 济及 科学 技术 发展 的应 用 型人 才是 目前 高 职教
育教学 改革 的一 个重 点课 题 。
提 高生 产一线 生 产 、 装 、 安 调试 、 备维 护 、 后 服 设 售
当前 课 程 内容缺 乏整 体性 , 体表 现 在 : 具 理论
课 程 教学 内容 不够 完 整 , 不 上 电 气行 业 实 际发 跟 展趋 势 , 同时 教学 内容 重 复现 象严 重 ; 践 教学深 实 度不够 , 在着 理 论 教 学 与 实 践 教 学 环 节脱 节 的 存 现象 , 缺乏 整体 的规 划 和安 排 。 ( ) 二 学科 本位 思 想 的课 程模 式 尚存
作过 程 , 以项 目课程 为 主体 的课程 体 系 , 高职 电气 自动化 专 业课 程体 系及 教 学 内容进 行 了系统设计 。 对

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整合初探

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整合初探
黄 云龙 , 余建 军 , 廖 东进
( 衢州 学 院 信 电系 , 江 衢州 3 4 0 ) 浙 2 0 0 摘 要 : 目前 的课 程 体 系严 重滞后 于 电气 自动 化技 术 的发 展 , 利 于 职 业 岗位 能 力 的培 养 , 者根 据 因 不 笔 自己多年 的教 学和 实践 , 对课 程进行 重组 、 合 , 力构 建 适合 职 业 岗位 能 力培 养 的 电气 自动化 技 术 专 整 努
g Y。whih i d e s o u t r fv c to a bi t S c sa v r ef rc lu e o o ai n la l y. o,ba e n ma y y a so nsr cin a d pr ci e,t e a ho f i s d o n e r fi tu to n a tc h ut ro
维普资讯
第 2 7卷 第 6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0 8年 6月
实 验



与 探

V . 7 NO 6 0 2 . 1
RES EARCH AND EXPLORATI ON N I LABORATORY
Jn 0 8 u .2 0
高 职高专 电气 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整合初探
A b t ac s r t:Pr s n u rc l m y t m e iu l a g sb h n he d v lpme to u r n lcrc a t ma ia in t c oo e e tc riu u s se s ro sy lg e e i d t e eo n fc re te e ti u o t to e hn l — z
电气 自动化 技术 专业 自 1 8 9 5年 建校 之初 设立 , 已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第33卷第4期2020年10月镇江高专学报JournalofZhenjiangCollegeVol.33 No.4Oct.,2020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唐红雨,黄海峰,仲志燕,沙 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电气与信息学院,江苏镇江 212028)摘 要:制造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自动化人才现状,结合“一体两翼”能力体系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四位一体”互融式课程体系、递进式实践体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多维度培养人才。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实践技能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8-8148(2020)04-0089-04收稿日期:2020-06-04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B-b/2018/03/16);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9JSJG613)作者简介:唐红雨(1975—),男,江苏镇江人,教授,主要从事特种永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教学管理研究;黄海峰(1975—),男,江苏镇江人,讲师,硕士生,主要从事智能控制研究。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正迈向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时代。

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近10年来,企业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旺盛[1-2]。

毕业生跟踪调查和麦可思调查发现,部分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工作能力与企业要求差距大,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度不高。

受教育者的理论知识、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体系密切相关。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抓手,它将知识点以课程的形式呈现,动态排列组合,服务人才培养目标[3]。

高职院校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教学,以实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4]。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的大方向,适应社会、市场需求[5]。

高职电气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高职电气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第3 3卷 第 7期
2 0 1 3年 7 月
湖 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制定课 程的教学标准 , 明确课程 的 目标 、 内容 , 仅 仅是
教学改革迈 出的第一 步。到此 为止 , 我们 的课程 改 革还 仅
行了梳理 , 将一些 纯理 论的课程整合到专业课 中, 构建 了基 于工作过程的 岗位化课 程体 系 ( 见表 1 ) , 然后 就专 业课 程 进行了项 目化 的改造 , 即通过选择若干个项 目的学习 , 将课 程 的全部 内容贯穿 于项 目 之 中, 以保证 我们 高职学 生 区别
关键词 : 高职 改革 ; 课 程体 系; 电气 自动化 ; 岗位化 ;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 G 7 1 0

文献标识码 : A

课程改革的背 景
表1 电气 自动化技术专业 岗位化课程体 系
2 0 0 6 年1 1 月 6日, 教育部发 布了《 关于全 面提 高高等 职业教育教 学质 量的若 干意见 》 ( 教高 [ 2 0 0 6 ] 1 6 号) 文件, 为我们进一 步深化 高职 教育 教学 改革 指 明 了方 向。1 6号 文件提 出了“ 要积极推行 与生产 劳动 和社会实 践相结 合 的 学 习模式 , 把工学结合 作为 高等职业 教育人 才培 养模 式改 革 的重要切 入点 , 带动 专业 调整 与建设 , 引 导课程 设置 、 教 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 这一要求使我们找到 了高职教 学 改革的切人点 , 那 就是工 学结合 。工 学结 合要 求把将 来 的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摘要】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行业发展趋势、专业现状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必要性、关键内容以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培养具备智能制造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课程体系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未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仍将面临挑战,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以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

【关键词】智能制造、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发展趋势、现状分析、必要性、关键内容、实施方案、重要性、人才培养、未来发展、挑战。

1. 引言1.1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已成为推动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而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向智能化、数字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智能制造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需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分析当前智能制造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现状,并探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还将介绍构建课程体系的关键内容和实施方案,以及探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课程体系构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培养更加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2. 正文2.1 当前智能制造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智能制造的迅猛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程教 学改革的后 的教 学内容
改革 方案 , 制定 出完 整的 教学 大纲 , 备的规 完 章管 理制 度 和 教学 考 核制 度 。 课程 教 学改革 已经进 行 了快有 三年 时 间 了 , 各方 面取得 了积极 的进展 , 且 已经取 在 而 得一 些阶 段性 的成 果 , 教学 效 果也 得 到 了学 生 、 师和 用人 单位 的认 可。 教 实训场 地 、 设备 的更 新 、 整 , 调 课程标 准 、 程考核 方式 的确 课 立促进 了新 的课 程改革 的推进 , 高 了学 生的 提 实践操 作能 力, 在教学 资源建设和 应用方面 也 取得 了不 少新的 成果 , 施 、 源方面 的进展 设 资 会对 以后 进一 步深 化教 学模 式的 探索 、研 究 有直接 影响 。 总体而 言 , 程教学 改革 是非 常 课 成功 的 , 取得 的成绩 也是 有 目共 睹的 。 是我 但 们在这 方面的探索 只能说是 刚刚开 始 , 随着社 会 发展和科 技进步 , 对高等职 业教育 的要求会 越 来 越高 , 势必 要求 我 们找 出 一 条符 合 国 这 情 、符合 行 业特 色 的人 才 培养 之路 。
两者有机结 合 , 培养具 有必要 的理 论知识 与较 省 内 同类 院 校领 先水 平 , 动 计算 机控 制 技 带 强实 践 能 力 的 生 产 、建 设 、 管 理 、服 务 第 术 、生 产 过 程 自动 化 技 术 、 机 电 一体 化技 线 和 地 区 、行 业 、部 门 、 农村 急需 的专 术 、 电力系统 自动 化技 术 、建筑 电气 工程技 门 人才 , 高 等职 业 教 育人 才培 养 的真 正 目 是 术 、应 用 电子 技 术 专业 群 的 建 设 和 发展 。
教 育部 20 年 l 号 文件颁 布以后 , 06 6 我们 根据 高 职 、高专 课 程 教学 基本 要 求 , 依据 高 等职 业 教 育 “ 化 理 论 , 用为 度 , 养技 淡 够 培 能, 重在 应 用 ”的 原则 进 一步 加 大 了对 电气 自动化技术 专业相 关课程教学 改革 , 对其 按照 “ 识 归类 、科 学 组 合 , 化 内容 , 简 学 知 优 精 时 , 强实 践 , 于教 学 ”的原 则进行 有机 整 加 便 合 , 理 安排 教学 。 已经初 步 取得 了较 好 的 合 教学 效果 , 来 我们 将加 大 课 程改 革 、建 设 未 力度 , 进一 步 提高 教学 水 平 。 现 将课 程教 学 改革 实施 方法及 课程 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摘要:课程体系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特点,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全面整合,而且整合要求力求先进、科学能及时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紧密结合劳动部门职业技能鉴定要求,选择课程内容。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维修电工
职业院校要为企业提供适合其岗位需求的人才,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的山东半岛,特别是环渤海湾产业区的迅速发展与崛起,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新兴制造基地。

机电行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主导产业,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此背景下,企业对高质量机电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很大,而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特点,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的全面整合,而且整合要求力求先进、科学能及时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紧密结合劳动部门职业技能鉴定要求,选择课程内容。

同时通过企业直接介入,构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缓解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1 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结构建立的依据与目标
根据对企业的深入调查,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改革工作,其程序如下: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的预期就业岗位(群)→各岗位(群)的职责和任务→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指标体系→掌握上述专业知识和技能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此所决定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时数、手段与方法。

如图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型人才所制定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革模型结构图(图1)。

1.1 确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

其次,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

综合化课程突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1.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
采用“讲练式”现场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主动型教学方法。

整个课程设置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融入教学体系中,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重组为多个一体化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都由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以利于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1.3 确定核心课程模块
电气自动化专业最终确定了8个核心课程模块。

分别是:电工基础一体化模块,电子技术一体化模块,电机变压器一体化课程模块,液压气动一体化课程模块,电机调速系统与维护一体化模块,可编程控制技术一体化课程模块,工厂供配电一体化课程模块,机床一体化模块。

1.4 实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教学新模式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考证要求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根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应用专业各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学生毕业必须取得高级技能证和电工上岗证。

在教学课时安排上予以加强,考前安排2~4周的强化训练,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2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具体思路
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概括为“两化”,一是课程综合化,打破原有的
学科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坚决避免重复;二是专业课强调课程模块化,该模块主要根据设置几个专门化方向,如可编程控制技术一体化,机床一体化,工厂供配电一体化等。

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时,从职业教育的特点人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以培养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构建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由基础领域、专业基本技能领域、专业核心技能领域和专业拓展领域四大部分组成,实践教学环节有单独设置的,也有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在一起。

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在理论课程中又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这个特点反映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特征。

3 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2010学年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

并为2010学年新生编写了电工基础一体化模块、电子技术一体化模块两本讲义。

2011学年的年初完成了电机调速系统与维护一体化模块,可编程控制技术一体化课程模块,机床一体化模块三本讲义。

上述模块讲义的编写均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编写,下面以电
子技术一体化模块为例说明具体思路。

电子技术一体化模块讲义涉及电子焊接工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CAD等课程内容,精选了单相可控调压电路的焊接与调试、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制作、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制作、三人表决电路的制作、抢答器电路的制作、电子门铃电路的制作、Protel99SE基本操作及原理图制作、印制电路板的制作等八大工作任务。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核,促使学生系统学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检查教与学的效果,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并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估提供依据。

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核总评由平时成绩、任务模块成绩、理论笔试三部分组成。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主要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实训操作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主要包括各任务模块的成绩,口答成绩等组成。

以上模块的改革通过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教学,实现了理实一体化。

在实际授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