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七单元 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系 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优秀教案
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原因
对生育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与环境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环境因素
对死亡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
概念
人影响因素
口环境人口容量特点
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环中国环境人口容量
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
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分类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迁移
乡村的形成
聚落的形成
城市的起源
自然因素城市的位置分布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职能分类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城市的地域结构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七单元 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系 7.7国际贸易和金融(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必修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七单元 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系 7.7国际贸易和金融(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必修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第七单元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系 7.7国际贸易和金融(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必修●备课资料一、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开始了新一轮以高技术为重点的争夺战,这场大战正在推动着发达国家经济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新型的信息经济转变,促进全球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1.生产经营世界化国际协作、世界产品、全球销售是当代经济的潮流。

股票交易、合资企业以及世界性的协作和零部件的采购,正在把大到火箭、小到手表的商品变成世界产品。

目前,各国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办公桌上的各种电子计算机,以及居民家中的诸多电器设备虽然标明美国、日本、德国制造,但其中许多部件是在他国生产的。

如波音公司将要推出的下一种型号的客机,将在华盛顿和日本设计,在西雅图组装,尾部整流器将来自加拿大,机尾部分产于意大利,发动机则由英国制造。

许多电子产品同样是由多国共同生产的世界产品。

例如,日本生产的袖珍计算器,其微处理器芯片来自美国,外壳由印度生产,一部分零件由韩国采购,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或阿尔及利亚装配,然后贴上“日本制造”的商标,最后销往世界各地。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和世界化,各国社会化大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正在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冲破国家和地区的地理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求得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寻找更广阔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不但发达国家为了争夺市场在全球范围进行角逐,而且发展中国家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也把外向型经济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就使各国围绕原料、市场、资金、技术、劳务等方面的竞争大为加强,各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根据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世界各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0年为11.4%,1980年为14.1%,1990年增加到16.2%,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30%。

一些石油输出国与欧盟国家的外贸出口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高达50%左右。

高中地理教案-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案-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及服务业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结合实例了解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及服务业的作用。

3.掌握交通运输中各种方式的判断方法。

【重点难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指导法图示分析法【教学过程】人们的衣、食、住以及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互补,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整体。

伴随着现代社会人们交往的愈加频繁,人类活动的地域范围也将大大扩展。

那么,人类活动联系的形式有哪些呢?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第7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观看照片]先请大家观看一组照片人类地域联系的方式(照片)1.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山西省有中国的“煤海”之称。

大同的煤通过大同至秦皇岛的铁路,运往秦皇岛煤码头,然后装船运往缺煤的南方。

2.电子信箱到1991年,互联网已经把世界各地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联结在一起,许多跨国公司都利用电子信箱来开展业务。

3.香港的商业街[提问]人类联系的方式有哪些呢?各有什么特点?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

人类地域联系的特点有:1.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而出现的人类社会的多次分工,交通运输的方式从手提肩扛、利用牲畜驮运发展到现代化的铁路、公路、水上、航空和管道五种主要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是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铁路运输具有运载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小、连接性好等优点。

但是,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指导读图]图7.2:欧亚大陆桥示意欧亚大陆桥是世界上具有国际贸易意义的铁路线,包括两条铁路线:一条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是亚欧大陆铁路运输的重要干线;另一条是连云港—鹿特丹铁路,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一条通道。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第七单元 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备课资料) 大纲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第七单元 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备课资料) 大纲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鼎尖教案】高中地理第七单元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络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备课资料)大纲必修●备课资料一、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原那么运输网中的点,是指线路终端的港、站和枢纽。

线路的运输作用是通过港、站、枢纽实现的,根据输送才能的差异,运网中的点分为港〔站〕、枢纽和综合运输枢纽三个等级规模。

车站、港口、航空港以及它们相结合的枢纽,尽管它们的职能和规模有很大的差异,但都是运网中的结节点,在布局上有许多一一共同要求。

1.要与城规划和工农业消费布局相适应,既要满足和方便运输,又要防止它对城和生活的干扰。

2.要保证港、站、枢纽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尽量节建立本钱。

港、站、枢纽占地较多,如一些最大的世界性航空港占地达1000~4000公顷,一般国际港700~900公顷,国内航空港亦需200~500公顷。

既要保证有平坦开阔的空间,又防止受各种地质灾害和洪水位的影响。

对港口来说,还需要考虑航行和停泊条件,须有短、直、深、少淤积的入港航道,要有供船平安抛锚、停泊以及装卸、倒驳的足够广阔的水域和深水岸线,要防止潮差、冰冻、雾日和能见度差、泥沙回淤、波浪潮汐冲击等自然条件影响,保证一定规格的船舶不分季节,昼夜能迅速、平安地进入港口。

航空港还要注意风向、风速、能见度的影响。

并要有3~4千米的临降区,在此范围之内不应有高层建筑和其他障碍物。

3.要位于运网中的总运费最低点,并根据它们在统一运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吸引范围运量和运输特点,合理安排枢纽才能和设备,以满足运营要求。

4.既要保证港、站、枢纽与城的联络,又要注意城环境。

铁路和公路的车站枢纽一般应布局于城乡结合部。

机场与城的运输联络的时间是是最好是30分钟,最多不宜超过1小时,并应布置于城盛行风两侧,防止飞机起降时穿越城上空。

——摘自202地理教育二、沪宁杭——我国将来的大都带大都带是由许多大都区和大城联络起来的有亲密的社会经济联络的广阔范围地带的统称,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区域内有许多大都和大中城;(2)区域内有密集的交通网络;(3)区域内的人口到达一定的规模,超过2500万人;(4)必须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本国甚至全世界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一地理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地理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地理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一. 交通运输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货运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液体、气体、粉末状固体管道贵重或急需货物、数量不大航空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大宗笨重货物公路铁路水运短程远程客运价格、安全时效、目的交通运输网:网络化、高速化、专业化二. 邮电通信三. 商业商业是指从事商品收购、储存、调运、销售的行业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一. 铁路的建设影响京九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1. 合理布局交通网(1)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2)活跃了整个铁路网2. 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1)粮棉油的重要产区(2)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地区(3)革命老区3. 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促进港澳地区与内地物资交流;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5. 自然因素仍然非常重要二. 公路和航道的建设7.3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一. 港口的建设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泊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二. 汽车站与航空港的建设北京市主要公路长途汽车客运站的位置图(1)北京的长途汽车站分布的特点:分布在市中心边缘,围绕市区在各方向都有分布。

(2)这些车站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一般在市中心区边缘且对内、对外交通联系便利处设点。

(3)有些汽车站靠近火车站,主要好处是:便于旅客或货物的集散、转乘。

7.4 城市交通运输①莫斯科的道路网是比较典型的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即城市中心逐渐向四周发展而成。

②由于放射状线路大多集中在市中心,如果没有环行线路,人流、车流不能适时疏散,势必造成市中心拥堵,影响人们顺利出行。

7.5 电子通信一. 信息时代的电信通信二. 电子通信带来的社会变革从古至今,信件都是人类交流信息的最常用的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递信件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着。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教大纲版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教大纲版

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导入人们的衣、食、住以及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

自然资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要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和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互补,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整体。

7.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1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2 五种现代化的主要交通方式的优点、缺点:铁路:运量大,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适宜长途运输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适宜大宗笨重货物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管道运输: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交通运输的形式和层次1 交通运输网络形式: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2 交通运输网的层次:省级综合运输网——地区级综合运输网——国家级综合运输网3 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日益网络化、高速化、专业化高速运输工具,集装箱运输4 亚欧大陆桥:(1)西伯利亚大铁路:(西起)莫斯科————(东至)符拉迪沃斯托克(2)目前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西起)荷兰的鹿特丹————(东到)中国的连云港5 世界上主要的航海线和主要海港(1)主要航海线北大西洋航线(最繁忙的:联系北美和欧洲两个世界发达地区)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北太平洋航线(2)主要港口(图7。

3)邮电通信1 作用: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2 分类:邮政通信电信通信(一)邮政通信利用交通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特点:点多、线长、面广兼营:某些金融业务(储蓄、保险)、以及代理业务(代收税收、代收养老金)邮件的传递:相关的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邮局共同参加邮政网络:邮局和邮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现代社会,形成世界性的邮政网络)受自然灾害影响大:靠交通线传递,台风、暴雨、山洪等灾害(二)电信通信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象和语言。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七单元 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系 7.5电子通信 人教大纲版选修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 第七单元 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系 7.5电子通信 人教大纲版选修

7.5 电子通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电子通信的主要业务和发展趋势,国际互联网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和国际互联网在当今社会中的实际意义。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思想素质。

●教学重点1.信息高速公路;2.国际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

●教学难点信息高速公路●教学方法考虑到本节课内容较少且通俗易懂,故采用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教师结合有关材料“讲一讲”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任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就学习过:邮电通信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一种方式,它分为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两大部分。

还记得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引导)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电信通信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新课教学]7.5 电子通信(板书)一、信息时代的电信通信(板书)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的第一自然段,了解电信的重要性。

教师引用材料补充、说明:某城市是个县级市,在1995年城市居民家庭中装电话的只占28.7%,到2000年底已基本普及(达98.2%)。

据电信局统计,该市约有1/4的农户也安上了电话。

一些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中也买上了电脑,而且还上了因特网。

这真正实现了以前人们常说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梦想。

有人说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命运”,对这些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同学们以上谈得很具体,也很全面,这说明:信息时代谁首先获得、了解到信息,谁首先就抓住了机遇;如果再把信息转化为经济、科技优势,就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

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同时也驱动了电信通信的高速发展。

高中地理 第七单元 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系 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人教大纲版选修

高中地理 第七单元 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系 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人教大纲版选修

7.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商业中心的概念、形成、组织形式,了解商业网的概念和形成。

能力目标1.理解影响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2.比较说明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社会效益等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结合本地实例,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商业中心在城市中的区位;2.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在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方面的区别。

●教学难点商业网点的形成、效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使用导学法、综合分析法来说明商业中心的形成及商业中心在城市中的区位,运用比较法来讲解商业网点在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方面的差别。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图7.29、图7.30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的比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帮家里到市场打过酱油、醋,买过食品、蔬菜吗?随父母亲到过大城市繁华的商业中心购过物吗?你对这些商业中心的形成以及在城市中的区位了解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7.6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板书)一、商业中心(板书)1.商业中心的形成和作用(板书)导学:关于“商业”“商业中心”和“商业活动”,我们已经掌握,请同学们再来复习如下几个知识点。

(学生活动)师问:何谓商业、商业中心?学生分析:商业是一种行业或一个部门,也叫“做生意”或“做买卖”。

在一个人口流量大、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经济、商业活动繁荣,便会形成商业中心。

师再问:商业活动包括哪些环节呢?生答:包括收购、储存、调运、销售四个环节。

师进一步提问:商业中心就是物资集聚中心吗?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在小城市(或城镇中),物资集聚中心就可以认为是商业中心。

而在大、中城市中,商业中心不仅包括商品的物资集聚中心,还应该包括各类服务中心。

教师板书、归纳并补充:广义的商业中心是指具有商业职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广州、大连、天津、深圳等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尖教案】高中地理第七单元人类的活动的地域联系 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必修●备课资料一、影响商业区位的因素商业活动的区位分析是结合消费者行为来研究商业的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商业网点、市场区等布局的内容。

商业的区位选择,要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与商业区位自然环境对商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自然环境通过空间和场所制约商业网点的地域分布,从而影响其密度。

优越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地质基础牢固的地区,为商业网点提供了良好的选择条件,商业网点的密度则可相对大些。

而一些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如崎岖的山地、闷热的雨林地区,对商业网点的分布有很大限制作用,因而网点密度可相应小些。

其次,自然环境通过影响商品生产类型和规模,制约商业区位的形式、内容。

地貌类型和热量、降水等差异,会导致商品的差异,从而导致区际间商品交换,引起商品流动。

例如,热带的椰子、菠萝等水果就会流向温带、寒带地区,而温带的苹果、桃等水果也会流向热带地区。

再如,山区需从平原地区调进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平原地区需从山区调入林牧产品,从而导致了地区间大规模的商品流通,出现商品网点。

再次,自然环境影响商品的连续性,使商业活动的收购、储存、调运、销售出现了时令性特点。

如四季气候的变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而要求商业部门不违农时地安排好农用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供销及农产品的收购。

再如,从气温上讲冬冷夏热的条件,也要求商业经营活动适应季节性的需求,“冬卖棉袄夏卖衫”,就说明这个道理。

第四,自然环境影响商品的品质和性能,可形成各地不同的特产。

例如,东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壤生长出众多名牌的茶叶;畅销国内外的贵州茅台是得天独厚的好山(背靠大青山)、好水(面临赤水河)等孕育的结果。

(二)社会经济条件与商业区位选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通过经济地理位置、历史条件、技术条件、消费行为来影响商业区位选择。

1.经济地理位置。

任何一个商业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的兴衰,都与经济地理位置有关。

如武汉,处于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水运便捷,历来是粮、棉等农产品集散地。

再加上众多铁路,如京广铁路、京九铁路、汉丹、襄渝铁路的修建与长江、汉水共同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又扩建了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使其成为大型商品生产基地。

因而每一个商业中心的新建或对一个商品加工地的选择,都离不开经济地理位置。

2.历史因素。

商业活动及其区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尤其有历史基础传统的行业、久负盛名的老商号影响较大。

例如,上海市在封建社会优越的位置未充分利用;鸦片战争后,上海在帝国主义控制下逐渐发展成为旧社会经济畸形发展的工商业城市。

解放后,在原有历史基础上充分利用、合理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生产中心和商业中心。

3.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商品的包装、加工、装卸、运输、储存等技术进步,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对商品流通网络布局有多方面影响,使传统布局形成发生变革。

例如,荷兰的鲜花可以装点世界许多城市,就是依靠技术的进步及交通的改善。

再如,存储技术的改进,可以使季节性商品(水果、蔬菜等)集中储存,再供应上市,实现供需时间平衡。

又如,电子商务的开展、无人售货机的推广等,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方式。

4.消费行为。

某一群体的消费者,因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条件相同,往往具有共同的购买动机和共同爱好,从而形成一种消费倾向和需求趋势,影响商品需求和发展趋势及组织适销对路的供应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区位选择。

总之,商业区位的影响因素众多,考虑商业布局的时候,需从多方面着手。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因素的作用在加强,有些因素的作用在减弱。

——摘自2003.2《地理教育》二、商业小区是如何构成的?商业小区的构成,视居民住宅区的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少于2000人的居住街坊,一般只设置供应副食品、粮食等必需品的小型零售商业网点;在超过800人、不足3500人的居民住宅区,一般也仅设置供应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其营业面积大于街坊零售网点;在居住人口为6000~10000人的居民区,其商业网点的构成比较复杂,除设置副食品店、蔬菜店、粮店、小饮食店、自行车存放地和综合服务站外,还有小百货店、理发店、自行车修理店、服装加工门市部、物资回收站、储蓄所、邮局、书店、奶站等网点;在居住人口为15000~30000人的居民区中,还要增设有综合百货商店、食品店、药店、洗染店、日杂商店等。

三、现代商业街的主要类型现代商业街主要有四种类型:1.邻里型商业街一般地处地方城镇的几何中心,街区长一般在100~200米。

商业设施立面高度为1~2层,商店密度为50%~80%,行业构成以经销生活日用品为主,核心商店是副食品或食品超级市场。

2.地域型商业街地处地域中的城市内,街区一般长500~700米,商业设施立面高度为2~4层,商店密度为70%~90%,所设商店有三、四百家,行业以经销经常购买的中、低档日用品为主,粮油食品店和百货店为其核心商店。

3.地区型商业街多地处中等城市中心区或大型城市的副中心区,拥有1000~3000家商店,其行业构成以中档商店为主,核心商店是百货、服装、五金交电等专营商店。

4.大型商业街多地处大城市几何中心或交通便捷地段,长可达1000米~5000米,商业设施立面高度为6层以上,商店密度达80%~100%,包括有观赏、服务、饮食、商业等综合性设施,以高档商店、高档餐馆、高级娱乐中心、高级服务设施为主。

——摘自《课外地理》(高一年级)一书四、中心商业区的一般特点1.建筑密集且向高层发展中心商业区是各类商业、金融、办公、娱乐、宾馆等机构高度集聚之地,在物质景观上即表现为各类建筑物的高度密集。

而由于中心商业区用地稀缺、地价昂贵,迫使各类房产商纷纷增加建筑楼层数,向空间要地,使得中心商业区建筑向高层发展。

2.“石屎森林”在房地产市场上,由于地价的杠杆作用,付租能力高的产业(如商业、金融)聚集于中心商业区,而付租能力低的产业则被迫退出中心区。

由于公共绿地几乎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故而在市场自发作用下,公共绿地将遭到高利润产业的排挤,商人们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往往愿意牺牲绿地。

于是,中心商业区在物质景观上仅剩下一堆密密麻麻、参差高耸的钢筋水泥结构,被人们戏称为“石屎森林”。

3.人口密度极高由于中心商业区生活服务设施完善,生活便利,在发展中国家往往最能吸引市民定居,使中心区常住人口密度极大;另一方面,中心商业区处于城市心脏地带,能吸引全市乃至外地顾客前来消费,使中心区流动人口也十分密度。

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相叠加,造成中心区人口高度拥挤,如广州市中心商业区人口密度竟高达14万人/平方千米。

4.车流密集车辆是中心商业区货物、人员进出的运载工具,因此中心商业区商务设施、人流的高度密集必然带来车流的高度密集。

——摘自2002.2《地理教育》五、世界四大商业街1.纽约百老汇大道美国纽约的商业和文娱总汇,街长25千米,宽45米。

百老汇纵横有179条街道。

这里除了有数不清的摩天大楼、商场、饭店外,还有40多家1000个座位的大剧场及数不清的电影院。

2.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大街东西贯通市中心,长1880米,宽80至120米。

这里不仅有卢浮宫、玛德琳娜大教堂、巴士底狱广场等世界名胜,还有众多的商店及20多家大银行、30多家杂志社,世界各大航空公司的办事处、欧洲各名牌汽车的展销厅、夜总会、电影院等。

3.东京银座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由几条铺街、一条主街组成的街区。

这里有5间大百货公司,500家专业商店,20多家旅馆,1600多家酒吧、舞厅和夜总会,还有30家剧院,100多个画廊。

每天有40万人在此活动,其中15万人在此上班,其余为顾客或游客。

4.苏黎世班霍夫大街这里集中了世界各国的200多家银行,全球十大银行在这里都占有一席之地。

单是这些银行的营业额,就相当于瑞士全国国民生产的总值。

这里的黄金交易量居世界首位,其中世界生产黄金最多的南非,也将其所产80%的黄金在这里抛售,一年售出87万公斤黄金。

六、中国著名商业街1.华北著名商业街:(1)1.5公里长的北京王府井大街,该街区有200家商号。

(2)北京最热闹的要数前门大街。

(3)北京商业街还有近年兴起的中关村电子街、颐和园苏州街等。

(4)天津商业一条街在和平路,有300多家商号。

(5)天津南市食品街占地36亩。

2.华东著名商业街:(1)南京新街口商业街,该市大商号都在这里。

(2)上海著名商业街有:淮海路商业街(400多家商号)、城隍庙——小商品王国、南京路商业街(百货总汇)。

(3)杭州延安路商业街、绍兴水乡街(一水一街)。

(4)山东泰山“天街”(泰山顶上)。

3.中南著名商业街:(1)广州人民南路长堤商业街、中山五路和北京路商业街、天河科技街、一德路咸鱼一条街。

(2)武汉汉阳商业街、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

(3)郑州二七路商业街。

(4)武昌解放路商业街。

4.西南著名商业街:(1)重庆解放碑商业街。

(2)成都地下商业街。

(3)重庆好吃街。

5.东北著名商业街:(1)沈阳太原街。

(2)长春长江路商业街。

(3)哈尔滨道里中央大街。

(4)哈尔滨地下商业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