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

合集下载

寒潮是什么

寒潮是什么

寒潮是什么
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

顾名思义是寒冷空气好像潮水般奔流过来的意思,它属于空气(冷空气)流动的一种形式。

[14]寒潮是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寒潮是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

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

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侵入中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

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寒潮定义及判断标准

寒潮定义及判断标准

寒潮定义及判断标准寒潮是指在较强冷空气活动的背景下,气温迅速降低、较大幅度的寒冷天气现象。

寒潮的到来往往会带来冷风刺骨、气温骤降等极寒天气状况。

在我国,寒潮往往伴随着早春季节的到来,在南方地区尤为常见。

一、寒潮的定义寒潮是指寒冷空气从北向南推进,侵袭我国南方地区,引起气温骤降和强烈的风寒天气现象。

寒潮的主要特点包括气温骤降、风力增强、天气晴朗等。

寒潮的强度通常由冷空气活动的强弱来决定,可以分为强寒潮和弱寒潮两种。

二、强寒潮的判断标准1. 持续时间:强寒潮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3天以上。

2. 温度变化:寒潮到来后,气温会急剧下降,通常降幅在10摄氏度以上。

3. 最低温度:寒潮期间,气温会下降到较低的水平,最低温度多在冰点以下。

4. 风力增强:寒潮到来时,伴随着强大的寒风,风力可以达到5级以上。

5. 天气状况:寒潮期间,天空通常晴朗,并且降水较少。

三、弱寒潮的判断标准1. 持续时间:弱寒潮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为1-2天。

2. 温度变化:寒潮到来后,气温会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一般在5摄氏度左右。

3. 最低温度:寒潮期间,气温最低点一般在0摄氏度左右。

4. 风力增强:寒潮到来时,风力有所增加,但一般不会达到5级以上。

5.天气状况:弱寒潮期间,天气多为多云或阴天,并且有时降水较多。

四、寒潮对人体的影响寒潮的到来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气温骤降和寒风刺骨的情况下。

寒潮期间,人们宜注意以下事项:1. 保暖防寒:穿着厚重、保暖的衣物,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2. 增强体质:适量运动,加强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

3. 注意饮食:寒冷天气下,可适当增加热量摄入,多吃一些暖身的食物,如姜汤、热饮等。

4. 防止感冒: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通风,避免感冒的发生。

5. 注意用火安全:使用取暖设备或生火取暖时,注意安全用火,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总结:寒潮作为一种典型的极端天气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寒潮概述

寒潮概述

寒潮概述寒潮,是指北方强冷空气如同潮水滚滚南下的现象。

群众习惯上把寒潮称为寒流。

晚秋以后,西伯利亚和极地冷空气势力逐渐加强。

一股股冷空气南下侵袭的机会日渐增多,影响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冷空气南下,常给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剧烈降温、霜冻、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但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按中央气象台规定:由于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在二十四小时内下降十度以上,最低气温降至五度以下,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

但实际上,这个标准太高,尤其在南方,有时虽然二十四小时内气温下降十度以上,而最低气温并未降到五度以下,也会造成很大危害。

同时这个规定未说明气温下降十度以上地面范围大小。

为此,中央气象台又对上述标准作了补充规定: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四十八小时内降温十度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在四度与四度以下〔春秋季那么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在四度与四度以下〕,陆上三个大区有五级以上大风,渤海、黄海、东海先后有七级以上大风,作为寒潮警报标准。

如果上述区域四十八小时内降温达十四度以上,其余同上,那么作为强寒潮警报标准。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极地带、苏联西伯利亚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的冷高压区。

这些地区,冬季黑夜慢长,地面热量大量散失,温度很低,到处是冰天雪地,严寒己极。

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也变得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堆积得也越来越多,逐渐变成一个深厚、广阔的极冷气团。

在有利的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引导下,就会有一部分冷空气离开它的源地,大规模地向南爆发,形成寒潮。

影响我国的寒潮,多数来自北冰洋地区的新地岛一带。

那里接近北极,冷空气非常容易堆积变冷。

另外,号称北半球寒极的东西伯利亚的雅纳河一带,也是寒潮源地之一。

那里的维尔霍杨斯克曾测得零下七十度以下的低温。

有时,冷空气到了蒙古以后,受环流影响停滞下来,再加上地面辐射冷却,冷空气越堆越多,也会形成强大的冷气团,一旦倾泻南侵,同样形成寒潮。

习惯上把极地、西伯利亚或蒙古一带强冷空气容易堆积和爆发的地方,叫做寒潮源地。

寒潮的概念

寒潮的概念

寒潮的概念寒潮的概念是指当气温骤降至0 ℃以下时,称为寒潮。

寒潮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冷锋过境所带来的影响;另一类是冷空气南下后与暖空气交汇所产生的影响。

其中冷锋过境的影响最大,而冷空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冷空气侵入的强弱。

暖空气不断积聚使得高空冷平流很强,冷暖空气在华南地区上空遭遇并交锋形成降雨天气,这种降雨称为锋面雨。

如我国北方冬季常见的一种低温阴雨天气——冻雨,就是在冷暖空气交汇时形成的降雨。

另外,如果冷暖空气实力相当,暖空气占据主导地位,在华南地区一般为云层增厚,不会出现降水现象。

但如果冷空气过于强大,也有可能导致出现降雪、暴风雪等强对流天气。

气象专家介绍说,今年冬季天气异常偏暖,华南地区入冬以来气温比往年明显偏高。

近期寒潮已经光顾了西北和东北地区,对这些地区的农作物造成一定损失。

预计未来一周南方地区还将有冷空气补充南下,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地震》是高考模拟题中的一道试题,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一种现象,按照能量释放的快慢,地震一般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三种类型。

一般来讲,地震级数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越严重。

通常我们把地震烈度小于6度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而烈度大于等于6度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造成强烈地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板块运动,从而引发的断裂和错动。

地震按照发生的速度,可以分为微震、主震和余震。

对于小于1级的地震,人们一般无法直接感觉到,但它会造成破坏,因此要尽快撤离到安全地点。

地震震级小,频率低,即使在地震区,人们也无法察觉。

但地震在地表下发生,所以人们仍然可以感觉到地震的震动。

《地震》考查了考生对地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题。

需要注意的是,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弱程度的标准,震级越高,表示地震越强烈。

考查的是地震知识的识记。

地震常识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什么是寒潮

什么是寒潮

什么是寒潮推荐文章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热度:洪水过后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好热度:发生自然灾害的原因是什么热度:橙色台风预警的含义是什么热度:橙色台风预警代表什么热度:什么是寒潮?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寒潮形成原因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

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1] 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2]标准: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地理因素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

从中国往北去,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是气候很冷的地方,再往北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了。

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

影响中国的寒潮就是从那些地方形成的。

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方,一年到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

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也越来越少,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

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 -20℃以下,最低时可到-60℃—— -70℃。

1 月份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

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

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

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由于北极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气温很低,大气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便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

地理寒潮知识点总结

地理寒潮知识点总结

地理寒潮知识点总结一、寒潮的形成原因和特点1. 寒潮形成的原因寒潮主要是由于高压区的冷空气向低压区移动而形成的。

冷空气在高纬度地区往往较为稳定,当在某些情况下,长时间处于高纬度的冷空气受到南侧高压区阻挡,无法向东移动,而受到西风带和温带气流的推动,向东下滑,形成了寒潮。

2. 寒潮的特点(1)强度大:寒潮一般会伴随着寒潮水平动量输送的加强而引起的大风、低温、降雨等极端恶劣天气。

(2)影响范围广:寒潮主要影响华北、黄淮地区,南至长江中下游以及江南地区,东至东海及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巴士海峡,北至东北地区。

(3)影响期长:寒潮一般在3~7天,极端情况可能长达10余天。

二、寒潮对气象的影响1. 降温寒潮主要引起的影响之一就是明显的降温。

在寒潮来临之前,气温可能会急剧下降,导致寒冷的气温持续一段时间。

由于寒潮所带来的冷空气往往较稳定,因此对气温的影响也比较持久。

2. 大风另一个寒潮的明显特征就是伴随的大风天气。

寒潮所带来的冷空气在移动过程中会与暖湿气流产生强烈的对流,从而形成大风。

这种大风往往会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3. 降雨、雪寒潮还会引发大范围的降雨、雪。

当冷空气遇到暖湿气流相遇时,往往会引发一定的降水,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更容易形成大雪,对当地的交通和生产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4. 能见度降低由于降雪或降雨加上强烈的大风,会导致能见度急剧下降。

这对交通运输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三、寒潮对农业的影响1. 作物受冻寒潮所带来的严寒天气,往往会对一些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冻害。

尤其是在寒潮来临之前,农民需要采取措施来防范农作物受冻。

2. 畜禽受冻在寒潮来临之前,畜禽养殖者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畜禽免受寒潮的侵害。

3. 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寒潮伴随的降雨或降雪也会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旱地农业和露天养殖来说,降雨或者降雪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困扰。

四、寒潮对交通的影响1. 公路交通在寒潮来临之前,道路可能会受到大风和降雪的影响,路面结冰,能见度降低,给路况带来一定的不便。

寒潮定义及判断标准

寒潮定义及判断标准

寒潮定义及判断标准1. 引言寒潮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通常表现为气温骤降,严寒气流向低纬度地区侵袭。

寒潮的到来往往伴随着严寒、降雪和风寒等极端气象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和交通等方面都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对寒潮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寒潮的定义寒潮是指由极地或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团向低纬度地区推进,引起气温急剧下降的天气现象。

这种天气现象通常伴随着强烈的冷空气、寒风、降温和可能的降雪。

寒潮的到来可以导致地表温度骤降,对农业、交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3. 判断标准3.1 气温下降寒潮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气温急剧下降。

气象部门通常通过测量气温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寒潮。

判断寒潮的标准之一是24小时内气温下降的幅度超过一定数值,例如10摄氏度以上。

3.2 冷空气源地寒潮通常伴随着冷空气团的南下。

通过观测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等工具,气象部门可以追踪冷空气的来源和移动路径,从而判断是否形成了寒潮。

3.3 风速增大寒潮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伴随着强风。

气象部门可以通过测量风速的变化来判断寒潮的到来。

通常,寒潮过程中风速会显著增大,特别是伴随着冷锋通过的时候。

3.4 降雪或降温寒潮往往伴随着天气的剧烈变化,包括降雪和气温的急剧下降。

当气象部门观测到这些现象时,可以判断发生了寒潮。

4. 寒潮的影响4.1 农业寒潮的到来可能导致农田冻害,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对农业生产尤为重要。

4.2 交通寒潮带来的降雪和冰冻天气可能对交通造成阻碍。

结冰的道路和积雪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增加,对交通运输产生重要影响。

4.3 生活气温急剧下降可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居住在寒冷地区的居民。

保暖和防寒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5. 预警和防范5.1 预警系统为了及时应对寒潮的到来,气象部门通常会建立寒潮的预警系统,通过发布寒潮预警,提醒公众和相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

5.2 防范工作公众应当关注气象预报,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及时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寒潮 标准

寒潮 标准

寒潮的定义及预警发布标准(一)什么是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

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由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

若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低于5℃。

(二)寒潮预警发布标准(一)橙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下降16℃以上并伴有6级及以上大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一半以上地区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将下降12℃以上,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江淮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局地降至2℃以下。

(二)黄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 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下降12℃以上并伴有5级及以上大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一半以上地区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将下降10℃以上,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江淮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以下。

(三)蓝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并伴有5级及以上大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一半以上地区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将下降8℃以上,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江淮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以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113625 周雨婷
3、交通
1、要加强监管和预警。各单位要加强应急值守,加强监管和预 警,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控手段,加强对寒潮大风影响水域船舶 的监控,及时提醒有关涉水单位、施工企业做好防抗准备; 2、要重点部署、周密安排。各级海事部门尤其要对“四客一危” 船舶、运砂船、无动力船舶、施工作业船舶和锚泊船进行重点 排查,严把适航关,要提醒海上渔船、养殖渔排进港避风;救 助局、飞行队要合理重点安排动态待命船舶,加强在重点航道、 事故多发区、受风严重水域的值班待命工作;航道部门要加强 对航道的安全管理,保证航标灯等航道设施实时适用性;港口 管理部门要督促港口企业合理安排港口作业,避免大风、降温 可能引发的大型设备毁坏事故、高空构筑物坠落和室外作业人 员冻伤事故的发生; 3、要注意应急联动。不仅要发挥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的主观能 动性,同时又要联合相关气象、海洋、渔业部门共同做好防御 工作,形成防抗寒潮大风的合力。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二、划分标准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 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 又在5 ℃以下的就称为寒潮。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 冷空气到了南方强度明显减弱,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 标准,因此,各地标准不一样。
130113625 周雨婷
寒潮的“功”与“过”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五、预警
130113625 周雨婷
六、防御
1、个人
2、农业
3、交通
130113625 周雨婷
1、个人
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 意手、脸的保暖。 2、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3、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4、老弱病人,特别是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对气温 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6、提防煤气中毒,尤其是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更要提 防。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2)交通
寒潮伴随的大风、雨雪和降温天气会造成大风、 低能见度、地面结冰和路面积雪等现象,对公路、铁 路交通和海上作业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人 们的生产生活。 如2003年12月7日,受一股强冷空气的影响,北 京下了一场小雪,随后造成路面结冰,当晚北京整个 城区交通瘫痪,机动车完全拥堵在车道上,寸步难行, 众多乘客误了飞机和火车。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3)电力
寒潮造成的供电线积雪结冰一般在初冬或冬末初春季节,寒潮降温天气产生的云中过 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会直接冻结成冰,形成雨凇。此外寒潮引发的冻雨天气也会造 成使电线上积满雨凇,雨凇最大的危害是使供电线路中断,高压线高高的钢塔在下雪天时, 可以会承受2~3倍的重量,但是如果有雨凇的话,可能会承受10~20倍的电线重量,电线或树 枝上出现雨凇时,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风吹引起的震荡和雨凇重量的影响,能使电 线和电话线不胜重荷而被压断,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电线杆成排倾倒,造成输电、通讯中 断,严重影响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历史上许多城市出现过高压线路因为雨凇而成排倒塌的情 况。 其次对电力设备影响还有寒潮带来的大风天气,在大风天气来临时,应防止“风闪” 和“污闪”造成的电线短路,建筑工地和高架作业区的人们适当调整工期保证安全是电力和 建筑行业面临冷空气考验必须采取的应对措施。 另外寒潮来袭,还会加重电力部门的负荷,根据电力部门常年的经验,天越冷,电网 负荷就会越大,并且增长幅度每年递增。因此,为安全、稳定地提供电力服务,北京市电力 公司早在冬季到来之前,就针对全市供暖相关单位的办公地点、各供热点、锅炉房等场所的 电器设备和供电线路进行了专项检查,并与用电客户建立了应急联系机制,确保不因电力供 应影响供暖供电。此外,针对电采暖居民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的较高要求,电力部门将减 少设备计划性停电次数与时段,积极采取带电作业等技术措施,尽最大可能不安排电采暖地 区设备停电。
130113625 周雨婷
三、寒潮的形成
1、形成条件
2、冷空气的源地
3.形成原因
130113625 周雨婷
1、形成条件
寒潮爆发的先决条件是在高纬度有冰洋气团或极 地气团的形成;其触发的天气形势大致分为五种类型, 即, (1)小槽发展型; (2)低槽东移型, (3)横槽转竖型, (4)纬向环流型; (5)低槽旋转型。
130113625 周雨婷
②雨凇对交通影响
雨凇也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飞机在有过冷水 滴的云层中飞行时,机翼、螺旋桨会积水,影响飞机 空气动力性能造成失事。因此,为了冬季飞行安全, 现代飞机基本都安装有除冰设备。
当路面上形成雨凇时,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 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山区公路上地面积冰也是 十分危险的,往往易使汽车滑向悬崖。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①大风对交通影响
大风可使火车出轨以至颠覆。中国大风吹翻列车 的事,在新疆多处发生。兰新铁路在哈密附近要通过 “百里风区”,在天山达坂城一带要通过“三十里风 区”。自1961年至1982年,大风吹翻列车达10次之 多。每逢大风季节,列车常不能正点运行。 大风对民航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寒潮冷空气所到 之处,平均风速一般在15m/s以上,阵风25m/s以上, 并且持续时间长,大风使起飞和着陆的飞机易发生轮 胎破裂和起落架折断等事故。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2、农业
1、由于冷空气来时风力较大,棚架设施应注意加固, 防棚架倒塌或大风掀开棚膜加重冻害,并做好温湿调 控。 2、油菜、绿肥及低洼地段的柑橘园等应注意清沟排渍, 防积水结冰加重冻害;叶菜类蔬菜可用稻草覆盖,减 轻冰冻危害。 3、蔬菜或花卉大棚加盖草垫、双层薄膜等保温材料, 提高棚内温度。 4、家禽家畜等养殖户做好禽畜棚舍的防寒保温工作, 家禽养殖棚内还应该增加光照时间,以增加产蛋率; 水产养殖池注水调温,并适当减少投饵量。
130113625 周雨婷
130113625 周雨婷
2、益处
寒潮也有有益的影响。地理学家的研究分析表明, 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随着纬度增高,地球 接收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弱,因此地球形成热带、温 带和寒带。寒潮携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倾泻,使地面 热量进行大规模交换,这非常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保 持平衡,保持物种的繁茂。
130113625 周雨婷
七、中国寒潮的情况
1、成因
2、入侵中国的寒潮路径
3、寒潮特点 4、分布 5、事件
130113625 周雨婷
1、成因
寒潮的形成是由于冬季冷气团在西伯利亚不断 堆积加强,当成为强大的冷高压后,在高空低压大槽 后部西北气流的引导下,便大举南侵,于是在我国南 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形成寒潮或强降温天气过程。
130113625 周雨婷
气象学家认为,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障。例如,中国受季 风影响,冬天气候干旱,为枯水期。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会 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 “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为什么能在民间千古流传?这是因为 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 素大幅度提高。雪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增加土 中有机肥料。大雪覆盖在越冬农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样起到抗 寒保温作用。有道是“寒冬不寒,来年不丰”,这同样有其科 学道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家认为,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 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 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据各地农技站 调查数据显示,凡大雪封冬之年,农药可节省60%以上。 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科学家认为,风是一种无污染的宝 贵动力资源。举世瞩目的日本宫古岛风能发电站,寒潮期的发 电效率是平时的1.5倍。
130113625 周雨婷
2、冷空气的源地
冷空气的源地主要有三个: ①新地岛以西洋面上。 ②新地岛以东洋面上。
③冰岛以南洋面上。
以上三个源地的冷空气经过西伯利亚中部会进一 步加强。
130113625 周雨婷
3.形成原因
在冬半年里,高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热量很少, 地面又为大量冰雪覆盖,反射率高,因此高纬地带的 气温很低,干冷空气在那里堆积,形成了密度较大的 冷气团。 当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时便从源地迅速地向较 低纬度(低压区)流动,这种流动称为冷空气。 当冷气团从高纬向低纬移动时,就形成了一次寒 潮天气过程。
130113625 周雨婷四Βιβλιοθήκη 影响1、危害2、益处
130113625 周雨婷
1、危害
130113625 周雨婷
(1)农业
农业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寒潮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可以达到10℃甚至 20℃以上,通常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耐寒的生理学温度也都有一定的限度,如北方春 小麦、豆类和油料作物属耐寒作物,可以承受-7~-10℃的低温,萝卜可耐- 6℃的低温,白菜可耐-4℃的低温,而玉米、马铃薯只能耐-3~-2℃的低温。 而且,各种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期阶段的耐寒能力也不同。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当 温度降到0℃左右时,就会明显受害。历史上几乎每次寒潮过程都会造成大面积的 农作物受害,灾害程度会因冷空气入侵范围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寒潮过境后,气温骤然下降,降温可持续一天至数天。西北、华北地区降温 幅度大,中部、南部降温幅度小,可以出现冰冻和霜冻现象。如在1955 年1月,由 於寒潮连续暴发性的南下,武汉出现了-14.6℃,上海出现了-19.2℃,南宁出现为2.1℃的极端最低气温,海南岛也出现了罕见的霜冻现象。其中苏、皖、鄂、湘、 赣等省不少地区连续出现10-15天一大雪和冻雨,导致了交通、电讯受阻,农牧业 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春秋时节,寒潮天气除大风和降温外,在长江流域以南常有雨 雪。有时还会出现雷暴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由寒潮引起的终霜、初霜和霜 冻对华北、华中地区农作物的威胁更大,往往造成严重减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