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制度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九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浙江电大瑞安分校胡顺哉2004/12/31一.填空题:1.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有(1)投资量,(2)劳动量,(3)生产率。

2.就国内而言,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条件:一是资源条件,二是制度条件。

3.使用投资资金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投资效益。

4.经济效益好,意味着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

5.按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6.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

7.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农业是第一产业。

8.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9.按照三次产业的划分,农、林、牧、渔业属于第一产业。

10.基础产业包括农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

11.工业化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12.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小康。

二.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劳务量的增加。

2.经济效益:是指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或者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

3.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4.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的生产、流通、使用为基础的经济。

5.工业化: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

1.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是通过( A )A经济增长率来量度 B劳动投入数量的增加来量度C生产规模的扩大来量度 D生产资料投入的数量来量度2.经济效益是指( A )A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B经济效果C劳动生产率D盈利率3.经济效益是指( B )A资本的各种形式之间的比较B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C生产成本与生产资料价值之间的比较D生产资料价值与支付劳动工资之间的比较4.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应该(C)A把经济增长速度放在首位,速度越快越好B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增长速度问题无关紧要C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较快的增长速度D在保证高速度的前提下,力争较高的经济效益5.在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表现是(C)A投入等于支出 B支出大于收入 C投入小,产出大 D投入大,产出小6.投资资金使用的中心问题是( A )A提高使用效率B先积累后消费C用于扩大生产规模D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7.投资资金使用的中心问题是( A )A.提高投资效益B.技术改造C.扩大生产规模D.改革投资体制8.提高投资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是( A )A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资体制B投资方向的选择C投资于国家的重点工程D投资于基础产业9.正确处理消费与投资关系的原则是(B)A先生产、后生活B投资与消费要兼顾C优先考虑投资D优先考虑消费10.在三次产业的划分中,第一产业是指(A)A农、林牧、渔业B工业和建筑业C服务业D商业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

国开西方经济学形成考核题

国开西方经济学形成考核题

1.国开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答案2.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制度、资源、技术。

3.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根据价格变化调整过的数值被称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4.边际效用为零时的总效用达到最大。

5.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6.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正确)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增加减少。

7.在垄断市场上,价格受市场需求状况的限制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则会引起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8.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在一起的分析,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之点。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在总需求中,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投资。

10.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条件是自发总支出减少。

11.凯恩斯所说的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发生的条件是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总需求仍然在增加12.在以下四种政策工具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货币政策。

13.在开放经济中决定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总需求是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14.在开放经济中决定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总需求是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收益15.消费者对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

(正确)16.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各有其优缺点。

(正确)17.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正确)18.当我们想让人们节约水时,提价是最有效的方法。

(正确)19.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正确)20.周期性失业就是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正确)21.内在稳定器能够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错误)22.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的存在都是矛盾的,因此,只要经济中有一个失业者存在,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

(2分)(错误)23.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

(正确)24.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汇总内容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汇总内容

1-1.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

提示;(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引起总收益的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2-2.无差异曲线中,无差异的含义是什么?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什么?提示:(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在这一概念中,无差异的含义就是对消费者来说效用是相同的,满足程度是无差别的。

(2)无差异曲线具有四个重要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3-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提示:(1)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

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政治制度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和检验

政治制度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和检验

参考文献 [1] 丹尼·罗德里克.相同的经济学,不同的政策处方:全球化、制度建 设和经济增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 李怀,赵万里.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 (1) .
中文信息 Chinese Information
1.1 制度的两种作用。一般认为,制度会产生两种利益:首先, 制度会增进长期增长。其次,制度还能使经济在面对外来冲击时进行 调节,从而让经济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1.2 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能力的首要因素。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 存在强有力的系统性关系。制度可能是决定经济绩效最根本性的因 素,不同的制度安排是决定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能力的首要因素。
政治制度决定论尝试在先验理论和实证分析之间进行比较研究。 下面以选举规则和政府形式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加以说明: 就选举规则的影响而言,现有的理论观点强调选举规则影响的不同方 面,预测多数选举制与比例代表制相比将引致更少的福利。但实证数 据分析表明,多数选举制能带来更小的政府支出规模和财政赤字。就 政府形式的影响而言,大部分理论预测总统制国家比议会制国家较少 受政治抽租 (腐败) 所困扰,政府支出规模也小的多。与理论预测不 同的是,议会制国家的腐败与无效问题并不总是更严重。相反,总统 制政体则因其不良的政策与更差的经济绩效相伴随。但是,总统制的 影响与民主制度的质量相关。在民主制度较好的国家中,总统制对腐 败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假如民主充分发达,则能限制腐败;在民主 制度较差的国家中,总统制对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政策的负面影响更为 严重。
关键词:政治制度 经济增长 理标识码:粤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3) 12-0284-01
当前,以 Daron Acemorglu 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在经 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经济增长从根本上依赖于制 度发展,制度优先于经济发展并决定经济增长。随着现代计量经济学 和统计学的发展,政治制度决定论已经摆脱了单纯理论阐述为主的研 究模式,正逐步朝着研究框架体系化、研究方法模型化以及研究结论 可检验化等规范模式发展。由于新颖和独特的研究思路,政治制度决 定论的许多研究成果很快便在学术界广为流传。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一、填空题题目1经济增长是指的增加。

正确答案是:GDP(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题目2资本──产量比率是指。

正确答案是: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题目3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实际增长率是由实际储蓄率(S)和决定的。

正确答案是:实际资本-产量比率(C)题目4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保证的增长率是由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的。

正确答案是:合意的储蓄率(Sd)题目5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自然增长率是由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

正确答案是:最适宜的储蓄率(S0)题目6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

正确答案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相一致(或G=GW=Gn)题目7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相反,当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

正确答案是:累积性的扩张累积性的收缩题目8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在长期,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反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

正确答案是:长期停滞长期繁荣题目9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差别首先在于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其次是它考虑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正确答案是:可变的题目10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是。

正确答案是:题目11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

正确答案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技术进步题目12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充分条件是。

正确答案是:技术进步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题目13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的调节进行的。

正确答案是:价格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的条件是。

正确答案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题目15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着重分析收入分配的变动如何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率的,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填空、单选、判断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填空、单选、判断

1.稀缺性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选择包括三个相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或均衡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6.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7.均衡价格是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移动,均衡数量(同)方向移动。

10.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11.若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该商品属于(富有)弹性。

若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2.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6%而需求量减少9%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3%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3.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而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

14.如果某种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如果某种商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15.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6.效用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17.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18.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西方经济学专科作业1_4问答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专科作业1_4问答题参考答案

1. 每年春节铁路运输都紧张,票贩子活动猖獗。

有人认为,应该放开火车票价完全按供求关系定价。

有人认为,应该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

你支持那种观点?如果你认为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应该采取什么办法?答:春节期间,铁路运输需求大于供给,管理部门又往往采取价格上限的措施,从而需大于供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价格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如果放开限制,票价完全由市场决定,必定使票价上涨过高,故而只能满足少部分高收入者的需求,损害广大工薪阶层尤其是返乡民工的利益,这样社会福利损失过大,容易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而在影响经济的发展。

如果严格限制票价,由于需求过大,票贩子为利所趋,黑市交易防不胜防,管理成本太大,也有可能导致社会收益为负的结果。

为切实管好铁路春节运输,必须同时从需求、供给和市场三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1)努力缓解铁路春运期间的需求压力,如采取提前订票、返乡时间错开、改乘汽车等其它替代性交通工具等。

(2)努力增加春运期间的铁路运输供给,如增开班次、增加公路、水路、航空的运力等等。

(3)加强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为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可适当调整价格。

(4)加强票贩子的打击。

总之,在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市场管理的密切配合下,可以大大降低市场管理的成本。

2.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数码摄像机等高档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运用所学的弹性理论说明其原因。

答:1)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那么,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所以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办法;2)数码摄像机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那么,如果某种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所以高档消费品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3.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需求定理。

答:1)需求定理表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2)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或者也可以说是为了消费者剩余最大。

经济增长及其因素

经济增长及其因素

经济增长及其因素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驱动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

经济增长有许多因素影响,本文将从资源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其关键因素。

一、资源投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资源。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为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劳动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也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从而提高经济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此外,资本资源的投入也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增加投资,尤其是对关键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改变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生产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成为可能,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此外,技术进步还可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增长,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鼓励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投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三、制度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规范。

例如,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公正的法律制度,保护产权和合同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

适当的政府干预,可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促进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此外,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中,企业才能更好地投资和创新,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一、填空
1.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制度、(资源)和技术。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是(A.)。

3.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实际增长率是由实际储蓄率(S)和(实际资本-产量比率(C))决定的。

4.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是(G=S/C)。

5.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着重分析收入分配的变动如何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率的(储蓄率),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6.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在长期,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长期停滞);反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长期繁荣)。

7.M1=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8.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9.经济增长是指(GDP(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10.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心是(技术进步)。

11.说明长期中货币决定价格的理论是(货币数量论)。

12.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1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差别首先在于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其次是它考虑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4.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是(A.)。

15.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16.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惟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17.在人类社会中,货币有两种,即(商品货币和法定货币)。

18.资本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

19.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相一致(或G=Gw=Gn))。

20.根据货币数量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化。

21.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自然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比来表示。

22.在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23.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累积性的扩张);相反,当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累积性的收缩)。

24.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自然增长率是由(最适宜的储蓄率(S0))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

25.产量和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率是(全要素生产率)
26.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都是从这个公式来分析经济长期增长的条件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C(资本-产量比率))的变动,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分析(S(储蓄率))的变动。

27.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决定的。

28.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进行的。

29.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这些制度上的原因主要包括:()(最低工资法)、效率工资和工会的存在。

30.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31.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32.资本──产量比率是指(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33.经济学家认为,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贮藏手段三种。

34.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保证的增长率是由(合意的储蓄率(Sd))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的。

35.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衡量的变量,实际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36.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工资被称为(效率工资)。

37.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技术进步)。

38.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39.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在制度为既定的条件下决定经济增长的(资源)和(技术)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

40.在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41.通货或现金是指(纸币和铸币)。

二、选择
1.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交换媒介)
2.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3.假定资本量为100万,所生产的产量为50万,则资本—产量比率为(100万/50万=2)
4.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制度、资源、技术)
5.下面哪一个论断是不正确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
6.按照哈罗德模型,当实际的资本一产出比率小于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时,资本家的反应是(增加投资)7.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经济增长率为(5% )
8.货币数量论强调了(货币量)在决定长期物价水平时的唯一重要性。

9.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10.各国的自然失业率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1.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12.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是(资本)
13.货币中性论认为,货币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
14.通货是指(纸币和铸币)
15.哈罗德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一致)16.根据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在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时,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越大,则储蓄率(越高)
17.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18.在经济学中,M1是指(现金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19.根据哈罗德模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时,经济会出现(累积性收缩)
20.下列哪一种是M2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M1的一个组成部分(储蓄存款)
21.假如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储蓄率为20%的条件下,根据哈罗德模型,资本—产量比率应该是(2.5 )
22.根据哈罗德模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长率时,经济会出现(累积性扩张)
23.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24.认为资本—产量比率可以改变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25.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
26.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27.存款货币是指(商业银行中的活期存款)
28.在表述货币数量论的费雪方程式MV=PT中,哪两个因素是稳定的(V和T)
三、判断
2.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3.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

5.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增长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8.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

14.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进行的。

15.只要人们普遍接受把“万宝路”香烟作为交换媒介,“万宝路”香烟就是货币。

18.哈罗德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经济将会出现长期停滞。

19.货币数量论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货币价值越小。

20.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23.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其他储蓄结构的储蓄存款都被称为近似货币或准货币。

26.人民币是法定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