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小康和总体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GDP增长率不断上升。
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有人说:GDP增长速度赶快越好。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 警示?
树立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
如何理解?
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忽视社会 的全面进步,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 1984 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 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 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 国家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
• •
• • •
一、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 20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 即B ( ) A、 解决了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 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D 2、下列选项对总体小康水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 (1)全体人民都达到的小康水平 (2)较低水平的小康生活 (3)偏重于物质消费的不全面的小康水平 (4)发展很不平衡的的小康水平 A(1)(2)(3) B(1)(3)(4)家 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论文——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

小康社会的两个标准内容提要: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共同发的,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差距的小康;从时间上看,总体小康是2000年达到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邓小平用我国历史上“小康”的概念并赋予其新的内容,在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
他称:“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对于什么是小康社会,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不仅要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理解,还应把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加具有理论内涵的新概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
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社会发展阶段。
小康社会有两个标准——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下面分别了解一下小康社会的这两种标准:一、总体水平上的小康社会总体水平上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所谓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
比如我国2002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所谓不全面,是讲我们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而且经济方面也主要是侧重在解决生存需要,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
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
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 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 性跨越。
发展 乡差距、不同收入群体存在 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
程度 差距
人口,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联系
①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 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本 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②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 的发展和完善。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2006年到2010年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得 到了较快增长;除2010年之外,农村居民 收入的增速均低于同期城市居民,同时城 乡居民收入的增速明显低于国家财政收入 的增速。材料二反映了影响人们幸福感的 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收 入、住房、生态环境和交通等方面。
③总体小康是发展均衡的小康,全面小康指基本 实现现代化
④总体小康是低标准,全面小康是较高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中国有大量农民从事竹藤生产和加工,并从中 获得稳定收益。我国竹、藤等资源丰富,而竹藤 产业又具有链条长、就业门槛低、节能环保等特
B 点,所以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由此可见( )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谈谈上述措施对 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幸福指数的 意义
知识点1-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解析】总体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 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故③说法不完整。①② ④⑤是对总体小康水平的正确认识。
【答案】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据此回答 2~3题。 2.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形成了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发展观,它强调(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 步的发展 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维护人 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发展 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 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漫画中的几个牌子“解放 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① ③④与此要求相符,应入选;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更 加完善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经济建设上的新要求, ②错误。
【答案】B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解析】题干强调“全面小康”,只有④中的3 000美元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B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4.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 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 上的一个奇迹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全面小康的标准

全面小康的标准全面小康,是指各方面发展均衡、全民共享社会富裕的目标。
实现全面小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那么,全面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全面小康的标准在于经济发展。
经济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改善生活条件的可能。
全面小康的标准之一,就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得到有效减少,实现共同富裕。
其次,全面小康的标准在于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
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
全面小康的标准之二,就是实现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再次,全面小康的标准在于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手段,民生改善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目标。
全面小康的标准之三,就是实现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最后,全面小康的标准在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保护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的重要举措。
全面小康的标准之四,就是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自然景观。
综上所述,全面小康的标准涉及经济发展、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民生、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
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每个个体的积极参与。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小康的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
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

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通俗的讲,所谓小康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敝、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
小编整理了小康社会的含义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康社会的含义20 世纪70 年代末,“小康”这个概念由于邓小平的倡导而被赋予了新型的时代内容。
1979年,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并明确说明中国社会到20 世纪末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小康社会。
从此,“小康”“小康社会”“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等,就成了中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概念。
在《邓小平文选》第二、第三卷中,一共 40 次使用了“小康”概念。
1982 年 9 月,十二大正式提出到 20 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87 年10 月,十三大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其第二步的目标就是进入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1什么是小康人的生活状态一般分为贫穷、温饱、小康、富裕四种。
我们所说的“小康”还不是富裕,不是想象中的“家家有别墅,户户有轿车”,也不是家家达小康,人人达小康,而是以县为单位达到整体小康水平,是解决温饱之后的一种生活状态。
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通俗的讲,所谓小康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敝、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
2为什么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因为那时我国还有3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城镇也还有一批人口生活在最低保证线以下。
所以,我们要建成一个“全面小康”社会。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到2020年建成一个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发展和环境相协调的全面小康社会。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不能代替”1.不能以省的总体小康代替县建成小康,坚持多数城乡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标准;2.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坚持多数老百姓认可的小康实际成果;3.不能以简单指标数代替直观感受。
总体小康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
%
85
60
≥85
指标名称 9、恩格尔系数 10、成人识字率 11、人均预期寿命 12、婴儿死亡率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 14、电视机普及率 15、森林覆盖率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 基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
单位 % % 岁 ‰ % % % %
小康 标准
40-49 85 70 31 11 100 15 100
1980年 68 68 68 34.7 3 11.9 12
2000年 46 93.28 71.4 28.38 11.67 100 16.55 83
•
参照小康标准,看看1980 年有哪些项目没有达标?2000 年有哪些项目没有达标?与 1980年相比,2000年在哪些方 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 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 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 产出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 价值。 • GDP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衡量 经济增长和繁荣程度的指标 之一。
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 好起来的教育设施
中国小康基本标准及1980年和2000年的达标情况
指标名称 1、人均GDP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3、农民人均纯收入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 使用面积 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 单位 元 元 元 平方米 平方米 克 平方米 小康标准 1980年 2500 2400 1200 12 15 75 8 778 974 315 5.5 4.5 50 2.8 2000年 3850 2925 1066 14.9 19.76 73 9.1
总体小康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
恩格尔 系 数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我国达到的小康社会的特点:
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想一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 于这一目标,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美妙的梦想,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一下全面小 康社会的模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生态、社会、对外开放等方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
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 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 活更加殷实。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区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标准,人均 较高标准,人均GDP 标 准 GDP只有800多美 超过3000美元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 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 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
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 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
元
偏重于物质消费 的小康,不全面
全面程度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 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 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 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 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 面进步
发展程度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 距、城乡差距、工农 差距较大,部分地区 尚未达到
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 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 口
高等收入国家
少于756美元 756—2995美元 2996生活 总体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人均收入 还是偏低,较之其他国家还处 于中等偏下水平。所以,我国达 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摸小康与全面小康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现在的小康水平;
2、掌握小康的标准。
教学重难点:
1、恩格尔系数
2、小康的含义
教学过程
预习案
1、中国小康社会的住房标准是:到2020年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向舒适型转变,基本做到“”
2、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向享受型消费转变。
3、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来判定。
为贫困,50%----60%之间为温饱,为小康水平,40%以下为富裕。
4、中国人的休闲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但仅表现在上,体育、健身、读书、艺术欣赏、收藏等丰富多彩的也逐淅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5、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我国
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建设“小康之家”。
6、小康的含义: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
的生活状态。
7、中国小康标准:第16条中,在20世纪末我国已完成或超额完成13项,标志着
8、国内生产总值:简称CDP,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家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探究案
一、小组合作学习《触摸小康》,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你家的住房是什么样子的?面积大概是多少?
2你家现在的住房情况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3中国人见面最常见的问候语是“吃了吗”,而现在这个问候语却不是那么常用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什么是恩格尔系数?3如何用恩格尔系数来判定生活水平的状况?
5向父母了解自己家族的收支情况,用恩格尔系数计算下,看看你家的生活水平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6《两代人的帐本》说明了什么?
7你家最近几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和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
二、小组内合作探讨《总体小康》,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小康的来历。
什么是小康。
2、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3、参照p58,1980年有哪些项止没有达标?2000年有哪些项目没有达标?
与1980年相比2000年在哪些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4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
检测案
1、不一样的三大件:20世纪60、70年代的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
纫机;如今的三大件是电脑、汽车、商品房。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还有哪些新的变化?
②、这些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