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常识活动教学设计-小耳朵听一听

合集下载

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教学目标:1. 能指出人类的听觉器官是哪些、功能是什么。

2. 能运用简单的科学实验,在不同噪音环境下测试耳朵的灵敏度。

3. 能正确使用保护耳朵的知识。

教学重点:1. 耳朵的构成和功能。

2. 耳朵的灵敏度和保护。

教学难点:1. 耳朵的灵敏度如何测试。

2. 如何正确使用保护耳朵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小游戏“动物叫声猜谜语”,引导学生感知不同动物的叫声。

2. 通过听一段乐曲,带领学生进入“小耳朵听一听”的主题,并思考旁边的环境对耳朵的影响。

二、探究(20分钟)1. 耳朵的构成和功能:(1)教师出示「耳朵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和讨论耳朵的外形和组成结构。

(2)教师导读「耳朵的功能」的内容,讲述耳朵的听觉、平衡功能以及两者的关系。

2. 耳朵的灵敏度:(1)教师启发思考:在不同的环境里,听力会不会改变?为什么?(2)教师出示「噪音图像」,并告诉学生不同噪音的分贝大小。

(3)学生依次佩戴「耳朵盒子」,听取不同分贝的声音,并记录耳朵的反应。

3. 耳朵的保护:(1)教师讲解对噪音的危害,出示「防护知识图谱」。

(2)学生自由阅读并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三、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环境音大赛」。

2. 利用学到的知识,绘制一幅「保护耳朵」的海报。

四、总结(10分钟)1. 学生一起回顾并分享今天的学习体会。

2. 教师着重强调耳朵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坚持做好自我保护。

3. 教师发放学生手册,鼓励学生阅读。

教学反思:这堂课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同时,课件制作、实验设计等是需要事先精心准备的,这需要教师对内容的专业掌握和一定的课前准备时间。

此外,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提问、交流和尝试,让教学目标达到最好的效果。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耳朵听一听》一、课程背景在小班(3-4岁)科学课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践,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世界。

本次科学课的主题是《小耳朵听一听》,旨在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听觉的基本概念以及与听觉相关的物体和活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智力发育能力;2.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听觉的基本概念;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4.通过活动让幼儿参与和体验,并感受身边事物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班级环境准备:教室内要安静,没有干扰因素。

2.学习资源准备:一些制作良好的音乐盒,铃铛,以及其他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或器具。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在课程开始前,我们将引入听觉概念,激发幼儿对听觉的兴趣。

可以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在音乐中引导幼儿关注他们耳朵所接收到的声音,并鼓励他们与音乐一起舞动。

步骤二:观察与讨论(10分钟)将一些发出声音的玩具或器具放在幼儿面前,让他们仔细观察,并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例如,“这是什么?它能发出声音吗?声音来自哪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通过观察与讨论,引导幼儿开始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步骤三:听觉实验(15分钟)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听觉,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听觉实验。

例如,让幼儿用双手捂住耳朵,然后让他们关注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接着,让他们松开手,再次关注周围的声音。

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和感受到耳朵对声音的接收和屏蔽。

步骤四:感官游戏(15分钟)设计一些与听觉相关的感官游戏,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听觉感知物体的特征或进行音乐韵律类活动。

例如,放一些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拍手或鼓掌,或者让他们试图辨认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步骤五:故事时间(10分钟)选择一本与听觉相关的绘本,例如《小耳朵听一听》,向幼儿讲述一个与听觉有关的故事。

通过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听觉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声音的来源。

步骤六:小结与反思(5分钟)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并就听觉对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幼儿园小班科学《小耳朵听一听》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小耳朵听一听》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小耳朵听一听》教案
一、绪论
1.1 教学背景
•所属年龄段:3-4岁
•课程名称:《小耳朵听一听》
•课程性质:科学类
1.2 教学目的
•帮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2.1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不同声音的辨析
2.2 教学难点
•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
•引导幼儿思考声音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3.1 教学资源
•木制拨浪鼓
•铃铛
•塑料鸭子玩具
•小号哨子
3.2 教学环境
•宽敞明亮的教室
•安静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
4.1 活动一:听声音找玩具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手捂住眼睛,通过听声音的方式来辨认不同的玩具。

4.2 活动二:音乐游戏
•老师用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让幼儿根据声音的来源猜测乐器。

4.3 活动三:音乐绘画
•老师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描绘出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五、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反应,评估教学效果。

•收集幼儿绘画作品,了解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六、延伸活动
6.1 家庭作业
•让幼儿回家寻找不同声音的来源,并和家人分享。

6.2 参观活动
•带领幼儿参观音乐厅或音乐展览,增强对声音艺术的理解。

七、总结反思
•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以上是针对幼儿园小班科学《小耳朵听一听》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
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幼儿对声音和音乐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耳朵的构造与功能;明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认识耳保护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发现声音的来源和方向;倾听他人发言;感知不同乐器的声音;3.情感目标:学习尊重他人的发言,注重环境卫生,保护耳朵。

二、教学内容:1.“小耳朵听一听”。

2.如何发现声音的来源和方向;3.认识不同乐器的声音。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知耳朵的构造和功能,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2.难点:感知声音的来源和方向,辨别不同乐器声音。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运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形象的造型进行讲述;2.感性体验法:通过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让他们亲身去感受各种声音来源;3.探究法:由幼儿自行探究感知方向,加深对声音产生、传播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背景音乐:流行儿歌、小学奥数、民族乐器等;2.实物:耳朵模型、乐器配套图、保护耳朵小广告等;3.其他:小板凳、黑板、板书笔等。

六、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老师拉上幕布播放乐曲,让幼儿猜测音乐来自哪里,并用收音器放大音乐声。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听声音来找到音乐的来源。

2.知识讲解(20分钟)(1)耳朵的构造和功能老师利用耳朵模型,让幼儿观察耳朵内部的结构,并讲解外耳、中耳、内耳的构造和功能。

通过图示教育让幼儿理解耳朵的功能。

(2)声音传播的原理通过板书,老师让幼儿看到声音传播的模型,让幼儿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和原理,这样也可以理解电视和电影中特别的音效的实现原理。

(3)保护耳朵的重要性老师告诉幼儿,如果长时间接触到强烈的声音会引起听力受损,甚至损坏。

让幼儿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

3.感性体验(30分钟)(1)声音的来源和方向老师分发收音器,展示各种声音,让幼儿用收音器找到声音的来源和方向。

幼儿通过聆听声音,向老师报出声音的方向和来源,帮助幼儿提高判断声音方向的能力。

(2)认识不同乐器的声音老师播放不同乐器的音乐,让幼儿猜测是哪种乐器,在帮助幼儿发挥想象和想象力的基础上,培养感知能力,增加幼儿们的音乐知识。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小耳朵听一听》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人类的听觉器官——耳朵。

2.培养学生使用耳朵进行感知、观察和探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乐器。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人类的听觉器官——耳朵,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学习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视频《耳朵的奥秘》2.PPT课件:耳朵的结构和功能3.实验材料:纸杯、竹棒、沙子等4.安静的教室环境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声音,并请他们分别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

2.引导学生思考:你听到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感官来感知的?步骤二:呈现1.播放教学视频《耳朵的奥秘》,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听觉器官——耳朵。

2.通过PPT课件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解释耳朵的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步骤三:实践活动1.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制作简单的乐器。

2.准备实验材料:纸杯、竹棒、沙子等。

3.按照指导,学生将沙子装满纸杯,将竹棒插入纸杯中,并用手拨动竹棒,让沙子发出声音。

4.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尝试使用乐器演奏出不同的声音。

步骤四:展示与总结1.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向全班介绍自己乐器的特点和声音。

2.引导学生总结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声音、乐器对耳朵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了人类的听觉器官——耳朵。

通过制作简单的乐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耳朵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教学目标1.了解人的耳朵结构和功能;2.认识一些常见的声音;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感受声音的传递、变化。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木制“小耳朵”模型、音响设备等;2.学生准备:听力好的耳朵。

教学过程一、引入(15分钟)1.向小朋友们问好,了解他们今天的状态。

2.引入今天的主题,让小朋友们想一想,自己是怎么听到老师的声音的?(1分钟)3.让小朋友们集体发出“嘘”的声音,我们一起去捕捉它。

(2分钟)4.观察PPT课件,学习耳朵的基本结构,让小朋友们知道耳朵不止是“小小的耳朵朵”(5分钟)5.制作“小耳朵”模型并介绍其各个部位(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内耳),让小朋友们动手拿着模型模拟自己耳朵的构造。

(7分钟)二、探究(40分钟)1.模拟各种声音的发出,如:哨子声、话筒声、拍手声等。

小朋友们分别倾听,感受不同的声音。

(10分钟)2.学习声音的传递,将小朋友分为两组,一组贴在墙上,另一组在另一面墙上,一声不响,另一组在墙上敲敲,通过观察两面墙上的反应,让小朋友们认识到声音的传递。

(15分钟)3.学习声音的变化,老师播放几段不同的声音,让小朋友辩认出来,比如“电话铃声”、“汽车喇叭声”等。

并请同学尽量模仿这些声音。

(15分钟)三、总结(5分钟)1.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描述一下自己的耳朵和声音的传递方式。

(2分钟)2.老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小朋友们围成一圈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声音。

(3分钟)教学反思1.本教案围绕“小耳朵听一听”这一主题展开,从耳朵的构造到声音的传递、变化,通过多个环节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

2.为让小朋友们更好地认识耳朵,制作了小耳朵模型,让小朋友们自行探究耳朵的构造,这种方式让学习更加具象化,也增加了小朋友们自信心和参与感。

3.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需要在引入和探究阶段多讲故事和引导,帮助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同时,应该注意小朋友们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因地制宜,不应过于强求完美,而是平衡好知识及趣味性的协调关系。

幼儿园《小耳朵听一听》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耳朵听一听》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耳朵听一听》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三节《小耳朵听一听》。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认识耳朵,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幼儿倾听周围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知道耳朵的作用。

2. 培养幼儿倾听周围环境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耳朵的作用,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重点:认识耳朵的基本结构,学会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耳朵模型、图片、小鼓、铃铛、小木棍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引导幼儿关注耳朵。

2. 讲解:介绍耳朵的基本结构,讲解耳朵的作用,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一组用小鼓、铃铛等物品制作简单的乐器,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产生;另一组用耳朵模型和小木棍进行传声游戏,体验声音的传播。

4.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画出自己认识的耳朵,并在画纸上写上耳朵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小耳朵听一听》2. 内容:(1)耳朵的基本结构(2)耳朵的作用(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可以发出声音,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门铃、电话、闹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耳朵的作用,培养倾听周围环境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如:交通工具、动物叫声等,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同时,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参与实践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耳朵听一听》一、教学目标1.了解耳朵的作用,知道耳朵的重要性。

2.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幼儿的听力,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耳朵倾听,了解耳朵的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小兔子玩偶、各种声音的录音(如:鸟鸣声、汽车声、雨声等)。

2.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确保录音播放时不会被外界干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拿出小兔子玩偶,引起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提问:小兔子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二)主题活动1.教师播放各种声音的录音,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如:鸟鸣声、汽车声、雨声等。

3.教师提问:我们是怎么听到这些声音的?耳朵有什么作用?4.教师简要介绍耳朵的作用,让幼儿了解耳朵的重要性。

(三)游戏活动1.游戏一:猜声音教师将录音机放在不同的位置,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

2.游戏二:传声筒教师将传声筒放在幼儿耳边,让幼儿听一听传声筒里的声音,然后说出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2.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耳朵?我们应该怎么做?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得出保护耳朵的方法,如: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挖耳朵等。

(五)延伸活动1.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耳朵的手工制品,如:纸耳朵、布耳朵等。

2.教师引导幼儿用制作的耳朵进行游戏,如:耳朵接力、耳朵猜谜等。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让幼儿学会用耳朵倾听,了解耳朵的作用。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提高听觉分辨能力,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谁来了?(拿出小兔子玩偶)小兔子说它有个秘密要告诉我们,你们想听听吗?幼儿:想听!教师:那我们就需要用到我们的——小耳朵啦!(二)主题活动教师:好,我们先来听听看,小兔子想告诉我们什么秘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常识活动教学设计:小耳朵
听一听
[活动要求]
1.通过操作活动,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别装着硬币、木珠、纸屑、米。

2.打击乐器若干。

3.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兔、小鸡、小鸭家。

4.录音机一台及有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做客时要怎么样?(交代要求: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听辨硬币、米、木珠、小纸片在饮料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操作活动一:听辨硬币在旺仔牛奶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1)这是谁的家?(小狗的家并提醒幼儿刚、狗问好)小狗家里有什么?(旺仔牛奶)里面装的是不是旺仔牛奶呢,请小朋友们不要打开盖子,去摇一摇、听一听,听出
来马上告诉老师,看谁最能干。

(2)幼儿操作。

摇旺仔牛奶瓶,听辨硬币发出的声音。

提问:你听出来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个别回答,证实正确答案后集体练习句子:这是硬币发出的声音)
2.操作活动二:听辨米在胖大海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教师带幼儿到“小兔家”。

(提醒幼儿向小兔问好)
提问:小兔家里有什么?(胖大海饮料瓶子)里面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摇一摇,听一听,听出来再告诉大家。

(2)幼儿操作,摇摇听辨米发出的声音。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最后请一名幼儿打开盖子,证实里面是米后,集体练习:这是米发出来的声音)
3.操作活动三:听辨木珠在八宝粥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鸡家”。

(提醒幼儿向小鸡问好)
师:小朋友快来,小鸡家到了,小鸡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听一听,到底是什么?
(2)幼儿操作,摇一摇、听一听,木珠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个别回答,请一名幼儿证实,集体练习:这是木珠发出来的声音)
4.操作活动四:听辨纸片在可乐罐中发出的声音。

(1)带幼儿到“小鸭家”。

(提醒幼儿向小鸭问好)
师:前面是谁的家呀?(小鸭家)小鸭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是什么?
(2)幼儿操作。

听一听纸片在瓶中发出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里面有没有东西?会是什么? (幼儿如一时难以听出,教师视情况适当加以引导、提示)
三、第二次尝试: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1.导语:小朋友的小耳朵真灵,把瓶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都听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操作:老师在背后分别敲打木鱼、小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让幼儿猜,猜中后出示实物,和幼儿一起拍节奏。

3.小结:这些都是打击乐器,是用来为歌曲伴奏的。

四、第三次尝试,用饮料瓶为曲子伴奏
1.师:(指着小动物家里的饮料瓶)这些饮料瓶子里放了东西后也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2.(放录音)教师示范为曲子伴奏一次。

(用饮料瓶)
3.幼儿每人到小动物家拿两个饮料瓶,跟老师一起为曲子伴奏一次,伴奏两次后,跟老师边摇瓶子边出活动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