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委拉斯开兹《宫娥》
【免费下载】 小谈巴洛克画家委拉斯贵支代表作《宫娥》

小谈巴洛克画家委拉斯贵支代表作《宫娥》小谈巴洛克画家委拉斯贵支代表作《宫娥》1.巴洛克艺术的含义“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不规则的怪异的珍珠”(barroco)。
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
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虽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巴洛克艺术家,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同时,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巴洛克风格以浪漫主义的精神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以反古典主义的严肃、拘谨、偏重于理性的形式,赋予了更为亲切和揉性的效果。
巴洛克风格虽然脱胎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形成,但却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它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
追求宏伟,生动,热性,奔放的艺术效果。
巴洛克艺术多表现于奢华和夸张和不规则的排列形式。
大多表现于皇室宫廷的范围内,皇室家具,服饰和皇室餐具器皿和音乐等。
2. 巴洛克风格绘画巴洛克画家的典型代表是法兰德斯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英国的凡·戴克、意大利的贝尼尼和卡拉瓦乔等。
他们的画作人体动势生动大胆,色彩明快,强调光影变化,比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还要更强调人文意识。
鲁本斯的宗教画人体姿势动作激烈,色彩鲜明;伦勃朗的画作如同在舞台上,人物面部处于高光部位,与周围的阴影有强烈的对比;委拉斯贵支的《宫娥》,背景中在窗外射入光线下工作的织女,曾经对后期浪漫主义画派画家产生很大的影响3.委拉斯贵支和他的肖像画委拉斯贵支,全名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西班牙语:Diego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1599年6月6日-1660年8月6日),是西班牙最具影响力的巴洛克式画家,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一位伟大的画家,以肖像画闻名于世。
西班牙迭戈·委拉斯名画《宫娥》赏析

《宫娥》-迭戈·委拉斯开兹名画赏析委拉斯开兹:(1599-1660)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画家,全名为迭戈·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以风俗画和肖像画著称。
被誉为“文艺复兴后最伟大的西班牙画家”,对后世影响颇深。
委拉斯开兹代表作:《宫娥》委拉斯开兹创作这幅作品时57岁,离他去世只有四年。
他已经经历了早期的光明卡拉瓦乔,寻找自己的风格。
在鲁本斯的建议下,西班牙皇室派他到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等地寻找艺术珍宝。
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而且有机会复制许多大师的作品。
此时的他,无论是在技法上还是个人艺术风格上,都已经相当稳定和成熟。
在他的杰作《宫女》中,他大胆地展示了他的艺术创造力,巧妙地创作了这幅作品。
无论是国王或王后在镜子里的倒影;在许多人物中间散乱,不同的姿势;还是透过背景中的门,增加画面的复杂性和透气性,都是优秀的绘画技巧。
在对色彩和纹理的描述上,画家也非常讲究:他从不直接在暗部使用棕色或黑色,而是用丰富的色彩来构成暗部和阴影,细节饱满。
这种对技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无论质地还是形状身体、空间、明暗都值得称道,不能敷衍。
委拉斯开兹真正深刻的特点,然而,不是这些可见的技术。
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客观性。
当我们回顾历史上伟大的肖像画家时,我们会发现:弗朗西斯科戈雅就像一个激烈的辩论的专著,他没有掩饰自己对贵族的迟钝的长袍,他的语言是锋利如刀;凡戴克,像一首诗,失去了真实性的追求艺术美;委拉斯开兹是真正的艺术家的技巧,但没有意义。
他的作品并不是很有启发性,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政治家或革命家。
我只希望成为一名“画家”,履行自己的职责:用可信的笔刷忠实地还原画布上的人物,洞察他们的外表和内心。
创作于1656年的《宫女》。
西班牙已经结束了它的“黄金时代”,正在走向没落,但是豪华的宫廷生活仍在继续。
通过这幅具有风俗特征、反映宫廷生活的油画,我们可以想象出几百年前的生活。
由于人物集中在图片的底部,我们主要欣赏部分;为了保证组织,人物被划分为四个梯队。
委拉斯贵兹:毕加索,把我的《宫娥》还给我!

委拉斯贵兹:毕加索,把我的《宫娥》还给我!在经历的多个艺术风格的转变后,这⼀次毕加索决定改变别⼈的作品,或者说⽤⾃⼰的思维重组名画,完成⼀次艺术的变奏。
毕加索的变奏画《宫娥》的完成于1957年秋冬季节,估计初衷只是闲着⽆聊打算拿⾃⼰喜欢的⼤师名画随便嗨⼀下,没想到⽆⼼插柳成了⼀个系列的作品。
宫娥,318cmx276cm,普拉多美术馆这幅作品⼤概是委拉斯贵兹作品中最著名的⼀幅,可是这确实是⼀张怪图。
宫娥,局部第⼀怪:名称此画名为《宫娥》:画⾯的中⼼⼈物是⼩公主,两个宫娥站在公主旁边,⽆论从实际地位到表现主题,怎么都轮不到这两个由仆⼈构成的作品成为画名。
关于这点,有资料说《宫娥》原名叫《腓⼒四世的家⼈》,被改名已经是⼗九世纪后的事情了。
既然原画名是想描绘皇帝的⼀家,最后却着重描绘了⼀位⼩公主?或者说只有公主是正统皇室的成员?这是⼀个谜!宫娥,局部如果“家⼈”这个名词的含义被延伸解读,那么“家⼈”是否包括了宫娥、保姆、陪玩侏儒、侍卫等。
按照这个说法,那委拉斯贵兹是否也把⾃⼰列⼊“家⼈”⾏列了呢?这⼏个⼈平⽇⾥要⼨步不离的跟着公主,或者称之为“家⼈”情有可原,⽽作为⼀名画师,这个⾝份并没有如此“⾼贵”吧。
⽻⽑分割线第⼆怪:构图我们再来谈这张画的另⼀个怪——构图。
有没有发现这张图显得有点空旷?整幅画的主体内容都被挤到了画⾯的下半部分,上⾯⼀半⼏乎全空。
宫娥,局部喂,⼤哥,你把视距拉这么⼤是在画风景画吗?要这么⼤的篇幅来描绘漆⿊⼀⽚的房梁和天花板?呐喊,爱德华·蒙克,79cmx59cm能像委拉斯贵兹这样⽤⼤⾯积内容描绘⾮主题内容的着实不多,蒙克的《呐喊》可以算⼀张,不过这幅画如此的“融情于景”,⾝后的⼤⾯积虚线更像是发⾃内⼼呼喊的延伸。
⽻⽑分割线第三怪:镜⼦然⽽,最最最最怪的还是这⾯镜⼦。
宫娥,局部从构图上来看,这⾯镜⼦才是整个画⾯的核⼼;从内容来讲,如果这张画的原名确实是《腓⼒四世的家⼈》,那镜⼦⾥的两⼈才应该是这幅画的正⾓才对。
世界三大名画赏析(三):《宫娥》

世界三⼤名画赏析(三):《宫娥》《宫娥》是西班⽛委拉斯凯兹晚期的⼀件重要作品,它清晰地再现了17世纪西班⽛宫廷的⽇常⽣活,⼜不失民族特⾊。
1656年的⼀个暖⽇,在⼀间宁静的宫廷画室中,委拉斯凯兹正为年轻的国王和王后画像。
画室中的庞⼤⽴镜清楚地映现出国王的形象。
突然,⼩公主玛格丽特闯进画室,尾随⽽⾄的还有⼀⼤批仆⼈。
宫娥们慌成⼀团,她们有的跪献⾷物,哄着⼩公主,有的为⼩公主整理裙摆,安抚着⼩公主,劝说⼩公主离去。
⾯对这⼀情景,委拉斯凯兹并没有放下画笔,他显得那么冷静,⾝边发⽣的事情不但没有打乱他集中的精神,反⽽点亮了他创作的灵感。
他将这幕场景如实保留在画作上,于是《宫娥》诞⽣了。
《宫娥》整个画⾯,下半部分明亮、清晰,上半部分昏暗、模糊,反差强烈,突出了画中的⼈物。
画名《宫娥》主要指画中的⼥佣们。
⼩公主玛格丽特,被描绘得既庄严⼜具有掩盖不住的稚⽓,占据画⾯的中⼼的位置。
左⾯的宫⼥向她跪献⽔杯,左⼿带有明显的劝慰之意,她的表情以及肢体语⾔还暗⽰了⼀个常常被⼈误解的情形。
右⾯宫⼥正鞠躬⾏礼,但眼神游离。
⼩公主是作画现场的闯⼊者,宫娥不会随意找些东西来打发主⼈,那些茶点早就预先为公主准备了。
⼩公主玛格丽特及两个宫⼥右⾯宫⼥的上⽅站着两个年长的⼥仆⼈,穿⽩⾐的低着头,穿⿊⾐⽬视前⽅,好像正在观查、议论着什么,姿态谨慎、表情严肃,她们可能是⽇常⽣活的侍应者。
两个年长的⼥仆⼈画的右侧是两个朱儒和⼀条狗,他们应该是宫廷中的艺术团队,供宫廷取乐的。
胖朱儒盯着眼前,⽬光专注、呆若⽊鸡;瘦⼩朱儒观注着趴在地上的狗,⼀只脚踏在狗背上;狗却全然不顾,仍旧懒洋洋的打着瞌睡。
两个朱儒和⼀条狗⼩公主玛格丽特的右上⽅是⼀扇开着的门,光线从门⼝射⼊,门⼝站着⼀个⼈,⼤概是个男侍卫。
他站在门内台阶上,⼀⼿撩起门帘,向屋内张望,他好像看到了什么。
站在门⼝的男侍卫这幅画⼀个⼤胆的设计是画家将⾃⼰的形象画⼊画中:左侧⼿执调⾊盘和画笔的男⼦,正是创作者委拉斯开兹本⼈,他正在为西班⽛国王菲利普四世及王后玛丽安娜作画。
委拉斯贵兹《宫娥》一笔触的魔术

委拉斯贵兹《宫娥》一笔触的魔术委拉斯贵兹《宫娥》一笔触的魔术高阶秀尔著范钟鸣译2011-01-19 10:00:37| 分类:看名画的眼睛| 标签:笔触镜子国王公主画家 |字号大中小订阅委拉斯贵兹《宫娥》一一笔触的魔术[画布油画,313x276cm, 1656年作,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藏]特写式的构图在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里有一个独立的展厅,它是为委拉斯贵兹的这幅画专设的。
展厅内光线幽暗、柔和,这幅画被挂在展厅深处的墙上,并配有特别的照明。
展厅内除这幅画外,在它的对面墙上还挂着一面巨大的镜子。
当观众观赞这幅画时,只要稍一回头,就可以从镜子中再一次看见这幅面,同时你会产生置身画中的感觉,仿佛你也来到了这三百年前的菲利浦四世的皇宫里。
委拉斯贵兹这幅《宫娥》的惊人真实感有时会使我们产生错觉。
好象我们在马德里皇宫散步时,偶尔发现了一个屋子,屋子里有一位画家正在作画。
宫廷画家委拉斯贵兹面对比自己人还要高的巨幅画布,正在全神贯注地绘制着油画。
画的前面,小公主玛格丽特打扮的非常漂亮,一声不吭地做着模特儿。
她姿态很优美,但好象有点疲乏之感。
一旁的小佣人似乎正在耐心地劝说着小公主,要她再坚持一下。
画面上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自然,毫无造作之感。
这是宫廷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面,出场的人物也都是生活在国王身边的人们。
画面的左端,个子高大,留着美须的委拉斯贵兹手执调色板和笔,站在画布前。
画而的中间,小公主背朝着画家做着模特儿。
她身旁的侍女名叫玛丽亚·阿克丝蒂娜·萨尔米安德,她正在哄着小公主让她再耐心一些。
为了使小公主高兴,他们还特意牵来了小狗。
小公主周围还有不少陪伴她的人。
象装成矮人的丑女玛丽巴尔波拉、小公主的小朋友尼古拉·台·贝鲁德萨等。
画面上反映的是这些人在国王菲利浦四世和王后驾到时的情况。
国王夫妇的形象正好映在正面墙上的镜子中,这就是说,他们和我们观众也许处在同一个位置上。
关于作品《宫娥》象征性的分析

2019年 第8期百家争鸣298关于作品《宫娥》象征性的分析薛曜林青岛油画院 山东 青岛 266555在委拉斯贵支的诸多了不起的作品中,《宫娥》是他最杰出的代表作,于1656年创作,现收藏于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
描绘的是西班牙公主6岁的玛格丽特早晨穿衣的情景。
1724年,帕洛米诺撰写了关于《宫娥》的一段描写,点明了画中人物的身份。
公主位于画面中心的位置,跪在公主脚边的侍女正把装在一个小巧器皿中的水递给公主。
公主的另一边是一名女官,好像正在说话。
前景处有一条狗躺在侏儒尼古拉斯身边,她的脚踩在狗身上,以表明它虽然外表凶猛,但却是头温驯的动物。
这两个形象处于阴影之中,极大地协调了构图。
他们身后是面目狰狞的侏儒马里,再往后一点,色彩更暗的是女官的随从和一个侍卫。
在他们的对面,迭戈·委拉斯凯兹正在作画;他左手拿着调色板,右手握笔。
这样看来,整幅画面就是一个绘画现场,画家正在作画的同时,淘气的小公主跑进了画里,宫娥们也跟着进来了。
这幅画最关键的地方其实是画家左后方暗处的镜子: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及其王后。
委拉斯贵支杰出艺术才能突出体现在此画面中完美的形式表现具体的画面内容和主题,艺术形象的主次表现与构图相统一。
他只用了一大一小两个平面镜就反映出了四个场景:正在绘画的画家自己、小公主玛格丽特、一老一少两位侏儒宫女、两位陪伴公主的贵族少女和一只卧在地上的大犬构成了第一层次,其中正在向宫女展露新装的小公主尤为可爱,也将其定位了画面的视觉中心,它是大平面镜直接反射出来的。
而在大平面镜中映出了小平面镜,国王和王后正通过小平面镜端详自己的女儿,这是第二场景;第三场景和第四场景很难分辨,第三场景由大臣、侍臣构成,第四场景就是大臣身后明亮的走廊。
但似乎最受后人追捧的还是画面中真实性的表现。
视线是与情节有关的视觉因素,所以不可否认,它也是叙事的一部分。
福柯曾仔细地分析了这幅作品中的三组视线:一是画面左部艺术家的视线,二是画中其他人物(包括公主、宫女和仆从们)的视线,三是处在画中人物对立面的“我们”—观看者(包括观者、模特或者国王和王后)的视线。
福柯系列微课第四讲:为什么是《宫娥》?

福柯系列微课第四讲:为什么是《宫娥》?委拉斯开兹《宫娥》,1656年,西班牙普拉多美术馆本文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吴琼教授的福柯系列微课第四讲“为什么是《宫娥》”录音整理而成。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3:23 福柯系列微课第四讲(试听)来自哲思学意完整版录音,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即可收听。
在这一讲,围绕福柯在《词与物》开篇对委拉斯开兹画作《宫娥》的讨论,我们将进入福柯对主体问题的思考。
弗朗索瓦·多斯曾说过1966年是结构主义的爆炸年,而这一点在出版业体现得尤其明显——德里达和拉康都在这一年发表了他们的代表作,福柯则发表了他的《词与物》。
这一年出版的《快报》书评专栏曾有一个大标题是:“存在主义以来最伟大的革命——米歇尔福柯:人是一件新发明”。
福柯的《词与物》以一种高调方式出场,并迅速引起轰动。
但是如果我们翻开这本书,就会发现福柯在开篇对委拉斯开兹的解读就已经让人头晕目眩。
福柯对这幅画的评述在艺术史领域引发了强烈反响,以至于福柯的观点已经成为现在讨论这幅画作时不可绕过的内容,他复活和重绘了《宫娥》,使宫娥变成了表征的迷宫。
首先,我们先简单回顾这幅画的创作背景。
1656年,作为宫廷画家的委拉斯开兹在国王的王宫里创作了这幅作品,它最早的名字叫做《王室家族》,画中的人物有:小公主玛格丽特和她身边的两位宫娥、侏儒、女管家、侍卫、画家本人、国王夫妇和站在门口的人,后来这幅画在被博物馆收藏时被博物馆改名为《宫娥》。
这个改名意义非凡,它形成了对作品的重新阐释和对图像的意义再生产,它以一种偏离的方式引导观看者——仿佛这幅画是以公主和侍女为主导。
我们现在看到的《宫娥》实际上不是这幅画的原初版本,画家曾对这幅画进行过一次重大修改。
1656年时,西班牙腓力国王还没有男嗣,图中的玛格丽特公主是被选中的王位继承人,所以画面左侧本来描绘的是一个年轻人给公主呈上权杖的场面,这表明这幅画最早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即向权力的致敬。
有准备的意外——评析迭戈·委拉斯开兹的画作《宫娥》

有准备的意外——评析迭戈委拉斯开兹的画作《宫娥》
王馨月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本文从画面的视觉中心与平衡,空间与光源,用色与笔法,以及形象与意图
四个不同视角对17世纪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迭戈.委拉斯开兹的著名画作《宫娥》进行探讨评析,解读画面营造的审美效果和意蕴。
画面中的光源、色调、空间透视、人物形象和氛围等要素线索,看似为画家捕捉瞬间细微变化的真实再现,其实皆为画家的别有用意。
【总页数】2页(P103-104)
【作者】王馨月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湖北武汉43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11
【相关文献】
1.冷静观察也是一种批判——委拉斯开兹的作品《宫娥》被忽略的一面
2.委拉斯
开兹《宫娥》构成因素之内容3.浅析委拉斯开兹《宫娥》4.绘画艺术中的叙事交流——浅析委拉斯凯兹的画作《宫娥》5.委拉斯开兹《宫娥》中镜子的使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