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12
第4章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①通常是生物膜,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
14
②不同细胞膜上含有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同一细胞膜
上运载不同物质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而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 透过的高度选择性。 ③只有某些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另外一些小分子、离 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④当细胞死亡时,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
15
A.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
B.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深 C.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 D.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浅 [解析]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细胞不断失水,液泡由大到小, 颜色也越来越深。 [答案]C
8
1.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要点 (1)取材 ①常常取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因为材料容易得到,其外表 皮细胞有较大的紫色液泡,用显微镜能较容易的看到质壁分离 或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②要使用活细胞,因为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 性,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2)试剂:具有一定浓度,又不伤害细胞的试剂都可以使用。
3
(3)注意事项
观察 。 ①选用紫 __色的洋葱鳞片叶,便于_____
②实验时引入蔗糖溶液到标本上要用引流法,这样便于___ 将蔗糖溶液浸润到整个标本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透过性 膜,________ 水分子 可以自由通过, 4.生物膜都是______________ 大分 某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__ 子则不能通过。
【例 2】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 的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 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 4-1-2 所示。 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
A.无色、绿色 C.红色、无色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编制:王煦光审核:王动勋课堂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预习内容1.什么叫半透膜?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__________;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高时,细胞__________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相同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什么叫细胞质?(2)原生质层的概念?(3)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在什么情况下失水?4.什么叫质壁分离?什么叫质壁分离复原?5.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生物膜都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膜可以让__________自由通过,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通过,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能通过。
预习疑惑:将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堂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渗透作用一、自主学习1. 渗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相对含量高的地方向相对含量低的地方扩散。
产生渗透作用的两个必备条件a.b.2.动物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相当于半透膜。
红细胞吸水与失水取决于的浓度和浓度的大小。
二、合作探究1.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模拟问题探讨实验装置,第一组有半透膜和浓度差,第二组纱布和浓度差,第三组半透膜和两侧的同浓度溶液。
(1)1、2、3号装置出现什么现象?(2)1、2、3号装置的结果为什么不同?(3)出现1号的渗透现象需要什么条件呢?2.漏斗内的液面能无限上升吗?为什么?3.动物细胞和成熟的植物细胞也是渗透系统吗?它也能发生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吗?4.渗透作用进行时,蔗糖分子和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是否都通过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的通过数量一样吗?为什么?例1.某同学在缺少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生鸡蛋大头的蛋壳去掉,保留壳膜完好,将小头打破,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如图所示。
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实例一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初始浓度 水稻 番茄
0 Mg2+ Ca2+ Si4+ 离子 1、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高?是不 是水稻不吸收反而向外排出呢? 2、同一作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3、不同作物对同一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二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又上升
第三关
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中,一小时后
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
溶液 Ⅰ Ⅱ Ⅲ Ⅳ
马铃薯质量 +8% -6% -4% 变化率
0
I-是血液中的 20 —25倍
碘离子流动方向
血液中碘的浓度
250mg/L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
水分子的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也 是这样的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物质(如碘)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和 水一样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的。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生变化时,细胞膜 ___________ 、液泡膜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部分是否会分开?
(4)预期结果:
半透膜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_____________ 。 外界溶液 当细胞液浓度 ___-________小于 __________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中 缩小 央液泡体积会 ________,细胞皱缩; 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 当 __________大于 __________的浓度时,细胞吸水,中央 变大 液泡体积会 ________,细胞膨胀。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1节
问题探讨
1 、漏斗管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渗 透 装 置
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漏斗的水 分子多于从漏斗渗出的。
长颈漏斗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 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叫做渗透作用
蔗糖分子 烧杯 水分子
少
起始液面
清水
蔗糖溶液
玻璃纸
多
演示
问题探讨
2、如果用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 管内液面还会升高吗?
因纱布的孔隙大,蔗糖分子也可通过, 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起始液面
蔗糖溶液 清水 纱布
问题探讨
3、如果清水换成同样浓度的 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 位时间内透过半透膜进入长颈漏斗 的水分子数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 液面不会升高。
起始液面
蔗糖溶液
玻璃纸
请你根据上述实验说说渗 透作用发生需要哪些条件?
0 Mg2+ Ca2+ Si4+ 离子
现象
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有差异;不 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有选择性
结论
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几种微生物体内的矿物质含量
(占全部矿物质的%)
微生物
大肠杆菌 圆褐固氮菌 酵母菌 米曲菌
P2O5 33.99
4.93 51.00 48.55
D
A.b~d C.a~d
B.a~c D.d~c
融会贯通
下表资料显示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Ⅰ~Ⅳ 四种不同溶液1h后质量转变百分率,根据表 中资料可得到的结论是( A )
溶液 Ⅰ Ⅱ Ⅲ -3% Ⅳ 0%
质量转变
百分率
1.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
探究:
1、将白菜剁碎做馅时,常常放一些盐,一会儿 后就可看到水分渗出。 2、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 提出问题: 1、植物细胞会出现失水的情况吗? 2、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 3、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植物细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构复习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猜想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你吃比较咸的食物如咸菜或连续磕带 盐的瓜子时, 盐的瓜子时,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 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渗透系统装置
半透膜: 半透膜: 是 一类可以让 小分子物质 小分子物质 通过( 通过(如水 分子), ),而 分子),而 较大分子物 较大分子物 如蔗糖) 质(如蔗糖) 不能通过的 不能通过的 一类多孔性 膜。
讨论
1、漏斗管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漏斗管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 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 烧杯(清水)>漏斗(蔗糖溶液) 烧杯(清水)>漏斗(蔗糖溶液) )>漏斗 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透过的数量: 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透过的数量: 烧杯→漏斗 漏斗→烧杯 漏斗> 烧杯 漏斗>漏斗 烧杯
(3)以上事实表明细胞膜对 ) 的通透性存 在差异,所以它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在差异,所以它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1)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 界溶液浓度,细胞渗透失水;又由 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 伸缩性,便导致质壁分离. (2)由于细胞可选择性地吸收K+和NO3-, 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直至大于外界溶液的浓 度,细胞开始吸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3)离子
作出假设: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理由是: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 他们具有与红细胞的细胞膜基本相同的化学 组成和结构。上述的事例与红细胞的失水和 吸水很相似。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 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 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的意义: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 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 胞有害的物质。
探究发现活动一: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
是否需要载 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 胞内的能量
代表例子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等气 体、水、乙 醇、甘油等 通过细胞膜
需要
需要
不消耗
需要消耗
葡萄糖进入 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 酸进入小肠上 皮细胞;离子 通过细胞膜
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a
a
bc
bc
A
B
a
a
bc
bc
C
D
二.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实例一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水稻
番茄
初始浓度
0 Mg2+
Ca2+
Si4+ 离子
1.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高?是不是水
稻不吸收反而向外排出呢?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实例二 在硫酸铵溶液中,植物吸收铵根比 硫酸根多;在硝酸钠溶液中,植物吸收 硝酸根比钠离子多。
1、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不同,有时同一 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也不同,如葡萄糖
2、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 都有特异性,仅能运载特异的物质或几种结构相似 的物质,如运载葡萄糖的载体就不能运载氨基酸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整理】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1)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2)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①细胞壁:,即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
②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内的。
③原生质层组成:、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
(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会发生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会发生现象。
(3)探究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
②原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当小于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细胞皱缩;当小于的浓度时,细胞吸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细胞膨胀。
③质壁分离内因:原生质层具有。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因而会出现和___________分离的现象。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④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吸水后,液泡和原生质层恢复原状,称为。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实例(1)水稻吸收多,吸收较少,番茄吸收较多,吸收较少。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的含量明显血液中碘的含量。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的吸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2.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1)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的。
(2)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膜。
【跟踪训练】1.决定红细胞吸水或失水多少的条件是()A.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B.细胞膜两边酶的浓度C.细胞膜两边分子运动的速度D.细胞内外溶质分子的运动速度2.人的红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食盐水中,既不吸水也不失水;而浸在浓度为y 的食盐水中,红细胞破裂;浸在浓度为z的食盐水中,红细胞收缩。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共54张

2.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1)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 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2)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 选择性。
3.结论
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是 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 水分子自由通过, 一些 和离子 也小可分以子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
和 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思维激活5] 农业生产中,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在不 同生长发育时期要施用不同的肥料,试分析其中的生 物学原理? 提示 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若再使外界溶液 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思维激活3] 实验中共涉及三次显微镜观察,其中第一次观察的目 的是什么?
提示 观察正常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状态,以便与处理后的状 态形成对照。
[思维激活4] 已知K+、NO能透过半透膜,若该实验选用一定浓度 的KNO3溶液,滴加KNO3溶液后持续观察一段时间,细胞会发生怎 样的变化?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吸水、细胞膨胀,但不会涨破
细胞吸水、失水平衡
3.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实验过程
①制作装片: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 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②滴加质量浓度为
0.3g/mL的蔗糖 溶液,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液泡
的大小变化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③滴加 清水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和原生质层的 位置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 由于半透膜内为质量分数为30%的淀粉溶液,膜外为 蒸馏水,膜内浓度高于膜外浓度,水分子由膜外进入膜内,淀粉溶 液浓度降低,可用曲线乙表示,A选项错误。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内 的速率由膜内外两侧的浓度差决定。由于水分子不断进入半透膜内, 两侧的浓度差越来越小,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也逐渐下降, 可用曲线乙表示,B、D选项正确。随着水分子的进入,玻璃管内 的液面高度逐渐上升,可用曲线丙表示,C选项正确。 答案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 返回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 返回
正常状态 观察到 的图像 液泡大 小变化
高浓度状态
低浓度状态
大 原生质层 紧贴细胞壁
变小 原生质层 脱离细胞壁
逐渐恢复原 来大小 原生质层 恢复原来位置
原生质 层位置
结论: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 层半透膜
据图回答: 液体A是 蔗糖溶液 ,B是 清水 。 在图甲中,C处细胞 失 水,D处细胞 吸 水。 在图乙中,C处细胞 吸水,D处细胞 失 水(吸或失)。
半透膜是没有生命的,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选择透过性膜是有生命的生物膜,由于载体的存在,决 定了对不同物质是否吸收的选择性。细胞死亡后,选择 性丧失
课堂练习
1. 家庭养花,如果施肥过多,会引起花卉萎蔫,
这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光照 ②改善空气流通 ③适当浇灌清水 ④更换盆中泥土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① ② D. ③ ④ 2. a、b、c表示某植物体的三个相邻的细胞,它们 的细胞液浓度为a>b>c,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方 向应该是( )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膜 液泡膜 原生质层 细胞质
液泡(内含细胞液)
细胞核
细胞壁
成熟的植物细胞
(由纤维素和果胶组 成,是全透性的)
原生质层和原生质的区别?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 液泡膜以及两层 膜之间的细胞质。 原生质:细胞内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 失水,在什么情况下吸水?
讨论: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 原因是什么?
内因: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外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4-B-4
吃咸瓜子或平时吃话梅等较咸的东西,吃 多了后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清 水
盐 水
0.9% 生理 盐水
• 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 细胞吸水膨胀(或涨破) • 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 细胞失水皱缩 • 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 水分进出处于动态平衡,形态不变
第4章 细胞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糖拌西红柿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很多 “汁”, “汁”中的水来自哪里?
溶液浓度
水势
高
水 分
低
水 分
低
高
渗透系统装置
讨论
1、漏斗管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 烧杯(清水)>漏斗(蔗糖溶液) 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透过的数量: 烧杯→漏斗>漏斗→烧杯
2.41
38.66 28.16
结论: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出和输入有选 择性。
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 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是有选择的。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2、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 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3、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是有选择的。 四、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
吸水
低于
外界溶液浓度
失水
高于
细胞内溶 液浓度
3、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
低浓度
高浓度
4、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
(1)渗透作用吸水(主要) 结构特点:没有形成大液泡的细胞 原理: 细胞内含有亲水性物质
(2)吸涨作用吸水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举例: 干燥的种子
根尖的分生区细胞
D
D
4.试剂的浓度越高越好吗
试剂浓度越高,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越快。 浓度过高细胞因失水过度而死亡,无法还 原
5.本实验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1)判断细胞死活:死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验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小结:水分的跨膜运输
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
低浓度 高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上述结果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 1.合理施肥 2.轮作:农民在同一块田里种植5倍
血液 250mg/L
I的质量浓度
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吸收有较大差异 微生物 大肠杆菌 P2O5 33.99 K2O 12.95
圆褐固氮菌 4.93
酵母菌 米曲菌 51.00 48.55
所以,漏斗液面升高
这与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有关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液面还会升高吗? 不会,没有半透膜
3、如果烧杯中的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液面不会升高,没有浓度差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
概念: 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 透膜的扩散 ① 条件: 具有半透膜 ② 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方向:低浓度溶液 (水分子多) 高浓度溶液 (水分子少)
5. 以下哪种情况会发生渗透作用( ) 吸胀作用 ①干种子萌发时的吸水 ②萎蔫的青菜放进清水中变得硬挺 ③根毛细胞吸水 蒸腾作用 ④水由气孔进入外界环境 ⑤插在花瓶中的花枝由瓶中吸水 蒸腾拉力 ⑥洋葱表皮细胞放在盐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⑦兔的血液红细胞放在盐水中发生皱缩
A. ① ② ③ ⑤ ⑦ C. ② ③ ④ ⑥ ⑦ B. ② ③ ⑤ ⑥ ⑦ D. ② ③ ⑥ ⑦
C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资料分析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初始浓度 水稻 番茄
0 Mg2+ Ca2+ Si4+ 离子
图中的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分析:
水稻吸收Si4+多,番茄吸收Mg2+ 、 Ca2+多
培养液的浓度与培养前不同 结论
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植物对水分子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 独立的过程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 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原生质:细胞内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质:指的是原生质层 壁:指的是细胞壁
(2)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活细胞,有大液泡和细胞壁
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外因: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把红细胞看作一个渗透装置
细胞膜(半透膜)
细胞质(蔗糖溶液) 清水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或涨破) (2)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3)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水分进出处于动态平衡, 形态不变
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a
b c b
a
c b
a
c b
a
c
A
B
C
A
3. 当把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置于质量浓度为 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 将( ) A. 紧紧靠在一起 B.充满细胞液 C. 充满蔗糖溶液 D.充满清水 4.浓盐水有杀菌防腐的作用,其原因是( )
A.浓盐水中含有较多的氯离子,使细菌毒素失效 B.浓盐水中没有细菌所需要的酶,细菌不能产生毒素 C.浓盐水中含养料少,细菌迅速死亡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 制 片
1、滴清水 2、取材 3、平展 4、盖盖玻片
② 观 察
5、显微观察:先低倍后高 倍
6、滴0.3g/mL蔗糖溶液观 察现象
7、滴清水再观察现象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本实验有对照吗 自身对照
2.本实验选材有什么要求 1)成熟的植物细胞,液泡有颜色,便于观察 2)必须是活细胞 3.本实验的试剂有什么要求 不能伤害细胞(酒精) 常用的有0.3gml的蔗糖溶液 当可以吸收的物质做溶质时可以出现质壁分离及 自动复原现象(尿素、甘油、KNO3、聚乙二醇)
2.溶液浓度指摩尔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3.渗透系统的应用: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 溶液浓度的大小
课堂练习
实验装置如图4-B-4所示,一段时间后,含液体3的半 透膜袋萎缩,而含液体1的半透膜袋坚挺硬实。请推 断实验开始时3种液体的浓度是(下表中的“高”表示高 浓度蔗糖溶液;“低”表示低浓度蔗糖溶液)( ) A
7. 将洋葱表皮浸泡在7%的尿素溶液中,表
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又自动发生质壁 分离复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细胞液浓度下降 B.尿素分子进入细胞
C.细胞壁受到破坏
D.细胞膜受到破坏
8、 将马铃薯块挖个凹穴,放在内外两种液体中间。已一
种是清水,一种是30%的蔗糖溶液,开始时,两个液面是 平的,过了一段时间后液面如下图所示:
6. 某同学设计的渗透实验:用鸡蛋膜将漏斗口封住, 再装上清水,把漏斗浸入盛有10%的NaCl溶液的烧 杯中,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 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他应该怎样改进的此装 置才达到实验目的( ) A.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NaCl溶液 B.把10%的NaCl溶液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C.把鸡蛋膜换成其它半透膜 D.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蔗糖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