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7-19课导学题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2.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3.精读语段,把握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1)《皇帝的新装》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国籍________,是著名的________,他的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通过丰富的、和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2)想象幻想夸张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滑稽.()赏赐.()钦.差()妥.当()裙.子()呈.报()爵.士()陛.下()ūn()章uǎn ()待yùpìn()()1.jīcìqīn tuǒqún chéng juébì勋款御聘(2)形似字注音组词。
衔()________ 街()________ 衍()________辨()________ 辫()________ 辩()________睁()________ 挣()________ 筝()________骗()________ 偏()________ 翩()________2.衔:ián,头衔;街:jiē,街市;衍:yǎn,繁衍辨:biàn,辨别;辫:biàn,小辫;辩:biàn,辩论睁:hēng,睁眼;挣:hēng,挣扎;筝:hēng,风筝骗:piàn,骗子;偏:piān,偏见;翩:piān,翩翩起舞3. 下面句子各表达了《皇帝的新装》一文中什么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将答案填在每项后面的括号内。
(1)穷奢极欲,愚蠢可笑,昏庸腐朽,一心维持专制统治,爱慕虚荣,甘心受骗,自欺欺人。
()(2)看准他人心理,投其所好,爱钻空子,欺骗有术,诈骗钱财。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怒吼吧黄河导学案

第十九课怒吼吧,黄河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吕、涛、骇、禹、挚、窑”6个生字,会写“阶、陕、壶、吕、涛、骇、啸、禹、铿、锵、窑、浊”12个生字,掌握“阶段、陕西、惊涛骇浪、虎啸龙吟、大禹、铿锵有力、窑洞、浊浪”,理解“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学习生字词。
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联系时代背景,了解创作《怒吼吧,黄河》的重大意义。
创作背景和经过(作品简介):《黄河大合唱》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曾经发生过的事,以启迪人民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创作经过是:1939年春,诗人光未然在山西吕梁山游击区的山沟里坠马受伤。
冼星海来看望他,星海建议来一次合作,光未然便把打算要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然后由星海谱曲而成,排练演出后,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赞扬:“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表现革命内容,发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创作史上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学习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欣赏《黄河船夫曲》。
2、创作背景和经过(作品简介)。
2、生字词学习。
课文中的成语较多,请找出6个写下来,读一读,并理解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黄河()的号子()的声音()的朝阳()的警号()的油灯()的月光()的窑洞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19.苏州园林素养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课文说明的顺序。
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法指引说明文中某些词语能否删去 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方面做判断。
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答题方法:①表态;②释义,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③比较,紧扣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谨,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以及删除后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答题模式:不能删去。
“××”一词是……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若删去“××”一词,句子(或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科学的特点。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
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精练,因此他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2.背景简介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叶圣陶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时间,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后摄影集因故未出版,序文为《百科知识》所用。
本课的编者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对内容进行了删减,将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改为《苏州园林》。
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讲究花草树木的yìnɡ chèn(),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bài bǐ()。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17课《孤独之旅》(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课时练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急促.(cù)撩.逗(liǎo)狗吠.(fèi)胆怯.(qiè)B.麦茬.(chá)掺.杂(chān)给.予(gěi)肥硕.(shuò)C.撅.断(juē)恶劣.(liè)戳.破(chuō)凹.地(wā)D.嬉.闹(xī)稠.密(chóu)驱.除(qū)觅.食(mì)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矇矇昽昽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同步习题(含答案)

《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陛.下( ) 赐.予( ) 爵.士( ) 头衔.( ) 钦.差( ) 勋章( ) 滑稽.( ) 愚蠢.( ) 炫.耀( ) 系⎩⎪⎨⎪⎧ (系鞋带) (关系) 称⎩⎪⎨⎪⎧ (称职) (称呼)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可jiù( )药 hài( )人听闻随声fù( )和 yù( )聘3.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滑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精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没有第二个(能够相比)。
(4)________:皇帝请的(人)。
(5)________:古代帝王出门时,张在头顶上或车上的华丽的伞盖。
4.本文以为线索,可以将情节归纳为爱新装、________新装、________新装、________新装、________新装。
也可以用“骗”字结构全文,将全文情节归纳为骗子________、众人________、小孩________。
5.作者让一个小孩子第一个说出真话,表明这个孩子( )。
A.不懂事,破坏了游行大典的隆重气氛。
B.观察力强,具有分析能力。
C.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无私无畏。
D.太傻太笨,太愚蠢。
6.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7.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么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着重写了他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8.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些大臣又是些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一】疯狂的冬婆婆冬婆婆发了狠:她想弄死所有的生物。
她第一要向鸟儿报复,因为它们吱吱喳喳叫得她实在厌烦。
冬婆婆把寒气吹来。
刮掉森林里的树叶,把它们刮得满地都是。
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优秀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动物笑谈》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欣赏精彩语段,体会幽默特点。
3.体会主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是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
他于1903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并就读当地的大学,主攻医学和生物;1933年获得博士学位。
很快,劳伦兹在雁鹅及穴乌方面的研究扬名国际;1937年维也纳大学聘请他教授比较生理学及动物心理学。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明:“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
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
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温驯.( ) 脚链.( ) 鹦鹉( ) ùn liàn yīng wǔ..( ) ài iáng púfú障碍.( ) 滑翔.( ) 匍匐..嗔.怪( ) 小凫.( ) 麝.香鸭( ) chēn fúshè羞怯.( ) 孵.化( ) 清晰.( ) qièfūī3. 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1)索取,需求。
( ) 需索(2)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 ) 神采奕奕(3)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 ) 怪诞不经(4)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 ) 大相径庭4.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一、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2.“逗笑”“荒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找一找作者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描述的四个有趣的场景。
二、精读语段,品味语言1.作者对小水鸭的刻画极其传神,找出你喜欢的语句,细读品味。
“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9.父爱之舟课时练一、选择题1.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句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畏狂风暴雨的打击,不畏严寒酷暑的煎熬②昂首挺立③不怕无边黑暗的包围,不怕长年累月的孤独④勇往直前⑤不畏高山峻岭的阻隔,不畏脚下道路的崎岖⑥永放光芒小溪是勇敢的,它__________,__________;大树是坚强的,它__________,__________;灯塔是无畏的,它__________,__________。
A.①④③⑥⑤②B.⑤④①②③⑥C.④⑤②①⑥③D.②③④①⑥⑤2.《父爱之舟》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多选)A.“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
B.“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用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
C.“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3.在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有时正打电话,忽然间会断线。
其实,考验出你生命的耐性、弹性和活性;,化为美酒,积淀你一生最深厚的财富;,破译出你心灵深处最动人最美丽的密码。
①断线是夜明珠②断线是试金石③断线是无价宝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A.晴朗的夜空下,满天繁星不可计数....。
B.我们要饮水思源....,学会感恩。
C.王鸣一向喜欢打开天窗说亮话.......,从不讲实话。
5.填入下面句子中恰当的词语是( )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给了我们深刻的_______。
A.启发B.启迪C.启事二、填空题6.3.形近字组词。
浸________胎________廷________嗜________侵________抬________延________试________7.按要求写词语。
密密层层(AABB式):_____________恋恋不舍(AABC式):_____________千变万化(“千~万~”):____ _______8.按要求填空。
第19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9.怀疑与学问素养目标1.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
2.把握文中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
第1课时◎重点:理清课文思路,能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情境预设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成。
但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后的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成果大,而有的人成果小,彼此有差距,有的甚至差距悬殊。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
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著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背景介绍: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从小就有怀疑的精神,读书时善于提出疑问。
他一生在史学领域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为祖国的历史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怀疑与学问》是他治学经验的结晶。
1.读准字音,牢记字形。
顾颉.( )刚程颐.( )萤.( )火懒惰.( )塾.( )师停滞.( )虚妄.( ) 步骤.( )2.认清词语,理解词义。
(1)流俗:(2)墨守:(3)虚妄:(4)盲从:(5)停滞:(6)不攻自破:3.温故知新,知识检测。
(1)议论文三要素:、和。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2)论据类型:论据,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和统计数据;论据,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事实论证)、、、、。
【答案】1.jiéyíyíng duòshúzhìwàng zhòu2.(1)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第17、18、19课课前导学题(请打印并按要求完成)
17、《长城》课前导学题
一、字词闯关:(划出课文中的下列词语,在家校本上完成试报听写及自查订正)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修筑坚固城砖城墙垛子瞭望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陡峭智慧凝结气魄雄伟奇迹互相呼应山岭
二、带着问题来读书:
1、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公里,所以又称____________。
2、作者远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近看长城,突出了它的_______________。
3、课文第4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
A总结全文B联想升华
三、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_______________,是用_______________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__________,像很宽的马路,_____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撩望口和射口,供.()撩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__________,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给短文中加点字注音,并按原文填空。
2、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长城__________的特点。
3、“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中“不过”的意思是()
A、不到,仅仅。
说明长城离北京很近
B、只是。
说明长城离北京得有一百多里。
四、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句段的含义。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从文段中哪些字词中,你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艰难与不易?请标上重点符号。
2、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会有哪些艰难? (至少说出三点)
①;②;③;④;
3、文中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智慧体现在哪里?
4、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一、字词闯关:(划出课文中的下列词语,在家校本上完成试报听写及自查订正)
颐和园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耸立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
掩映朱红画舫瑟瑟痕迹远眺隐隐约约堤岸葱绿雕刻狮子姿态不一游赏昆明湖万寿山
二、初读课文我先知:
1、课文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 A时间; B游览)
2、课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景物。
A长廊 B万寿山 C佛香阁 D昆明湖 E十七孔桥
3、课文中的“。
”一句话是颐和园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因而作者希望“”,如果我们在颐和园游玩,你最想在
拍照留念,因为。
三、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1、给短文空白处加标点。
2、哪一句写出了十七孔桥名字的来历,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句,说明作者的游览地点由到
4、结尾处“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意思是()
A、只有两只相同。
B、除了两只相同,其他小狮子都不同。
C、没有相同的小狮子。
四、课内语段阅读。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fó fú)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_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jǐ)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用“√”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把短文中空白处补充完整,这段话用了的修辞方法。
3、“滑”可以换成字,反复朗读,体会一下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呢?
4、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位看景物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一、字词闯关:(划出课文中的下列词语,在家校本上完成试报听写及自查订正)
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发掘鸟瞰统率类型南征北战宏伟所向披靡身材魁梧昂首挺胸神态自若久经沙场匀称跃跃欲试战车千乘若有所思配合气概目光炯炯殊死拼搏雕塑绝无仅有惟妙惟肖端详
二、初读课文我先知:
1、秦兵马俑在我国_______省_______市出土。
A、安徽西安
B、陕西西安
C、陕西长安
2、课文从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使我们如临其境。
A、规模
B、将军俑
C、武士俑
D、身材、衣着、动作神态
E、陶马
三、读句子,填动词。
1、将军俑身材魁梧,头()金冠,身()铠甲,手()宝剑,()首()胸。
2、骑兵俑上身()短甲,下身()紧口裤,足()长筒马靴,右手()缰绳,左手()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四、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庄重-------()考虑-------()
2、短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中国名胜古迹我了解!(连线)
西湖拉萨
秦兵马俑杭州
布达拉宫敦煌
莫高窟西安
你还知道中国有哪些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