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9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9篇)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本课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能够自信地学习、自信地做事,体会因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3、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不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包含着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从而知道感激他人。
教学结构(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1、通过让学生填写一年级的试卷,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通过让学生对比现在和以前的作品、作业以及其他的个人资料,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
3、通过教师、家长的鼓励,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明白自己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也在不断进步。
4、在第一、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去寻找自己的进步之处,树立自信心,体验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5、开展“叠幸运星,存放愿望瓶”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未来有哪些期盼,使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并为此而不断地努力。
实施过程(一)展开活动,揭示主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试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教师发试卷,学生拿到试卷后开始做题。
)师: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间交换一下试卷,互相订正,看看大家的成绩如何。
(订正答案,统计成绩。
)(实物投影出示:一位学生在一年级时答的同样的试卷。
)师:咱们再看看她现在做的这份卷子。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两份卷子)师:同样一份卷子却是两种结果,这是为什么?生:因为她现在学的知识多了。
生:因为她长大了!生:她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生:同一年级相比,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师生互动,深化主题师:进步可真大!其实,每个同学的身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尊重他人的意义,举例说明。
2. 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如倾听、不打断、礼貌待人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猴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如在对话中倾听、不打断等。
第二章:诚实守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价值。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诚实守信的含义,举例说明。
2. 学习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如不说谎、遵守承诺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猪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分享自己的经历。
3. 诚信游戏:学生进行诚信游戏,如诚信传递、诚信猜谜等,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
第三章: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2. 学习如何关爱他人,如帮助、关心、体贴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兔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
3. 关爱实践:学生进行关爱实践,如帮助同学、关心家人等,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第四章:团结合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价值。
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团结合作的含义,举例说明。
2. 学习如何做到团结合作,如分工合作、共同目标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小狗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团结合作的价值。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团结合作,分享自己的经历。
3. 团队合作游戏: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接力赛跑、团队合作拼图等,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格式【五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格式【五篇】⑵学生自由发言。
⑶老师小结:社区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白叟们在晨练,大人们去上班,小朋友们高快乐兴地去学。
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社区,社区就是我们的大“家”。
这儿居住着许多人,还有很多人在为社工作,他们都是——心爱的社区人(提醒课习题)。
二、认识干部,了解职责⑴在我们的社区里,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服,有许多人在默默为社区工作他们辛勤地劳动着……⑵猜一猜:出示照片《繁忙的身影》,他们是社区什么干部呢?结合照片播放录音绍,并出示文字。
⑶观看录像《采访社区干部》,老师发问:我们的社区里,除了这些干部,你知道有哪些干部⑷老师小结:原来,我们的社区需要这么多社区干部啊!三、故事交流,感受情怀⑴故事屋:你就是我们社区的奶奶,学生自由读。
⑵全班交流: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⑶我们生活的社区也有很多许多这样的好干部,请你也来夸一夸!⑷老师小结。
四、组织辩论,深化认识⑴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工作。
当前,我们中小学生午间和下午放学后家里常常没人照看,都是由学校来承担的,那么,这些管理工作是否也可以由社区来承担呢?(出示辩习题)⑵组织学生按观点分成两队。
两队围绕自己的观点自由讨论,组织相关材料。
两队各派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可以为自己一方补充,并论述理由。
⑶小结。
第二课时课时目的:⑴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
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⑶认识社区里民警和的其他劳动者,领会他们劳动的辛苦。
一、感受辛勤,学会尊重⑴社区里,除了社区干部,还有许多的劳动者为我们的社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播放社区清洁工工作的视频)。
⑵请学生说说感受。
⑶前段时间,同学们采访了不少社区劳动者,请你来介绍一下他每天要做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并谈谈你的感受。
⑷小组讨论:在社区里,有了这些社区劳动者,给我们的社区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呢?⑸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尊重社区劳动者的劳动呢?学生自由说。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0f9de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4.png)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第一章:我们生活在中国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中国。
4.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中国的一些了解。
(2)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节日等。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国趣事。
(4)总结:强调学生要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第二章:我们的学校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情感。
2. 教学内容学校的设施、师资力量、校风校训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访谈、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学校,增进对学校的感情。
4.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学校的认识。
(2)讲解学校的设施、师资力量、校风校训等。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在学校里的美好时光。
(4)总结:强调学生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为学校的荣誉而努力。
第三章:我们的家庭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关心家人的情感。
2. 教学内容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的责任、家庭的幸福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4.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家庭的认识。
(2)讲解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的责任、家庭的幸福等。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家庭里的温馨时刻。
(4)总结:强调学生要尊敬父母,关心家人,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
第四章:我们的朋友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2. 教学内容朋友的意义、交友的原则、友谊的维护等。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
(1)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朋友的了解。
(2)讲解朋友的意义、交友的原则、友谊的维护等。
(3)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与朋友的美好时光。
(4)总结:强调学生要珍惜友谊,尊重他人,善于合作。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章:遵守规则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1.2 教学内容规则的定义和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规则举例。
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规则的定义和重要性。
举例法: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规则。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1.4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规则的定义和重要性。
主体: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规则,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存在。
应用:讨论如何自觉遵守规则,提出具体的遵守方法。
第二章:尊重他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2.2 教学内容尊重他人的定义和重要性。
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重他人的定义和重要性。
举例法:列举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2.4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尊重他人的定义和重要性。
主体:列举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行为。
应用:讨论如何做到尊重他人,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第三章:负责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负责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习惯。
3.2 教学内容负责任的定义和重要性。
负责任的具体表现。
如何做到负责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负责任的定义和重要性。
举例法:列举负责任的具体表现。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到负责任。
3.4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负责任的定义和重要性。
主体:列举负责任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了解负责任的行为。
应用:讨论如何做到负责任,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第四章:诚实守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
4.2 教学内容诚实守信的定义和重要性。
诚实守信的具体表现。
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诚实守信的定义和重要性。
举例法:列举诚实守信的具体表现。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通用三年级上册社会与品德教案精选6篇

通用三年级上册社会与品德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根据教材和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师工作计划,它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加自我经验。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通用三年级上册社会与品德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通用三年级上册社会与品德教案精选教学目标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呢?(学生猜)(二)引导对比1.师:(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
(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
(2)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
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懂事了。
(三)交流感悟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老师知道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
回来后,写了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应该为他们减轻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
)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说说吗?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
(2)交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感想。
(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爸爸、妈妈的一天”,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6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6篇《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进展,进一步激发其喜爱家乡的情感。
2、发觉家乡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引发学生的思索,使之提高环保意识。
3、培育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进展,进一步激发其喜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预备:1、组织学生收集表现家乡过去和现在状况的照片、图片(能反映家乡面貌的变化或反映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反映家乡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2、组织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并做好记录。
3、指导学生从一个侧面,通过绘画,反映家乡现在的面貌或过去的样子。
教学过程:(一)找变化1、明确任务:了解学校四周社区最新的变化,或了解学校四周社区某个地方过去的样子。
做好记录,预备汇报。
2、学生分组自由活动。
(1)可以查找学校四周道路、桥梁、建筑、公用设施、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
(2)可以询问学校里的工作人员,了解学校过去的状况。
(3)城市学生可以调查访问老人、街上店面的店主、交警、环卫工人;农村学生可以调查学校四周的农户和老人,了解学校四周社区过去的样子,甚至了解农夫家庭的变化。
(二)说变化1、各组学生可以实行新闻播报的形式汇报自己找到的变化、了解的状况。
2、教师:家乡的变化远不止我们刚刚了解的这些,课外我们还收集了许多关于家乡变化进展以及家乡过去的资料,把这些资料展现出来吧!3、学生把收集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自己画的反映家乡过去、现在面貌的图画展现出来,可以将资料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展区,贴在黑板上或墙壁上。
4、学生参观,自由发表看法,也可以向供应资料的学生提问题。
5、争论沟通:这些年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自由谈。
(三)谈感想1、教师提问: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家乡人的生活越变越好,你有什么感想?你知道是什么缘由让家乡变化这么大吗?2、学生自由谈感想。
3、教师可以请社区的一些老人或社区干部现身说法,也可以播放一些宣传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2篇 3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2篇3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面是分享的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2篇3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供大家赏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重点:学习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自己遵守。
教学过程:一、师:小朋友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是怎样在马路上走的?怎样过马路的?学生交流。
师:如果你不这样,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生交流师:我们通常把这些叫做“交通规则”。
我们走在马路上经常会看到许多标志,这些叫什么?有什么作用?生交流。
师:你认识多少交通标志呢?二、学生认交通标志:学生连一连(见P34)再进行交流。
师:交通标志有很多很多,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作业,在回家的路上看一看,还有哪些,或者你看书或上网查一查,看谁认识的标志多。
三、活动学做小交警。
讨论:怎样过马路四、说说交通安全用语。
师示范:过马路,一站,二看,三通过。
宁等三分,不争一秒。
红灯停,绿灯行。
学生交流。
五、读读小资料。
六、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交通规则,认识了交通安全标志,明白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为了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安全,大家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小朋友们回家后,也要向爸爸妈妈宣传。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家乡民风旧俗的判断能力,探究本地区存在的陈规陋习,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家乡优良传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
教学过程:一、课前初探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调查一下,在我们班有多少小记者?你们有没有采访过别人?这次有个非常好的机会,不知大家想不想做一次真正的记者?其余同学有没有兴趣?我们要以小记者的身份去寻找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
2、欣赏各地风土人情图片,引出课题并板书:一起采风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点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教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
具 准
关系。
备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
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
教
学 媒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重 点
Hale Waihona Puke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
学 难
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点
教 学生准备
具 准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照片,了解自己长大的变化;
备 并对爸爸、妈妈的工作进行调查访问,准备照片、汇报卡等材料。
教
学 媒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体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补充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提问:什么叫懂事? 二、探究活动。 (1)、请学生朗读乐乐的感想。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 论乐乐爸爸工作一天的艰辛。 (2)、各人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父母一天工作的情况。 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3)我们的父母一天工作那么艰辛,回家还要做那么
2 / 15
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 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 高兴的。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 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 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 / 15
教案设计 科目 品德与社会 授课时间
4 / 15
A、第七页的底衬图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B、第八页的底衬图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C、本页两幅照片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对本页的的 课文有什么想法? D、喜欢大手拉小手的照片吗?为什么? 照片“雨中情”和乐乐的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记录, 告诉我们什么? E、请学生读教材第 7 页的课文和“我心灵的家”。 3、故事会。(小组进行) 请每个同学根据课前准备,讲一讲爸爸、妈妈疼爱自 己的故事,或者一件令自己难忘的父母抚育自己成长 的事情。 4、教师总结。
教案设计 科目 品德与社会 授课时间
1 课时
班级 三年级
授课教师
教学 内容
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1.我长大了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
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
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 教 学 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目 标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
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
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
学 1、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重 点
2 、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教
学 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 / 15
教案设计 科目 品德与社会 授课时间
1 课时
班级 三年级
授课教师
教学 内容
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3.我懂事了
教 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学 目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标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 学 1、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1 课时
班级 三年级
授课教师
教学 内容
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2. 爸爸、妈妈抚育我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
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教 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
目 标
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体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补充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
1 / 15
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 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 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 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 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 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 什么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 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 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2. 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 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 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1.教师提出问题。 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 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 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 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 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 要说明理由。 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 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典”――红心卡上。 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 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 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 任。 (四)我的心里话
具 准
2.观察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体会爸爸、妈妈的辛劳。
备 (二)教师准备
搜集动物和人类抚育子女的图片和录像片断。
教
学 媒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体
教学过程
个性化教案补充
1、导入。 (1)、板书课题。 (2)、提问:什么是抚育? 2、探究活动。 (1)、学生读教材第 7~10 页,然后教师以提问。学 生自由发言为主要形式进行全班讨论。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
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
教
学 重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点
教
学 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
难 点
孝敬之情。
(一)学生准备
教
1.搜集、整理自己与家长的合影和家长抚育自己成长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