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结肠腺窝病灶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及意义
小议人直肠异常腺窝病灶与大肠肿瘤预警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 2007 年3 月-2007 年12 月在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全结肠镜检查的所有正常、息肉、腺瘤及癌的424 名患者,其中包括Ⅰ型隆起型(Ⅰp,Ⅰsp,Ⅰs),Ⅱ型浅表型(Ⅱa,Ⅱb,Ⅱc,Ⅱa+Ⅱc, Ⅱc+Ⅱa 及LST)。该实验已事先经得所参与病人的同意。有凝血机制障碍,肠道准备不充分,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IBD),以及曾经行直肠手术切除者不参与本研究。
2.1 直肠ACF 对结肠肿瘤的预示作用用
SPSS13.0 软件Logistic 回归法对性别、年龄、直肠ACF 数目与结直肠病变及高危肿瘤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P<0.05 时差异有显著性。统计结果显示年龄和直肠ACF 数目对结肠病变和高危肿瘤有显著影响。40 岁以上者结肠病变发生率较40 以下者显著升高。直肠有ACF 的患者发生结肠病变(48.8%)及结肠高危肿瘤(18.6%)的概率较无ACF 者(分别为14.2%,2.8%)明显升高,其OR(95%CI)分别为22.352(6.716-74.395),7.982(1.838-34.672);ACF 不同级别跟无ACF 者比较有显著意义。
小议人直肠异常腺窝病灶与大肠肿瘤预警作用
大肠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显著提前,患者就诊时病变多已处于中晚期,疗效较差、预后不良。因此,加强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治和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生存率有重大意义。目前,在多种大肠癌的检测手段中,最主要的是结肠镜。放大内镜和染色内镜结合使用,可观察到粘膜微细结构,并且通过腺管开口类型能够初步判定病变性质,这样大大提高了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但目前,国内仅少数几家医院有放大内镜,多数为普通内镜,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易引起漏诊;结肠镜虽被广泛认可,但由于操作过程中病人往往比较痛苦,操作前还需作复杂的术前准备,费用昂贵,故难以作为健康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的筛检手段进行推广。
结直肠息肉腺瘤的分类及其诊断中的问题

2
1
畸 形 腺 窝灶
畸 形 腺 窝灶 ( a b e
~ a n
由异 型 增 生 上 皮 构 成 的 局 灶 性 良性 肿 瘤 有 肿 物 且 界 限 清
和腺瘤性
A CF
:
。
楚
。
由 于 近 年 上 皮 内瘤 变 概 念 的 引 入
、
,
WHO
新版肿瘤分类
普通 型
A CF
由畸形 的腺 窝 组 成 但 细 胞 形 态 与 正 常 上
,
将 结 直 肠 腺瘤 定 义 为无 明确 原 因 的 组 织 学 上 有 上 皮 内 瘤 变 存在 的病 灶
PJ
综合征
综合征
直 肠 癌 的发 生 率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近 年 来 由于 分 子 病
,
广基 d e
n
理 学 研 究 的 深 入 对 某 些 病 变 的认 识 发 生 了 根 本 的 变 化 因
此 有 必 要 对 这 些 病 变 进 行 归类 整 理 以 利 于 病 理 医 师 进 行 正
灶 根 据病 变 性 质及 形 态 特 征 这 类 传统 统 称 为 息 肉的 病 变
,
,
肠 黏 膜病 变
。
肠 黏膜 经 甲醛 固 定 亚 甲 蓝 ( m
、
e
thyblu e
) 染色
,
分 为腺瘤 和 息 肉两 大 类
,
。
腺瘤 上 皮 增 生 活跃 总 是 伴 有 上 皮
,
在
40
倍 光镜 下 可 清 楚 鉴 别
增生性 病变 A C F 腺瘤性 A CF
e r
综合征 综合征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92例临床病理观察及分类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92例临床病理观察及分类目的探讨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病理分类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学特征,综合文献标准进行分类。
结果92例结直肠病变腺体均有锯齿状结构,其中包括具有锯齿状形态的畸形腺窝灶(ACF-S)4例,增生性息肉(HP)48例,传统锯齿状腺瘤(TSA)16例,广基锯齿状腺瘤(SSA)7例,混合性息肉(MP)17例,每一种病变在形态上有其区别于其他各型的组织学特征。
结论通过形态学特点可以诊断与区分各类结直肠锯齿状病变,ACF-S和SSA作为此类病变鉴别中的难点和重点,应给予更多关注,进一步探讨其形态学标准。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in the colorectal serrated lesions.MethodsDivide the type of colorectal serrated lesions to analyze clinical data and histo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 of 92 cases of colorectal serrated lesions.ResultsA total of 92 cases of colorectal serrated lesions were collected,4 cases aberrant cryptal foci with serration(ACF-S),hyperplastic polyp (HP)48 cases,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 (TSA) 16 cases,sessile serrated adenoma (SSA) 7 cases and mixed polyps (MP) 17 cases.Every type lesions all show the peculiar histologic characteristics.ConclusionColorectal serrated lesions can be classified by their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To differentiate ACF-S and SSA is difficulty and nee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m.[Key words]Colorectal serrated lesion;Pathologic features;Diagnosis;Differential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类组织学上腺体呈锯齿状形态特征的病变,主要包括具有锯齿状形态的畸形腺窝灶(aberrant cryptal foci with serration,ACF-S)、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广基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SSA)、混合性息肉(mixed polyps,MP)[1]。
环氧合酶-2在结肠异常腺窝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是异常腺窝病灶一腺 瘤一 癌变 , 也有研 究表 明异常腺 窝病灶 可
以跨过腺瘤样变 直接 发展 成癌 变 J 。有 研究认 为 , C O X- 2与多 种肿瘤 的发生有重 要关 系 , 它可催 化合 成大 量的前 列腺 素 ( 包
临床表现多为腹部不适或大便异 常 , 其 中伴慢性 轻度 结直肠 炎 1 1 例, 伴有炎性及腺瘤样 息 肉 2 0例 , 结肠 癌 3例 , 其余 1 5例未 见伴 随其它结直肠病灶 ; 对 照组 2 1例 , 为我 院同期体 检志愿 行
亡, 上 调表皮生 长 因子 、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子 、 内皮 素一 1等 的 表
达, 促 进肿瘤血管形成 ; 刺激基质 金属蛋 白酶的分泌 , 促进 肿
瘤 的转移等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 C O X- 2蛋 白在异 常腺窝 病
取样 。所 有患者取材前均排除近期 口服非 甾体类 消炎药物史 。
剂盒说 明书进行 , 一抗 浓度 均为 1 : 1 0 0 。采 用 已知 C O X - 2表 达 阳性切 片作 阳性对照 , 用磷 酸盐缓 冲液 ( P B S ) 代 替一抗 作 阴性 对 照。C O X - 2单 克隆抗 体 、 生 物素 标记 的 I g G二 抗 , D A B显 色
瘤变乃至癌变 。 。 。 参 考 文 献
3 . 统计 学处 理 : 应用 S P S S 1 1 . 0软件进行统计分 析 , 采用 X
检验 比较 窝病灶 组 和正 常黏膜组织组之间 C O X - 2表达 的差异 。
结 果
李士坤 曹新广 任庆梅 陈克河
[ 关键词 ] 异常腺窝病灶 ; 环氧合酶- 2
B i r d在 1 9 8 7年首次报道 , 在接受结肠致 癌剂处理的 鼠模型 腺窝病灶及其周 围黏膜组 织 中 C O X - 2蛋 白的表 达率 明显 高于 正常结肠黏膜组 织 , 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0 . O 1 ) 。
结直肠息肉的病理学及临床意义

1 . 直 肠 癌 的 癌 前 病 变 是 一 组 织 学 概 念 ,包 括 畸 形腺 窝 S结
J( r n c p c ) 结 直 肠 腺 瘤( 皮 内瘤 变) 大 类 。 d a r t r toi 和 zb a y f 上 两
种 肿 瘤 的 易 感 倾 向 。 包 括 家 族 性 腺 瘤 性 息 肉病 、 年 性 息 肉 幼
病 、etJges 肉病 等 , Puz ehr 息 以下 分 别 述 及 。 1 . 族性 腺 瘤 性 息 肉 病 - 1家 3 大 肠 内弥 漫 腺 瘤 性 息 肉 10颗 0
的因 素 : 息 肉大 小 。 变 机 会 随 体 积 增 大 而 增 加 , 径 小 于 ① 癌 瘤
指 : lm, 含 有适 量绒 毛成 分 , 高 级 别 的 上 皮 内瘤 变 。 ≥ c 或 或 目 前 对 结 直 肠 癌 的 主要 控 制 措 施 就 是 在 进 展 性 腺 瘤 癌 变 前 发 现并将其切 除。另外 , 以下 被 认 为 是结 直 肠 息 肉 与 癌 变 有 关
肠 息 肉 疾 病 , 多 合 并 有 结 肠 外 病 变 , 可 以伴 有 对 其 它 多 许 并
lm 1~ 0 m、大 于 2 m 的癌 变 率 分 别 为 0 3 、%~ O m、0 2 r a 0m %~ % 2
以 上 ; 腺 瘤 性 息 肉 不 足 10颗 , 有 家 族 史 或 先 天 性 视 网 或 0 伴 膜 色 素 上 皮 肥 厚 (0 9 %的 本 病 患 者有 此 异 常 。 应 常 规 8%~ 5 故
性息 肉 ;②错 构瘤性息 肉 ( 年性 息 肉、e t Jges息 肉 幼 P uz eh r
结肠息肉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

结肠息肉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一、引言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病变,常常需要护理查房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
作为结肠息肉护理查房的护士长,我们应该深入了解该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以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结肠息肉的定义和分类2.1 定义结肠息肉是指结肠粘膜上呈圆形或卵圆形突起的肿物,由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构成。
2.2 分类根据形态特点,结肠息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腺瘤型结肠息肉:最常见的结肠息肉类型,具有潜在的恶性变异风险。
2. 高风险结肠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表面凹凸不平或出血性结肠息肉。
3. 低风险结肠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表面光滑的结肠息肉。
三、结肠息肉护理查房的目的结肠息肉护理查房的目的主要包括: 1. 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2. 评估护理措施的效果。
3. 提供患者和家属教育,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和合作意识。
4.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四、结肠息肉护理查房的步骤和内容4.1 第一次查房第一次查房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 患者的病史和主诉。
2. 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排便习惯、贫血情况等。
3. 结肠镜检查结果,了解结肠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等。
4. 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评估疼痛的影响程度。
5. 医嘱执行情况,包括药物使用、饮食、禁忌等。
4.2 日常查房日常查房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 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包括颜色、质地、频率等。
3. 检查患者的腹部触诊,评估肠鸣音和腹胀情况。
4. 观察患者的食欲和体重变化,评估病情的影响程度。
5. 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缓解效果,调整疼痛管理计划。
4.3 护理措施的评估和调整护理措施的评估和调整是结肠息肉护理查房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肠镜检查的指导和解释,帮助患者理解检查的必要性并缓解其紧张情绪。
2. 优化营养支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和餐次,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性

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性肠息肉是指肠壁黏膜上生长的一种肿瘤样病变,通常不会引起明显不适。
然而,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肠息肉可能发展成大肠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风险。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肠息肉对于预防大肠癌至关重要。
一、肠息肉的早期发现肠息肉通常分为3种类型:腺瘤性息肉、高桥状息肉和炎症性息肉。
其中,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发展成大肠癌的主要来源。
早期发现肠息肉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一种通过肛门将灵活的管状镜插入肠道,直接观察肠壁是否有异常病变的检查方法。
通过结肠镜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肠壁上的肠息肉,并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是否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此外,现代医学还发展出了一种无创伤的肠息肉筛查方法——虚拟结肠镜检查。
虚拟结肠镜检查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提供了高分辨率的肠道影像,可以检测肠壁的异常病变,辅助医生早期发现肠息肉。
二、肠息肉的早期治疗早期发现肠息肉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大肠癌至关重要。
1. 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将肠息肉局部组织烧灼凝固的方法。
术中使用镜下操作,将射频探头插入肛门,精确消融肠息肉,术后病变部位组织逐渐坏死脱落。
2. 冷冻疗法冷冻疗法是一种通过低温冷冻肠息肉,使其组织坏死脱落的方法。
冷冻疗法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较好,适用于较小的肠息肉。
3. 腔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对于较大的肠息肉,腔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腔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以准确定位并切除肠息肉,同时保留了肠道的完整性。
此外,对于肠息肉有恶变的风险,医生还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肠部,以彻底清除潜在的癌变风险。
三、肠息肉早期发现和治疗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和治疗肠息肉对于预防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早期发现肠息肉可以避免其进一步发展成大肠癌。
大肠癌是一种凶猛的肿瘤,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通过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肠息肉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效阻断了肿瘤发展的机会。
如何区分直肠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

如何区分直肠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明显加大,给身体健康带来了诸多问题。
不少人会患上直肠息肉疾病,虽然症状不明显,但存在癌变风险,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什么是直肠息肉?如何区分良性还是恶性?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数量多少不一,有的只有1个,有的多达几十个。
息肉是异常增生组织,根据息肉的性质和组织学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肿瘤性息肉,主要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存在癌变风险。
其中,直径小于1cm的腺瘤,癌变风险为5%;直径大于2cm的腺瘤,癌变风险为50%。
另一类是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极少发生癌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直肠息肉好发于乙状结肠,其次是直肠,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也相应提高。
在50岁以上群体中,约有25%-30%能检查出肿瘤性息肉。
2.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直肠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和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有关。
(1)基本病因。
①炎症和感染。
慢性炎症长期刺激直肠黏膜,会导致黏膜异常增生,继而形成息肉,常见如炎性肠病、肠道病原菌感染等。
②遗传因素。
以遗传性息肉病、Peutz-Ieghers综合征为例,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直肠息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诱发因素。
除了年龄增长、肥胖以外,长期食用油炸、腌制食品,或者吸烟、酗酒的人群,直肠息肉发病率明显提高。
3.如何区分直肠息肉的良恶性直肠息肉发病后,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是在肠镜检查时发现。
近年来,随着胃镜、肠镜检查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胃肠息肉的确诊率明显提高。
在病理学检查之前,如何区分直肠息肉的良恶性呢?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息肉样病变,例如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幼年性结肠息肉病等,发生癌变的概率高。
(2)息肉部位。
息肉位置越低,越接近肛门,恶性概率越大;息肉位置越高,距离肛门越远,良性概率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异结肠腺窝病灶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随结直肠息肉恶性度增加结直肠变异结肠腺窝病灶的变化。
方法在结肠内镜检查中,发现息肉后对息肉病灶进行活检,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同时,对直肠、结肠远端10 cm黏膜进行靓胭脂染色,计数变异结肠腺窝病灶的数量。
结果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腺癌间ACF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变异结肠腺窝病灶可作为结直肠息肉恶性度的生物标志。
【关键词】放大内镜;黏膜染色;变异结肠腺窝病灶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作为结直肠上皮性肿瘤的最早期形态学改变,ACF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
现应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CF-H260AZI放大结肠镜结合黏膜染色技术,对发现有结肠息肉的患者,在其直肠、结肠远端10 cm黏膜进行靓胭脂染色,计数ACF的数量,判断ACF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做常规结肠镜检查的1023例患者中,筛选有结直肠息肉的患者121例,其中男70例,女51例,年龄35~78岁,平均57岁。
患者淘汰标准:有炎性肠病的患者、结肠癌术后的患者、患有进展期结肠癌的患者、有结肠息肉病的患者、未完成结肠镜的患者。
1.2 仪器及试剂仪器:CF-H260AZI放大电子肠镜,OL YMPUS公司;试剂:靛胭脂。
1.3 方法肠道准备:术前1 d进食流食,术前12 h口服果导片6片,术前6 h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液3000 ml口服,至大便为清水样。
操作过程:在放大内镜检查过程中发现息肉后,对息肉病灶均行活检,活检标本回收并送病理检查。
在对全部结肠检查完毕后,用清水对直肠、结肠远端10 cm 黏膜反复冲洗,并吸净肠腔内残留液体,继而使用0.5%靓胭脂溶液40 ml对黏膜进行染色,并计数ACF的数量。
2 结果
在1023例做肠镜检查的患者中,121例患者发现息肉,其中男70例,女51例;共有129个息肉。
息肉均行活检,并送病理检查,同时计数ACF的数量,结果见表1。
表1
肠镜检查结果
病理类型例数ACF的中位数ACF的分布范围
炎性息肉56 10-5
管状腺瘤3970-16
绒毛状腺瘤21111-24
腺癌54931-67
本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分析:管状腺瘤与炎性息肉间ACF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2±4.4),( 1.5±1.3),P<0.05],绒毛状腺瘤与管状腺瘤间ACF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3±5.5), (7.2±4.4),P<0.05],腺癌与绒毛状腺瘤间ACF数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4±13.3), (11.3±5.5),P<0.05]。
3 讨论
ACF是目前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可在光镜下观察到的最小最早期的结肠黏膜病变,1987年Bird RP[1]首次在接受结肠致癌剂处理的鼠模型结肠黏膜表面观察到。
Adler等[2]通过亚甲蓝染色,使用放大色素内镜确认变异结肠隐窝病灶在人类结直肠表现为:较周围正常黏膜着色深,由两个或以上扩大的、裂隙样开口的结肠隐窝构成,高于周围正常隐窝。
ACF存在APC基因、K-ras基因、p53 基因等的突变。
APC基因的失活可能是ACF向肿瘤转化的限速步骤。
Stopera等在1992年首次证实了结肠致癌剂诱导的鼠ACF中K-ran基因的点突变。
后来大量研究表明在ACF中K-Ras基因突变与小型腺瘤中相似,但明显高于结肠癌患者[3],可认为ras基因突变可能是大肠腺瘤恶变的始动事件。
中国学者来茂德[4]将ACF分为无发育异常的ACF、伴有发育异常的ACF 和混合性ACF。
无发育异常的ACF:正常黏膜腺窝构成的ACF:隐窝上皮层基本正常,扩大的隐窝细胞有轻度的细胞核扩大,伸长,但是没有核浓缩,核碎裂及粘蛋白的消失,PCNA 和Ki-67染色阳性细胞位于隐窝的下1/3。
增生性腺窝构成的ACF:类似于结肠增生性息肉的表现,隐窝较正常大而长,管腔的开口呈锯齿状,略高于周围正常黏膜,杯状细胞与吸收细胞混合,局部粘蛋白缺失,核扩大有时浓缩。
PCNA和Ki-67阳性细胞位于隐窝的中下部。
伴有发育异常的ACF:隐窝和细胞
有不同程度变异,腺窝细胞分层,核拉长和(或)分层,有时有核浓缩,核碎裂。
杯状细胞明显减少,粘蛋白消失,PCNA和Ki-67阳性细胞延伸隐窝的上部,伴有异性增生的ACF,混合性ACF:显示不同比例的增生性腺窝和发育异常腺窝的混合。
2005年,David P通过放大染色结肠镜观测,发现直肠ACF可作为平坦凹陷型腺瘤的生物标记,研究显示:正常人、腺瘤患者、腺癌患者经内窥镜检查直肠ACF 的中位数分别为1(范围:0-5)、9(范围:0-22)、38(范围:14-64),提示在正常人、腺瘤患者、腺癌患者,ACF有阶梯式的增加,经乙状结肠镜检查有高密度发育异常ACF 的患者应行全结肠镜检查。
本实验进一步证实:随结直肠息肉恶性度的增加,结直肠ACF的数量呈阶梯状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Bird RP.Observ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berrant crypts in the murine colon treated with a colon carcinogen: preliminary findings. Cancer Lett,1987,30:147-151.
[2] Adler DG,Gostout CJ,Sorbi D,et al.Endoscopic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berrant crypt foci in the human colon. Gastrointest Endosc,2002,56: 657-662.
[3] Jen J, Powell SM, Papadopoulos N, Smith KJ, Hamilton SR, V ogelstein B, Kinzler KW. 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dysplasia in colorectal lesions. Cancer Res,1994,54: 5523-5526
[4] Lei Cheng, Mao-De Lai Aberrant crypt foci as microscopic precursors of colorectal cancer.World J Gastroenterol,2003 December;9(12):2642-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