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和《山海经》2、熟读课文,梳理课文,解读内涵。
3、依照日常情理,联系语境,揣摩文中的心理及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探究作家心理。
创造性的改写,思考生活、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阿长是怎样一个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学习课时:两课时(预习课和展示课)预习导学:题目解读:提示:为什么不叫《长妈妈与<山海经>》?文章前半部分是抑笔,“憎恶”“不大佩服”“不耐烦”“麻烦”……用“妈妈”称呼,名不副实;“阿”字有亲昵意味,以46岁写作时口气,宜用阿长;“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文盲和名著?令人好奇。
……《朝花夕拾》简介:原名《旧事重提》,共10篇,作品记述了鲁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鲁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里抄出来的。
要了解鲁迅,就走进《朝花夕拾》吧,它会让我们走进鲁迅自己的记忆窗口。
《山海经》简介:作者不详,成书于大约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古代名著,共18篇,是最早的地理书,(自然地理志和人文地理志)。
内容包罗万象,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其中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如“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它是一部“巫书”、“怪书”、“奇书”。
该书仅神怪异物就400多,这些怪物,据说还有预兆吉凶超自然功能,像鲁迅文中说到得“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角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自古至今,很多专家学者对此书研究。
要了解古代山川地理,民俗风物、奇兽怪鸟、神仙魔鬼、金玉珍宝、自然矿物、神话故事,不可不读《山海经》。
走近作者:还记得鲁迅吗?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含答案)

班级姓名主备:贺运平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背景资料1、“阿长”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
文章重点写了阿长为鲁迅买到向往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2、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3、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
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写于北京寓所。
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预习导学1、给下列字注音骇()掳()悚()絮说()惶急()疮疤()诘问()霹雳()辟头()画舫()2、鲁迅,原名(),()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3、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集。
全书()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
是鲁迅回忆()()()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4、根据具体语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疏懒:2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惶急:3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渴慕:5、熟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阿长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刻画人物所选取的典型事例。
2.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3.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4.学习感受生活,学会默读他人。
二、知识链接:(一)鲁迅鲁迅(1881-1936),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在他从文的3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
三、读准字音,掌握词语:骇()掳()惶急()斋()舫()渴慕()霹雳()憎恶()絮说()劈头()灸疮疤()惧惮()诘问()震悚()粗拙()孤孀()骇:惊吓;震惊掳:把人抢走悚:害怕惶急:恐惧着急疮疤:好了以后留下的疤诘问:追问;责问渴慕:非常思慕四、自主学习,完成以下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干戚()淡薄()疮疤()B.掳去()惧惮()憎恨()妥贴()C.絮说()诘问()霹雳()空前()D.憎恶()粗拙()烦琐()陆玑()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是我渴慕已久的一本书,今天终于得到了!B.“你怎么才赶到?”没等他说话,科长劈头就问。
C.班主任正在诘问小王昨天舍己救人的事迹,准备在全校予以表扬。
D.她惶急地跑过来,大声喊道:“叔叔,救救我!”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她。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教师寄语】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课时】三课时【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
《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儿时的保姆。
3.相关资料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4.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很多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导学过程】一、教师导引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珠海新世纪学校2018级初一语文 导学案NO.1 编制人:陈家森 备课签字:张宝芝 包科领导签字:王玉周 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chensh255@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9.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围绕 中心选择材料,记叙有详有略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少年鲁迅对阿长态度的变化,揣摩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准确把握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体悟作者在文中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预习案】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
1.填空。
鲁迅,原名 ,字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代表作有散文集 ,散文诗集 ,小说集 、 ,杂文集 、 、 等,本文选自 。
2.你能说出作者的几句名言吗?3.给加点的字注音。
骇.( ) 掳.( ) 悚.( ) 絮.说( ) 惶.急( ) 疮.疤( ) 诘.问( ) 惧惮.( ) 霹雳..( )( ) 渴慕.( ) 二、研读课文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2.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3.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当时的什么心理?【我的疑问】探究案:活动一鲁迅先生写人描物,往往了了数笔就能传神至极。
本文中对阿长的刻画是否也这样呢?让我们摘录一些相关的语句,并尝试着作适当的点评。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活动二长妈妈懂得哪些“我”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活动三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体现了阿长怎样的品质?“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三、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作者,你最想表达对阿长怎样的感情?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2.读了此文,让我们对阿长写一篇简要的人物小传。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汇编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1一、学习目标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认识人物的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方法。
▲学习重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作者:鲁迅-----作品:三、我会学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ōng急②粗拙③烦suǒ ④惧惮⑤震sǒng ⑥诘问⑦jí贯⑧pī 雳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面如土色: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悚:3. 释题:结合课文内容,谁来说说阿长与<山海经>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阿长买<山海经>。
那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还写了阿长的其他许多事情。
四、诵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全体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并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的去写的?2、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五、合作探究,微观体察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2、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试从课文中标出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3.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但都围绕着中心人物——阿长来写的。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阿长是不是她的真名?4.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5.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6.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然而,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7、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 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六、体验拓展,有效训练1.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2. 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事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七、课后拓展延伸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
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含答案)

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2课时学法指导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她虽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但却给少年鲁迅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在少年鲁迅的眼中,有着种种令人讨厌的坏习惯,却又有着别人不具有的“伟大的神力”。
鲁迅没有给自己的生母作传,却专门给她写了一篇文章,她就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长妈妈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烦琐.(suǒ)孤孀.(shuān g)絮.说(xù)震悚.(sǒn g)霹.雳.(pīlì).憎.恶(zēngwù).惧.惮(jùdàn)渴.慕(mù)疮.疤.(chuān gbā)骇(hài)粗.拙(zhuō)诘.问(jié)掳(lǔ)灸(jiǔ)(2)词义辟头:开头。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烦琐:繁杂琐碎。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比喻疼处、短处和隐私。
阿长与山海经 学案和答案

6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 弄清作者为什么对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及买《山海经》怀有这么大的敬意。
3.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写法。
弄清作者为什么对阿长又揭短又赞扬。
【预习导学】1.快速默读全文一遍,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再正确地朗读全文一遍。
憎恶.()惧惮.()粗拙.()哀悼.()震悚.()chuāng()疤孤shuāng( ) jié()问 pī( ) 雳渴mù( )惊骇.()粗拙.() zhòu骂()掳.走()2.本文对长妈妈的刻画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①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②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③她生得黄胖而矮。
()【学习研讨】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2. 结合事例,请你说说: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3.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4. 当阿长说:“哥儿, 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5.读懂阿长:——透视鲁迅眼中的阿长,标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语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感情变化。
【拓展学习】一、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主备人:李新国訾红涛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2012-8-30
班级组别姓名
教师寄语:
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字词
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及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情感。
2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写法。
3学习本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身后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学习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略结合的写法。
【学习难点】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包括《风筝》、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2《朝花夕拾》
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
《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儿时的保姆。
3《山海经》
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
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
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4背景资料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
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
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骇()掳()悚()絮说()惶急()疮疤()诘问()霹雳()辟头()画舫()
2、鲁迅,原名(),()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3、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集。
全书()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
是鲁迅回忆()()()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4、熟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5、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为什么详写?
(2)、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3)、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4)、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3、.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4、题目中“与”表示两者有并列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5、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6、“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
7、“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8、“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作者为什么对长妈妈买回《山海经》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拓展迁移】
1、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
2、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3、课外自主积累鲁迅诗文
《自题小像》《自嘲》
灵台无计逃神矢,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风雨如磐暗故园;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寄意寒星荃不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以我血荐轩辕。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八、课外链接
祖母的启蒙
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
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
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
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
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
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③“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
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
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
员刘爷爷。
……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
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依次概括出来。
其中哪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上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
3.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________。
A.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
4.第①段中加粗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
________。
6.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7.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闪光”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
【达标检测】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无益:
2.阿长来问《山海经》,体现她对“我”的________,而“我”认为“________”,也就从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________,这些都为下文________设下了伏笔和悬念。
3.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5.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
6.“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