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半知菌类真菌形态观察(二)
番茄花园-实验十二 半知菌类真菌形态观察(二)

2 黑盘孢目
• 辣椒炭疽病: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玻片 • 高粱炭疽病: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材料、自制观察分 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 苹果褐斑病:盘二孢属Marssonina—— 材料、自制观察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作业: • 1绘拟茎点霉、壳囊孢及壳针孢的形态图。 • 2 绘两种炭疽菌的形态图。
实验十二
• 一、目的要求
பைடு நூலகம்
半知菌类真菌形态观察 (二)
• 通过实验认识半知菌子实体的类型及腔孢 纲重要致病菌属的形态特征,掌握常见植 物病原半知菌属的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二)腔孢纲 1 球壳孢目 • 茄褐纹病: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玻片 • 芹菜斑枯病:壳针孢属Septoria——玻 片、材料、自制观察 • 苹果腐烂病:壳囊孢属Cytospora—— 材料、自制观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
3、真菌观察

黑曲霉பைடு நூலகம்
分生孢子梗
青霉
根霉
孢子囊
假丝酵母
孢囊梗
假根
菌块在乙醇 中洗去孢子
50%乙醇 盖玻片压散菌块 菌块移入水滴
(二)插片法观察青霉 从培养青霉的平皿中拔出一片盖玻片(每人限1片), 放在1片载玻片上, 用10x ,40x 观察青霉的菌丝和帚状分生孢子梗,因青霉的营养菌丝和分生 孢子串较多,要从中仔细分辨出扫帚状的分生孢子梗。 (三)水浸片法观察根霉: 先用 4x 物镜直接观察生长在培养皿盖上的根霉菌丝,因菌丝是立体形 态,观察时应将显微镜载物台上下移动,以便看清菌丝全貌。再取一载玻片, 滴一滴蒸馏水,用解剖针挑取少量根霉菌丝浸入水滴中,解剖针将菌丝拨散、 分开,盖上盖玻片。4x,10x 物镜观察菌丝、假根、孢子囊。 (四)水浸片法观察假丝酵母 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假丝酵母菌(要挑菌苔生长边缘的菌,适当带一点 培养基), 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用手指轻压盖玻片,将菌 块压散,用10x,40x物镜观察假菌丝(显微镜光圈调暗)。 因以上真菌均不染色,显微镜的光圈应适当调小,在偏暗视野下观察较宜。 三、作业:绘制根霉 (10x)、青霉 (40x)、黑曲霉(40x)、假丝酵母(40x)、 的形态,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三、真菌形态观察
一、菌种: (1)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观察分生孢子,顶囊,足细胞 (2)青霉 (Penicillum sp.): 观察帚状分生孢子梗 (3)葡枝根霉 (Rhizopus stolonifer):观察孢囊孢子,假根 (4)假丝酵母 (Candida sp.):观察假菌丝、芽孢子 二、实验步骤 (一)水浸片法观察黑曲霉: 用解剖针挑,少量曲霉菌块(适当带一点培养基)放在载玻片的一侧, 滴加50%乙醇一滴,玻片另一侧加一滴蒸馏水。将菌块在乙醇中轻轻拨动 几下,再将洗去孢子的菌块移到置于蒸馏水中,用解剖针将菌丝尽量分散, 盖上盖玻片,用橡皮或塑料请轻轻敲击,10x,40x 物镜观察菌丝、足细胞、 分生孢子梗、顶囊。
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一、引言真菌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它们既不属于植物界,也不属于动物界,而是独立成为一个界。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种类,如霉菌、酵母菌和蘑菇等。
本实验旨在观察真菌的生长过程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真菌培养基:包括蔗糖、琼脂和酵母粉等成分。
- 真菌菌种: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霉菌菌种。
- 培养皿、移液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准备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蔗糖、琼脂和酵母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倒入培养皿中。
- 接种真菌:用移液管将真菌菌种均匀地滴在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盖好。
- 观察生长过程: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 显微镜观察:在适当的时间点,取出培养皿中的真菌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结构和特征。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开始实验后,我们观察到真菌在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形成了一片均匀的菌丝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菌丝网络逐渐扩展,形成了更大的菌落。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我们发现真菌的生长速度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
在较高的温度下,真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则相对缓慢。
这表明真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
另外,适宜的湿度也对真菌的生长起到重要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抑制真菌的生长,而适宜的湿度则促进了其菌丝的扩展。
其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真菌的细胞结构。
真菌的细胞由菌丝组成,菌丝是一种细长的细胞结构,具有分枝和交叉的特点。
菌丝的末端通常会形成孢子或孢子团,这是真菌繁殖的一种方式。
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点的样本,我们发现孢子的数量逐渐增加,这说明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迅速繁殖。
最后,我们还观察到真菌对光线的敏感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一部分培养皿放置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而另一部分则放置在黑暗中。
真菌病害半知菌

2
大多数半知菌是没有发现有性生殖或根本不产生有性生殖的真菌,但是许多半知菌具有准性生殖,即在无性生殖阶段中的一种遗传性状的重新组合,但这种重组不是有性生殖,而与有性生殖相似,因此叫准性生殖。
01
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在于: 准性生殖:质配→核配→单倍体化 有性生殖:质配→核配→减数分裂
02
一、概念
第一节 概述
半知菌的无性繁殖大多十分发达,基本方式是从营养菌丝上分化出分生孢子梗,在分生孢子梗上形成分生孢子。
01
分生孢子:除无孢目外,所有半知菌都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随风或雨飞散,或由动物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菌丝体。一般都是单倍体阶段。
02
有些半知菌还产生其他的无性孢子类型;如小型分生孢子,或者以芽殖、断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分生孢子、芽孢子和节孢子等。
分生孢子(conidium):分生孢子的形态变化很大,可分为单胞、双胞、多胞,砖隔状、线状、螺旋状和星状等7种类型。
1
2
3
4
5
6
分生孢子的个体发育和形成方式
5
芽生式(blastic):又称芽殖型,分生孢子是产孢细胞以芽殖的方式产生的,是由产孢细胞部分发育而来的。
全壁芽殖式:分生孢子形成时,产孢细胞上的某个点产生突起并膨大,产孢细胞的胞壁随着它的生长同时延伸,形成分生孢子的细胞壁。 内壁芽殖式:分生孢子是从产孢细胞的孔道内长出,产孢细胞的外壁不随孢子的发育而延伸,因而不参与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曲霉(Aspergillus) 分类:半知菌类 丝孢纲 丝孢目 曲霉污染,初期出现白色绒状菌丝,菌丝较厚,扩展性差,后很快转为黑色或黄色颗粒状霉层。 曲霉污染主要发生在食用菌制种及栽培中温度高的时候,污染后与食用菌菌丝体争夺培养料中的养分。
真菌形态实验总结

真菌形态实验总结介绍真菌形态实验是一种常用于研究真菌生长、生命周期和形态特征的实验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可以深入了解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验过程和结果,对真菌形态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真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长特征,了解真菌的形态变化和适应性,为进一步研究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真菌菌种:选择一种常见真菌菌种,例如酵母菌、青霉菌等。
•培养基:选择适合真菌生长的培养基,例如琼脂培养基、玉米汤培养基等。
•试管、培养皿等实验器材:用于培养和观察真菌生长情况。
方法1.准备不同培养基:将不同的培养基倒入试管或培养皿中。
2.接种真菌:采用接触接种或刺破法将真菌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
3.设置不同条件:将不同的培养基置于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4.观察和记录:每天定时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菌丝长度、菌落形态等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培养基对真菌生长的影响不同的培养基对真菌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琼脂培养基和玉米汤培养基进行比较观察。
•琼脂培养基:真菌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落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菌丝较短。
•玉米汤培养基:真菌在玉米汤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呈现较规则的圆形,菌丝较长。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培养基的成分对真菌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选择适合真菌生长的培养基能够促进其健康生长和繁殖。
温度对真菌生长的影响温度是真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可以了解真菌对于不同温度的适应性。
•低温条件:真菌在低温下生长缓慢,菌落较小且色泽较浅。
•中温条件:真菌在中温下生长迅速,菌落较大且色泽较深。
•高温条件:真菌在高温下生长受阻,菌落变小甚至完全停止生长。
通过观察和记录真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可以了解其生长温度范围和适应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常见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
真菌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现菌丝状,有的形成孢子团,还有的形成菌盖和菌柄。
为了更好地了解真菌的形态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实验一:真菌的菌丝观察我们从周围的环境中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菌丝观察。
首先,我们将土壤样品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当的培养基,然后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经过几天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菌丝的形成。
菌丝呈现出细长的线状结构,有的呈现分枝状,有的呈现网状。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还发现菌丝表面覆盖着一层透明的物质,这是真菌分泌的黏液,有助于菌丝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实验二:真菌的孢子观察为了观察真菌的孢子形态,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黑曲霉进行实验。
我们将黑曲霉菌丝划过培养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大量的黑色孢子形成。
这些孢子呈现出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颜色深黑。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孢子内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孢子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形成新的菌丝。
实验三:真菌的菌盖和菌柄观察为了观察真菌的菌盖和菌柄结构,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蘑菇进行实验。
我们将蘑菇培养在适宜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我们观察到了蘑菇的形成。
蘑菇的菌盖呈现出圆形或伞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
菌盖下面有许多垂直向下延伸的菌柄,菌柄呈现出圆柱形,表面光滑。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菌柄内部有空心结构,这有助于蘑菇的支撑和养分输送。
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观察,我们对真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真菌的菌丝呈现出细长的线状结构,有的呈现分枝状,有的呈现网状。
真菌的孢子呈现出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颜色深黑。
真菌的菌盖呈现出圆形或伞状,表面光滑,颜色多样。
菌盖下面有许多垂直向下延伸的菌柄,菌柄呈现出圆柱形,表面光滑。
这些形态特征不仅有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也为我们研究真菌的分类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真菌的形态观察[2]
![真菌的形态观察[2]](https://img.taocdn.com/s3/m/930311a733687e21ae45a928.png)
酵母菌
细菌
酵母菌子囊孢子和假菌丝
三、操作步骤
酵母菌形态观察:用吸管取一小滴酵母 菌液至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避免气泡, 低、高倍镜观察,绘图。
显微镜下的酵母细胞形态
霉菌
1、青霉菌的观察
取培养皿用肉眼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正反 面颜色、质地、饰纹边缘、颗粒物(闭囊壳、 菌核等)。
青霉
黑曲霉
取新培养的青霉菌,置解剖镜下,观 察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用解 剖针或镊子挑取青霉菌放在滴加清水的载 玻片中,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根霉图片(3)
根霉图片(3)
根霉图片(4)
四、 作 业 题
1、从真菌的培养方式看,真菌的营养方式 属于哪种类型? 2、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如何? 3、三种真菌绘图。
几种常见真菌的培养 与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酵母菌、青霉菌及根霉菌的培养方法 2、了解三种常见真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单细胞构造,个体形态多为卵圆形、 圆柱形,但有时某些酵母菌可形成假菌丝。酵 母菌无性繁殖以出芽方式生殖。
酵母菌菌落特征
与细菌相似,比细菌大而厚,不透明, 表面光滑、湿润、粘稠,易用针挑起。 多呈乳白色。
青霉的典型构造 青霉
青霉图片(1)
青霉图片(2)
青霉图片(3)
青霉图片(4)
青霉图片(5)
青霉图片(6)
2、根霉菌的观察
用解剖针或镊子挑取馒头或面包上的白色 绒毛状的菌丝体,置载片中央的2%KOH液 中,用镊子拨散,盖上盖片,显微镜下观察 。
根霉图片(1)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真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和比较。
实验材料:
1. 不同种类的真菌菌丝块
2. 培养基:蔗糖蓝/蔗糖红琼脂、玉米粉葡萄糖琼脂等
3. 培养皿
4. 显微镜和显微镜玻片
5. 称量器具
实验步骤:
1. 将不同种类的真菌菌丝块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均匀的菌丝块。
2. 准备培养基并倒入培养皿中。
3. 将真菌菌丝块均匀分布于培养基表面,以确保菌丝可以顺利生长。
4.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真菌,观察其生长过程。
5. 在不同时间点对真菌进行观察和记录,主要观察:菌丝的长度、直径、颜色、成群分布等形态特征。
6. 在观察过程中使用显微镜对菌丝进行放大观察,并拍摄照片以便后续分析。
实验结果:
1. 不同真菌种类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可能略有差异。
2. 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结果可以发现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的变化。
3. 菌丝的长度、直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征可以用于区分
不同真菌种类。
4. 不同真菌的形态特征可能会受到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的影响。
实验结论:
通过对真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初步鉴别不同种类的真菌。
不同真菌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其分类、鉴别和识别的依据之一。
真菌的形态观察对于研究真菌的生长习性、生活史、菌株变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防治真菌感染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目的要求 • 通过实验认识半知菌子实体的类型及腔孢
纲重要致病菌属的形态特征,掌握常见植 物病原半知菌属的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二)腔孢纲
1 球壳孢目
• 茄褐纹病: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玻片
• 芹菜斑枯病:壳针孢属Septoria——玻
片、材料、自制观察
• 苹果腐烂病:壳囊孢属Cytospora——
材料、自制观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
பைடு நூலகம்
2 黑盘孢目
• 辣椒炭疽病: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玻片
• 高粱炭疽病: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材料、自制观察分
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 苹果褐斑病:盘二孢属Marssonina——
材料、自制观察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
作业: • 1绘拟茎点霉、壳囊孢及壳针孢的形态图。 • 2 绘两种炭疽菌的形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