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认识声现象 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能够传播到人的耳朵并引起听觉感知。

在初二上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声音和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在其振动过程中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区域,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在空气中传播时,声波沿着介质的传播方向传递,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声音的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口感,不同乐器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它们有不同的频率和振幅组合。

三、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反射1.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以直线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被物体阻挡或反射。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四、回声和共鸣1. 回声:当声音抵达障碍物后,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射并返回发声源,人的耳朵能够听到这种反射声,形成回声。

2. 共鸣:当一个物体受到频率与自身固有频率相同的声波的作用时,会发生共振现象,共鸣音量较大且声音更加清晰。

五、声音与物体的振动1. 声音的源头:声音的产生通常与物体的振动有关,例如乐器的弦线震动、人的声带振动等。

2. 声音的质量:不同物体在振动时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质量,人的声带和空气的共振作用使得人类能够发出语言。

六、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放大:通过扩音器、扬声器等将声音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进一步放大声音的响度。

2. 声纹识别:利用声音的特点进行身份识别,声音传输的便捷性使得声纹识别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身份验证方式。

以上是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在物理学中,声现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影响着我们日常
生活的很多方面。

在八年级第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声现象的基本
知识点。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声现象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声音的
产生、传播和特性。

1.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运动,当物体振动时它周围的空气也会随
之振动,从而产生声波。

声波是沿着压缩和稀疏的波动形式传播,并能够在空气、液体和固体等物质中传播。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通过振动传导来传播,一旦振动形成,它会在介质中以波
的形式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因介质而异,如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为340米/秒,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

声音只能通
过精密的仪器检测,而人类的听觉范围大约在20-20,000 Hz之间。

3. 声音的特性
声音有许多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频率和振幅。

频率是声音产生振动的速度,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振幅则是声音振动的幅度,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表示。

此外,声音还有相位、波长和速度等特征。

总结
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是学习声学理论的基础,我们需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它们的相关计量方法。

声学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音乐和工业等领域。

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介绍,大家能够对声学理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认识声现象》知识全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认识声现象》知识全解

《认识声现象》知识全解
1.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具有能量。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
度比在空气中大。

4.了解人耳的听声能力。

本节的重点是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对于声音的传播为什么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同学们较难理解,是学习的难点,因此,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主要考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探究题。

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存在形式可分为三类:固体、液体、气体。

2.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往返一次即振动一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声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声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声
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也是我们在
学习物理时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就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知识点——声,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

一、声的概念及特点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具有传播、反射、吸收等特点。

人类耳朵能够感应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兹(Hz),超出此范围的声音为超声波或次声波。

二、声的产生和传播
声的产生与物体振动有关,物体振动时就会产生声波,随着声
波的传播,声音将在空气中以波动形式传播,直到被接收者的耳
朵所感知。

三、声的强度和音量
声的强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振动频率以及传播距离有关,单
位是分贝(dB)。

同时,声的强度与音量也有联系,音量大的声
音强度一般也比较大。

四、声的速度和共鸣
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随着介质的变化,声的速度
也会有明显变化。

同时,声波在共鸣腔中共振时也会发生共鸣现象,产生更强烈的声音。

五、声的衍射和干涉
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同时,当两个声源合成时,也会发生干涉现象,产生新的声音。

六、声的应用
声波在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如超声检查、听力检测等。

同时,音乐和语音通信等也是声波的重要应用领域。

七、声的危害
高强度的声音会对人类的听觉系统造成伤害,长期受到噪音干扰还会引发许多其他健康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减少噪音。

总结:声是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掌握好声的产生和传播机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共29张PPT)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共29张PPT)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想一想:观察下列情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敲击轨道 进行检查
声音能通过 绷直的线进 行传播
钓鱼时要 安静,怕 将鱼惊跑
液体和固体也能传声
能听到水中 音乐芯片发 出的声音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作声音的介质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生活中声的传播实例
在太空里没有空气,宇航员 只能靠无线电波相互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以笔尖为圆心高低起 伏的波浪,一圈一圈向外扩展、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声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空气 中传播,但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1.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说明了什么? 3.实验中用到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声的传播有多快
在终点计时的人先看 到冒烟,后听到枪声。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新知探究 三、声传播的速度
1、声速 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声速。
2、常温(15℃)下几种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名称 空气 水
大理石 钢铁 铝 玻璃
传播速度v/(m/s) 340 1460 3810
新知探究
一、声源
做一做,想一想
活动1: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 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振动;
活动2:把手放到正在播放歌曲的收音机上, 你的感受是什么?
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新知探究
一、声源
观察 发声体在振动
优美的琴声来自于 青蛙“呱呱”的叫声是
琴弦的
; 由于它的鸣囊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新版新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共4节)》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

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 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新版新人教版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八年级声现象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声现象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声现象物理知识点声现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人们对声音的认识和了解也越来越多。

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八年级声现象物理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来介绍相关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产生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声源振动引起媒质分子的周期性振动,从而传递声波。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只有当物体振动的频率在20Hz至20kHz之间时,才能被人耳感知。

这就是声音的频率范围。

二、声音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媒质才能传播。

常见的媒质包括空气、水、固体等。

在媒质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波的传播速度就越快。

例如,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这些现象对声波的传播距离和强度都会产生影响。

三、声音的接收声音的接收是指人耳感知声波的过程。

人耳的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声波通过外耳进入中耳,在中耳内的鼓膜和听小骨的作用下,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脉冲。

这些信号经由神经系统传送到大脑,最终被人类感知为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强度等于声压的平方根,单位为分贝(dB)。

人耳能够感知的声压范围为20微帕至200Pa,相应的声压级为0dB至120dB。

综上所述,声现象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贴近现实生活,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八年级声现象物理知识点是建立深入理解声现象的基础,也是未来深入研究该领域的必要知识储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声现象
【学习目标】
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掌握利用声速测距离;
4.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声音的产生
1.振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振动。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要点诠释: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要点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能传播声波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4.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要点诠释:
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

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
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

要点三、人耳听到声音
1.声波:音叉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周围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叫声波。

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

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

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3.人耳听到声音的范围
人耳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

要点诠释:
1.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2.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这就造成了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度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方位。

【典型例题】
类型一、声音的产生
1.(2015•江门二模)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
因是___________。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可以利用“转化法”把微小的振动转化成容易感知的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有些振动是看不到的,我们就利用“转化法”来感知。

如:说话时虽然看不到声带的振动,但是可以用手触摸声带来感觉,拍桌子时虽然看不到桌面在振动,但是可以在桌面上放细小的物理,观察到细小物体的振动。

举一反三:
【变式】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A
类型二、声音的传播声速
2.(2016•揭西县模拟)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传播是3×108m/s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随介质的变化而变化
【思路点拨】(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2)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介质不同,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答案】A
【解析】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一般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
D、一般来说,声音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关系,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
简单。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春•葫芦岛校级月考)一人敲击长长的空铁管一端,另一人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由_________传来的,第二次是_________传来的。

【答案】铁管;空气
3.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30m/s ,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 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思路点拨】探测仪接收到的声音信号,是遇到障碍物返回来的信号。

声音信号到障碍物的时间为0.3s ,再根据速度公式s=vt 计算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答案与解析】∵发出的声音信号0.6s 后被探测仪器接收,声音信号从探测船到障碍物,然后返回探
测船的时间是0.6S 。

∴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障碍物的时间:10.60.32
t s s =
⨯= 障碍物到船的距离:1530/0.3459s vt m s s m ==⨯= 答: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459m 。

【总结升华】题目是利用回声计算两地的距离,要注意回声是传过去,再返回来。

所以时间是传过去的时间,或是返回来的时间。

4. 甲、乙两个同学分别站在一根很长的为居民输送生活用水的自来水管的两端,如果甲用小铁锤敲一下水管,站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将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则听到的敲击声次数为(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答案】C
【解析】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水管、水、空气共有三种介质,因为自来水管较长,声音先后经过水管、水和空气传来,所以能听到三次声音。

【总结升华】问题情境中听到三次声的前提是水管足够长,如果太短,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 ,人耳是分辨不出两声的,就可能只听到一次声音。

举一反三:
【变式】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响声,这是因为 (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大
B.有回声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小
D.无法判断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