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课件
夜 雨 寄 北
李 商 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
介 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
南生。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
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
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
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
美动人,广为传诵。ຫໍສະໝຸດ 诗词夜雨寄北

理解默写: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写诗人夫妻(或友人)相互思念而 无法团聚的抑郁愁苦之情的两句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的美好愿望和对妻子 (或友人)的无限思念及温柔安慰的两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夜雨寄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 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 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 义山诗集》传世。
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 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 “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 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 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 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 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 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 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 与想象中徘徊。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 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 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 思归的急切心情。

《夜雨寄北》ppt课件

《夜雨寄北》ppt课件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
01
原文呈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02
注释
此诗为唐代李商隐所作,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 佳作。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尚未确定归期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之情,同时暗示了诗人身在他乡,归
期未定的无奈。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时能与你一起剪烛西窗,共话今宵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与亲人团聚的渴
舒婷《致橡树》
舒婷在诗中运用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夜雨寄北》进行了再创 作,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06
课堂互动与小结
学生朗诵、背诵环节
学生朗诵
选取几名学生分别朗诵《夜雨寄北》 ,要求读音准确,有感情地表达诗歌 内容。
背诵比赛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 短时间内准确背诵全诗,激发学生的 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03 时代背景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 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主题与情感基调
主题
诗歌以夜雨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
情感基调
诗中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以及对远方亲友 的深深思念。同时,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景象,营造出 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
白居易《问刘十九》
两首诗都以邀请友人饮酒为主题,但 白居易的诗更加朴实自然,语言浅显 易懂。
当代诗人对《夜雨寄北》的解读和再创作
余光中《夜读李商隐》
余光中在诗中表达了对李商隐诗歌的热爱和敬意,同时也对《夜 雨寄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再创作。
北岛《无题》
北岛的诗歌风格与李商隐截然不同,但他在《无题》一诗中借用了 李商隐的诗歌元素,表达了对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扬。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20张PPT)
16
• 诗歌的前两句对李杜的诗歌 的态度:肯定、赞美。
• 前两句为提出下面的见解作 铺垫。
17
[注释]:
江山:大地,引申为社会。 才人:有才能的人,这里指杰出的诗 人。
领:占领,这里是有影响的意思。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 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 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 成就的“才北
李商隐
1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 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 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 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传世。
2
题解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
北”。
3
品读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
• 前两句借景抒情,主要写出 了作者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 情。
8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 烛长谈。 翻译:什么时候能与你同坐西窗下面 一起剪烛长谈。
9
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那时候我还要告诉 你巴山夜雨时我思念你的心情。
最后两句写作者畅想未来 两人欢聚的场景。(虚写)
10
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 所描绘的两幅图景。
1、巴山夜雨图 2、剪烛夜谈图
11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 “今夜”的心情。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 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 相见共语的期盼。
12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 发诗人羁旅他乡时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无 限思念之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 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 曲折的意思。

《夜雨寄北》课件完美版

《夜雨寄北》课件完美版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期:期限,时间。 巴山: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 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却:还,再。
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 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去,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Βιβλιοθήκη 答案: 渲染气氛,融情于景。
6.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 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 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 答案: 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
1. 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做一个像 雷锋一 样乐于 助人、 关心他 人的好 孩子。 2.通过欣赏图片、诵读,想象等方法 走入文 本的情 境,体 会汉蒙 情深、 民族团 结的思 想感情 ,激发 学生热 爱草原 、热爱 草原人 民的感 情。 3.再 向 远 一 点 的地 方望去 ,湖水 在春风 的吹拂 下,泛 起鱼鳞 般的波 纹。 4.首 先 映 入 我 眼帘 的是一 排绿色 的小松 树。 5.紧 接 着 就 是 树下 那些五 颜六色 的小花 让我看 得眼花 缭乱。 6.更 远 处 , 湖 面有 很多船 ,来来 往往。 渔民在 湖面上 撒网捕 鱼,一 派繁忙 的景象 。 7.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 向,就 是把大 部分时 间花费 在看电 视和看 漫画书 上,而 不喜欢 阅读文 字比较 多的书 籍。
(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 由当前 离别愁苦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相聚的欢乐 的 憧憬。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夜雨寄北》优秀教案(精选10篇)《夜雨寄北》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

4、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过程一、引入学习《夜雨寄北》二、初读理解诗歌的意思。

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讨论讨论,看能解决吗?不能解决的留下来。

3、全班交流。

交流后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三、品读诗歌。

1、谁愿意读读?读后评议,你觉得怎么样?你也读读。

2、小组品读。

在小组中互读,边读边品议。

3、比读。

愿意读的同学,我们来比一比。

四、深读感悟。

轻轻的读这首诗,在心中体会一下诗人当时在想什么?诗中的哪些词使你有了这种感觉?五、小结学法,布置学生按照学法自学《枫桥夜泊》。

六、分组汇报自学情况。

七、对比体会两首诗的情感。

八、课外延展。

选一首诗,自己赏析,把赏析的情况在班内展示。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 2教学目标: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

2、扣词想像,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离愁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读成诵。

4、联系比较,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通过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雨夜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写夜雨及欢聚的情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对比写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时间:一、引入1、指名背《忆山东兄弟》,说说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写思念家乡亲人的唐诗,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二、读题(课前板书全诗)1、诗题怎样理解?看注释,思考,讲通题意。

(点击注释)2、补充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一个雨夜写给他妻子的一封信。

当时李商隐在巴蜀的一个州府(今四川三台县)做幕僚,妻子却在北方的长安居住,两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

夜雨寄北 优秀课件

夜雨寄北 优秀课件

赏诗
品词赏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译:你问我回家的 日期,我却还没有 回家的日期。
• 析:一句之中两个“期” 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 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 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 ,并非一处,是彼此相隔 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 也超越了空间。透露出羁 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归期未定,思念亲人
夜 雨 寄 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长安
巴蜀
诗人在巴蜀,亲友妻子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吟诗
诗歌朗诵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读准节奏 把握情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 心情。 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 内心的相思之苦。
归期未定,思念亲人——关怀惦念,充满歉意

雨 寄
秋夜听雨,池水涨满——乡愁深重,孤寂凄凉

想象归家,西窗剪烛
归期未定,思念亲人——关怀惦念,充满歉意

雨 寄
秋夜听雨,池水张满——乡愁深重,孤寂凄凉

想象归家,西窗剪烛——黯然神往,愁绪万千
归期未定,思念亲人——关怀惦念,充满歉意
夜 雨 寄 北
品词赏句
巴山夜雨涨秋池。
译:在这秋夜的巴山, 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点明时间地点)
合作探究
• 请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 “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 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思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 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夜雨寄北》优质PPT课件

《夜雨寄北》优质PPT课件

2021
14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 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 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 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 多么想念你!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 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 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 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 绵绵深重。
2021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 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 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 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
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 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 于巴山的夜雨,融入 涨满的秋池。
原文

作者及简介

作品分析

小结

课后练习
讨论
课后延展
2021
1
却 何 巴君 夜
话 当 山问 巴 共 夜归

山 夜 雨 时 。
剪 西 窗 烛 ,
雨期 涨未 秋有 池期 。,
寄 北 李
商 隐
2021
返幻灯片 1回2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
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
北”。
2021
5
题解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 “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 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 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 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 切。
2021
回首页6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优秀3篇)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优秀3篇)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优秀3篇)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教学目标: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整体感知作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意蕴。

二、教学内容:1.点提取:诗歌的意蕴2.点释意: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

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3.关键词:诗歌意蕴三、教学材料1.典型材料:李商隐《夜雨寄北》2.补充材料:卞之琳《断章》、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点导入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诗歌的意蕴。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习诗歌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就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诗歌的意蕴(二)点强化1、作者介绍(知人论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现存的诗有600余首。

他由于处在“牛李”倾轧的党争之中,所以受人排挤,很不志。

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2、文章脉络结构全诗有四句。

首句一开头抓住妻子的来信“问归期”来回答。

“未有期”三字,既是对妻子问的回答,又包含着自己宦途失意、羁旅穷愁,有家归不得的抑郁难堪之情。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似乎是在写眼前景物,实际上是写客怀离绪的惆怅之情,绵绵夜雨,涨满秋池,长夜难眠,孤灯听雨,诗人正是借写萧瑟之景,抒离索之情。

三、四句写想象中夫妻二人共居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自己孤凄的生活,既是空间的变化,又有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比较阅读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渡桑乾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请从体裁和内容上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

(2分)答:(2)文章开篇如惊鸿,一瞥已是惊天地。

请你简要赏析这两首诗的开端诗句。

(4分) (2)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做一比较分析。

(4分)分)答:【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②平明:黎明。

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

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

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答:。

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

(4分)《夜雨寄北》1、李商隐是的诗人,李白、杜甫在历史上有“大李杜”之称,李商隐合同时代的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⑵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话]:_____3、本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4、本诗中“却话”一词照应了“”。

5、诗中蕴含羁旅他乡的抑郁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6、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7、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8、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

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价极高,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

第一个表现的是,第二个表现的是,丛菔的作用是9、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10、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11.用简洁的话想象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12. 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2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1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1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17.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1分)1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分)19.“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0.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21.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2.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23、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24、“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25. 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

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

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6.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27.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8、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29、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

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

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30、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

D.“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了的谈话材料。

31、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32、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答:33、“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答:34、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

答:35、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答:36.诗中的“秋”字除了交待季节外,还起什么作用?37.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38.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39.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0、读完这首诗后,你认为这首诗在构思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42、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渡桑乾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请从体裁和内容上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

(2分)答:都是绝句。

(1分)都是写久客异乡、思归不得的苦诉情深的作品。

(1分)(2)文章开篇如惊鸿,一瞥已是惊天地。

请你简要赏析这两首诗的开端诗句。

(4分)(2)李诗劈头一句因得友人或家人书信而作答,也许根本就是借问答这一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您要问何时是归期,我不知道归期是何时,一时间天涯留滞的游子怅惘之情重压在心,让人同情。

(2分)刘诗开头一句:在外漂泊已十度春秋了!用“秋霜”代时间,这之中冰冷萧然的客居之情,惆怅之意已是悠然而来。

(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做一比较分析。

(4分)意象来抒情,都采用了虚写(想象)的表现手法。

分)答:《月夜》不说自己望月而思念妻子,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念自己、彻夜难眠一问一话,以对话的形式写诗人目前的凄凉景况,后两联是诗人想像与爱人相聚时的情形,前后对比,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思念。

【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②平明:黎明。

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

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

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答: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