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夜雨寄北》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精选7篇)

2024年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精选7篇)

2024年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精选7篇)一、夜雨寄北原文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教学设计的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三、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

4、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夜雨寄北》二、初读理解诗歌的意思。

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讨论讨论,看能解决吗?不能解决的留下来。

3、全班交流。

交流后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三、品读诗歌。

1、谁愿意读读?读后评议,你觉得怎么样?你也读读。

2、小组品读。

在小组中互读,边读边品议。

夜雨寄北教案初中

夜雨寄北教案初中

夜雨寄北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了解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巴山夜雨”、“涨秋池”等;(3)通过对比阅读,探讨诗中的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2)体会诗中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意象;(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2)如何理解诗中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夜雨中的巴山、涨秋池等;(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习兴趣;(3)简介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巴山夜雨”、“涨秋池”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中的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对比阅读: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探讨诗中的独特之处。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异乡,思念亲人;(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思乡之情;(3)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升家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2. 写一篇关于《夜雨寄北》的读后感;3. 选择一首李商隐的其他诗歌,进行自主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夜雨寄北》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

八年级上册《夜雨寄北》公开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夜雨寄北》公开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夜雨寄北》公开课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一、抓住诗眼,导入新课1、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奇妙的文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

看老师写“雨”,注意看这四点,你的脑海中想到了什么?(相机:一个雨字,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联想)2、今天,我们来研究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看看:这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一场雨呢?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1、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

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为止。

2、谁想读一读?(相机:诗要慢慢读才有味道,谁再试一试)3、老师和大家合作,我读前面的,你们读后面的。

题目一起来,可以吗?师生合作读,读出节奏。

4、读诗不仅要读得顺口、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那怎样才能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呢?(生:弄懂诗句的意思)5、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诗句,借助大屏幕上的注释,再联系书上插图,了解一下诗句的大致意思。

6、同位同学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7、谁能说一说诗句大致的意思。

三、文本补读,品悟诗情1、从诗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夜雨,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一下。

相机:(倾盆大雨)你是从诗中的哪个地方体会到的?这句中最能表现雨大的是--(涨)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

听出来了,是滂湃大雨。

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夜雨?(瓢泼大雨)试着读出你的理解(滂沱大雨)请读出你的感受2、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经历想想:秋夜,这样一场滂湃大雨落下来,诗人站在窗口,会看到甚么?相机:(小小的池塘都积满了雨水)那池塘边的树木会怎样?(落叶满地)这情景让人感到——(冷、寒意)3、这样一个下着滂湃大雨的冷冷的秋夜,诗人在哪儿?(巴山)4、巴山就是目前的四川一带,这一带在古代被称为“巴山蜀地”,想知道李商隐生活的时期,那儿的情况吗?5、请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记住那句话: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为止。

再看看解释。

6、读了这段文字,你们知道了什么?相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能具体描绘一下吗?可以用自己的话也能够用诗中的句子。

2023最新-《夜雨寄北》教案设计(优秀5篇)

2023最新-《夜雨寄北》教案设计(优秀5篇)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优秀5篇)古诗是我们中学必背必学的,学好古诗有利于提高我们学习成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夜雨寄北》教案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整体感知作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意蕴。

二、教学内容1.点提取:诗歌的意蕴2.点释意: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

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3.关键词:诗歌意蕴三、教学材料1.典型材料:李商隐《夜雨寄北》2.补充材料:卞之琳《断章》、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点导入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诗歌的意蕴。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习诗歌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就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诗歌的意蕴(二)点强化1、作者介绍(知人论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现存的诗有600余首。

他由于处在“牛李”倾轧的党争之中,所以受人排挤,很不志。

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2、文章脉络结构全诗有四句。

首句一开头抓住妻子的来信“问归期”来回答。

“未有期”三字,既是对妻子问的回答,又包含着自己宦途失意、羁旅穷愁,有家归不得的抑郁难堪之情。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似乎是在写眼前景物,实际上是写客怀离绪的惆怅之情,绵绵夜雨,涨满秋池,长夜难眠,孤灯听雨,诗人正是借写萧瑟之景,抒离索之情。

《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光,奋发向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掌握,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意象分析,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

(2)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寓情于景、对仗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文内容,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分享自己的亲情体验。

(2)讨论如何关爱亲友,珍惜相处的时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夜雨寄北》。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小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交流分享等。

4. 学生对亲情观念的认同和珍惜时光的态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夜雨景象,让学生置身于诗人的创作情境中,增强代入感。

2. 对比分析:与其他诗人同类题材的诗作进行对比,分析《夜雨寄北》的独特之处。

夜雨寄北教案范文

夜雨寄北教案范文

夜雨寄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风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善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体会;3. 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领悟;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3.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教材、参考书及相关资料;2. 学生课本、练习册;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良好氛围;(2)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字词意义;(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3)学生结合注释,领会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意境和情感;(2)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象美;(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3)教师点评并总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对亲情的认识;(3)教师点评并总结,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1)背诵《夜雨寄北》;(2)深入了解李商隐的其他作品,分析其风格特点;(3)写一篇关于《夜雨寄北》的感悟文章。

八年级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八年级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八年级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夜雨寄北》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含义,品味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羁旅之愁和对未来的期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字词含义、艺术特色等,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夜雨的音频或视频,营造出一种孤寂、思念的氛围。

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夜晚,你们会想到什么?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李商隐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讲述《夜雨寄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身处异乡、思念亲人的情境。

3、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4、诗歌解读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寄北”“君”“巴山”等。

逐句翻译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精选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精选

《夜雨寄北》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夜雨寄北》。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朗读与解析、作者介绍、创作背景、诗句赏析、意境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夜雨寄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朗读、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诗句的深入分析,使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赏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对诗句意境的深入分析,诗歌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夜雨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夜雨的静谧与诗意,引入本课《夜雨寄北》。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作者介绍:介绍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诗句解析:逐句分析诗句,讲解生僻字词、句式特点,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5. 意境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境,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例题讲解:讲解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赏析。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夜雨寄北》2. 作者:李商隐3. 诗句解析:逐句列出重点字词、句式特点等。

4. 意境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句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夜雨寄北》的意境,结合诗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朗读与赏析2. 诗句意境的深入分析3. 诗歌背景的理解4. 作业设计中的感受表达一、诗句的朗读与赏析诗句的朗读与赏析是学习古典诗词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诗歌情感、感受韵律美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一、抓住诗眼,导入新课
1、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奇妙的文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

看老师写“雨”,注意看这四点,你的脑海中想到了什么?(相机:一个雨字,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联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看看:这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一场雨呢?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

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为止。

2、谁想读一读?(相机:诗要慢慢读才有味道,谁再试一试)
3、老师和大家合作,我读前面的,你们读后面的。

题目一起来,可以吗?师生合作读,读出节奏。

4、读诗不仅要读得顺口、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那怎样才能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呢?(生:弄懂诗句的意思)
5、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诗句,借助大屏幕上的注释,再联系书上插图,了解一下诗句的大致意思。

6、同位同学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7、谁能说一说诗句大致的意思。

三、文本补读,品悟诗情
1、从诗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夜雨,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一下。

相机:(倾盆大雨)你是从诗中的哪个地方体会到的?这句中最能表现雨大的是--(涨)
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

听出来了,是倾盆大雨。

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夜雨?(瓢泼大雨)试着读出你的理解(滂沱大雨)请读出你的感受
2、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秋夜,这样一场倾盆大雨落下来,诗人站在窗口,会看到什么?
相机:(大大小小的池塘都积满了雨水)那池塘边的树木会怎样?(落叶满地)这情景让人感到——(冷、寒意)
3、这样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冷冷的秋夜,诗人在哪儿?(巴山)
4、巴山就是现在的四川一带,这一带在古代被称为“巴山蜀地”,想知道李商隐生活的时代,那儿的情况吗?
5、请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记住那句话: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为止。

再看看注释。

6、读了这段文字,你们知道了什么?
相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能具体描述一下吗?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诗中的句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由此可见,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巴山蜀地交通不便。

还有谁能说一说,也可以读一读(连峰去天不盈尺……)这可见,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巴山蜀地路途险恶。

所以,——(君问归期未有期) 7、你体会到这句包含着什么情绪?(无奈)请读出你的感受(苦闷)
请读出你的理解。

8、诗人的亲人在哪儿?(北方长安)
9、同学们,巴山到长安,那可是山高水远,路途艰险呀!唉!遇上这样一个冷冷的秋夜,又碰上这样一场大雨,诗人的心情会怎样?相机:因为苦闷,他会觉得这雨——(特别大)
因为苦闷,他会觉得这雨——(特别冷)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

10、此刻,诗人会想些什么?
11、诗中的哪些语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12、是啊,诗人想念亲人,亲人又何尝不想念千里之外的诗人呢?
13、请看大屏幕,这儿有两首词,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还是那句话: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为止。

想一想:这两首词都表达了什么情绪?
14、温庭筠是李商隐的好朋友,谁来读一读他的《忆江南》
相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干嘛?(盼亲人回来)这时,江上驶来一帆,是亲人回来了吗?(不是)望呀望呀,过尽十帆,是亲人回来了吗?望呀望呀,过尽百帆(皆不是)望呀望呀,过尽千帆(皆不是),只看见(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样从早盼到(太阳落山),每天如此,每月如此,每年如此。

真是令人(肠断白苹洲)这就叫柔肠寸断(板书)
师生共同:长安的亲人如此,远在巴山的诗人也是一样。

15、白天如此思念也就算了,那晚上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你们想听谁读?(听你的朗读真是享受)
16、这首词中给你们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7、“此情”是什么“情”?(思念之情)“无计可消除”,从这两首词中你知道分开两地的人儿想了哪些办法来排解这种思念呢?
相机:(独上兰舟、望月……)可望着望着,看到大雁又想起了(亲人)让人忍不住轻轻吟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独倚望江楼……)江水悠悠,望着望着,(又想起了亲人)于是,情不自禁地悠悠吟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绵绵细雨的春天,(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赤日炎炎的夏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落叶飘零的秋天,(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白雪纷飞的冬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8、这是怎样的思念?(刻骨铭心……)
19、“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样的相思缠绕在分开两地的人儿心头。

同学们,请想一想:一千多年前,巴山的那个秋夜,涨满秋池的仅仅是滂沱大雨,还有什么呢?(思念)涨满了诗人的心湖。

20、那漫天飘飞的仅仅是秋雨吗?还是(思念)
那满天飞洒的仅仅是雨吗?还是(眼泪)相思的眼泪(板书)
21、这样的一场夜雨,怎能不留在我们的口边呢?(齐读)
这样的一场夜雨,怎能不刻在我们的记忆里呢?
这样的一场夜雨,怎能不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呢?
22、如果有一天,使人能与亲人团聚,他会和亲人说起什么呢?
四、总结、升华
1、同学们,雨总会停的,可是,思念能停止吗?
2、请看李商隐的名句,让我们深情齐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此刻,我觉得一千年前巴山的那场夜雨正穿越时空,飘洒在你我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
五、作业(拓展阅读)
读:杜甫《春夜喜雨》、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三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雨?
思:这三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