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六合功的功法练习与养生之道
少林六合功第五式

少林六合功第五式作者:潘霜喜来源:《少林与太极》2013年第10期一、起式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提裆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无极式(图1)。
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足少阳胆经)缓缓抬起,同时双膝微屈(图2),双手抬至胸前时双手小指向里叼手(图3),呼气,双掌下按至小腹丹田处,双膝微起(图4)。
此无极生太极式。
经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
二、右降龙伏虎式接上式,吸气,身体重心向右移动,重心在右腿上,左脚成丁步式,左手臂捧起至眉前(图5)。
右手在左肘下,随身法转至左侧,眼随手走,重心在左腿(图6)。
随即右手从左肘下抄过,跟身法转至右侧,右手野马掌置于右耳后,重心在右腿,左脚丁步(图7)。
呼气,向前迈左脚(图8),重心渐移至左腿,右手野马掌随身法前俯从脑后顺耳门斜向下伏掌,目视右掌虎口,有劈砸之势,重心在左腿,屈膝坐胯,尾骨内收(图9、10)。
三、左降龙伏虎式接上式,吸气时右手内旋掌心向上,随身法上浮,重心移至右腿,左手随右手置于右肘下,身法中正(图11)。
左手从右肘下抄过,随左脚外旋身法下沉之势,左手置于身后,身法扭转相合,目视左手掌,重心在左腿(图12、13)。
身法上浮,上后脚身法成一大势,势如猛虎下山(图14),呼气,左手掌随身法前俯(图15),从脑后顺耳门斜向下伏掌,目视左掌虎口,身法重心在右腿(图16)。
如此左右旋转可反复练习,一般以8次为佳。
四、收式接上式,吸气,身法上浮,屈膝上左步,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顺任脉下按至小腹(下丹田)前呼气——无极式(图17~19)。
五、养生之道练习降龙伏虎一式时,收腹提档,尾闾内收,使脊柱成弓弩之势,此提丹田之法。
六合交叉,手脚互应,有威武勇猛之势,故名曰降龙伏虎。
脊柱的内收,使得腰椎骨螺旋运动刺激肾腧穴与膀胱腧穴,腰腹中肾气收纳,意注两肾间命门(命门者,小心也),心意相合,使肾中精气沿足少阴肾经循行相合于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与肾相表里。
秘传六合心意拳内功

秘传六合心意拳内功一、炼气的阶段和呼吸法练拳术的人,首要的是炼气,其次才练筋骨肌肉和关节韧性的发达。
如果只在拳术形式上追求而不结合炼气的实际,将来拳术恐怕是没有成就的,对祛病、延年益寿的效果甚微,拳技也不能达到上乘。
1.浅呼吸六合心意拳在炼气方面,是以呼吸作用为功、以气与力合为用而进行拳术运动的。
初学六合心意拳,首先用后天自然呼吸,使肺活量和肺容积增大。
气壮力大,勇敢过人,这是第一阶段。
2.中等呼吸当第一阶段有了功夫,然后再练后天返先天的腹式呼吸,使气深而藏,气量更加增大。
鼻吸丹呼,鼻呼丹吸,此谓腹式逆呼吸,呼吸时必须带呼声畅气。
因为逆呼吸所起的是吐故纳新作用,一旦肺气充足肺部扩大,便不能含胸、降气、气沈丹田,而肺细胞的过分膨胀,容易使肺出血,使身体反受其害。
所以炼气必须得法,这是第二阶段。
3.先天呼吸两个阶段呼吸得法,使拳术工、顺、真,再把气故意松开,放至足底涌泉穴,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前任后督,气行滚滚。
庄子云:“真人之息通於踵。
”这是第三阶段的“先天呼吸”,也称“胎呼吸”,是儒道两家追求达到的“大周天”气运全身法。
二、丹田功六合心意拳是内功拳,全凭丹田之功。
以丹田之气发动肢体运动,必须在炼内功的基本上练外功即练拳术。
丹田功有七种:竖丹田、搂丹田、坐丹田、闸丹田、开丹田、逞丹田、养丹田等。
这七种丹田功,互为结合,不能严格分开。
开始站立,两足与肩平。
先入静,“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乃神(即意)气相通,万象归根,合成一气”。
入静以后,进行周身运气(也叫贯气)。
贯气的方法是:两眼闭上,内视祖窍(眼与心合),稍停即向上意视,至囟门与意合一,这叫心与意合。
以意引气,向后往下降气,经玉枕、大椎、大杼、肺俞、气向下行,垂肩,沈肘,塌背,尾闾回收经下丹田顺两腿内侧下行达涌泉,此时两手随之下搂,两膝微屈而稍下蹲。
当气降到不能再降(此乃阴气下降),即由涌泉顺两腿外侧上行,身也随之而起,恢复原状。
少林六合功周天行气呼吸法,此为养气内壮、培本固根之法

少林六合功周天行气呼吸法,此为养气内壮、培本固根之法气是练习少林六合功的根本,内练一口气是历代武术家毕生的追求。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练习少林六合功时呼吸讲究:气气归脐、寿比天齐;哈字一声、长生不老。
即动作配合呼吸,气蕴丹田,吐故纳新。
呼气时以哈音震动心包经,畅通心脉,心脉通百脉通。
六合贯通,三维相代,内外环境协调统一,形神相聚,达延年益寿之效。
(丹田在人体任脉神阙穴(肚脐眼)与督脉命门穴的前后连线中点处。
《道经》谓此当上下左右之中,其位象极,名为“丹田”。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气在脏腑功能中的升降机理,下文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少林六合功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
气包括宇宙中的天地之气和人体的先天之气及后天之气(水谷之气),概括为两个含义: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呼吸之气,水谷之气,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机能,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但二者都是互相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功能表现。
人体之气循经络系统运行周身,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具有防御外邪侵袭机体,固摄体表气血津液,温煦机体的作用。
古医家为了明析气在体内的升降出入特列出三焦学说,即胸隔以上心肺、上肢头面为上焦,脐以上脾胃、肝胆为中焦,脐以下肾、膀胱、女子胞(子宫)、下肢为下焦。
分别以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来形容各自的功能状态。
上焦肺主气,司呼吸,吐故纳新。
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精微之气,升清降浊。
下焦肾藏精,主纳气,即气沉丹田。
任督二脉经络循行图任督二脉经络循行图六合功周天行气呼吸之法:以舌舐上腭,立身中正,神隐于形,呈和和之态。
鼻吸清气,行于任脉,至脐下丹田,过会阴穴,上走督脉,经腰间命门穴,上达百会穴,下至人中穴,以口呼出浊气。
如此练习,动作、呼吸、意念三者合而为一。
《针灸大成》: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阴之分,譬犹水也,而任脉则为之总会,故名曰阴脉之海焉。
少林六合拳

少林六合拳少林六合拳朴实无华、刚健有力、重在实战,有利於护身自卫。
其特点如下:(1)套路组合周密少林六合拳的套路从起势到结尾,布局合理,结构谨严,节奏分明。
(2)攻猛招连六合拳的套路中,凡出招攻者一是猛,二是连,既攻则猛,攻则必破。
如拳打足踢加冲肘,使对方措手不及,此谓猛。
如连环脚、连三捶,使对方喘不过气,无招架之力,此谓连。
(3)攻防兼顾,利於实战六合拳的各路套路每一势都含两招,一是攻招、二是防招,既打人还要防人,谓之攻防兼备。
如此演练日久者,便能运用自如,若遇歹徒恶人之犯,皆可应战胜之,谓利於实战。
(4)步法简单,进退自如、少林六合拳从头至尾的步法比较简单、多用弓步、虚步、马步三种。
弓步大多用於向对方正面进攻,如冲拳、推拳、踢、弹、飞脚等。
马步多用於架棚、侧击、后撞等,虚步多用於退、避、闪、躲和变招势的过渡及临时步法。
以上三种步法,既简单易练,又进退自如。
(5)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六合拳在技法上常用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如三路中的“浪子弹球”、“仙人摘茄”等先出手打面是假,下用足踢是真。
又如“红猴束身”,使对方误认战负败逃,他若麻痹大意,我却急速反攻,使对方难以招架。
(6)近敌厮缠,富含技击在六合拳一、三路中,多用近敌斯缠法,尽量接近对方,偷袭对方要害部位或抓住对方某部,然后推打或致残之。
如此不仅系统地练了手足身眼法,而且验证了每一招一势用法,还提高了技击水平。
如一路的“扳肩”、“进肘”,三路的“小鬼推磨”、“巧施阴阳”等,都是鲜明范例。
(7)灵活多变,技智兼施六合拳演练中,首注目灵,先识其技,后施其智,技智兼施,无不取胜。
如三路中,甲以“双杯送客”向乙扑去,乙识甲猛,即转身以“红猴束身”躲之,然后再伺机反攻,则定胜之。
又“大仙御臂”等,都是以技合智,攻破对方。
一、一路少林六合拳少林六合拳罗王传曰:六合拳法罗王传,五子登科四海旋,大虎抱头观英姿,三手出掌镇山川,双手推开迎面崖,一足踢开万重山,转身飞脚腾九霄,回马一枪神通显,乘胜再使冲天炮,三摇铁拳全局安,风云无常黄风卷,左右出拳旋坤乾,双手拨开千层浪,跳步寻穴避风关,上下三掌扛手妙,再使两枪架山峦,乘机回周侧耳炮,见缝插针进双拳,转身单叉山卧虎,诱引魔鬼进伏圈,伸腿一泼扫巨森,鹞子赞林凯歌颜,偶遇虎豹重交战,铜臂一挑虎背断,三战六合攻守循,浑似金鸡斗鹌鹑,将遇良才勇斗前,六合拳法冶真金。
少林六合功第四式

少林六合功第四式作者:潘霜喜来源:《少林与太极》2013年第09期一、起式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提裆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缓缓抬起,同时双膝微屈(图2),双手抬至胸前时双手小指向里叼手(图3)。
呼气,双掌下按至小腹丹田处,双膝微起(图4)。
此无极生太极式。
经曰:太极者,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百会中极,一体管键。
二、右罗汉托天式接上式,吸气,身体重心向右移动,重心在右腿上,左脚成丁步式,左手臂捧起至眉前(图5)。
右手在左肘下,随身法转至左侧,眼随手走,重心在左腿(图6)。
右手从左肘下抄过,随身法转至右侧,右手野马掌置于右耳后,重心在右腿(图7)。
呼气,向前迈左步(图8),右手野马掌从脑后顺嘴角向上推掌(图9),身法旋转,交叉相合,目视右掌虎口(图10),意念天人合一,回归自然。
颈椎后仰,脊柱后伸,意注丹田。
三、左罗汉托天式接上式,吸气,右手掌外旋画圆收于胸前,随身法重心向右移动,重心在右腿上,保持身法中正(图11)。
左手从右肘下抄过,随左脚外旋、身法下沉之势,重心在左腿,左手置于身后,目视左手掌(图12)。
身法上浮,呼气,上右步身形旋转(图13),左手掌从脑后顺嘴角向上推掌,目视左掌虎口(图14、15)。
如此左右旋转可反复练习,一般以8次为佳。
四、收式接上式,吸气,身法左转,屈膝上左步,双手掌在胸前交叉相合,顺任脉下按至小腹前(下丹田)呼气——无极式(图16~18)。
五、养生之道罗汉托天一式的练习,通过身法后仰可以伸展脊柱,使脊柱成反弓状运动,亦是内丹功的反练法。
以脊柱螺旋的拧合劲加之颈椎带胸椎极度后仰,以此刺激胸椎、腰椎之心腧穴与命门穴,通达心经,手少阴心经从胸走手,以小指外旋导引气血贯通心脉,手法内旋导引气血畅通手太阳小肠经。
如此手少阴与手太阳相合,心与小肠表里相应。
心在五行中属火,火性温热、明亮,其性炎上;心主神明,心主行血,故心属火。
六合八法拳DE锻炼和修养

“心意六合八法拳”近代由吴公翼?宗师所传播而广为人知。
吴公至化之拳学艺术,震撼武坛,响应纷纷。
心意六合八法拳历代因传承指教比较严谨,故此,能得到传授的人也比较少。
但是,也正因此种情况,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就避免出现谬误,也就保存着比较古朴和纯真的内容。
这也突显出“心意六合八法拳”的明显旗帜。
所以,有必要认真地去探讨心意六合八法的锻炼和修养,使教导者明白如何去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使学习者明白所学的是一种什么学问;使锻炼者知道应该如何去锻炼。
以免让有识之士将其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一套套。
“心意六合八法拳”分为有阳刚之锻炼的阴柔之修养。
阳刚之锻炼炼的是外五行皮、肉、筋、骨、力。
阴柔之修养修的是内五形神、魂、魄、精、志。
阳刚之锻炼――形“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套路架式共编有66个名称,每个名称里头又各有若干招式。
姿势上大部分采取弧线形,圆环形,螺旋形和波浪形,缠丝等等圆形活动方式。
外形如果做到松圆,更有助于内部的清虚。
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式子名称以极之寓意优雅的名词特显示其意无穷的以意象形,形随意变。
更促使形之活动有意至形生的出尘和洒脱。
在形势上,整个套路架式既活泼又高雅,既敏捷又稳重。
式式相连,招招相扣。
因此,在学习上极之容易记忆和掌握式子的活动目的。
深受学习者的喜爱。
形产生的招式,它具有武力的攻防作用,这作用是相对的。
这里面包括有距离,角度,时间,缓急等等要求,而人的身体通过有效的训练和锻炼来配合。
(一)动诸关节,舒筋活络有道筑基之功,说的是根基的椿步功夫。
拳学所喻根;是在无形之中,意在场势,是虚无之法。
底盘功夫的扎实,实是长年久月的锻炼而得。
拳学将人体割据称谓五总九节,指的是两手,两脚,一躯干。
又各分三节;腰为根节,胸为中节,头为梢节。
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脚掌为梢节。
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掌为梢节。
九节的活动产生各式各样的姿势,九节的各种各样的姿势组合成为招式。
任何一个姿势,九节为主动的关键。
当然,或许某个姿势以根节之动为始,或者以中节之动为始,或者以梢节之动为始,全在于姿势活动的要固所决定。
少林六合功第六式

少林六合功第六式作者:潘霜喜来源:《少林与太极》2013年第11期一、起式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提裆收腹,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无极式(图1)。
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缓缓抬起,同时双膝微屈(图2),双手抬至胸前时双手小指向里叼手(图3),呼气双掌下按至小腹丹田处,双膝微起——此无极生太极式(图4)。
经曰:太,初始、宗源、无上;极,最端之位、结构之元。
太极的真实含义是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机理,以旋机为运动形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
太极图有七大含义:结构、规则、旋机、均衡、圆融、变易和方向。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二、右青龙摆尾式接上式,吸气,身体重心向右移动,重心在右腿上,左脚成丁步式,左手臂捧起至眉前(图5)。
右手在左肘下,随身法转至左侧,眼随手走,重心移至左腿(图6)。
随即右手从左肘下抄过,跟身法转至右侧,右手野马掌置于右耳后,重心在右腿,把握中心,右脚丁步(图7)。
呼气,向前迈一步(图8),随即左手从右肘下云过,与此同时右手从左肩位分掌,左右手心相对,形成交叉的分劲(图9),后脚尖自转带身法向左后方旋转,重心在左腿,双掌分开,吸气,双手掌由下向上收起置于两耳后(图10)。
呼气,双掌虎口(野马掌)从耳门后顺面颊下按掌,身法旋转,尾骶骨上翘,意注掌心劳宫穴(图11)。
手法向后摆动时随身法而动,意念无障无碍,如云中之龙,游憩于寰宇之中,内外合一,形成整体的螺旋拧劲。
三、左青龙摆尾式接上式,吸气时双手掌外旋抱球式收于胸前,身法重心向右腿移动,重心在右腿,保持身法中正,心中空静,虚怀若谷(图12)。
左手从右肘下云手与右手交叉相合(图13),呼气,重心移至左腿,以左脚后跟为轴点自转,身法下沉,手法成云手式随身法向左后旋转(图14),吸气上右步(图15),重心前移至右腿,呼气,双手交叉成云手分掌式(图16),身法右旋,双掌分开,重心置于右腿,吸气,双手掌上挂手置于两耳后(图17),呼气,双掌成虎口从脑后顺口角下按掌至身后(图18)。
少林六合功第五式——降龙伏虎益肾气

shaolinyutaiji四,劈掌如闪电,腰背发劲,力达掌轮。
5.激步摔拍掌上左步成高虚步,右劈掌回手捋带至肋部变摔掌(五指并拢微扣,掌背向前),上举由前胸经口沿中线向前摔出后收至肋部,同时左手经中线回捋带至肋部变拍掌(五指并拢微扣,掌心向前),上举由胸经口沿中线向前拍击(图5)。
要点:步法重心前三后七,头部略低,含胸收腹,捋带采勾手法密而不透,拍如迅雷,摔如炸弹,力达掌指。
6.挤步中拳挤进右步紧跟左步成低虚步,左掌回手捋带收至肋部,同时右手变中拳,由肋部沿中线向前探打击出(图6)。
要点:步法重心前四后六,挤进、跟追迅速敏捷,中拳打出冷急暗快。
7.虚步崩拳上左步成虚步,左手由肋部沿中线向前采抓捋带收至胸前,同时右手回捋至心窝,变中拳经口沿中线向前崩打击出(图7)。
要点:步法平稳,重心前三后七,崩拳有反弹之力,稳、准、毒、狠。
8.掩手劈山掌上右步成虚步,左手由右肘下紧贴右臂上面向前挤采滚进至顶点,同时右手回捋采带,紧贴左臂下面挤滚捋带收至肩部(图8及正面附图)。
要点:步法重心前三后七,双手出掌与回捋含有变化,不可僵硬,掩护、击打、变化可进退自如。
9.劈山炮接上,不停,紧跟上右步成半弓步,右手(五指并拢微扣)由肩部上举至顶点,左手自然回落大腿部(图9),右手经中线斜劈到左腰部(图10),(小臂劈至小腹部)变中拳反弹崩弹击出(图11),同时左手由大腿部上挑经中线与右掌重合(打出响声),至右肩部后回捋带收至肋部。
要点:步法重心前六后四,中拳崩弹时要求吸气沉至丹田,内劲及外劲同时瞬间爆发,手、眼、身、步法高度统一,随心所欲,变化自如。
10.转体引手掌抱势上左步转体180度成虚步,右手转身时捋带经胸前一周由口沿中线向前摔出,同时左手捋带经胸前至右臂肘下(图12)。
要点:与图1相同,反复揣摸练习。
二、掩手劈山炮实用法1.引手格斗势引手掌抱势要含有三折、九扣、五护、八断,有一种弓上满弦、出手似放箭之气势。
对峙中,要有必胜的心理,保持沉着冷静,不急不躁,两眼紧盯敌方,在心理上、精神上、气质上压倒敌方,震慑住敌方,并做好准备随时采取有效的技战术,将敌方制56788正面9101213111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shaolinyutaiji服(图13)。